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宽容是教育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把“宽容”带进课堂,是我市教育局开展的“六进”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它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认为,近些年来师生关系紧张恶化已成为一些国家教学的社会特征。1993年,美国发生了一起女生携枪谋杀英语教师的暴力事件。2002年12月27日,我国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矿第三小学,发生了班主任李蕴英强迫九名年仅十一二岁的四年级小学生用小刀当众刮脸,直到流血为主的侵权事件。此类事件,在世界上屡见不鲜。这引起了世界广大教育专家的关注,他们都承认,“师生合作是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丢失了的宝贵精神,并疾呼要把它找回来。”把“宽容”带进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宽容是操纵后进生人心的高超战术
我国古代兵书上说过,擒贼擒王,攻人攻心。孔明七威孟優就是战例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候,宽容和饶恕,比严厉的批评能产生更大的震慑力。”这种欲擒故纵,攻人攻心的方法为何能产生这样大的力量呢?心理学的原理认为,宽容将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强调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宽恕,使学生内心里引起了较大的震动,使他们自我发现自我调节控制,从而产生了悔改错误实现自我的决心和力量。通过多次的反省和自律,学生就能从错误走向正确。
有的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只是片面地強调学生的素质低,纪律性差的问题,担心教师的宽容会被学生视为懦弱无能,使学生得寸进尺助长不良的风气。象“刮脸事件”所在学校有的教师就是这种看法。其实,就是一种误解。虽然眼下的确有些学生无知,任性粗野甚至横行霸道。要转化他们的思想确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商家说得好:“要吃蜂蜜,千万别踢翻蜂窝。”我们对学生的宽容,是为了寻找更有成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不是放任自流。虽然由宽容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有时来得很缓慢或不显著,但这是由于学生思想内心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调控的能力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等原则造成的,而并不是教师宽容的过错。因为宽容是一种爱。“感人心者莫外乎情。”只要“精诚之至”必然“金石为开”。
三、要宽容,就要全面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学生
与其说宽容学生是师德的要求,不如说宽容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的要求,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阅历、知识和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等总是有限的。这正是他们有异于大人们的童心童性、童声稚气的表现。许多教师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则是合情合理的。不明白这点,就是未真正了解学生,就是还未是合格的教师。假如无视学生的这些情况,硬是要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看待学生,要求学生,那么,你面前的学生将会一无是处,你将会由于仅看到了学生的不足而失望、厌烦、苦恼而愠怒。这么一来,你笑从何来,宽容从何说起?
知其心不能尊其性,明其情,迎其好,怒其借,引其思。没有了解学生,就谈不上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理解学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过错给予宽容。
品学兼优的学生,人见人爱,似乎没有什么宽容可言,但对于后进生,教师能否从“丑人”身上看出他的美来,能否对着他的丑和恶而笑口常开,这是衡量一个教师德和教学艺术水平的试金石。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总是深知学生脾性、知识水平、生活积累和求知方式等情况的。他们不仅看到孩子们的昨天和今天,还会看到孩子的明天,他不仅会看到差生身上的不足,还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此,他们的教育的成效总是很显著的。
前苏联的教育专家在《合作教育学》中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任何一名学生都不会因怀疑没有才能而受到侮辱。宽容学生,体现了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和热爱关怀学生的思想。因此,它是应该受到肯定和推崇的。
四、要真正做到宽容,就要学会克制忍耐和退让
宽容不仅需要教师有一个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师德,还需要教师具有克制忍耐和退让的心理素质。
临善而喜,见恶而怒,这是人类正常情感。而宽容则需要教师顺逆这种情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自己受到伤害,委屈甚至侮辱时,能面对学生的“恶”,而心平气和,一笑了之。这正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实际中有的人一遇伤害,便怒从心生,口不饶人,眉眺必报。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不仅需要教师豁达的心胸,开朗的性格,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和控制能力。
在这个问题上,本人是有较深的体会的。我是女人,也许是像人们所说的女人小心眼吧。开始工作时,本人常常抓住学生的一些过失不放,对那些差生总是唠叨,甚至奚落,并以苦口婆心诲人不倦来自慰。但这样做,在某些学生身上,教育效果总是体现不出来。失败的教训使我不断地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工作中,我发现了孩子们人虽小,可自尊心却很强,他们的忤逆心理很浓重。因此,如何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人格,成为了我转化后进生思想的准则。例如,去年,本人负责的三(1)班有一名叫陈平的男生,他常迟到早退,找他谈话,他就借故溜掉;追问他为什么迟到,他不好气地说:“去踢毽”(“毽”与本人名字“健”同音),引得哄堂大笑。对此,我并不介意而是一笑了之。事后,我还亲近他,帮助他。后来,他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见,宽容学生,允许学生有一个改正错误的过程,常常会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像上面所说的李蕴英老师,假如她能把学生为了看本班的同学们的演讲而被挤进了会议室的小事看到是孩子们的好奇心所致,并加以宽恕,那么,又何至于发生九名学生刮破了脸,伤透了心的事情呢?
