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得“生活味”,怎么描写都不过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炎夏日,任务繁重,阅卷老师偏爱记叙文,理所当然。因为记叙文有“生活味”,读着有点意思。当高中生将自己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时,与学生朝夕相处的阅卷老师会觉得很有趣,会自然而然地勾起他们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分数焉有不高之理?
  一、有“生活味”的基本特征:有人、有趣、有感悟
  一是有人。作文的“生活味”体现在文中首先就是要“有人”,没有“人”不叫生活。这里的“人”不是指历史上李白杜甫司马迁这样的人,因为这些人离我们太遥远,已经带有某种虚幻色彩,读他们的故事,缺少亲近感。我这里说的“有人”,是指同学们笔下的人物必须是他生活圈子中的真实而又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一个同学在高考作文中描写了一位在学校旁小巷子里做鸡蛋饼的阿姨,讲她的鸡蛋饼如何好吃,讲她十几年来怎样进驻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与心底。很平凡,很普通的一位中年妇女,却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默默存在,虽然少有人关注,但是当这位同学将她写进作文时,却颇能激起阅卷老师的现场感。这就叫“接地气”,这就叫笔下“有人”,有一个活生生的人。
  二是有趣。人心各异,人性各异,其实人是最有趣的。毕淑敏说“这辈子就是做人没有做够”。但要写出人性中的“有趣”,却是不容易的。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记叙文,题目叫“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一看这个逆思维的标题就可以肯定这篇作文里有“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高中教材中有一篇非常有名的记叙文《金岳霖先生》。这个人物身上的趣事与个性可以说让读者过目就能记住。这个金教授一进课堂就会说“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这个金教授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除此而外,这个特有个性的金教授还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这些小朋友,他再去买。多有趣的人物,生活中虽然少见,但是却因为他们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将他们写到文章中,就有了“生活味”。
  三是有味。个性总是让人过目难忘的,自然也会为我们赢得高分。写出了个性,或者说即使是共性的东西,你将它写出彩了,自然会引发读者的感悟。几年前湖南高考中出现的一篇记叙文让我至今念念不忘。主题无创新,还是父爱母爱,但描写很到位,如在眼前,能让读者对父母之爱感同身受。全文叙写夜深人静之时我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了做小生意的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的感悟。文章结尾还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母亲的背影相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普遍性情感”这一高度时,主题在普通之外又多了一些深意。
  不要把“生活味”想得有多么的复杂。生活是一部电影,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只要人有所思,心有所感。只要你从生活中选故事,沾着点泥土气息,哪怕是鸡毛蒜皮类的小事,读者也能嗅到“生活味”。只要我们讲述的故事,阅卷老师见过,听说过,想像过,他就能从中寻找到生活的气息,就会给作文打出高分。
  二、如何写出“生活味”——功夫下在描写上
  一是多安排人物进行“对话”。著名作家廖玉蕙说:“对白可以稀释行文的稠密度,并巧妙地让人物个性毕显,让阅读增加明朗的快感。”生活中,人们基本上都在不停地讲话,可见语言既是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物展示性格特征的镜子,还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窗户。“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叹,又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因此,同学们在作文中也应该让主人公多开口,多表达。能对话的,尽量不叙述;心里想什么,让主人公从嘴里说出来。一个讲话的人就是“立体的、活着的、亲切的”人。
  2014年高考江苏卷有一篇高分作文《我家的“老顽童”》就是靠人物间不停地“对话”,营造了“生活味”,获得了高分。
  “妮子,快来帮爷爷瞧瞧这个词儿怎么读!”亮如洪钟的声音第十次传来。
  “来了来了!”我高声应和。无奈地瞥了眼桌旁白得晃眼的试卷,只得先搁下手中微微汗湿的笔。
  “真不知道老爷子这次又玩什么花样,唉。”我嘟哝着,一步一拖地朝书房走去。
  说起我们家老爷子,偏是个“老不正经”。快七十岁的人了,好歹也是个退休教师,他放着“养鱼晒太阳”的老年生活不享受,偏要赶时髦。穿鲜亮的大红色T恤,穿宽松的萝卜裤,要不是那银光闪闪的白发,还真把他当花季少年呢!
