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本文笔者将针对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无材可取、无章可依、无语可表、无法修改,相应地给出建议,阅读作为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训练作为提升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方式,将在本文重要阐释。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写作 阅读 观察 仿写 表达 斟酌 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写作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针对学生在写作时无材可取、无章可依、无语可表、无法修改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广泛阅读,细心观察
阅读是理解与吸收,是写作的基础。部分中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归根结底是写作时缺乏素材。古人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篇好文章不单单只是辞藻华丽,更在于内容的丰富充实,这便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叶圣陶曾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一文中谈到:“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分为课本阅读与课外阅读,泛读与精读。中学生的阅读量应该远远超过课本容量,因此我会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外名著、优秀作文、翻看有关怎样写作的杂志、报刊、论著等书籍,学生以泛读拓展知识与见识,以精读积累佳句与人物素材。在教学中,我又刻意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①纳段入篇,明地位。②初读语段,知大意。③精读语段,顺关系。④赏析佳句,学语言。写作素材不应仅限于书本,更应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体会生活,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要求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学会观察、感受进而去发现、认识事情的本质,并积累下自己感触颇深的人或事。中学生需要学会积累书本和生活中的素材,将这些素材分门别类的整理到积累本上,在回顾中感悟与收获。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介绍各自积累的素材。通过互相学习,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善于仿写,乐于表达
中学生必须学会学以致用,学会灵活运用整理本中的素材。仅凭积累只能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学的魅力,却终究无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学会仿写积累的佳句,学习它的精美的句式或是优美的表达,学生可以在自己平时写作时有意练习或者直接在积累的佳句下仿写以提高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
每日记日记固然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但是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我鼓励学生写随笔,短短几句即可。这样既不会让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反而会促进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小事,学会细心体会与反思。日复一日,学生不仅开始乐于表达,其写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达到写作的真正目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此前讲述的仅仅只是写作的一部分,真正的作文毋庸置疑应当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一篇完整的文章除了精妙的句式、丰富的内涵,自然也离不开文章精巧的布局,正如记叙文可以通过记叙的顺序将其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一篇文章的结尾可以分为自然收束式、首尾呼应式、卒章显志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因此我一个月会布置两篇大作文,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自己积累的素材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同时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
三、反复斟酌,学会修改
作文之道在于先求其通,再求其美。因此俗语有云:“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为作文写作的最后一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的修改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从最基本的表达是否有误,到语言是否优美、素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巧妙,再到立意是否深远,都值得学生反复地阅读,反复地斟酌。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的作文先自己修改,上交的文章需要看到学生自己改动的痕迹,改后再在同学之间相互传阅与修改,既方便学生发现自身写作的问题,又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作文的修改能力;最后再交于我给出相应的评价与建议。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会有两次作文讲评课,以学生平时的作文作为范例,我会针对不同的层次,选出优秀作文和极差作文进行重点点评,分别给出相应的阶段性提升建议。
写作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与观察中积累,开拓知识、增长见识;在表达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在修改中美化辞藻、完善结构。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学生敞开心扉,拥抱自己的天空,抒发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让中学生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参考文献:
(1)《語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7页
(2)《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叶圣陶著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写作 阅读 观察 仿写 表达 斟酌 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写作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针对学生在写作时无材可取、无章可依、无语可表、无法修改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广泛阅读,细心观察
阅读是理解与吸收,是写作的基础。部分中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归根结底是写作时缺乏素材。古人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篇好文章不单单只是辞藻华丽,更在于内容的丰富充实,这便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叶圣陶曾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一文中谈到:“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分为课本阅读与课外阅读,泛读与精读。中学生的阅读量应该远远超过课本容量,因此我会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外名著、优秀作文、翻看有关怎样写作的杂志、报刊、论著等书籍,学生以泛读拓展知识与见识,以精读积累佳句与人物素材。在教学中,我又刻意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①纳段入篇,明地位。②初读语段,知大意。③精读语段,顺关系。④赏析佳句,学语言。写作素材不应仅限于书本,更应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体会生活,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要求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学会观察、感受进而去发现、认识事情的本质,并积累下自己感触颇深的人或事。中学生需要学会积累书本和生活中的素材,将这些素材分门别类的整理到积累本上,在回顾中感悟与收获。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介绍各自积累的素材。通过互相学习,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善于仿写,乐于表达
中学生必须学会学以致用,学会灵活运用整理本中的素材。仅凭积累只能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学的魅力,却终究无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学会仿写积累的佳句,学习它的精美的句式或是优美的表达,学生可以在自己平时写作时有意练习或者直接在积累的佳句下仿写以提高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
每日记日记固然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但是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我鼓励学生写随笔,短短几句即可。这样既不会让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反而会促进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小事,学会细心体会与反思。日复一日,学生不仅开始乐于表达,其写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达到写作的真正目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此前讲述的仅仅只是写作的一部分,真正的作文毋庸置疑应当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一篇完整的文章除了精妙的句式、丰富的内涵,自然也离不开文章精巧的布局,正如记叙文可以通过记叙的顺序将其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一篇文章的结尾可以分为自然收束式、首尾呼应式、卒章显志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因此我一个月会布置两篇大作文,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自己积累的素材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同时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
三、反复斟酌,学会修改
作文之道在于先求其通,再求其美。因此俗语有云:“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为作文写作的最后一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的修改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从最基本的表达是否有误,到语言是否优美、素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巧妙,再到立意是否深远,都值得学生反复地阅读,反复地斟酌。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的作文先自己修改,上交的文章需要看到学生自己改动的痕迹,改后再在同学之间相互传阅与修改,既方便学生发现自身写作的问题,又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作文的修改能力;最后再交于我给出相应的评价与建议。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会有两次作文讲评课,以学生平时的作文作为范例,我会针对不同的层次,选出优秀作文和极差作文进行重点点评,分别给出相应的阶段性提升建议。
写作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与观察中积累,开拓知识、增长见识;在表达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在修改中美化辞藻、完善结构。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学生敞开心扉,拥抱自己的天空,抒发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让中学生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参考文献:
(1)《語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7页
(2)《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叶圣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