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阅读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hang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如何利用已有的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不再感到疲惫,不再为考试而学习语文,不让名著阅读程式化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边城》为例,谈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制定教学目标
  考虑到《边城》这部小说是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的,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制定《边城》的阅读计划,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边城》;引导他们边读边梳理故事情节,了解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人性的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更顺利地开展下去。
  2.带领他们认识《边城》中的各色人物,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让他们感受沈从文独特的行文风格,感受文学的魅力。
  3.引发感情共鸣,让他们学会“直面生活”:当岁月洗尽铅华,故事变成回忆,当生命的华丽和激情不在,如何用一颗淡然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曲折……
  二、开展教学活动
  1.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美
  《边城》中的环境描写平实又不失细腻,他笔下的每一棵古树、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是美的。我们要带领学生阅读作品,感受明凈清丽的乡土气息,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选出心中最美的边城图景,并进行鉴赏。很多学生都找出了其中优美的句子,如:
  (1)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2)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天上已起了云,热风把两山竹篁吹得声音极大,看样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
  这些文字描绘出边城的幽静、秀美和安宁,再现了大自然的美。从这里,学生领略了边城明净清丽的自然美。作者描写边城的自然景物,以自然的明净暗示边城人心灵的明净。
  2.带领学生感受民俗美
  沈从文真正是在“用心生活”,他的小说,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流水般慰藉着人们浮躁的心灵,展现出民俗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找出《边城》中与民俗节日相关的文段,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不同的湘西风情。如下表:
  ●注:从节日活动、地方习俗、神话传说、民歌民谚等角度来思考。
  人与自然、社会的完美融合,明净的山水、健康的灵魂、传统的风俗,共同展现了湘西特有的人文美。完成了表格,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
  3.带领学生感受人情美
  在边城纯净的底色中,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了边城子民的身上。他借此建构了一个远离城市文明的桃源世界,描绘了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在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翠翠为中心绘制一幅人物关系图,让他们感受人情美。如下图:
  翠翠是作者倾注了“爱”与“美”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对老船夫、傩送、天保、邻里乡亲等的刻画都是围绕着翠翠展开的,展现出一个充满人情美的湘西。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一个充满人情美的古城,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交融。
  三、布置课后作业
  1.说一说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的深刻意蕴。
  参考:天保溺水身亡,傩送悲痛出走,爷爷在雨打雷鸣的夜晚撒手西去,碧溪岨的白塔终于倒塌,只剩下了翠翠一个人。那纯粹而快乐的少年时光似碧溪岨的流水般不再回来。美丽的少女翠翠在无常命运的打击下孤单地依傍在水边的船中……寥寥几笔,给人留下了无言的叹息和无尽的希冀。这其实是一首朴实而真挚的颂歌,它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正是在于对明天有希冀,对未来充满期待!在时间的作用下,人必然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去迎接命运的转机。
  2.很多人都认为孤独是可悲的。殊不知道,学会品味孤独也是一种能力。沈从文说:“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请你以“享受孤独、静待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其他文献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一个极难谈而又不能不谈的问题。难谈,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在近代西方才流行,而西方文艺史家对谁是浪漫主义派谁是现实主义派并没有一致的意见。例如,斯汤达尔和巴尔扎克都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而朗生在他的著名的《法国文学史》里,却把他们归到“浪漫主义小说”章,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德斯在他的名著《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潮》里也把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归到“法国浪漫派”。再如,福楼拜还公开反对过人们把他尊
期刊
《诗经》乃“先民的歌唱”。《诗经》的精华主要在“国风”部分,“国风”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真实描绘当时社会风貌的诗歌,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可以说,“国风”里的作品都是当时的“民歌”。而南通的民歌也是江海文化的奇珍,历史悠久,在创作上与“国风”中的不少作品大有相承之迹。为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解《蒹葭》的过程中,笔者巧妙地将其与南通民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美。下面,笔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发扬壮大。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在介绍历史背景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文学和历史为一家,借助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
期刊
阅读是人们凭借一定的阅读材料来获取信息的过程,体验式阅读则更加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打造体验式阅读课堂,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逐步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笔者就谈谈构建体验式阅读课堂的方法。  一、阅读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前,大多数学生都還未进入或在尝试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教师如
期刊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的生活,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的绅士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就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终于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不再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矫揉造作的写作手法
期刊
“我想要搬家,不过首先我必须在新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我想要追求自己的爱好,只要我在银行里有了足够的存款。”  形态发生是导致有机体成形的生物过程,是发育生物学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研究指出,促进头发生长、防止脱发的其他三种蛋白质——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E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水平也下降了。  这意味着污染越严重,这些蛋白质水平就下降得越快。这是首批對污染和秃头之间的联系展开调
期刊
从莫扎特到金属乐队,无数人在写作或绘画时喜欢听各种音乐。许多人认为音乐有助于激发创造力,但一项由英国和瑞典研究人员进行的国际研究正在挑战这一观点。  兰卡斯特大学、耶夫勒大学和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心理学家表示,他们的发现表明音乐实际上阻碍了创造力。  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在安静的房间里完成了一些旨在激发创造力的语言洞察问题,然后让他们在播放背景音乐时再做一次,从而得出了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发现,背景音乐“显
期刊
燕园西门古色古香,挂着宫灯的那一座原是燕京大学的正门。当时车辆进出都走这个门,往燕南园住宅区的大路也是从西边来。上一个斜坡,往右一转,可见两个大龟各驮着一块石碑,分伏左右。这似乎是燕南园的入口了,但是许多年来,并没有设一个路牌指出这一点,实在令人奇怪。房屋上倒是有号码,却也难寻找。那些牌子很特别,有的颇为浪漫地钉在树上,有的妄想高攀,快上了房顶。循规蹈矩待在门口的也大多字迹模糊,很不醒目。  
期刊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无法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此,笔者建议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将抽象难懂的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  一、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创设情境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
期刊
相较于城区,农村普遍存在缺少教学资源的问题。农村地区的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导致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害怕上语文课。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当前,在很多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学生只能在台下默默地聆听,原本充满生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