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生体育服务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及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近几年连续上榜“红牌专业”的背景下,怀化学院体育学院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进行了全新的实践探索,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拓展为“终生体育教育工作者”,实施“先大类培养、后方向分流”的“一干多枝”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三位一体”课程结构,创设适合市场需要和本校实情的多向职业模块课程,并通过调整教师能力结构、创新协同育人机制、设立运动分级选项制度、搭建多级实践平台、改进教学与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是可行的、必要的。
  关 键 词:体育教育专业;终生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4-0105-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cal university application type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had become “red card majors” as their employment rates were alerted successively in recent year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Huaihua University carried out a brand new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reform,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objective has been expanded from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orker” to “lifetime physical education worker”; the following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are feasible and necessary: implement the “major cultivated then direction oriented” “one trunk with multiple branches” typ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mode, build a “trinity” curriculum structure that bases its mainline on ability, establish multidirectional occupational modular courses that fit into market needs and this university’s actual circumstances, adjust the teacher ability structure, innovate on the coordinated people educ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 a sports classification option system, build a multi-level practice platform, improv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etc.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lifetime sports;application typ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local university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地方本科高校必需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定位,积极向应用型转变,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全面增强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众多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应用指向性原本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却在2010—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就业排行榜中,连续5年上榜成为“红牌专业”[2]。这就给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尤其是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考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究竟该如何改革才能应对市场的需要,这样的问题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摆在专业建设者及众多专家学者面前。怀化学院提出要把体育教育专业目标定位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拓展为“终生体育教育工作者”,结合国内外诸多经验与成果,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以寻求体育教育专业在目前窘境中的发展之路。
  1 拓展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领域
  1.1 拓展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领域的原因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的就业岗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体育教师岗位的就业率经常不到50%,而体育行业其他岗位就业和非体育岗位就业的人员比例增长得非常明显,如河南5所高校体育专业就业在教育系统的仅占38.6%,而自主创业及健身指导等其他岗位就业在逐步增加[3]。对怀化学院體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进行统计,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对口就业率只有19%,而非体育专业岗位的就业率达到了近30%以上。这就倒逼我们不得不思考扩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服务领域,来满足社会对体育岗位的需求。
  1.2 拓展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领域的理论基础   1)国外人才培养可供借鉴。美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为标准,除培养传统体育教师外,还培养体育管理、休闲和业余体育等人才到其他的公共部门工作;日本由传统的体育教师培养转向多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英国把体育与娱乐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的出路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范围[4]。加拿大根据项目水平初级到高级,分别对应到幼儿园到12年级就职[5]。
  2)体育教育的重新审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主题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15分钟生态圈的全区覆盖、各类人群参与全员覆盖[6],使得只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阶段性的“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体育教育”已经跳出学校围墙,实现全区覆盖;走向社会,走向终生,实现各类人群的全员覆盖。
