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课程与教材脱离社会生活情境的现象。在这种脱离情境的数学学习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所学无法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最终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压抑。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怎样的的模式呈现便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种上法。
关键词:中学数学 实践课
一、游戏实践活动
数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巧妙的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统计与概率”一课时,开展小小的课内游戏:我宣布游戏规则后,让学生三人一组,一人做甲,一人做乙,另一个人记录和监督,体验转转盘、掷立方体、摸球等游戏过程,并要求在游戏结束后,思考游戏为什么不公平或者为什么是公平的?怎样才能保证获胜?有什么技巧?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与同桌一起做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游戏时学生积极思考,紧张探索,接着又是热烈的讨论。
最后我请同学代表到讲台上发言,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十分到位,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内化,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如八年级上的“分式”. 让学生每人制作几张大小形状相同的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一个简单的整式或运算符号.将全班学生分组,学号单号组成甲方,双号组成乙方.
游戏一:甲、乙两方轮流拿出己方手中的两张卡片,让对方组成分式,并回答问题:此分式何时有意义?何时值为0?
游戏二:甲、乙两方轮流拿出己方手中的、可组成一个分式方程的卡片若干张,让对方组成分式方程,并要求解答.
游戏三:甲、乙两方运用己方手中的卡片若干张,设计游戏规则,与对方进行游戏.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在游戏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方程的解法,提高运算能力,拓展思维.
二、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动手实践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之一。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感悟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割正方体、圆柱体等,从而观察并体会到不同截法所产生的不同截面,再结合动画演示,老师只要稍加指点,学生便可以清楚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不再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在教学“变化的鱼”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坐标不断变化过后的图形一一绘制出来,然后对比并观察图形的形状和位置有何变化,从而抽象出坐标变换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剪一剪----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解决下面的问题:沿着棱将正方体剪开,你能法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将各自得到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复不再入选);二是归归类----引导学生将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展开图进行分类;三是再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正方体能展成这么多种平面展开图?你是怎么做的?刚才的分类完整吗?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在体验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经历“做好数学的过程”。
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的简单化的学习模式,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调查研究实践活动
在这个信息时代,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知识后,让同学们去调查、整理两大移动电信公司资费标准情况,以及其它有关电信资费的信息,并在课后研究:‘请根据你父母使用手机的实际情况,用你学过的函数知识给你的父母设计一种合算的通信业务,并推荐套餐方’;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后,可以就‘吸烟的危害’进行研究,先分组通过问卷等形式展开调查,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撰写小报告,并对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跟合理性的建议。 比如七年级上册的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布置学生课前采访周围熟悉的有关人员,也可以去工厂、农村、商店、银行、电信公司等,与有关人员进行交流,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数量关系.课上让学生用所研究的例子,结合有关数据,构造出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数学主题阅读实践活动
数学主题阅读是就一个确定的数学主题或内容,由教师或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相关的文献,由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或者指导学生有效的利用网络收集数据、选取资料、合作学习等如“勾股定理的研究”一课,教师课前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了解多种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感受解决同一个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展示自己的所得.勾股定理的证明有多种,在课上学生是来不及交流的,课后通过撰写阅读报告或小论文或制作PPT等形式,再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调查,在参与生活中体验数学,增加许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扩大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考的空间增大了。实践活动能把课堂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数学 实践课
一、游戏实践活动
数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巧妙的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统计与概率”一课时,开展小小的课内游戏:我宣布游戏规则后,让学生三人一组,一人做甲,一人做乙,另一个人记录和监督,体验转转盘、掷立方体、摸球等游戏过程,并要求在游戏结束后,思考游戏为什么不公平或者为什么是公平的?怎样才能保证获胜?有什么技巧?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与同桌一起做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游戏时学生积极思考,紧张探索,接着又是热烈的讨论。
最后我请同学代表到讲台上发言,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十分到位,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内化,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如八年级上的“分式”. 让学生每人制作几张大小形状相同的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一个简单的整式或运算符号.将全班学生分组,学号单号组成甲方,双号组成乙方.
游戏一:甲、乙两方轮流拿出己方手中的两张卡片,让对方组成分式,并回答问题:此分式何时有意义?何时值为0?
游戏二:甲、乙两方轮流拿出己方手中的、可组成一个分式方程的卡片若干张,让对方组成分式方程,并要求解答.
游戏三:甲、乙两方运用己方手中的卡片若干张,设计游戏规则,与对方进行游戏.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在游戏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方程的解法,提高运算能力,拓展思维.
二、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动手实践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之一。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感悟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割正方体、圆柱体等,从而观察并体会到不同截法所产生的不同截面,再结合动画演示,老师只要稍加指点,学生便可以清楚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不再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在教学“变化的鱼”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坐标不断变化过后的图形一一绘制出来,然后对比并观察图形的形状和位置有何变化,从而抽象出坐标变换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剪一剪----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解决下面的问题:沿着棱将正方体剪开,你能法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将各自得到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复不再入选);二是归归类----引导学生将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展开图进行分类;三是再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正方体能展成这么多种平面展开图?你是怎么做的?刚才的分类完整吗?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在体验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经历“做好数学的过程”。
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的简单化的学习模式,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调查研究实践活动
在这个信息时代,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知识后,让同学们去调查、整理两大移动电信公司资费标准情况,以及其它有关电信资费的信息,并在课后研究:‘请根据你父母使用手机的实际情况,用你学过的函数知识给你的父母设计一种合算的通信业务,并推荐套餐方’;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后,可以就‘吸烟的危害’进行研究,先分组通过问卷等形式展开调查,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撰写小报告,并对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跟合理性的建议。 比如七年级上册的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布置学生课前采访周围熟悉的有关人员,也可以去工厂、农村、商店、银行、电信公司等,与有关人员进行交流,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数量关系.课上让学生用所研究的例子,结合有关数据,构造出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数学主题阅读实践活动
数学主题阅读是就一个确定的数学主题或内容,由教师或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相关的文献,由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或者指导学生有效的利用网络收集数据、选取资料、合作学习等如“勾股定理的研究”一课,教师课前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了解多种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感受解决同一个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展示自己的所得.勾股定理的证明有多种,在课上学生是来不及交流的,课后通过撰写阅读报告或小论文或制作PPT等形式,再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调查,在参与生活中体验数学,增加许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扩大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考的空间增大了。实践活动能把课堂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艳萍,李莉.探究中学数学“实践探索”课[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04):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