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独具规模且别开生面的央视《主持人大赛》
在很多观众的印象里,“新闻”是新闻联播的字正腔圆、端庄严肃,“综艺”是天天向上的风趣幽默、面向娱乐……但事实上,那都只是万千主持风格中的一个分支。著名播音员张颂对主持人语言的肯定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创造性,能夠催生有声语言表达的“典范”传承“书同文”,成就“语同音”……在中央电视台2019年播出的《主持人大赛》中,经验丰富的主持人用不同的方式给简单地“新闻类”和“文艺类”主持写下了无数种不同的定义,种种都堪称“典范”。
随着一代又一代播音员在荧幕上亮相,新星主持人也必须用一种被大众认可的方式登场,《主持人大赛》通过搭建国家级的平台,选拔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主持人,也让观众看到有个性、有深度的主持人的诞生。脍炙人口的撒贝宁老师就是2000年比赛中的冠军,一跃成为大众的焦点。大赛通过以主持人本身为主角的节目形式,削弱了“主持人”的严肃感,每个参赛的主持人自由选材,自由风格,来自少儿频道、新闻栏目、综艺节目等不同类型的主持人找出自己身边最真实的故事用个性的形式讲给观众听,在整个舞台只有主持人一个人时怎么从一个有温度的人的角度,把理性的故事以感性的方式讲给观众听,正是主持的魅力。
二、大赛中主持人时代性进步例示
1.刘洋“芝麻哥哥”利用问题展开,巧述科学的奥秘
知识科普类节目如果只是简单地陈述,那么如今想必难以被普通观众接受,那么如何消除这种隔阂,巧妙地把科学知识传递给观众,甚至是牙牙学语的孩子呢?小时候,放学书包坐到沙发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少儿频道和“老朋友们”开始最期待的放课后时光,其中有一位就是刘洋,也就是“芝麻哥哥”。标志性的爆炸头、圆框眼镜和洞悉一切的语气是他的副语言,他带来的节目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三个问题”。“身边的知识 你知吗?”第一个问题,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这是一个无法过多思考的科普性问题,主持人芝麻哥哥把握好了节奏,简单陈述题目之后就公布了答案c:这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个答案比起另外两个有关基因和身体的复杂选项显得意料之外也情理之中,“打哈欠”这种由老人来表达自己劳累的语言就以更深的方式留在了大家的印象中。有趣又不卖关子,一步一步的带着观众了解问题背后的故事、身后的科学。再包括和观众简单地互动、线索类的成语竞猜,一个三分钟的节目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可谓让人酣畅淋漓,但这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故事,在芝麻哥哥的节目里他们成为了让观众积极思考的小游戏,成为了家长和孩子密切互动的桥梁!
赋予节目以生命,在数十年的钻研和打磨中,在600多所小学的600多场游戏中,“芝麻哥哥”刘洋把知识和快乐带给无数个小朋友,与此同时,作为主持人的芝麻哥哥就不再是简单地科学论点复读机,而是一个鲜活的,代表着快乐的优秀主持人!
2.高旭:风趣的新闻可以更有效地传播
新闻是具有高度时效性的文体,今天的新闻在明天就会成为历史。如果面对新闻,只是简单地就事论事,把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告诉观众,那么新闻问题存在的价值就小了很多。高旭就把新闻当成出发点,讲述一篇新闻可以影响我们的一辈子的原因。高旭来北京参赛的路上发现高铁上的孩子们格外的安静,算算时间才发现,原来正值“开学季”,玩了一个暑假的孩子们收起了玩心,因为教育部规定了新规,新的教材,新的作业,以及,新的“背诵篇目”。高旭先是调侃了“还好自己毕业的早”,又话锋一转说“其实这些篇目,篇篇都都值得背下来”,背诵的同时更能理解古文的深层意义,而不只是停留在句读之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的不是爱情,而是代表对兄弟的怀念;在与兄弟推杯换盏之间,更能表达感情的不是把酒欢颜,而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简单地背诵古文并不能给未来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学习不一样,背诵的同时积累的是涵养,体会的是中华文化千年的积淀。一篇简简单单的“教材改革新闻”是教育部对新时代青年的新要求,是我们对古文化又一步深刻理解,高旭从新闻本身出发,而又不停留在新闻,把自己对新生代的期望和对新政策的赞赏寄托在自己的节目中!
