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解读
“先胜一局”更需谨慎行事
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由于诸多数据好于预期,不少舆论皆以“春天已到来,经济已回暖”作为定论。
首季中国经济回暖数据虽令人振奋,但我们亦应看到,在与金融海啸的持久“较量”中,当前中国经济并未实现漂亮的“完胜”,一些经济指标仍有下行之虞。因此,首季数据好于预期的中国经济仅属“先胜一局”。
中央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中国首季经济数据发布的前一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明白无误地指出: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其中包括: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经济效益继续下滑;民间投资意愿偏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入下降,就业压力很大。
点评:“先胜一局”的中国经济,欲想“满盘收红”,决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形势均不容盲目乐观,疲软的出口可能继续打击中国经济增长,而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内需增长亦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扩内需”提升经济质量
自去年10月份宏观调控政策转而防经济衰退后,最早的政策目标顺序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然而,时至今年2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该政策次序被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超越“保增长”成为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如果以“扩内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未来调控政策将侧重于长期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具体政策内容:一是扭转财政和企业占据国民财富分配大头的状况,实现“藏富于民”,目标是让公众“有钱可花”;二是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目标是让公众“有钱敢花”;三是加速开放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机制,使市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点评:与4万亿投资政策的掷地有声相比,“扩内需”的政策效果也许不那么立竿见影,然而,它却是让经济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的不二选择。
保8%的经济增长能否带动市场复苏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4月16日全部亮相,其中备受关注的季度GDP同比增长6.1%,这给全年GDP“保8”目标抹上了一层阴影。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对“保8”目标表示,当前“保8”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拉动,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还是相当低迷。还有一點不能忽视的是,保8%还在于消化库存,今年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尽管有8%的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是市场仍不活跃,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失业率还会比较高。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严峻的市场“出清期”,这一时期要消化存货、防止金融坏账、清除过剩产能,而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点评: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只靠政府投资拉动,而是要靠企业和居民消费共同支撑。要让居民大胆地消费,首先要提高收入,让社会保障制度到位,使百姓没有后顾之忧。
未来政策向民间投资倾斜
2005年“非公经济36条”明确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对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建议说,应该加快民间投资向金融、电信、石油、能源等领域的流入。而对于那些民营资本不愿意进入的、投资回报率不高的行业,如民生、环保等领域,国家可用补贴的方式,增加投资回报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另外,还要通过减税减少民间投资的负担,鼓励民营企业海外投资。
点评:金融危机下,要给民营资本相应的空间。仅靠政府4万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是很大的,扩大内需、鼓励民间投资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的倾向。
“两大指标”传递积极信号
电力、运输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最新公开的这“两大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
一是发电量、用电量呈现止跌趋升。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统调数据显示,继2月全国发电量同比有小幅回升外,3月上旬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速约1%。而在之前的几个月里,该项数据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
二是运输基本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铁路运输:3月份以来货物运输特别是煤炭的运输有了明显的上升。民航运输:民航经营状况已全面回暖。港口运输:3月份与1月份、2月份相比已出现恢复性增长。
“形势发展比预料的要好。”这是近来经济专家、企业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陆续发布的相关数据也充分表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效果。
点评:两大指标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要率先走出低谷,还需要让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继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