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原则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原则
人力资源的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的发展动力管理。文章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原则的运用,指出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真正运用好激励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1绩效考核系统
绩效考核是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企事业按其远景规划与价值来制定公司的经营策略,并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具体工作计划,以制定出部门与个人的工作目标。作为一个有效的沟通工具,绩效考核系统也为企事业创造了健康和透明的沟通环境,令企事业自上而下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人事决策时重要的参考指标,该系统可将员工的具体表现记录下来,并与薪酬、福利与奖励结合在一起,鼓励员工发展自我。同时,该系统也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一系统的应用和实施对企业管理和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个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工具”。
1.2个人能力测评系统
此系统是为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能力测评及人才储备而设。目前国内企事业对个人能力的评估往往是由上司对下属从感性上的判断,或是通过对具体工作实施后的结果作出判断。这种评估往往并不准确,会给企事业带来很大的人才损害。它常常使对人才的评估工作流于形式,甚至造成矛盾,导致人才流失。这是不科学和缺乏理性的。个人能力测评系统则是将被测评者置于测评中心,不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评估和量化被测评者个人的性格、特点、优势、缺点及潜能,还要根据被测评者所处的工作特性和工作环境,进行更大范围的全方位测评,具极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因此,个人能力科学的测评方式可以为人力资源的测评提供一个很好的工具,也能够为企事业各类管理人才的招聘、使用、开发、储备,提供一个完善的标准。
2.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可以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
激励就是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管理人员对下属进行激励,就是使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并引导下属积极地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对员工的激励研究发现,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其能力只发挥20~30%,仅仅是保住饭碗而已;而在其受到充分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
2.2可以吸引组织所需的人才,并保持组织人员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劳动的作用日益显着,组织内所拥有的各种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组织作用的发挥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许多企业都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勵方法来吸引人才,如支付高额报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等等。同时,管理者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也可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增加其安全感、满意感,增强组织的吸引力,保持组织内人员的稳定性。
2.3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任何一个组织人员的表现都有好、中、差之分,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使先进的人受到鼓励,继续保持其积极行为,也可以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2.4可以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个人目标是由个人需要所决定的,它往往与组织的目标和要求相矛盾。运用激励方法进行目标管理,让员工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在设置组织目标的时候尽可能地考虑个人目标,并把组织目标具体分解为个人目标,可以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运用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减弱或者消除其不合理要求,也可以调节员工的行为,使其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3.激励原则的运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员工在努力工作可能是为了丰厚的奖酬,为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也可能因为工作具有挑战性、有很多晋升的机会或是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激励来实现。可见,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是指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在生产、劳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发奋努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3.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激励有资金、奖品等,通过满足要求,激发其努力生产、工作的动机。它的出发点是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对员工付出劳动、创造财富、承担风险的合理回报,是建立企业激励机制的基础。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主要注重从精神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满足员工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3.2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
正激励指的是用某种正面的激励手段,例如,认可、赞赏、增加工资、或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环境,以表示对员工的奖励和肯定。而负激励指的是对员工不良的行为或业绩,采用某种负面的手段。如批评、扣发或少发工资、降级、处分等等,以表示对员工的惩罚或批评。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实行所谓“奖惩结合”、“奖罚分明”、“批评与教育结合”的制度。因此,对于员工好的工作成绩和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使之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继续发扬下去。对于有破坏性倾向的不良行为,必须严格按企业的制度进行查处,避免再次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运用负激励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员工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地位、心理需要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当企事业有时不得不使用惩罚方式时,一定要告诉员工事情的原因和真相,让其心服口服,还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并将惩罚和二者结合起来。当员工出现有所改进的表现时,应及时给予肯定,使好的行为得到巩固。总之,只有从正负两个相反的角度同时对员工的工作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反馈,才能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4.结语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没有万能的激励措施,也没有绝对最好的激励措施。管理学界所有的激励理论都在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要有效激励员工没有简单的方法,也没有一个措施能够确保一定激励有效。管理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现状、未来和想达到的目的,从而使众多的激励措施、方案、制度之间相互衔接、补充、支持,赢得整体的激励效果。世界上的成功企业,除了对正确决策、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也是他们共同的制胜因素就是,对人的高度重视,对激励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石青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8(5).