3.刘熙烨:让观众亲身体会才会有感同身受
不说空话、有理有据是每一个公众人物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之一,坐在演播室里难以用语言让观众切实体会到事情本身,所以才有现场报道和出镜记者——主持也同样如此。选手刘熙烨带来的是一档国宝节目,介绍两千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如何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让观众体会到国宝的奇妙之处呢?当然是让观众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刘熙烨把整个编钟的原件带到了现场,不同的钟槌在同一个编钟的不同部位多能演奏出不同的声音,她一边介绍着编钟和谭军老师研究它的故事,一边用不同的钟槌敲击钟体:木质的钟槌敲击的声音圆润而饱满;橡胶的钟槌会让声音更加的醇厚……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赋予了曾侯乙编钟更广的音色,正如刘熙烨所说,谭老师让世界看到了“国之重器的响器之魂”。在曾侯乙编钟饱含年代的绵延声中,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这种声音就是国宝最好的自我介绍,试想,如果刘熙烨的节目没有把编钟带到现场,只是用图片和录制下来的视频作为素材,“国宝”的概念将会是多么遥远且空洞。刘熙烨用这种方式结合自己与谭军老师共同探索的经历,恰到好处引导、总结,把曾侯乙编钟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对音乐的先进理解留在了观众心中。
新时代的主持人应该做到信息的有效、真实和具体传达,而不再是简单地描述。借助我们身边可以借助的一切,把所要描述的事情最具体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同身受,由衷的发出感叹,给予主持人掌声,那才是有意义、有收获的。
三、结语
二十一世纪的主持人更加远离了“说话机器”这样名不副实的称号,《主持人大赛》中不仅是新兴主持人的一展风采,更是著名主持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把作为一个有深度的人的真实想法用节目的形式传达给观众。在选手的自我展示后有一项“九十秒即兴主持”,几乎不存在的准备时间内,选手要把题目所展示的事件做成一档完整的节目。零差错、有思考,在让人舒服的语流和副语言当中,我想主持人的硬实力就无需多言……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AI主播”出现更是对主持人的一种考验。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同样在进步,信息化所能替代的仅仅只是最基础的表面信息传达,主持人的深度和温度永远是不可替代的,一代又一代播音员传承下来,“主持人”早已不再是信息的工具,他们是信息的传达者更是内容的创造者,并且永远不停下紧跟时代的脚步。
在很多观众的印象里,“新闻”是新闻联播的字正腔圆、端庄严肃,“综艺”是天天向上的风趣幽默、面向娱乐……但事实上,那都只是万千主持风格中的一个分支。著名播音员张颂对主持人语言的肯定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创造性,能夠催生有声语言表达的“典范”传承“书同文”,成就“语同音”……在中央电视台2019年播出的《主持人大赛》中,经验丰富的主持人用不同的方式给简单地“新闻类”和“文艺类”主持写下了无数种不同的定义,种种都堪称“典范”。
随着一代又一代播音员在荧幕上亮相,新星主持人也必须用一种被大众认可的方式登场,《主持人大赛》通过搭建国家级的平台,选拔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主持人,也让观众看到有个性、有深度的主持人的诞生。脍炙人口的撒贝宁老师就是2000年比赛中的冠军,一跃成为大众的焦点。大赛通过以主持人本身为主角的节目形式,削弱了“主持人”的严肃感,每个参赛的主持人自由选材,自由风格,来自少儿频道、新闻栏目、综艺节目等不同类型的主持人找出自己身边最真实的故事用个性的形式讲给观众听,在整个舞台只有主持人一个人时怎么从一个有温度的人的角度,把理性的故事以感性的方式讲给观众听,正是主持的魅力。
二、大赛中主持人时代性进步例示
1.刘洋“芝麻哥哥”利用问题展开,巧述科学的奥秘
知识科普类节目如果只是简单地陈述,那么如今想必难以被普通观众接受,那么如何消除这种隔阂,巧妙地把科学知识传递给观众,甚至是牙牙学语的孩子呢?小时候,放学书包坐到沙发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少儿频道和“老朋友们”开始最期待的放课后时光,其中有一位就是刘洋,也就是“芝麻哥哥”。标志性的爆炸头、圆框眼镜和洞悉一切的语气是他的副语言,他带来的节目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三个问题”。“身边的知识 你知吗?”第一个问题,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这是一个无法过多思考的科普性问题,主持人芝麻哥哥把握好了节奏,简单陈述题目之后就公布了答案c:这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个答案比起另外两个有关基因和身体的复杂选项显得意料之外也情理之中,“打哈欠”这种由老人来表达自己劳累的语言就以更深的方式留在了大家的印象中。有趣又不卖关子,一步一步的带着观众了解问题背后的故事、身后的科学。再包括和观众简单地互动、线索类的成语竞猜,一个三分钟的节目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可谓让人酣畅淋漓,但这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故事,在芝麻哥哥的节目里他们成为了让观众积极思考的小游戏,成为了家长和孩子密切互动的桥梁!