所以说,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中,必须宽容为怀,攻心为上。
把“宽容”带进课堂,是我市教育局开展的“六进”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它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认为,近些年来师生关系紧张恶化已成为一些国家教学的社会特征。1993年,美国发生了一起女生携枪谋杀英语教师的暴力事件。2002年12月27日,我国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矿第三小学,发生了班主任李蕴英强迫九名年仅十一二岁的四年级小学生用小刀当众刮脸,直到流血为主的侵权事件。此类事件,在世界上屡见不鲜。这引起了世界广大教育专家的关注,他们都承认,“师生合作是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丢失了的宝贵精神,并疾呼要把它找回来。”把“宽容”带进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宽容是操纵后进生人心的高超战术
我国古代兵书上说过,擒贼擒王,攻人攻心。孔明七威孟優就是战例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候,宽容和饶恕,比严厉的批评能产生更大的震慑力。”这种欲擒故纵,攻人攻心的方法为何能产生这样大的力量呢?心理学的原理认为,宽容将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强调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宽恕,使学生内心里引起了较大的震动,使他们自我发现自我调节控制,从而产生了悔改错误实现自我的决心和力量。通过多次的反省和自律,学生就能从错误走向正确。
有的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只是片面地強调学生的素质低,纪律性差的问题,担心教师的宽容会被学生视为懦弱无能,使学生得寸进尺助长不良的风气。象“刮脸事件”所在学校有的教师就是这种看法。其实,就是一种误解。虽然眼下的确有些学生无知,任性粗野甚至横行霸道。要转化他们的思想确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商家说得好:“要吃蜂蜜,千万别踢翻蜂窝。”我们对学生的宽容,是为了寻找更有成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不是放任自流。虽然由宽容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有时来得很缓慢或不显著,但这是由于学生思想内心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调控的能力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等原则造成的,而并不是教师宽容的过错。因为宽容是一种爱。“感人心者莫外乎情。”只要“精诚之至”必然“金石为开”。
三、要宽容,就要全面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学生
与其说宽容学生是师德的要求,不如说宽容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的要求,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阅历、知识和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等总是有限的。这正是他们有异于大人们的童心童性、童声稚气的表现。许多教师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则是合情合理的。不明白这点,就是未真正了解学生,就是还未是合格的教师。假如无视学生的这些情况,硬是要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看待学生,要求学生,那么,你面前的学生将会一无是处,你将会由于仅看到了学生的不足而失望、厌烦、苦恼而愠怒。这么一来,你笑从何来,宽容从何说起?
知其心不能尊其性,明其情,迎其好,怒其借,引其思。没有了解学生,就谈不上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理解学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过错给予宽容。
品学兼优的学生,人见人爱,似乎没有什么宽容可言,但对于后进生,教师能否从“丑人”身上看出他的美来,能否对着他的丑和恶而笑口常开,这是衡量一个教师德和教学艺术水平的试金石。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总是深知学生脾性、知识水平、生活积累和求知方式等情况的。他们不仅看到孩子们的昨天和今天,还会看到孩子的明天,他不仅会看到差生身上的不足,还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此,他们的教育的成效总是很显著的。
前苏联的教育专家在《合作教育学》中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任何一名学生都不会因怀疑没有才能而受到侮辱。宽容学生,体现了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和热爱关怀学生的思想。因此,它是应该受到肯定和推崇的。
四、要真正做到宽容,就要学会克制忍耐和退让
宽容不仅需要教师有一个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师德,还需要教师具有克制忍耐和退让的心理素质。
临善而喜,见恶而怒,这是人类正常情感。而宽容则需要教师顺逆这种情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自己受到伤害,委屈甚至侮辱时,能面对学生的“恶”,而心平气和,一笑了之。这正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实际中有的人一遇伤害,便怒从心生,口不饶人,眉眺必报。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不仅需要教师豁达的心胸,开朗的性格,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和控制能力。
在这个问题上,本人是有较深的体会的。我是女人,也许是像人们所说的女人小心眼吧。开始工作时,本人常常抓住学生的一些过失不放,对那些差生总是唠叨,甚至奚落,并以苦口婆心诲人不倦来自慰。但这样做,在某些学生身上,教育效果总是体现不出来。失败的教训使我不断地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工作中,我发现了孩子们人虽小,可自尊心却很强,他们的忤逆心理很浓重。因此,如何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人格,成为了我转化后进生思想的准则。例如,去年,本人负责的三(1)班有一名叫陈平的男生,他常迟到早退,找他谈话,他就借故溜掉;追问他为什么迟到,他不好气地说:“去踢毽”(“毽”与本人名字“健”同音),引得哄堂大笑。对此,我并不介意而是一笑了之。事后,我还亲近他,帮助他。后来,他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见,宽容学生,允许学生有一个改正错误的过程,常常会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像上面所说的李蕴英老师,假如她能把学生为了看本班的同学们的演讲而被挤进了会议室的小事看到是孩子们的好奇心所致,并加以宽恕,那么,又何至于发生九名学生刮破了脸,伤透了心的事情呢?
所以说,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中,必须宽容为怀,攻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