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

来源 :四川省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pl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居全国前列
  初步测算,2013年末四川城镇人口达3640万人,比2012年增加15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9%,较2012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国的1.16%高0.21个百分点,列全国第3位,仅低于贵州(增1.42%)、甘肃(增1.38%)。2013年四川城镇化水平居全国第24位,在西部位次由2012年第8位上升到第6位。
  各市州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2013年,全省21个市州城镇化率均比2012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17个市州提高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达州、乐山、泸州、南充、巴中和雅安6市提高幅度超过1.5个百分点,达州居首,达1.7个百分点。从绝对水平看,城镇化率超过45%的有5个市,城镇化率在35%~45%之间的有11个市,城镇化率低于35%的有5个市州。成都、攀枝花城镇化率仍遥遥领先,分别达69.4%和63.4%,其后为德阳、自贡和绵阳,城镇化率在45%~46%之间。甘孜、凉山和广安居全省后3位,城镇化率分别为25.81%、30.57%和34.29%。从总体看,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四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
  从提高幅度看,四大城市群中以川东北城市群城镇化率提高幅度最大,与2012年相比提高了1.52个百分点,是四大城市群中提高幅度唯一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中的6市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全面加速的态势。成都平原城市群提升幅度居第二位,城镇化率比2012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成都平原城市群中资阳、德阳提高相对较慢。2013年川南城市群城镇化率比2012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内江提高幅度较小仅0.83个百分点。四大城市群中攀西城市群提高幅度最小,为0.95个百分点。从城镇化率看,四大城市群位次与2012年相同,仍是成都平原城市群居首,城镇化率达55.2%,川南城市群次之,城镇化率达42.3%,川东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分居第三和第四位,城镇化率分别为38.4%和37.2%。
  扩权县城镇化率提高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13年,全省59个扩权县城镇人口达1305.2万人,比2012年增加5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5%,较2012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06个百分点。59个县中有20个县提高幅度超过1.5个百分点,安县、营山、南部、渠县、阆中和叙永6县提高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居扩权县前列。从绝对水平看,59个县中有12个县城镇化率超过40%,峨眉山、江油和彭山居前三位,城镇化率分别为51.3%、51%和47.8%。
  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2013年末,全省51个民族县城镇人口达216.7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9.4万人,城镇化率由2012年29.2%提高到30.3%,提高了1.1个百分点。51个县中有21个县城镇化率提高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提高幅度最大的3个县分别是会理、会东和冕宁,提高幅度均超过2个百分点。
  2013年51个民族县中城镇化率超过40%的有6个县,分别是西昌、康定、马尔康、九寨沟、汶川和茂县,城镇化率分别为55.3%、49.6%、47.2%、46.7%、42.6%和42.5%。2013年四川藏区32个县城镇人口62.6万人,城镇化率为28.7%,比201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提高幅度略超过民族自治地方平均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统计局)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益赛普与柳氮磺吡啶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90例RA患者入院日期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联合应用益赛普与柳氮磺
新型城镇化面临债务激增和大量资金缺口的矛盾。运用PPP模式,可以提高民营资本效率、民营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和公益项目服务质量,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什么是PPP模式?  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本文根据怀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我院要以地方经济为导向确定高职英语教育的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上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重视实训及文化素养培养,为
为什么要发展轨道交通?  防治大城市病的必然选择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人均能源消耗不但显著低于小轿车,也明显低于公共汽车。且因以电气为动力,基本没有废气污染,有利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地面轨道交通占地较少,地下轨道交通则基本不占用地面土地。在城市建设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不仅能够节约用地,而且具有速度快和运量大的突出特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  为防治大城市病,轨道交通自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