赋予节目以生命,在数十年的钻研和打磨中,在600多所小学的600多场游戏中,“芝麻哥哥”刘洋把知识和快乐带给无数个小朋友,与此同时,作为主持人的芝麻哥哥就不再是简单地科学论点复读机,而是一个鲜活的,代表着快乐的优秀主持人!
2.高旭:风趣的新闻可以更有效地传播
新闻是具有高度时效性的文体,今天的新闻在明天就会成为历史。如果面对新闻,只是简单地就事论事,把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告诉观众,那么新闻问题存在的价值就小了很多。高旭就把新闻当成出发点,讲述一篇新闻可以影响我们的一辈子的原因。高旭来北京参赛的路上发现高铁上的孩子们格外的安静,算算时间才发现,原来正值“开学季”,玩了一个暑假的孩子们收起了玩心,因为教育部规定了新规,新的教材,新的作业,以及,新的“背诵篇目”。高旭先是调侃了“还好自己毕业的早”,又话锋一转说“其实这些篇目,篇篇都都值得背下来”,背诵的同时更能理解古文的深层意义,而不只是停留在句读之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的不是爱情,而是代表对兄弟的怀念;在与兄弟推杯换盏之间,更能表达感情的不是把酒欢颜,而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简单地背诵古文并不能给未来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学习不一样,背诵的同时积累的是涵养,体会的是中华文化千年的积淀。一篇简简单单的“教材改革新闻”是教育部对新时代青年的新要求,是我们对古文化又一步深刻理解,高旭从新闻本身出发,而又不停留在新闻,把自己对新生代的期望和对新政策的赞赏寄托在自己的节目中!
3.刘熙烨:让观众亲身体会才会有感同身受
不说空话、有理有据是每一个公众人物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之一,坐在演播室里难以用语言让观众切实体会到事情本身,所以才有现场报道和出镜记者——主持也同样如此。选手刘熙烨带来的是一档国宝节目,介绍两千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如何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让观众体会到国宝的奇妙之处呢?当然是让观众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刘熙烨把整个编钟的原件带到了现场,不同的钟槌在同一个编钟的不同部位多能演奏出不同的声音,她一边介绍着编钟和谭军老师研究它的故事,一边用不同的钟槌敲击钟体:木质的钟槌敲击的声音圆润而饱满;橡胶的钟槌会让声音更加的醇厚……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赋予了曾侯乙编钟更广的音色,正如刘熙烨所说,谭老师让世界看到了“国之重器的响器之魂”。在曾侯乙编钟饱含年代的绵延声中,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这种声音就是国宝最好的自我介绍,试想,如果刘熙烨的节目没有把编钟带到现场,只是用图片和录制下来的视频作为素材,“国宝”的概念将会是多么遥远且空洞。刘熙烨用这种方式结合自己与谭军老师共同探索的经历,恰到好处引导、总结,把曾侯乙编钟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对音乐的先进理解留在了观众心中。
新时代的主持人应该做到信息的有效、真实和具体传达,而不再是简单地描述。借助我们身边可以借助的一切,把所要描述的事情最具体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同身受,由衷的发出感叹,给予主持人掌声,那才是有意义、有收获的。
三、结语
二十一世纪的主持人更加远离了“说话机器”这样名不副实的称号,《主持人大赛》中不仅是新兴主持人的一展风采,更是著名主持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把作为一个有深度的人的真实想法用节目的形式传达给观众。在选手的自我展示后有一项“九十秒即兴主持”,几乎不存在的准备时间内,选手要把题目所展示的事件做成一档完整的节目。零差错、有思考,在让人舒服的语流和副语言当中,我想主持人的硬实力就无需多言……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AI主播”出现更是对主持人的一种考验。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同样在进步,信息化所能替代的仅仅只是最基础的表面信息传达,主持人的深度和温度永远是不可替代的,一代又一代播音员传承下来,“主持人”早已不再是信息的工具,他们是信息的传达者更是内容的创造者,并且永远不停下紧跟时代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