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浮褚时健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u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把褚时健推上了事业的顶峰,同时又把褚时健打人人生炼狱!种橙,让84岁的他在云南玉溪——他曾缔造烟草帝国的大本营,成了亿万富翁。
  他曾被称为烟草大王,他把玉溪烟厂由无名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1999年他因贪污受贿被判无期,75岁他保外就医开始种橙子,84岁,他再次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的亿万富翁,成就了又一个传奇。
  烟草帝王,辉煌与不堪
  1979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时健被委任到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尽管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但这个曾经扛过枪、当过干部、搞过企业、犯过“政治错误”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却在破败式的烟厂里,开启了大跃进式的革命。
  1986年,褚时健兼任了玉溪烟草公司经理和玉溪地区烟草专卖局局长,加上把农民的烟田变成烟厂的“第一车间”,他一手控制了产、供、销三个环节,并狠抓产品质量。
  “当时我们厂就直接从烟农那里进原料,我们的原料一出来,震动全国,美国人给我们鉴别质量,仓库门一打开,便能闻出味道不一样,烟叶的香气中还带点小甜味,这样的烟叶是高品质,他们就说我们占据全国75%的高档烟市场有道理。”褚时建2010年接受凤凰网杨锦麟专访时,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激动地说道。
  于是,红塔在这样的体制构建下开始“腾飞”。到九十年代中期,他已经“把一个地方小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发展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红塔山”卷烟品牌无形资产被评估为332亿元。有中央领导甚至称它为“印钞工厂”。
  自此,褚时健成了中国的“烟草大王”,全国最红的国企红人。他的政治荣誉不胜枚举: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等。
  他甚至成为烟草行业的“教父”。某卷烟厂请到他去“传经送宝”,红地毯一直铺到厂外很远。他点石成金,大笔一挥就把你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得到他的批条,就等于发财。各路烟商、官员和干部子弟,各尽所能,演绎出种种生动的故事。他的女儿去广州,有多少辆小车在机场硬生生地等着,抢着接机。一位作家仅仅因为跟云南这一片辽阔的土地有点熟路,便有人想通过他跟褚时健搭上线。
  自此,“红塔帝国”的权力全部集中到塔尖——褚时健的话被形容为“圣旨”,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批烟,全凭他的条子和电话。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身边人称他“老爷子”,其他人叫他“老板”。
  1995年2月,一封来自河南三门峡的举报信,终结了这一神话。
  据1998年1月新华社报道,褚时健的“女儿共索要和接受3630万元人民币、100万元港币、30万美元,妻子及其他亲属共收受145.5万元人民币、8万美元、3万元港币及大量贵重物品”。褚时健本人,后来被司法指控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最主要的情节是,他把巨额公款直接划到自己的名下,其中一笔是174万美元,另一笔1156万美元。
  但是,这个案子却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在经过长达四年多的调查以后,最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据说是十易其稿的、被称为“现代法律文书的典范”的长达8000字的判决书,宣布褚时健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检察机关指控的一笔1156万美元贪污,“疑罪从无”,未作认定。
  1979年10月,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此后的18年的时间里,褚时健带领团队将这个陷入亏损的小烟厂打造成亚洲最大的烟厂,为国家创造利税991亿元。当时,作为云南红塔集团的一把手,褚时健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烟厂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18年的工资收入总共不过60多万元。“富庙里的穷方丈”身陷囹圄,在当时成为一件让人瞩目的大事。讥讽者有之,叹息者有之,而为之抱不平者亦不乏其人。几年后,褚时健因为罹患糖尿病,于2002年得以保外就医,从此在哀牢山中种橙至今。
  褚时健后来有如此供述:“当时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我想,新的总裁来接任我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多万美元,还对罗以军(褚时代的红塔集团总会计师)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不过,还有一个细节颇值玩味。据财经作家苏小和表述,褚时健没有独吞贪污款。他是非常自觉地将资财分给了与他戎马生涯的兄弟们。红塔集团总会计师罗以军这样回忆私分300万美元时的情景:“褚时健对副厂长和总会计师等人说,弟兄们辛苦一场,现在有点外汇分给你们。开始时我们也觉得有些不妥,但多年来已习惯了他的威信,他的话就是圣旨。”
