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
一、调研背景
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加速提质阶段,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资源保障持续向好,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品牌项目成果丰硕,呈现良好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美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补齐的短板,开足开齐美育课程,配齐美育教师,让美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刻不容缓,高校探索把美育教育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资源整合利用,发挥高校大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与体现。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调研小分队立足美育视角,研究探讨美育与传统文化的整合等相关问题。特围绕美育教育的政策解读及未来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展开实践调研。
二、调研过程
前期:通过研讨确定调研主题,调研对象、调研地点和调研计划,并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中期:围绕“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这一主题,通过调查问卷、个别采访、走访调研的形式,分别在邯郸、保定、江苏、唐山、重庆等5个调研地点,完成了6不同阶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区域和不同职业人群的调研任务。后期:进行问卷收集和数据整理、分析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美育教育结合的意义,并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宣传美育与传统文化的相关建设。
三、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美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通过审美价值来形成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格教育,它与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
(二)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基础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美育资源,不能局限于艺术教育,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美育的实施必须凭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通过审美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的目标不是侧重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技能而是培养审美修养,培养生活中的艺术家。
其次,美育作为高校的人文教育资源,也是美育的重要教学资源。从美育的发展史来看,美育始终围绕着人文教育而展开的。如国画、书法、戏曲等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和技艺传承是高校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和提升艺术审美力的主要资源,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美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式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通过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大学生通过知、情、意的心理机构形成对真、善、美的深刻认识和领会。
四、目前高校美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各高校在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做出很多努力,但基于主客观条件的原因,学校美育工作仍存在很多困難和问题,高校对美育工作存在一下认识上的误区。
(一)美育不等同于德育
美育具有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功能,但美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德育,而是从人的感性方面入手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学校把德育作为美育的唯一或主要目的,往往把学生的道德发展直接等同于审美发展,把学生好人好事、遵守学校纪律、同学互帮互助等情况做为检验美育的成效。
(二)美育不是具体的课程
艺术课程是学校美育的主渠道,美育是教育的一项基本育人目标,是教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育具有审美和人文素质的大学生、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应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的课程目标和体系,并充分调动学校社会资源广泛参与,构建大美育格局。
高校美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存在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兴趣不浓厚,硬件资源不充分不平衡、师资力量单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五、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问题,本调研小分队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设置美育相关课程
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培养和学生对美育的浅层认知和了解,高等教育把“审美教育”列为“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高校的必修或选修课。各高校挖掘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将艺术家、教育家担任课程教师,丰富美育内容,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美育课程可以形势多样,不能仅仅局限于上培训课和某门课,还可以通过国画、书法等艺术展演等美育实践来实现,全方面增强学生视觉欣赏和鉴赏内容,让学生在课程及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将艺术社团建设融入美育教育
依托艺术社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经典诵读、
艺术文化节、艺术展演等活动,把大学生美育教育贯穿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让学生在参与社团、参与社团活动中加强对美的了解,增加大学生对美的鉴别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美育援教工程
发挥高校美育特长,立足学校、辐身周边。对当地中小学进行美育课程援教或帮扶。
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例,可以发挥艺术特长在新乐市20余所中小学开展绘画、书法、表演援教工作,既让大学生在援教的过程中既缓解了部分中小学美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又为大学生传播美育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保障。
(四)增设美育场馆
建议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设立高校美育专项经费,保障高校美育工作的推动和开展。各
高校加大对美育工作的投入,结合学校实际,加强高校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建设,增设高校美育器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美育的渠道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许晶.在高校美育教育中落实文化传承理念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03):66-69.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
一、调研背景
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加速提质阶段,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资源保障持续向好,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品牌项目成果丰硕,呈现良好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美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补齐的短板,开足开齐美育课程,配齐美育教师,让美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刻不容缓,高校探索把美育教育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资源整合利用,发挥高校大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与体现。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调研小分队立足美育视角,研究探讨美育与传统文化的整合等相关问题。特围绕美育教育的政策解读及未来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展开实践调研。
二、调研过程
前期:通过研讨确定调研主题,调研对象、调研地点和调研计划,并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中期:围绕“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这一主题,通过调查问卷、个别采访、走访调研的形式,分别在邯郸、保定、江苏、唐山、重庆等5个调研地点,完成了6不同阶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区域和不同职业人群的调研任务。后期:进行问卷收集和数据整理、分析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美育教育结合的意义,并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宣传美育与传统文化的相关建设。
三、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美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通过审美价值来形成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格教育,它与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
(二)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基础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美育资源,不能局限于艺术教育,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美育的实施必须凭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通过审美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的目标不是侧重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技能而是培养审美修养,培养生活中的艺术家。
其次,美育作为高校的人文教育资源,也是美育的重要教学资源。从美育的发展史来看,美育始终围绕着人文教育而展开的。如国画、书法、戏曲等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和技艺传承是高校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和提升艺术审美力的主要资源,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美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式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通过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大学生通过知、情、意的心理机构形成对真、善、美的深刻认识和领会。
四、目前高校美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各高校在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做出很多努力,但基于主客观条件的原因,学校美育工作仍存在很多困難和问题,高校对美育工作存在一下认识上的误区。
(一)美育不等同于德育
美育具有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功能,但美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德育,而是从人的感性方面入手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学校把德育作为美育的唯一或主要目的,往往把学生的道德发展直接等同于审美发展,把学生好人好事、遵守学校纪律、同学互帮互助等情况做为检验美育的成效。
(二)美育不是具体的课程
艺术课程是学校美育的主渠道,美育是教育的一项基本育人目标,是教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育具有审美和人文素质的大学生、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应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的课程目标和体系,并充分调动学校社会资源广泛参与,构建大美育格局。
高校美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存在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兴趣不浓厚,硬件资源不充分不平衡、师资力量单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五、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问题,本调研小分队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设置美育相关课程
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培养和学生对美育的浅层认知和了解,高等教育把“审美教育”列为“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高校的必修或选修课。各高校挖掘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将艺术家、教育家担任课程教师,丰富美育内容,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美育课程可以形势多样,不能仅仅局限于上培训课和某门课,还可以通过国画、书法等艺术展演等美育实践来实现,全方面增强学生视觉欣赏和鉴赏内容,让学生在课程及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将艺术社团建设融入美育教育
依托艺术社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经典诵读、
艺术文化节、艺术展演等活动,把大学生美育教育贯穿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让学生在参与社团、参与社团活动中加强对美的了解,增加大学生对美的鉴别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美育援教工程
发挥高校美育特长,立足学校、辐身周边。对当地中小学进行美育课程援教或帮扶。
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例,可以发挥艺术特长在新乐市20余所中小学开展绘画、书法、表演援教工作,既让大学生在援教的过程中既缓解了部分中小学美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又为大学生传播美育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保障。
(四)增设美育场馆
建议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设立高校美育专项经费,保障高校美育工作的推动和开展。各
高校加大对美育工作的投入,结合学校实际,加强高校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建设,增设高校美育器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美育的渠道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许晶.在高校美育教育中落实文化传承理念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0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