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屋脊”讲述人间故事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开篇,向大家推荐康平的中篇小说《感动高原的几个瞬间》。这是一部给人力量和向上精神的作品,也是一部讲述铁路建设者在极端环境下,雪域高原修筑天路,世界之巅创造奇迹,为藏族同胞谋求幸福,流芳千古的感人故事。
  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那些战斗者、劳动者、建设者和创造者,那些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们,那些尊严地捍卫着内心的信念、执着追求着善好的人们,成为小说主角。这是汇集了无数具体的人的典型人物,他们所反映、所体现的無数人们,就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就是人民。”
  从2001年6月29日开工至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十万筑路将士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极限,艰苦鏖战。整整5个寒来暑往,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青春和汗水已经化作精美绝伦的高原彩虹。1800个日日夜夜,历经千难万苦,在世界屋脊上,终于腾飞起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然而,在这些光鲜靓丽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为建设这条铁路,我们铁路建设者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在铁路建设与自然、与动物、与植物、与环保、与神灵种种关系中,他们遇到的是怎样的艰难险阻,经历的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操作时又是怎样的苦心孤诣?感谢康平,用一部小说给我们上课。让读者从这些故事中,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小说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立体感很强的指挥长孙伟形象,这位即将退休的老铁路,自愿请缨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不顾家人反对,坚决要求到工程任务最艰巨、高海拔的一线工作。愿望实现后,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忘我工作,大的如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小的如职工如厕都挂在心上。尤其生动的是,一根木棍引发两代人的情愫,所谓家国情怀,世代传承。正是这根“木棍”,让作品有了根,有了更深的底蕴。让读者感受到青藏铁路建设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几代人的心血付出。小说有温度有情感,是活生生催人泪下的一团柔软又坚硬的东西,既让人暖心又让人痛心。暖心的是小说精彩的情意浓浓的感人故事,痛心的是那些为青藏铁路建设而身心付出甚至献出生命的建设者。
  只有真正打动人心灵的文学作品,才能与读者内心产生脉动。作为一种积极力量,表现出对人生和事业的肯定态度,让人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作家康平站在“世界屋脊”俯瞰大地,却没有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讲述的是人间故事,有人情味,通职工心。用心用情用功写作的康平退休后,又数十次奔赴青藏高原,他对那里的山水有依恋,对铁路建设的职工有感情。高原铁路建设还在路上,康平关于那里的文学创作,值得期待!
其他文献
多年前,父亲耕种的粮食已抵达  北方某个四合院的餐桌  但他一直没有机会  看看那里的碗筷和桌椅板凳  绿皮火车,我们临窗而坐  目光向后,穿过37条隧道  停在1982年落满秋色的月台  父亲把挤出的家当压在我  瘦小的肩膀,嘱咐我:一路小心  离愁启动,排比句式的惶恐向着  地理课上的城市延展  “那时,没钱送你去远方的城”  父亲从皱纹里再一次掏出愧疚  背影似一道弯曲的叹息  我拿出手機,
期刊