  褚案引发了一个“59岁现象”,即官员“退休前捞一把”的讨论。
  可即便如此,到近年,已经有相当有话语地位的过来人表示,“他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他“被判重了”。一些媒体人士甚至用近乎诗一般地语言对他表示同情、惋惜和为他辩护。一位论者曾这样写道——
  1996年(褚时健被调查的第二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收入为885万美元,外加2500万美元购股权;迪斯尼公司总裁年收入是850万美元,外加1.96亿美元的购股权。如果按照同样的比例,红塔集团的销售总额距离世界500强并不遥远,作为红塔集团的最高管理者,褚时健所应得到的报酬要远远超过(法院认定的贪污和不明财产)174万美元。但是,他18年的收入加奖金不过80万人民币。他每为国家贡献17万自己才得到一块钱。
  民间如此,官方亦然,2008年的最后一天,云南当地媒体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影响云南30人物”中,褚时健排名第5。
  橙王,褚时健的逆袭
  2002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而这一年他已经70多岁。但10年后,2400亩“雷响地”,已经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利润3000万元,拥有完备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4岁的褚时健则再次成为亿万富翁。   关于种橙的理由,媒体报道的有这样几种:一是,身体原因,“闲下来,就不行了”。据褚时健表述,2001年刚保外就医的时候,他的糖尿病很严重,头眩晕,虽然坐牢只有一年多,但对身体影响太大,“如果闲下来,我身体肯定不行了。”;二是,心里不平衡。“现在的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我也不想晚年过得太穷困。另外,我70多岁出监狱,总得找点事做,让生活充实点。”他说;三是,否定“烟王”是靠政策论。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褚时健真实的内心世界没人能够真正触摸。不争的事实是,在大家都认为他最好的归宿是回乡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和夫人一头扎进了荒山,做起了农民。
  褚时健和妻子在橙园搭了工棚,吃住都在这里。他要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极品橙子,把国外橙子比下去。
  白手起家困难重重。橙子刚挂果时,褚时健年年都会遇到不同问题,果树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这个没什么爱好的老人,买来书店所有关于果树种植的书,一本一本地看。
  后来橙子不掉了,但口感淡而无味,既不甜也不酸,褚时健睡不着,半夜12点爬起来看书,经常弄到凌晨三四点,最后得出结论,一定是肥料结构不对。
  这种果子褚时健不敢卖到市场上,怕砸了牌子。第二年,褚时健和技术人员改变肥料配比方法,果然,口味一下就上来了。据说,这种用烟梗、鸡粪等调制的有机肥,成本虽只有200多元,效果却赶得上1000元的化肥。
  褚时健是有资本“得意”的,在这个被称为“鸟不拉屎”的地方,改良了土壤结构,发明了独特的混合农家肥,解决了灌溉问题、病虫害问题、口感……9年辛劳,2400亩从湖南引入的普通橙树在哀牢山中脱胎换骨。
  “好的冰糖橙,不是越甜越好,而是甜度和酸度维持在18:1左右,这样的口感最适合中国人的习惯。”褚时健说。
  管理果园,他使用了以前的办法。以前他在管理烟厂的时候,采用了和烟农互利的办法。为了让烟农种出优质烟叶,他采用由烟厂投资,直接到烟田去建立优质烟叶基地的办法,并且把进口优质肥料以很低的价格卖给烟农。当时烟农有好多都富了,与烟农“双赢”的是烟厂,原料一天比一天好,竞争力一天比一天强,厂子最后变成了“印钞工厂”。而在果园,有一百多农户300多人忙碌,他给每棵树都定了标准,产量上他定个数,说收多少果子就收多少,因为太多会影响果子质量,所以,多出的果子他不要。这样一来,果农一见到差点的果子就主动摘掉,从来不以次充好。以前,褚时健管理烟厂的时候,想到烟厂上班的人挤破头;现在他管理果园,想在果园干活的人也挤破头。
  褚时健自豪地说,“现在园子里的两口之家,他们只要出两双手,房子、肥料、树苗都是我出,按照公司的要求做,一年收入差不多有6万块左右。他们还可以自己养上几十只土鸡,几头猪。以前他们的年收入也就几千块钱,现在日子好过了,孩子上大学,学费也掏得出。技术员年薪10多万,不比做公务员差。”
  在橙园的管理中,褚时建习惯控制每个环节,就像当年做烟厂一样。如今,年纪大了,褚必定要做的是每个月月底27-30日,在果园签字发工资,而曾经当“烟王”时,最具权威性的事也是批条子。
  每每这个时刻,老人脸上多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情。“他带动了别人致富,而且要尽可能实实在在地看到别人挣了钱,日子过得好。”
  今年,云南丽江等地纷纷邀请褚时健合作,划出2000多亩地,让他带领当地农户种橙子。
  而新的事业,也让褚时健超越了生命的限制。这位迈入85岁高龄的老人设计了20年后的规划。在他的设想中,除了销售橙子,他还打算将褚橙做成一个果汁品牌,抗衡国际品牌美国都乐。
  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时常押韵。
其他文献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意才是最好的生意?褚时健,这个备受争议又备受赞许的耄耋老人,引发了人们又一轮深思。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意才是最好的生意?  有的时候,谈到人生,谈到生意,很多人都会想到犹太人。的确,精明、忍耐的个性,让犹太人在过去的1000多年中,一直都能成为人们的话题。最能引起每个人兴趣的,还有他们赚钱的秘诀。而且,在历史上,有人诋毁、有人觊觎,甚至还
期刊