  3)终生体育需要教育者。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终生体育更加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面对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需要开拓发展新境界,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水平[7],实现终生体育锻炼;需要深刻理解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内涵,健身房的教练实质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
  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扩大为服务终生体育的大“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已经跳出学校围墙,走向社会,走向终生。
  2 创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都是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教师,以专项(田径、篮球、足球等等)运动能力来竞争就业岗位,但随着社会需求和就业岗位的变化,导致以专项运动能力来就业越来越困难,原来就业岗位较为固定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要求(一个专项多个辅项)让位于岗位不固定的“多能一专”型人才要求(多种能力服务一个岗位)已是大势所趋。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对接市场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指向,实施“先大类培养、后方向分流”的“一干多枝”型人才培养模式。
  1)“一干多枝”的基本思想。先按体育师范生的大类培养,然后进行与师范有关的体育职业培养,实现体育教育人才“How to play(玩)—How to teach(教)—How to run(经营)”的习得目标。
  2)“一干多枝”的培养模式。按一年半普修和一年半的专项选修习得“How to play”(指的是运动技能与师范技能),一年半的职业模块课程学习习得“How to teach”(指的是运动技能与师范技能在行业中的运用能力),再加上一年的实习及就实习点的问题所做的学位论文习得”How to run”(指的是职业经营能力)。这样的培养模式,既可以夯实基础,实现学校“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又可以在健身房、户外运动、体育表演培训、中小学体育、健康管理与运动干预这些模块课程中拓展职业技能,更方便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质量和对口就业率。
  3 调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结构
  基于服务终生体育的大“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按“一干多枝”的基本思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为主线构建了融“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为一体的“三位一体”课程结构,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调整,设立了“1.5 1.5 1”课程体系(见表1)。
  由表1可知,怀化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4年培养方案中需修满58门课程、190学分方可毕业,包括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
  公共能力主要为通识教育,包括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身心调适、信息处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根据应用型转型和社会需求,培养体育教学、运动指导、教育研究、运动营养与保健、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发展能力设为与就业岗位对接的模块课程。
  “1.5 1.5 1”课程体系:第1个1.5年着重培养学生公共能力与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运动教学指导能力;第2个1.5年着重培养专业能力及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从业能力;最后1年着重实践体验与研究体验,使学生具备比较熟练的岗位就业能力。
  4 创设职业导向的课程模块
  随着高校体育学专业门类的增多,社会体育、休闲体育、运动康复专业等相继兴起,而办学者应接不暇,多由一套师资团队为班底分开不同专业,致使教师疲于应接,导致专业办学特性不强、效果不佳、就业不理想。地方性普通高校应对其整合,结合社会需求,构建适合市场需要和本校发展的多类职业导向课程模块。
  4.1 职业导向模块课程的内容设置
  根据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和结合学校本身特点及专业特性设立了6大職业课程模块(群),包括传统就业导向的课程群——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就业市场需求较为迫切的课程群——健身房指导与开发、素质拓展与户外运动;学校自身优势课程群——体育表演的创编与培训;新兴政策导向课程群——健康管理与运动干预、体育领导力课程群。
  各个模块课程具体教学内容都是根据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来组织专题,比如健身房指导与开发,就是以健身房私教以及健身工作室主持人的能力要求,分团操、器械教学、招生、管理、设备维护等专题进行实践教学;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则以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课外活动、中小学业余训练、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等专题为教学内容。
  4.2 职业导向模块课程的培养体系
  职业导向课程模块培养时间设为1.5年,与其后的实习(半年)相配套,对各职业模块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学生选2个模块进行修习,实施项目化教学,即“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师分专题给任务,学生实践作业,作业后考评的方式”,在实习前结束,大四实习时,学生可在各自模块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由此获得扎实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模块课程与实习构成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其过程需要校-校、校-企的紧密合作,体育实习基地、体育教研共同体等平台应运而生。   5 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措施
  5.1 顺应高校转型,调整教师能力结构
  应用型转型的目标对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与市场对接,与行业合作的能力。通过引进和自身培养高学历(博士)师资,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和学识水平;组织教师外出学习(2年必有一次)的办法,拓展教师的专业技能;指令性地分派课程拓展任务,督促教师改善技能结构;构建“体育表演与艺术”“民族传统体育”“体能训练”“户外运动”“健康管理与干预”“体育教育教学”等实践性教学团队;注重“一球、一操、一舞”教师人才的挖掘与使用,充分利用这些项目发展的契机,向外大力推介这些老师,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的作用。制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规范人才进、出以及在职培养和发展评价等等。
