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相比语文课程而言,数学更加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灵活的学习数学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内容,且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本文就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有效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95
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较多的方面,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总结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使学生理解不同教学方式的内涵,从而实现对应数学公式的正确应用。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将数学应用题进行变化,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能力。
一、加强师生互动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往往片面强调教师对于考试技巧的灌输,忽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另外,小学生年龄较小,普遍规则意识不强,一旦教师与其开展互动,许多学生会过于兴奋而破坏课堂秩序,并导致讨论主题逐渐偏离。所以,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的互动开展不够充分。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和进度都应当围绕着学生具体的实际水平和客观发展规律来拟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其最近发展区。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锻炼,应当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度,从而与学生基本实现同步探究。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不再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过往经验,而是真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在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路不必被教师的灌输所局限,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同学们能够开动脑筋参与到课堂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的特征的学科,对于仍然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不仅许多数学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一些应用题的题意把握与逻辑关系的提取上也出现了困难。所以,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突破重难点之前能够拥有良好的铺垫,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情境创设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语言描述以外,还可以利用班级内的多媒体设备投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播放一些音乐或视频,让学生的思绪能够及时转换,投入到应用题的情境中思考问题。此外,教師还应当注意情境的开放性特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张开思想的翅膀,从而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保持学生解题时活跃的思维。例如教师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为了较好的引入新的概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里出现过“负数”,如游戏中的扣分,电梯的楼层等等。从这一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再由此引出“负数”的概念,指导学生学习正、负数的读法与写法,能够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数学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应用题这一题型,更是数学学科应用性特征的表现之一。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数学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数学作为一门有难度的学科,与自己的距离十分遥远,且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数学知识技能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会有效拉近学生心目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并能够从应用性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自信,消除其心理上对数学的恐惧和抵触。另外,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来寻求解决之策,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例如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地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并能够运用对“北”的固定特征的辨认,推理出更多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中走一走,并在纸上绘制出教学楼、大门、操场等关键性建筑与设施,小组内部互相检查,校对是否有人绘制的图形方向出现了错误。根据学生绘制的平面图和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试着练习运用方位词描述某个建筑在某个建筑的什么方位。
四、趣味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生大多都活泼好动,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听讲和做题,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课失去新鲜感,积极性也会下降。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方向,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在趣味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中实现多种能力的协同发展,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教学侧重的不再是结果而是过程,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依靠死记硬背,而是体验,这种特殊的课堂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活动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由于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空间感的建立,对此进行着重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现象,增强空间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七巧板作为道具,让学生通过将七巧板中的各个图形放归原位,来体会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特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钟表运转时指针的变化,从而认识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并记忆顺时针与逆时针的旋转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双手等都参与到了数学感知当中,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应用题学习锻炼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可以在应用题分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熟练应用相关公式,从而可以使应用题解题方法更加多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常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146-147.
[2]于丰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趋势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3):70-75.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有效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95
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较多的方面,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总结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使学生理解不同教学方式的内涵,从而实现对应数学公式的正确应用。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将数学应用题进行变化,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能力。
一、加强师生互动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往往片面强调教师对于考试技巧的灌输,忽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另外,小学生年龄较小,普遍规则意识不强,一旦教师与其开展互动,许多学生会过于兴奋而破坏课堂秩序,并导致讨论主题逐渐偏离。所以,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的互动开展不够充分。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和进度都应当围绕着学生具体的实际水平和客观发展规律来拟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其最近发展区。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锻炼,应当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度,从而与学生基本实现同步探究。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不再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过往经验,而是真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在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路不必被教师的灌输所局限,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同学们能够开动脑筋参与到课堂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的特征的学科,对于仍然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不仅许多数学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一些应用题的题意把握与逻辑关系的提取上也出现了困难。所以,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突破重难点之前能够拥有良好的铺垫,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情境创设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语言描述以外,还可以利用班级内的多媒体设备投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播放一些音乐或视频,让学生的思绪能够及时转换,投入到应用题的情境中思考问题。此外,教師还应当注意情境的开放性特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张开思想的翅膀,从而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保持学生解题时活跃的思维。例如教师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为了较好的引入新的概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里出现过“负数”,如游戏中的扣分,电梯的楼层等等。从这一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再由此引出“负数”的概念,指导学生学习正、负数的读法与写法,能够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数学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应用题这一题型,更是数学学科应用性特征的表现之一。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数学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数学作为一门有难度的学科,与自己的距离十分遥远,且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数学知识技能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会有效拉近学生心目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并能够从应用性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自信,消除其心理上对数学的恐惧和抵触。另外,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来寻求解决之策,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例如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地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并能够运用对“北”的固定特征的辨认,推理出更多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中走一走,并在纸上绘制出教学楼、大门、操场等关键性建筑与设施,小组内部互相检查,校对是否有人绘制的图形方向出现了错误。根据学生绘制的平面图和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试着练习运用方位词描述某个建筑在某个建筑的什么方位。
四、趣味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生大多都活泼好动,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听讲和做题,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课失去新鲜感,积极性也会下降。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方向,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在趣味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中实现多种能力的协同发展,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教学侧重的不再是结果而是过程,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依靠死记硬背,而是体验,这种特殊的课堂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活动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由于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空间感的建立,对此进行着重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现象,增强空间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七巧板作为道具,让学生通过将七巧板中的各个图形放归原位,来体会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特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钟表运转时指针的变化,从而认识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并记忆顺时针与逆时针的旋转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双手等都参与到了数学感知当中,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应用题学习锻炼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可以在应用题分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熟练应用相关公式,从而可以使应用题解题方法更加多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常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146-147.
[2]于丰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趋势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3):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