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胜一局”更需谨慎行事等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解读
  
  “先胜一局”更需谨慎行事
  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由于诸多数据好于预期,不少舆论皆以“春天已到来,经济已回暖”作为定论。
  首季中国经济回暖数据虽令人振奋,但我们亦应看到,在与金融海啸的持久“较量”中,当前中国经济并未实现漂亮的“完胜”,一些经济指标仍有下行之虞。因此,首季数据好于预期的中国经济仅属“先胜一局”。
  中央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中国首季经济数据发布的前一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明白无误地指出: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其中包括: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经济效益继续下滑;民间投资意愿偏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入下降,就业压力很大。
  点评:“先胜一局”的中国经济,欲想“满盘收红”,决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形势均不容盲目乐观,疲软的出口可能继续打击中国经济增长,而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内需增长亦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扩内需”提升经济质量
  自去年10月份宏观调控政策转而防经济衰退后,最早的政策目标顺序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然而,时至今年2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该政策次序被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超越“保增长”成为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如果以“扩内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未来调控政策将侧重于长期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具体政策内容:一是扭转财政和企业占据国民财富分配大头的状况,实现“藏富于民”,目标是让公众“有钱可花”;二是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目标是让公众“有钱敢花”;三是加速开放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机制,使市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点评:与4万亿投资政策的掷地有声相比,“扩内需”的政策效果也许不那么立竿见影,然而,它却是让经济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的不二选择。
  
  保8%的经济增长能否带动市场复苏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4月16日全部亮相,其中备受关注的季度GDP同比增长6.1%,这给全年GDP“保8”目标抹上了一层阴影。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对“保8”目标表示,当前“保8”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拉动,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还是相当低迷。还有一點不能忽视的是,保8%还在于消化库存,今年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尽管有8%的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是市场仍不活跃,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失业率还会比较高。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严峻的市场“出清期”,这一时期要消化存货、防止金融坏账、清除过剩产能,而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点评: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只靠政府投资拉动,而是要靠企业和居民消费共同支撑。要让居民大胆地消费,首先要提高收入,让社会保障制度到位,使百姓没有后顾之忧。
  
  未来政策向民间投资倾斜
  2005年“非公经济36条”明确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对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建议说,应该加快民间投资向金融、电信、石油、能源等领域的流入。而对于那些民营资本不愿意进入的、投资回报率不高的行业,如民生、环保等领域,国家可用补贴的方式,增加投资回报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另外,还要通过减税减少民间投资的负担,鼓励民营企业海外投资。
  点评:金融危机下,要给民营资本相应的空间。仅靠政府4万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是很大的,扩大内需、鼓励民间投资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的倾向。
  
  “两大指标”传递积极信号
  电力、运输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最新公开的这“两大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
  一是发电量、用电量呈现止跌趋升。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统调数据显示,继2月全国发电量同比有小幅回升外,3月上旬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速约1%。而在之前的几个月里,该项数据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
  二是运输基本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铁路运输:3月份以来货物运输特别是煤炭的运输有了明显的上升。民航运输:民航经营状况已全面回暖。港口运输:3月份与1月份、2月份相比已出现恢复性增长。
  “形势发展比预料的要好。”这是近来经济专家、企业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陆续发布的相关数据也充分表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效果。
  点评:两大指标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要率先走出低谷,还需要让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继续发力。
其他文献
郎咸平和樊纲两位青年经济学家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各自阐述“产业链理论”与“比较竞争优势论”。郎咸平在内地的演讲中反复宣讲“二元经济结构论”;而樊纲则出现在电视媒体中,仍然在传播他的“比较竞争优势论”。然而,在评论中国产业结构的经济现象时,两人的观点却大相径庭,针锋相对。    郎咸平把自己的“产业链理论”概括为“六加一理论”,他把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分为七个部分,然后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认为最高端的“链条
期刊
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2.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7%,均比上年加快4.9个百分点。  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困难增加,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令人振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
期刊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作为一份送给亿万农民的温暖而厚重的新年大礼,中央一号文件既有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年度工作要求,又有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和农村发展新情况提出的重要应对方略。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
期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超过20万亿,其中活期存款近40%;定期存款接近60%。2009年春节,专家与媒体又一次将我国的消费潜力看作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毋庸置疑,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主要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和明证,也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正视并妥善解决巨额居民储蓄背后隐藏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才是科学、理性的态
期刊
2008年的中国经济,有着太多的意外和挫折。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伴随下,中国经济的变数也不会少。回眸刚刚跨过的鼠年,坐望困难中的牛年,我们集中了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十个问题,提出我们对2009年中国经济的十大预测,借以勾画出2009年中国经济的一个概貌。  1、年度GDP坐七望八  首先,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概在5%-6%的水平,这基本是2009年经济增长的底线。其次,每年2万亿投资能够推动
期刊
[随着金融危机的全球化蔓延,其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有多大?这场危机何时能结束?政府是否应该“救市”?如何救市?成为业内学界讨论的热点。而股市去年的暴跌正常吗?刺激股市能否挽救经济?今年股市有机会吗?这些又成为投资者的疑问与困惑。  在经历了2007年的惊人涨幅和2008年的迭创新低之后,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明朗、国家宏观调控全力保增长的背景之下,今年中国资本市场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将目光聚焦在了“扩内需”三个字上。展望200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之中的“消费”成为被关注的重点。在诸多宏观政策的作用之下,哪些产业能够引领2009年的中国消费市场?肩负着拉动内需重任的“消费马车”,究竟能跑出多大的马力将中国经济拉出困境,值得期待。    稳定楼市重启房地产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1至11月间,
期刊
2009年,除需求之外的几乎所有要素变化都已完全转向    1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08年12月的出口数据,出口额同比下降2.8%,继11月同比下降2.2%后第二个月负增长,为2001年6月以来首次。年末恶化的出口状况,让人们对2009年的出口愈发悲观。  到底是何原因导致出口出现如此大幅的下滑?这需要从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基本要素入手进行梳理。  供给方面,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运输价格上涨,工
期刊
股市下跌是否正常之争     2008年,沪深股市一泻千里,上证综指全年大跌65.39%,投资者损失惨重。过去有人说资本市场下跌是非理性的,但华生并不太赞成这个提法,认为市场涨跌有其自身的各种因素。   华生以其惯常的略显平静的语气说:“对于去年股市的下跌,我个人认为是正常、健康的调整,而且这个调整不是用天也不是用月,应该是用年衡量。”华生强调说,“我认为现在股市是比较正常和健康的,在目前仍面临着
期刊
[编者按:爆发于去年9月的美国金融危机目前呈蔓延和深化趋势,有专家称,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正在形成,与金融危机第一波的冲击相比,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将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就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指出,金融危机还会持续,预计到今年第二、三季度,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达到最深的程度。]    美国:银行业问题超乎想像    随着金融行业的巨额亏损曝光,美国金融业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