  5.2 对接行业需求,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为无缝对接市场,满足行业需求,在职业模块课程中与各行业实施联合培养,创新协同育人機制,在模块课程中引进嵌入式课程,在实习课程中实现顶岗带薪实习,不仅走出去与校企、校校、校政、校协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还将各自成熟的、前沿的知识体系引进到课堂中来,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研究教材内容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等。在健身房指导与开发、休闲与户外运动组织与管理、体育表演创编与培训中,与优秀企业、俱乐部、协会进行联合培养;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与传统强校建立合作培养;在健康管理与干预方面与科研机构和政府(体育局)等实施联合培养。
  5.3 设立分级选项制度,保障运动技能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长期集中于如何提高运动技能,等同于运动训练模式,对运动项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指导等方面的教学重视不够,普遍认为“运动技能”等同于“教学技能”。实际上,“教学技能”的培养才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体育专业的特性是要求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的,为了在强调教学技能培养的同时,不忘运动技能培养的传统特性,通过增加田径、体操、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的普修课时量,夯实运动基础,将传统意义上的运动项目专修(通常在三四学期)改为三学期的分级选项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选择的灵活性,满足“多能”(创新)与“一专”(传承)的需求,同时配以全面的课外训练相佐(7~8节课不排课,组成17支代表队,进行业余训练),保证学生运动技能。
  5.4 搭建多级实践平台,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型转型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强化学生课外120个学时的校内体育服务要求、建立实践认证制度,搭建多级实践平台。校内充分利用体育协会活动、体育竞赛的实践机会,鼓励体教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工作;鼓励体育专业学生联合体育协会、俱乐部,推出一批娱乐性、群众性强的非奥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纵贯4年的竞赛训练体系,提供体育竞赛实践平台。在市区内建立合作育人基地,搭建学生日常见习或实践平台;把一些市内活动与比赛常态化置于校内,如年度市健美操、啦啦操比赛、排舞、足球协会的竞赛等;安排人员进入市级专家队伍,参与决策咨询和研讨、培训、评价工作,为实践教学提供平台;通过推介会的方式,搭建省内外实践通道。
  5.5 多方位改进教学与考核方式,修缮学风
  鼓励教改教研的实用性,改变重理论研究轻实践应用的现象,用教改教研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鼓励与提倡通过“集体研讨,轮流主持”的方式申请教研课题;以鼓励立项建设的方式大力推进术科的“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和理论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多轮考核,坚持第一轮的高淘汰率”理论课程考核基本模式和术科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提倡与推广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作业的课外教学模式;学院网主页开设体育时政栏目(学生会组织),定期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以及竞赛;通过身体素质测试赛、基本功大赛、项目分级达标测试、毕业生技能综合测评等端正与修缮学风。
  改革3年来,成效明显,在实践操作和理论成果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生实习实践方向发生巨大转变,选择企业实习人数成倍增加;校企合作项目及实习基地逐步增长,实习质量明显好转,学风得到极大改善,实践证明其改革的路子是可行的。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必须适应市场需要,扩大服务领域,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拓展为“终生体育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提法,这不仅由此可以很大程度上地解决社会体育组织与管理专业定位不准的问题,甚至还可以把体育教育专业与社会体育组织与管理专业合二为一。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是综合性的、是艰难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课程设计是关键,教师的能力结构调整是难点,修缮学风与教风是保障。我们也有理由坚信,方向对了,收获只是在等我们的坚持,如果继续在教学条件、师资培养、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职业模块课程实施等方面坚持不懈加大力度,此次改革一定会获得圆满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8-03-10]. 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128775704.htm.
  [2] 就业看专业:历年就业十大“红牌专业”[EB/OL].[2018-03-10]. http://career.eol.cn/zhuanye/201602/ t20160218_1366245.shtml.
  [3] 安迪.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五所高校为例[D]. 苏州:苏州大学,2015:24.
  [4] 梁立启,粟霞,邓星华,等. 美、日、英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比较及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80-83.
  [5] 岳天虹,汪晓赞,尹志华. 加拿大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与启示: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5):426-430.
  [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 2016-10-25.
  [7] 国务院. 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Z]. 国发[2016]37号,2016-06-15.
  [8] 谭伟平,宋克慧,彭庆文. 怀化学院“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当代教育论坛,2010(10):67-69.
  [9] 尹志华,孙文君,汪晓赞. 新西兰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奥克兰大学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5):432-435.
  [10] 李强,毛振明. 对03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四维视角的反思[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0):91-96.
  [11] 刘国钦.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9.