2013会更好?全球23个国家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全球被访者对新年展望充满了乐观情绪,经济信心也大幅度飙升,并怀有许多期望和计划。  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代表路透社在全球23个国家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随着2012年即将结束,被访者对新年展望充满了乐观情绪,并怀有许多期望和计划。  所有这些被访国家里,有一半或一半以上被访者“强烈”赞成2013年有所改观。益普索(Ipsos)数据显示,大
期刊
鉴于当前市场所呈现出的高度创新势头,咖啡馆和茶馆的数量将继续增长。不过与咖啡馆的蓬勃繁荣相比,茶馆的发展就显得不温不火。  咖啡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以及新一代咖啡爱好者的诞生,使中国咖啡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事实上,英敏特(Mintel)最新市场调研报告的结果也从侧面体现了咖啡文化在中国的繁荣发展。据报告显示,中国咖啡馆的数量在过去五年内实现翻番——从2007年的15898家增至2012年
期刊
他们曾是中国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最醒目的人群之一,如今弄潮者大多数归于沉寂,但也有人摆脱了这样的命运。  1978年以来中国短暂的商业史中,那些盛极一时如今已不被更新一代所知的企业家不可胜数。事情往往是这样,不独商界,由失败者主演的戏剧总是更为惊心炫目。  欲望膨胀的失败  那时候很多人没有听说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改革者们凭着对市场本能的敏感(还要有足够的胆量)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步鑫生
期刊
目前消费者在汽车用品上的花销并不十分大,但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将拉动汽车用品行业的繁荣,其市场前景令人看好。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用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中国汽车用品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與此同时,虽然汽车用品市场在汽车产业的带动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价格混乱、质量低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都制约着汽车用品市场的进一步发
期刊
管理咨询企业赛迪经略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偏低,处于“亚健康”状态。  截止2012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贡献GDP的58.5%,贡献外贸出口额的68.3%,贡献税收的52.2%,解决超过80%的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总体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依然突出。赛迪经略经
期刊
包装休闲食品市场容量巨大,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发现接受调查者月均购买包装休闲食品的花费在200元左右,一级和二级城市消费者的花费金额则更高,从细分群体看,高价值消费者更加偏向于25-39岁、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高素质群体。  总体来说,坚果/炒货、饼干的市场成熟度较高;巧克力虽然具有不错的消费者规模基础,但整体消费频率较低,未来品类增长的关键在于如何扩大light user(轻度消费)的消费场合和
期刊
本世纪初,巨大的培训需求,推动了整个教育培训(以下简称:教培)市场的繁荣。接着,不计其数的培训机构冲进来,很快教培市场就开始进入拼促销价格、拼师资力量、拼教学方法、拼机构规模、拼办学资质、拼教学环境等白热化的巅峰期。  由于新东方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其影响,学而思、学大及安博等教培企业也纷纷赴美上市;教培市场从产品服务竞争、品牌竞争、资本竞争逐步升级到商业模式的竞争阶段。若把产品竞争比作十米高空,品
期刊
Kelly全球劳动力指数(KGWI)针对全球122,000位爱访者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和员工发展投资的雇主不仅获得了生产效益的提高,而且能更好地为企业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在中国,6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接受培训的初衷是当前雇主可以为自己提供升职的机会,而非离开目前的公司而去受雇于另外一个雇主或自己创业。  不同于一些刻板的看法,80后的雇员对他们雇主的忠诚度最高,其中
期刊
“企业往往容易对于过去的成功恋恋不舍,如何从趋势中获得创新的洞察?很多企业的创新都感觉是突发的创意,对于企业来说,要把握趋势似乎很难。”这是国内某大型家电企业负责人对作者的提问。  各种企业的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很容易取得成功,却很难坚守,或者很难长久的引领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市场。例如,1975年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却未能把新技术变成利润点;1973年摩托罗拉发明了约有两块砖头大的全球第一款无线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