一  我后来想,老邓是怎么听到叶娜的话的?他为啥几天之后才告诉我?  他几天后告诉我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叶娜说的内容。  我说的不重要,是以我为中心的认知来理解的,老邓可能觉得我跟叶娜同一个办公室,平时也还聊得来,为人也还本分,怕她犯错误,或者,怕我犯错误,好心提醒我,抑或是让我提醒叶娜,谁知道呢。我和叶娜同年出生,都是农村出来的,她考上大学,毕业后进了单位。我是当兵后,转业进了单位。我们同一个单
期刊
月台之上  我与等待隔着一层寒露  時光被火车的呼啸声圈点  加重了身边树叶的零落  呼啸声只有一个音阶  它不传递悲喜  渐近中总有聚散  在渐行渐远  我无法度量  远与近的距离  只有潮湿的目光  在空谷 在山岚  跟随列车  大地的破折号  起承转合 倏忽寂灭  我是与时间交叉的旅者  分别和重逢是平行的铁轨  我只在两者之间  看着它消逝  在窗外的风景中  仿佛我跟风景一样  只是天涯
期刊
他用80岁的手掌  仔细抚摸垛口上的凹凸  当他再次攀上一道陡坡,立于烽火台  目光在崇山峻岭间搜寻。深秋的阳光  雾一样流动。我想到的不是我的先人  执戟于雉堞,铠甲鼓满雄风  他们定是从玉米地取出泥土  烧一口青砖,镶嵌在某个关隘的  城墙底部  众多分支的北风,以沙尘暴气势  跳过城墙,带着草原气息  在青麦的根部衰减。当麦浪翻滚  我的先人,开始偏爱南风  赶着牛羊,来到河流湖泊交错的地方
期刊
稽伯伯  这是个铁路家属住宅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一共10趟红砖平房,每趟房的尽西头不远处有一个公共厕所,它的上半部是木质结构。街坊邻里的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夏天打尜,冬天铆爬犁,就总拆厕所的木板,结果隔一段时间,公厕的上半部就四面通风透光。稽伯伯总是弄一些木板,抽空乒乒乓乓地修缮一气,可还是维持不了很长时间。为这事,稽伯伯还特意在星期天召集了一次本趟房的邻里会议,宣传了一阵保持公侧完整的重要
期刊
拐个弯,就是熟悉的村道  拉直了我一年的曲折  门前桂树,又长高了几分  大雪之后,山茶花深谙时令  开出节日的象征  飞鸟,在堂前穿梭  孩子,捧着我童年的糖果  笑容干净。米酒,鞭炮  用古老的仪式,送走旧事物  千门万户,举起自家的灯火  照彻简单的天空  几丝春雨,唤醒地下的种子  江南岸,楊柳依依  我的祝福在春风里  吹面不寒
期刊
一条铁路,南北回归线一样,将城市拦腰划开,铁道南面称之“铁道南”,铁路北面则为“铁道北”。之前以为这只是东北地区独有的现象,后来慢慢发现,不独东北,南方许多城市也有这种情况。更奇怪的是,这种南北现象,不仅仅只是地域划分,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区别是,居住在铁道南地区的领导干部居多,而铁道北,则多数是底层百姓。  小說《铁道北》写的就是居住在那里的一户居民、两代铁路人的故事。两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不
期刊
近日,品读《人民铁道》报总编辑、高级记者毕锋所著新书《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不禁思潮起伏,倍感亲切。暑热之中,仿佛乘上了开往远方的高铁,一股清新之风拂过心灵的旷野。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看到作者这样深情写道:“2019年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就在这条智能高铁投入运营首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
期刊
一  当我在老支书的陪同下走进王庆忠家时,王庆忠正蹲在地上抽烟,他的妻子躺在炕上一脸的痛苦,窑洞里一股子药味,还有发了霉的味道。  还没等我开口,支书就骂开了:“你个老秃子,整天就知道吃烟,看哪一天把你秃子吃死。”接着又对着炕上躺的人说:“老嫂子怎么样,好些了没有?”炕上的人想起来,挣扎几下,也没能起得来,有气无力地说:“老样子,这几天天变了,这老毛病又重了些,抓了些中药吃着的。”  老支书这才转
期刊
一列动车穿过故乡的土地  让生活便有了波澜  让街景便有了缠绵  那些空荡荡的日子  便演绎了一段段空荡荡的故事  铁轨铺向远方  疾驰而过的动车  让音讯解读着构想  日子如同一壶老酒  闭上眼睛,你会咂摸出一万种滋味  汽笛聚拢成一次幸福或痛苦  记忆在乡村的上空飘散  如同枯萎的花朵  如同苍老的容颜  一列动车穿过故乡的土地  这些季节该让谁主宰  叹息,被隆隆的声音淹没  那些漂泊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