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调查和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辽宁省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基本情况是:识字不多的约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1.6%,初中文化程度占74.6%,高中文化程度占10.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4%,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为7.8年。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是很低的,已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创新经营主体。
一、农民渴望提高素质,得到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
在受调查的农民中,有90%以上的人参加过当地政府或农业等部门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平均每个农户参加培训的时间为5天多一点。这些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收入,二是提高技能。同时他们接受培训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两个方面。
在培训的内容上,他们最期望种植业的粮食、水果、蔬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这部分农民占75%左右;养殖业的猪、牛、羊、鸡等方面的实用新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这部分农民占18%以上;非农产业的运输、建筑、餐饮、服装等方面的管理技术和进城务工常识的培训,这部分农民占7%左右。
在培训的方式上,有82%的农民希望通过面对面授课、一事一训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有13%的农民希望通过短期培训并结合现场实习操作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本领;只有5%左右的农民希望通过电视、广播、VCD的学习来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
在培训的时间、地点和费用上,90%以上的农民希望在本村或乡(镇)政府所在地,拿出20~50元,最多100元以下,经过1~3天的培训掌握技术和技能;有10%左右的农民希望到县级以上的地方,拿出100~200元,经过3~7天的培训掌握技术和技能。
二、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基本上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民没有钱,约占15%;二是当地缺少学校或培训部门,约占55%;三是农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约占23%;四是没有农民需要的培训内容,约占7%。
三、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
1.大面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广校是全国最大的中专学校,在对农民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和终身素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27年来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已占据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阵地。在全省实施“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每年中专学历教育要招生1万人,实施人才培养进村、培训教师进村和媒体资源进村。
2.更多地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最贴近“三农”的优势,坚持抓好常年的科教兴农活动,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结合农时、季节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之冬”的农民科技大普训,实施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和“每户一名致富能手培训计划”。每年全省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0万人,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到100万人次以上。
3.搞好“阳光工程”培训。辽宁省现有农村劳动力1045.5万人,扣除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182万人和外出就业的206万人,还有657.5万人滞留在土地上耕耘。以现有的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有400万劳动力足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目前农村尚有257.5万名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各种培训,特别是“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农广校通过一套教材、一套光盘、一台电视、一台广播、一份报刊、一个网络的引导性培训,每年开展引导性培训2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
4.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录(音)像带、光盘、报刊等媒体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开办四大媒体专栏,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辽宁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教育电视台开办专题培训栏目,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为全省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和转移信息等服务,从而实现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每年达到100万人次以上。
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魏玉红 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