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虚拟经济过分膨胀的结果,也是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市场直接作用的结果。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是虚拟经济的代表,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运行状况。实体经济状况良好,虚拟经济运行就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虚拟经济的运行也必将受到影响。随着实体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社会对虚拟经济的要求也将提高。所以,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当虚拟经济大幅度偏离或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时,就会导致经济泡沫的生成,巨大的经济泡沫一旦被刺破,将导致经济的崩溃。
美国的金融泡沫实质是金融衍生品的价格虚高于其基础资产的价值所引起的。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上出现极为繁杂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的收益来源于房地产及其抵押贷款,即它们的收益都须通过分割基础资产的价值产生。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必须与其收益率相匹配,而衍生品的收益率源于对基础资产(房屋信贷资产)收益的分割。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匹配且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市场的泡沫就离破灭不远了。
金融泡沫的破裂有两种方式:一是缓慢释放;二是瞬间破裂。美国金融危机的泡沫急剧破灭,是金融衍生品的非均匀分布、金融机构通过衍生品连为一体形成连带风险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弱有效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特征都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极端错位的表现。
二、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金融危机犹如一面镜子,可以从中发现各经济体制的缺陷,并照亮经济前行的方向。走出金融危机不止是意味着经济复苏,更多的应是探索经济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1.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一,着重考虑发展的侧重点问题。以我国实际来看,与美国相比,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并非过度问题,而是比较落后,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虚拟经济时需考虑产业选择、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本虚拟化战略、上市公司的规范化机制、虚拟资本新形势和交易新技术的运用。
第二,确定虚拟经济发展的边界,即要避免虚拟经济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并非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有利于市场,此次金融危机证明,一旦创新脱离监管,将危害市场稳定。因此,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不能出现监管缺失问题。还要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防范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时制止市场出现的过度投机行为。
第三,改变实体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有效化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泡沫,防止泡沫膨胀,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消费、投资和出口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总结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出口的弊端,应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消费和投资,即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实体经济抵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相对于投资,消费更应该作为经济增长考虑的重点。
2. 金融创新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基本上是脱离的。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相脱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业有自我服务的倾向,到了衍生品阶段的金融创新已找不到和实体经济的关联面;二是金融活动干扰了实体经济的活动,典型的例子是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更多被投机力量所支配,并不是供给与需求的真实反映;三是模糊了正常的风险管理模型;四是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在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了行为扭曲。因此,发展金融业,实现金融创新,首先要为普通大众服务,同时也要为中小企业服务。除此之外,金融业必须为科技创新服务,将服务主体确定之后,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3.寻找新的实体产业,强化实体经济
具体而言,应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扶持困境产业、扩大内需,从而为实体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首先,要将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长期举措。对于“三农”、节能环保、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适度倾斜,而对于“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要加大限制力度。要加大农村改革发展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和完善产业政策等积极措施,加速推进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其次,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拉动内需,保障对外贸易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适度扩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增加对一些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和政府补贴,支持一些急需发展的部门、行业、产业,财政可通过各种措施如补贴、减税、增加投资等支持其发展。
4. 正确认识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别国经验,加快本国发展。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金融体系传递到国内,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所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面对危机和挑战,制定什么样的国家政策,化危机为机遇,变机遇为繁荣,既对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成挑战,又提供了乘势而起的机遇。我们国家应在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充分发展好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责编/赵哲)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是虚拟经济的代表,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运行状况。实体经济状况良好,虚拟经济运行就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虚拟经济的运行也必将受到影响。随着实体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社会对虚拟经济的要求也将提高。所以,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当虚拟经济大幅度偏离或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时,就会导致经济泡沫的生成,巨大的经济泡沫一旦被刺破,将导致经济的崩溃。
美国的金融泡沫实质是金融衍生品的价格虚高于其基础资产的价值所引起的。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上出现极为繁杂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的收益来源于房地产及其抵押贷款,即它们的收益都须通过分割基础资产的价值产生。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必须与其收益率相匹配,而衍生品的收益率源于对基础资产(房屋信贷资产)收益的分割。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匹配且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市场的泡沫就离破灭不远了。
金融泡沫的破裂有两种方式:一是缓慢释放;二是瞬间破裂。美国金融危机的泡沫急剧破灭,是金融衍生品的非均匀分布、金融机构通过衍生品连为一体形成连带风险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弱有效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特征都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极端错位的表现。
二、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金融危机犹如一面镜子,可以从中发现各经济体制的缺陷,并照亮经济前行的方向。走出金融危机不止是意味着经济复苏,更多的应是探索经济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1.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一,着重考虑发展的侧重点问题。以我国实际来看,与美国相比,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并非过度问题,而是比较落后,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虚拟经济时需考虑产业选择、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本虚拟化战略、上市公司的规范化机制、虚拟资本新形势和交易新技术的运用。
第二,确定虚拟经济发展的边界,即要避免虚拟经济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并非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有利于市场,此次金融危机证明,一旦创新脱离监管,将危害市场稳定。因此,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不能出现监管缺失问题。还要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防范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时制止市场出现的过度投机行为。
第三,改变实体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有效化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泡沫,防止泡沫膨胀,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消费、投资和出口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总结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出口的弊端,应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消费和投资,即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实体经济抵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相对于投资,消费更应该作为经济增长考虑的重点。
2. 金融创新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基本上是脱离的。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相脱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业有自我服务的倾向,到了衍生品阶段的金融创新已找不到和实体经济的关联面;二是金融活动干扰了实体经济的活动,典型的例子是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更多被投机力量所支配,并不是供给与需求的真实反映;三是模糊了正常的风险管理模型;四是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在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了行为扭曲。因此,发展金融业,实现金融创新,首先要为普通大众服务,同时也要为中小企业服务。除此之外,金融业必须为科技创新服务,将服务主体确定之后,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3.寻找新的实体产业,强化实体经济
具体而言,应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扶持困境产业、扩大内需,从而为实体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首先,要将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长期举措。对于“三农”、节能环保、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适度倾斜,而对于“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要加大限制力度。要加大农村改革发展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和完善产业政策等积极措施,加速推进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其次,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拉动内需,保障对外贸易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适度扩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增加对一些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和政府补贴,支持一些急需发展的部门、行业、产业,财政可通过各种措施如补贴、减税、增加投资等支持其发展。
4. 正确认识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别国经验,加快本国发展。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金融体系传递到国内,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所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面对危机和挑战,制定什么样的国家政策,化危机为机遇,变机遇为繁荣,既对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成挑战,又提供了乘势而起的机遇。我们国家应在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充分发展好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