[2]成筱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J].供电企业管理,2008(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原则
人力资源的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的发展动力管理。文章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原则的运用,指出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真正运用好激励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1绩效考核系统
绩效考核是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企事业按其远景规划与价值来制定公司的经营策略,并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具体工作计划,以制定出部门与个人的工作目标。作为一个有效的沟通工具,绩效考核系统也为企事业创造了健康和透明的沟通环境,令企事业自上而下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人事决策时重要的参考指标,该系统可将员工的具体表现记录下来,并与薪酬、福利与奖励结合在一起,鼓励员工发展自我。同时,该系统也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一系统的应用和实施对企业管理和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个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工具”。
1.2个人能力测评系统
此系统是为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能力测评及人才储备而设。目前国内企事业对个人能力的评估往往是由上司对下属从感性上的判断,或是通过对具体工作实施后的结果作出判断。这种评估往往并不准确,会给企事业带来很大的人才损害。它常常使对人才的评估工作流于形式,甚至造成矛盾,导致人才流失。这是不科学和缺乏理性的。个人能力测评系统则是将被测评者置于测评中心,不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评估和量化被测评者个人的性格、特点、优势、缺点及潜能,还要根据被测评者所处的工作特性和工作环境,进行更大范围的全方位测评,具极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因此,个人能力科学的测评方式可以为人力资源的测评提供一个很好的工具,也能够为企事业各类管理人才的招聘、使用、开发、储备,提供一个完善的标准。
2.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可以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
激励就是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管理人员对下属进行激励,就是使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并引导下属积极地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对员工的激励研究发现,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其能力只发挥20~30%,仅仅是保住饭碗而已;而在其受到充分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
2.2可以吸引组织所需的人才,并保持组织人员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劳动的作用日益显着,组织内所拥有的各种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组织作用的发挥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许多企业都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勵方法来吸引人才,如支付高额报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等等。同时,管理者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也可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增加其安全感、满意感,增强组织的吸引力,保持组织内人员的稳定性。
2.3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任何一个组织人员的表现都有好、中、差之分,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使先进的人受到鼓励,继续保持其积极行为,也可以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2.4可以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个人目标是由个人需要所决定的,它往往与组织的目标和要求相矛盾。运用激励方法进行目标管理,让员工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在设置组织目标的时候尽可能地考虑个人目标,并把组织目标具体分解为个人目标,可以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运用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减弱或者消除其不合理要求,也可以调节员工的行为,使其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3.激励原则的运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员工在努力工作可能是为了丰厚的奖酬,为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也可能因为工作具有挑战性、有很多晋升的机会或是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激励来实现。可见,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是指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在生产、劳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发奋努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3.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激励有资金、奖品等,通过满足要求,激发其努力生产、工作的动机。它的出发点是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对员工付出劳动、创造财富、承担风险的合理回报,是建立企业激励机制的基础。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主要注重从精神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满足员工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3.2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
正激励指的是用某种正面的激励手段,例如,认可、赞赏、增加工资、或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环境,以表示对员工的奖励和肯定。而负激励指的是对员工不良的行为或业绩,采用某种负面的手段。如批评、扣发或少发工资、降级、处分等等,以表示对员工的惩罚或批评。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实行所谓“奖惩结合”、“奖罚分明”、“批评与教育结合”的制度。因此,对于员工好的工作成绩和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使之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继续发扬下去。对于有破坏性倾向的不良行为,必须严格按企业的制度进行查处,避免再次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运用负激励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员工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地位、心理需要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当企事业有时不得不使用惩罚方式时,一定要告诉员工事情的原因和真相,让其心服口服,还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并将惩罚和二者结合起来。当员工出现有所改进的表现时,应及时给予肯定,使好的行为得到巩固。总之,只有从正负两个相反的角度同时对员工的工作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反馈,才能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4.结语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没有万能的激励措施,也没有绝对最好的激励措施。管理学界所有的激励理论都在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要有效激励员工没有简单的方法,也没有一个措施能够确保一定激励有效。管理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现状、未来和想达到的目的,从而使众多的激励措施、方案、制度之间相互衔接、补充、支持,赢得整体的激励效果。世界上的成功企业,除了对正确决策、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也是他们共同的制胜因素就是,对人的高度重视,对激励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石青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8(5).
[2]成筱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J].供电企业管理,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