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技法与功夫于一身的作文教学名家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出生的何捷老师,已先后在十几家报刊发表1700余篇文章,其学生发表的习作也多达900余篇,令人叹为观止。
  这让我想起2016年采访于永正老师时他说过的一句话:“语文教学没有那么复杂!关键只有‘读写’两个字;如果再多说一些,就是‘多读多写’四个字。”
  诚哉斯言!
  何捷及其学生“多产”且优质,靠的也是这四个字。何捷是用怎样高妙的技法让这四字“箴言”发挥出如此巨大的魔力的呢?这引起了我的探索兴趣。
  阅读之“道”及其路径
  从一般意义上说,读与写在逻辑上构成的是必要条件关系,即“有之则未必然,无之则必不然”。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构建读与写的充分必要关系,即“有之则必然,无之则必不然”呢?
  一、“取法乎上”与“复归于婴儿”之读
  何捷酷爱读书。他读于永正等名家有关教育的书,也读天文、地理、军事、艺术、哲学等书籍。他从书中学到的,不只是教学与写作技巧之“术”,还有昭示其内在规则的“道”。因为他知道,舍“道”而行,行之不远;依“道”而行,才能行之者远,且愈走愈好。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2字的教学总纲,也是将“志于道”放在首位的。
  何捷之读,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阅读大师的作品,也许无法抵达大师的境界,但却可以走至“中”的层次,长久而读且“学而时习之”,则有可能在与大师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慢慢地靠近大师,甚至自己也成为名师大家。阅读中等水平之书,则只能在“下”的层次徘徊复徘徊。目前有的教师的阅读,甚至步入“下”的怪圈不知归路,在无意识中受到了不良思想与文化的侵害,并由此影响到学生。但何捷是清醒的,在种种质量优劣不等的书籍充斥市场的时候,他拥有一双“取法乎上”的慧眼,所以,他与他指导的学生的阅读,就有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可喜景象。
  何捷老师的写作教学课总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他对学生出其不意的奇思妙想甚而奇谈怪论的临场应变,总会让在场听课的教师惊诧:他何以会有如此巧妙机敏的回应?其实这些看似灵光一现的教育机智,都与其富有定心的大量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日益丰厚的阅读中,何捷自觉不自觉地汲取了各路名家大师的语言艺术与生命智慧,从而形成了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系统,以及以不變应万变的教学智慧。
  这种语言之于儿童来说,不但是美妙的,而且是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充满无穷魅力的。因为何捷在读名家大师作品的同时,还一直关注着儿童的阅读走向。比如对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乌龙院》等书,他一方面自己读,一方面与孩子们一起读,还常常一起谈读书的体会。有人认为这些儿童图书难登大雅之堂,可在何捷看来,正是在这些书里,蕴藏着大人们泯灭了的童心的纯真、忽略了的人生的智慧。老子主张“复归于婴儿”,因为儿童的天然情趣与超俗格调,是被世俗熏染的成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何捷从这些荡漾着童趣的作品里,读出了儿童的心理、爱好与人性的美好,他的感悟与作者的智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让话语既有了生命的张力,又荡漾着儿童的情趣。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也更能感染儿童,自然而然地走进童心的世界。
  二、规划学生阅读的路径
  何捷还开辟了一条指导学生阅读的独具特色的“何氏”之路,学生只要循“路”而行,就会不由自主地沐浴在书香中,享受高贵精神的滋养。
  路径之一:给予自由,任其选择。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当作孩子,用心感受孩子的呼吸,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他心灵成长所需的养分。何捷就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捍卫学生选择的权利,把阅读选择的自由还给了学生。
  恰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儿童对书也是各有所好的。有选取各自喜欢的书的自由,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在儿童心里积淀下一种积极的情绪,让他们觉得读书是好玩的、美好的。这样,在阅读的时候才能乐在其中。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何捷将其指导课外阅读的宗旨确定为:儿童读什么,儿童说了算。
  路径之二:推荐好书卡。
  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图书,还要让他们知道这本书好在哪里。所以,读完一本书后,何捷利用周末指导学生制作“推荐好书卡”,而且提出要求:一是统一使用A3纸,以竖排的形式手写;二是打印书目封面作为封皮,推荐语要有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精彩片段、人物形象、阅读体验等。上交后由班委挑选出优秀的好书卡张贴在墙上。推荐的书如果得到大家的喜爱,就会被收藏到班级图书角,推荐者还会获得老师颁发的一个大奖。这样一来,有些低俗的书,自然就被淘汰出局。而原本阅读品味较低的学生,在这样持续不断的活动中也提升了鉴别能力,达到了每个学生都能读好书,“开卷有益”的目的。
  路径之三:通过听读为学生阅读打开一扇窗。
  除了文本阅读之外,何捷还通过听读的形式,为学生的阅读另辟蹊径。小孩子记忆力好,倾听的能力也非常强。尤其是听故事,他们能长时间聆听依然乐此不疲,有时甚至能进入深度聆听的痴迷状态。科学地运用 “聆听”这一学习方式,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优秀的朗读作品,其抑扬顿挫的语调能传达出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内涵。会用心倾听的学生,其感情也会随着作品的情感变化起伏跳跃,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恰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使写景的作品,也是情随景生的,这样的作品,也会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朗诵进入“披文以入情”的化境,让学生在爱上语言所描绘的景色的同时,也对自然之美产生向往。
  那么,优秀的听读素材从何而来呢?何捷提供了三个途径。
  一是从网上下载。何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通过网络搜集既有意义又妙趣横生的音频。搜寻的过程,就是一次聆听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音频素材,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东周列国志》《大清十二帝疑云》等。然后,何捷又引导学生去粗取精,优中选优,留下最经典的作品。   二是有针对性地购买。购买的音频,并非由学生们随意选取,而是在多方争取其他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后,经过慎重取舍方才确定下来。这样做,是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尽可能把钱花到刀刃上,不加重家庭负担;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听到最好的音频。学生们在饶有兴趣地听读故事的同时,不但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语言,也在无形中净化了心灵,升华了人格境界。
