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由于某些原因,许多学生不爱上没上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不但要捍卫时代赋予我们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权利,更要让学生爱是美术课。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美术的激情是我们美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美术;激发兴趣
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更精良,而且更多维、更广阔、更具创造性。这就使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虑。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初中仍面临应试教育的今天,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音、美等“豆芽”学科产生了令人心痛的偏见,认为升学考试不考这些学科。所以美术教学只是墙角那毫不惹眼的、作为点缀风景的一棵小草、一朵野花。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前美术教材在农村不具有可操作性。很多内容根本无法展开。再加之,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因为中考不考美术。而且一些学校也把美术作为照顾老教师的课来安排,久而久之,老师对美术提不起劲,学生更是不把美术放在心上。一些学生甚至认为美术就是体育课,是该自由活动的课。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不但要捍卫时代赋予我们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权利,更不能放任这种恶性循环再继续蔓延下去。借助于课程改革的契机,发挥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给我们的黄金般宝贵的时间,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挽救民族传统文化不至失传,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美术意识的形成、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同时发展创造美的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综合个人的一些实践,加上一些思考,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个人认为当前农村美术教育应当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尝试改变当前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1教学计划灵活多变
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农村美术教育有他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老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因素。加上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所以在研究课堂实施细节时不能一笔杆子定死,应留有余地,只能大框架、大范围地制定出该学段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训练哪些项目、哪些作为重点、哪些作为难点、采取什么总的教学模式,不能太细枝末叶,要根据具体变化随时调整,包括教材的选取、课堂内容的安排、训练项目的增减、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等都要灵活变化。只有这样,才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变化、知识技能的演进,更能够打好他们“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基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才会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收获。
2课堂形式突破传统
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模式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脱离科学认知和表现事物的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禁锢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临,或者学生按教师既定的框架去套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忽视学生的创造性特点。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要培养多少个美术家,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创造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要注意切忌把美术上成高校式的创造课。毕竟中小学生的年龄只有十来岁,能够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些美术活动,唤醒他们沉睡的审美细胞,激发他们潜在的成功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新课标要求我们的美术课应是学生的欣赏课、探究课、创造课、个性表现课,真正的审美课,加强教学中的双边关系,既注重教师的教,也注重学生的学。美术教学应包括学生的“学”和“悟”,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诱”和“导”,更不是教师的“教”和“灌”。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各种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应该让学生多欣赏,多写生,多积累,内容、形式和方法、技巧不能太“循规蹈矩”,主张“求异”,多参与创造,尽量依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去充分发挥,充分表现,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只要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开发,经历了学习美术的过程,从美术课的学习中领悟到了乐趣,感受到了收获,体会到了美的真谛,就能激发和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美术;激发兴趣
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更精良,而且更多维、更广阔、更具创造性。这就使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虑。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初中仍面临应试教育的今天,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音、美等“豆芽”学科产生了令人心痛的偏见,认为升学考试不考这些学科。所以美术教学只是墙角那毫不惹眼的、作为点缀风景的一棵小草、一朵野花。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前美术教材在农村不具有可操作性。很多内容根本无法展开。再加之,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因为中考不考美术。而且一些学校也把美术作为照顾老教师的课来安排,久而久之,老师对美术提不起劲,学生更是不把美术放在心上。一些学生甚至认为美术就是体育课,是该自由活动的课。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不但要捍卫时代赋予我们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权利,更不能放任这种恶性循环再继续蔓延下去。借助于课程改革的契机,发挥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给我们的黄金般宝贵的时间,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挽救民族传统文化不至失传,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美术意识的形成、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同时发展创造美的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综合个人的一些实践,加上一些思考,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个人认为当前农村美术教育应当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尝试改变当前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1教学计划灵活多变
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农村美术教育有他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老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因素。加上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所以在研究课堂实施细节时不能一笔杆子定死,应留有余地,只能大框架、大范围地制定出该学段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训练哪些项目、哪些作为重点、哪些作为难点、采取什么总的教学模式,不能太细枝末叶,要根据具体变化随时调整,包括教材的选取、课堂内容的安排、训练项目的增减、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等都要灵活变化。只有这样,才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变化、知识技能的演进,更能够打好他们“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基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才会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收获。
2课堂形式突破传统
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模式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脱离科学认知和表现事物的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禁锢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临,或者学生按教师既定的框架去套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忽视学生的创造性特点。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要培养多少个美术家,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创造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要注意切忌把美术上成高校式的创造课。毕竟中小学生的年龄只有十来岁,能够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些美术活动,唤醒他们沉睡的审美细胞,激发他们潜在的成功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新课标要求我们的美术课应是学生的欣赏课、探究课、创造课、个性表现课,真正的审美课,加强教学中的双边关系,既注重教师的教,也注重学生的学。美术教学应包括学生的“学”和“悟”,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诱”和“导”,更不是教师的“教”和“灌”。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各种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应该让学生多欣赏,多写生,多积累,内容、形式和方法、技巧不能太“循规蹈矩”,主张“求异”,多参与创造,尽量依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去充分发挥,充分表现,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只要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开发,经历了学习美术的过程,从美术课的学习中领悟到了乐趣,感受到了收获,体会到了美的真谛,就能激发和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