  [12] 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18.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迅速发展的老龄化过程中,因应对“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社会需求,老年人体育蓬勃开展起来,积极地用体育运动的方法强身健体,以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同时,许多老年人希望在中国传统养生术中得到多方面的养护知识与方法,这些都是可喜的社会现象,可以窥得中国新时代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特征,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传统养生术,是有关人体身心养护、修炼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主要采用导引、行气、服食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提出了加强我党自身建设的“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标志着我党实现了由革命党、传统政党到执政党、现代化政党的转型。“六个坚持”是在总结我党执政60年来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尤其是借鉴了苏共亡党、日本自民党下台的教训。  [关键词]政党转型,“六个坚持”,苏共,日本自民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
狍子在鹿的家族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鹿科可分为3个亚科,分别为狍亚科、鹿亚科和獐亚科。狍子非常古老,在进化中属于比较早就成形的,在狍亚科家族中还有驼鹿和驯鹿这样的巨无霸级大鹿,它们与狍子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人们常说狍子很“傻”,其实,狍子的种种表现,并非是因为它不聪明,而是一些自然反应。它们会在受到威胁后翘起尾巴,看上去像露出了白色的屁股,其实是为了迷惑敌人的视线,并为同伴发出紧急的信号。在面
〔摘要〕 公租房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社区服务与管理在探索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难度大、沟通协调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加强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政府要发挥积极主动的疏导作用,促进社区充分就业;建立职责明确的专门机构,保证服务与管理的有效协调;关注重点人群的基本需求,努力完善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  〔关键词〕 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发展状况,主要问题,
1958年2月,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延河》杂志第2期发表了孙伯和、刘守正搜集整理的《红军走后人心酸·十送》。这是一首反映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鱼水情的红色歌谣,流传于陕南汉中地区。  《十送》歌谣发表后,得到文艺界的高度评价。1958年4月,《延河》杂志第4期发表魏钢燄的评论文章说:“这里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十送’这首山歌蕴藏着如何丰富深邃真挚的革命感情。”二送红军大道旁,“這比起唐诗中某些最优秀的送
炎炎夏日,挥汗如雨,这时最享受的莫过于来一瓶冰镇饮料。可是,选择什么样的饮料才好呢?甜甜的饮料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呢?下面我们就来为你分析一下。  要想正确地选择饮料,必须先对饮料的分类有所了解。按照《GB/T l0789-2015 饮料通则》的分类,中国饮料可分为11类。其中,碳酸饮料(汽水)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3分,从唐山地下11公里处发出的强大震波,使华北的东部,包括距唐山150公里的北京,都处在剧烈震颤之中此后余震不断,下午6时45分,唐山再次爆发7.1级的强余震,北京再次感受到强烈震动    灾情    1976年7月28日,烈度6度强局部7度的地震,使北京部分地区墙倒屋塌,并有人员伤亡  华国锋当天给毛泽东的报告提及:“北京市亡一百余人,伤四千余人,全市倒塌房屋三万
在改革开放、中美建交新时代背景下,陈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观点。  面对“文革”结束后急需改善的国内经济形势,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稳定农村工作,陈云不仅提出“粮食进口多一些不要紧”的观点,还大胆表示“可以直接向美国买粮食”。“进口粮食的时间,不只是三五年,时间还可能长些。”就此,他还强调:农民稳住了,事情就好办了。这是大计,是经济措施中最大的一条。  既要看到外国的情况,又要看到本国的实际。
白求恩是一位外籍共产党员,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用手术刀创造了救死扶伤的众多奇迹,成为中华大地上家喻户晓的“白衣英雄”。他那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崇高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白求思在中国抗日前线的战斗和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但是,白求恩在抗日前线的战斗行踪,各地记载的资料,在时间上互有冲突,总的倾向是,多数地区都愿意把白求恩在本地
摘要:课程政策、传统习惯、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等是影响课程运行与发展的现实力量,这些要素不可避免地制约和影响着大学体育课程实施的成效,要实现大学体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体育课程政策的制定与监管、传统习惯形成的外界扭力作用、体育场馆配置的落实与问责、课程人才的优势定位与储备、课程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准则等课程环境因素,是大学体育课程配置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学体育课程;课程配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