  第三是听广播。何捷在电台主持了一档作文评点节目,好评如潮。每次播出前,何捷都会告诉学生播出的时间,让他们在家收听。他认为,学生们对新颖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通过电台聆听老师匠心独运的有声“作品”,会取得课堂上达不到的效果。事实也是如此,通过这种跨时空的交流,学生们不仅更加透彻地领悟了写作的方法技巧,还懂得了“时时处处皆是学习之地”的道理。
  这样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不但学生爱上了读书,而且还出现了“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可喜景象。甚至有的家长也随着孩子喜欢上了读书,有些家庭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家庭。
  步入“游于艺”的写作殿堂
  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之所以能够“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关键是其用心“解牛”十九年,熟能生巧,而且“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正是由技入道,才升华到了“游于艺”的审美境界。《庖丁解牛》说明的道理给我们的写作以很大的启示。
  一、自我写作的由技入道
  何捷的写作,则有似于庖丁解牛。开始的时候,他的写作也如庖丁一样,开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但“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诚如他言:“有思想了,写;有创意了,写;有困惑了,写。”在其执教的第九个年头里,他的作文教学实践就获得了同行和专家的广泛认可。“方今之时”,他不再视写作为畏途,而是形成了习惯,甚至走进了审美境界。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写作酣畅淋漓地宣泄出来。而这些文字又被各家报刊发表,然后结集出书,受到更广泛的欢迎。现在,何捷已经发表了1700多篇文章,还在全国各地的杂志开设了7个写作专栏,出版了两本写作专业书籍。
  何捷何以能在写作的苑地里如此优裕从容、挥洒自如?
  我想,这与他丰富的阅读一定有着内在的联系。写作之于教师,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输出;而阅读,则是精神输入。没有源源不断的精神输入,就不可能有文章的精彩纷呈。而何捷,正是由于大量优质的精神输入,才让其丰沛的精神输出如源头活水,汩汩不绝;持续不断的写作,又使其语言表达水平不断提高。这种良性互动,让他不仅文思泉涌,而且下笔即如行云流水,字字珠玉,笔下生辉。
  同时,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也为其写作积淀了实战经验,并使之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独有的写作谋略。他要为学生讲写作之道,为教师开设写作讲座,就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如此,他还要讲得晓畅生动,讲得让听者明白喜欢。这个过程,是他對写作进一步思考,且逐步升华成写作理论的过程。何捷平时执教写作教学公开课时,常常以看似不经意的点拨之语,让学生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让听者感慨于他思维的敏捷与思想的睿智。有人曾经好奇地问何捷,何以会有如此机敏的回应,是不是早有准备。其实,好多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是很难精准预设的。可是,说完全没有预设也不对。因为他不是为了某一节课准备了几天,而是精心准备了十几年。他几乎天天读书,天天写作,天天教学,无一日让自己懈怠。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在一般人看来很棘手的难题,无论过去是否遇到过,他都会迅速地从丰厚的知识储备中信手拈来答案。那智慧的灵光一现,犹如神来之笔,总会让课堂教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学”。没有持之以恒的积累,怎么能有教育机智的美丽绽放?可见何捷追求的不是一时一地一课的成功,而是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的一生的精彩。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写作高手、写作教学的名师,都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恰如庖丁解牛,没有十九年的功夫,没有多少年如一日用心解牛,研究解牛,是不可能抵达“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神奇境界的。
  二、指导学生写作的妙道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随着何捷在全国的声名鹊起,他的学生也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不但写得多,而且写得好。当然,何捷自有其指导的妙道所在。
  他认为,小鸟要飞,就要展翅;学生要写出个性,就必须为他们松绑。为此,在学生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教师必须大大放低写作的要求。一是摒弃假大空的题材,让其自由选取自己熟悉且喜欢的内容。二是体裁不限,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还可以有小诗歌、短篇新闻稿、小型的调查报告、课本剧、小小议论文等,让学生自由选择,从而激发其表达欲与创造欲。三是语言形式多样,有的学生擅长诗性语言,就让其尽情诗意地抒写,而不强调质朴无华;有的学生语言幽默诙谐,就不要求其写得有板有眼。四是没有字数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五是多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某个学生写的作文从整体上说并不太好,可如果有一两个好词好句,何捷便会特地在全班表扬,让其产生自豪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对好的习作,则在全班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地高声朗读之后,还要张贴到优秀作业栏里,并在家长会上展示与表彰。真正优秀的作文,何捷还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推荐到各类报刊上发表。几年下来,经何捷推荐发表的习作已经有600余篇。当学生在报刊上看到自己的习作,有的还收到报刊社寄来的稿酬,特殊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并能催生出更大的写作热情。而那些没有发表习作的学生,也会一个个暗下决心,争取尽快写出好的习作,从而成为何老师的推荐对象。于是,全班就掀起了一场从不降温的写作热潮,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
  何捷的写作还有其独具的“知识产权”,“百字搜索”便是其一。就是鼓励学生每天于生活中用慧眼慧心“搜索”两三百字的短文,写人写事写物议论均可,不要求篇章结构的完整,语句也不强求字斟句酌,率性而言,自然为美。足够的自由让学生写起来天马行空,毫无束缚,能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见事而作,有感而发,所写习作虽短但多有情趣且情感真挚动人。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由此养成有感便记、每日必写的习惯,把写作当成了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当时随心随性“搜索”出的文字,学生们有时会惊诧自己怎么会信手写出如此精彩的语句。这些精短的文字,经过一番扩充与推敲,便能产生一篇篇充满情调、余味悠长的美文。何捷说,学生的不少作文,就是在日常“搜索”之后升华而来的。