  这不,前阵子老爷子又一腔热情地学电脑,说什么要“与时俱进”。这可苦了我哟!从识键盘,到打字再到上网都得手把手教。一遍不行,得十遍二十遍。老爷子戴着老花镜,小鸡啄米似的学得还真上心。怎么着算是出徒了。
  “妮子,你快点儿!干嘛呢!”
  “来了来了,别急。”我加快了脚步。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个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好了,我看看。”接过带着爷爷大手余温的词汇书,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用红笔圈出的单词,“听好了,sunshine—阳光,您来一遍。”
  接着,爷爷微点着头,嘴唇一上一下地默记了几次,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勤学的少年隐隐可见。
  “爷爷,你怎么学起了英文啊?”奈不住好奇,我问道。
  爷爷的脸微红了一下,挠了挠头道:“这不咱城市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见着他们,一句话不说多没礼貌。爷爷学会了,也好给咱中国人长长脸啊。”
  我愣了,只听爷爷继续道:“你们这些小辈常说我‘老不正经’。可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早早地服老了,日子多没滋味!别看爷爷年纪大了,可心却是越活越年轻。保持年轻的心,生活才更有动力嘛。妮子,你说是不?”   望着爷爷,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永远年轻?对!
  “糟了,忘了偷菜了!”爷爷一拍脑袋,忙碌起来。
  看着我们家的“老顽童”,我的嘴角自然地上扬了……
  这位同学很厉害,她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整体搬到了作文中来。通篇是爷孙俩人的对话。在这对话中,爷孙俩人的形象都跃然纸上:老爷子不养花不弄草,偏偏要学英文和电脑,这不是个很时尚的老爷子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话都挺多,在作文中更应该加倍发挥一下。
  二是整体语言求活泼,口头语、网络语可以适当讲一些。高中学生的作文应该多点年青人的气息。年青人一蹦老高,除了选材上应当多写年青人的故事外,年青人的语言也应该有自己的朝气,应该多说年青人的话,多用年青人夸张式的句子。而不必板着个脸叙述。网络语言常常使人们乐在其中,枯燥的文字从而变得活灵活现。作为“新新人类”的高中生,有着追求时尚、个性、创新的心理和自由随意的天性。在写作中如果大胆吸收网络上的流行语,确实能让阅卷老师在枯燥的作文文海中觉得眼前一亮。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我的同桌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咱俩想法不兼容”。这样的比喻不但形象贴切,而且新颖有趣。
  人的情绪容易传染,一个活泼的人写了一篇活泼的作文,最大可能就是让阅卷老师也活泼一回。再来看一篇我们江苏同学的活泼之作——《青春的那些事》的片断: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快快快,快跑,去厕所抢位子。”不知道是谁大嗓音喊了这样一句话。对她真是无语。可是她说的也对,因为你不早去,你就要等好长时间,才能回班。
  “好想把她们都给变没有,看谁还和我抢位子。”小雅愤愤地说,“每次去厕所,都要等好长时间,等得我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哈哈哈……”我们班里的人听到了都很无语地笑了。然后,我到小雅面前,说:“来,给姐姐看看,你头发白了多少了,来,我数数看。”
  “一根、两根、三根……”谁知,小雨比我先一步“数”起小雅的头发来了。我心里想:小雨你完了!心中却暗暗自喜,因为我知道下面将要出现什么状况……
  果不其然。“小雨!”我听到了什么声音,好像是谁的磨牙声。好吧,我知道了,是小雅嘴里发出的。然后,一阵尘埃扬起,“咳咳……”班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起哄的声音。猛的一声“疼”的叫声,盖过了全班的喧哗。我们都为小雨感到可怜。因为小雅爱发如命,谁敢碰她的头发,那相当于要了她的命啊,所以小雨此番不备,惨遭小雅的毒手。幸好,我只是光说而没做,不然有报应,那个“疼”下回将从我嘴里发出。唉,幸好啊幸好!