  何捷的写作“法宝”,看起来都是小技巧、小智囊,但这些“小”里实则藏着大智慧、大乾坤。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如滴水穿石的阅读积累,见缝插针笔耕不辍的书写,成就了何捷,也成就了他的学生,师生用兰质蕙心、生花妙笔谱写出一个诗话的文学天地,令人向往、感佩。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
  链接:
  何捷,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作家、作文教学名家。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作为 “游戏作文”“百字作文”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他提出了 “写作教学进行时”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先后有1700余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等报纸杂志,在北京、西藏、宁夏等10余省市执教公开示范课,做专题讲座数百场。已出版《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等30余部专著,微信平台“语文榕”为基础教育阵营的关注焦点。
其他文献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因知识抽象程度较高,使得难度大。这个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在体验中促进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一个过程,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亦是培养学生“四能”的过程,即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以北师大版二上“1米有多长”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在认知
期刊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爱学英语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及表达阅读感受体验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入不少古典名著中的名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古典名著的教学价值,从名著中汲取丰富的养分,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谈谈古典名著的教学思路与策略。  一、放大表格梳理,感知故事构思的巧妙  古典名著的题目虽短小精悍却内涵十
期刊
阅读能力测试是一项精细、科学的工作,在对非连续性文本《别让共享单车成为国民素质的“照妖镜”》进行试卷编制、测试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想要出一份试卷很难,想要出一份好的试卷更是难上加难。在历经寻找素材、酝酿题目、反复推敲和检测分析,甚至几易其稿的痛苦煎熬后,这份试卷终于“新鲜出炉”。当然,这个过程带给笔者的思考和收获远非这些,下面就举一两例来谈一谈。  反思一:对学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的
期刊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渗透模型思想,加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模型,抓住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能力。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模型的构建过程,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模型猜
期刊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018年10月20至21日,第六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如约在福州市仓山小学隆重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三位专家、七位名师,围绕“改进指导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这一主题,以先进的理念、新颖的授课方式,作了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并和1000多位与会教师面对面分享了两岸教师小学语文教育思想与教研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课堂教学的交流与融合,互促与共荣
期刊
练习题是新知教学的必要延续和拓展,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对于习题的研究和教学,不仅仅要着眼于学生对新知的巩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方法和思维模式。教师应秉持“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这一理念。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谈谈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练习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  一、在质疑中,开启学生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它们确定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教学在重视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拓展、提升、交流数学活动经验和思维经验,形成基本数学思想。笔者认为,作为数学核心的“数学思想”不能只是“犹抱琵
期刊
结识顾明远先生有近30年了。这是有幸被顾先生引领着、提携着前行的30年。  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苏州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师,受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委托,在苏州举办一个以“迈向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为主体的学术研讨会。为了把大会开好,日本朋友提议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到会上做主题讲演。我以初生牛犊的勇气给顾先生去了一封信,没有想到,顾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不仅准时参加会议,做了一个精彩的主题
期刊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自信演唱并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演唱”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一节有效的唱歌课不应仅教会学生一首歌曲,使之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而应将歌曲作为学习的载体,多措并举,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过程中习得唱歌的方法,享受以歌唱表达美的乐趣。本文以笔者执教的《可爱的家》一课为例,阐述唱歌课常用的有效方法。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