  年青永远值得老师羡慕,写教室里“青春派”的生活永远不会错。“来,给姐姐看看”是地道的口头语。“等得我头发都白了好几根”,夸张式的语言正是年青人的特点。像这样“张牙舞爪,不拘一格,活力四射,风趣幽默”的作文,阅卷老师没有理由不爱看。这里有“疯啊,闹啊,笑啊,哭啊,调皮啊,捣蛋啊,偷懒啊,奋发啊,沉思啊,冲动啊”,所以阅卷老师才读得有滋有味,笑声不断。
  “生活味”肯定是读者最感兴趣的,表现“趣味生活”的作文肯定能得高分。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曾经这样感慨:“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为什么说作家有一颗比常人敏感得多的心,其实就是因为作家有一双比常人敏锐的眼睛。同学们,看星星看月亮,不如去看一看父母、老师、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看看他们喜怒哀乐时的神情,你就会觉得我们的生活还算得上是丰富多彩的。
  (作者:蒯元元,江苏省滨海中学)
其他文献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2012年以来,全国课标卷Ⅰ、Ⅱ分别设计了两道连贯题,足见高考对语言连贯的重视程度。2014年高考中,除全国课标卷Ⅰ、Ⅱ外,还有重庆卷、江苏卷、江西卷等设计了“连贯题”。下面,结合实例给同学们谈谈语句排序题的解答技巧。  一、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  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
期刊
由多元表征理论可知:对于同一个数学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表征方式,各种表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或是思维运演的素材,或是联系沟通的角色,或是减轻思维负荷的工具,或是化抽象为直观的手段.由此可见,如何根据问题的特征,合理地表征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本文以2014年高考辽宁省理科第16题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多元表征理论,寻求解题途径.  题目:对于c>0,当非零实数a,b满足4a2-2ab+4b2-c
期刊
一、常用的古诗词表达技巧分类  (一)修辞手法  1.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再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
期刊
一、填空题  1.若圆锥的侧面积为2π,底面面积为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2.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9π2,则正方体的棱长为 .  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
期刊
解析几何作为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江苏高考中主要涉及一大一小两个题目,小题(填空题)主要考查解析几何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大题(解答题)主要考查解析几何的运算求解能力.  一、2014年高考解析几何命题回顾  评注:在解析几何的复习中,要突出它的核心思想:数形结合.要学会分析图形中的几何性质,用它来简化运算.思考问题时可以从“数”“形”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思考研究.在解题方法的
期刊
Unit 3  一、单项填空  1. Three people trapped underground after a coal mine flooded in east Chinas Jiangxi Province on Sept, 15.  A. fell B. stayed  C. got D. turned  2. Plants are flowering faster than pre
期刊
Unit 3  一、单项填空  1. The traffic on the main streets has a longer green signal than on the small ones.  A. oneB. this  C. thatD. it  2. We are to find that the stories we heard last night were most .  A
期刊
解析几何主要研究动点的轨迹及其性质,动点在运动中遵循着某些定值的约束,例如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为定值、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与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等等,这个“运动中有定值,变化中有常数”的性质决定了动点轨迹的性质,外显于轨迹的形状、对称性等几何特征,内含于轨迹与其他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文对曲线过定点、线段(距离)为定长、长度(角度)成定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归
期刊
在三角函数中求代数式的值或取值范围,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三角函数中大多数求值题而言,一般是本着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通过已知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或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出.但有时将所求的代数式设元为t,然后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所设式,从而求出t的值或范围.这种设元法往往能起到明晰思路,简化运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设元”后
期刊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已知集合A={2a,3},B={2,3}.若AB={1,2,3},则实数a的值为.  2.命题“x∈R,有x2+1≥x”的否定是.  3.已知f(x)=x2013+ax3-bx-3,f(-3)=5,则f(3)=.  4.函数y=sin2x-2sinxsin(x+π3)的图象的对称轴是.  5.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若a2,b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