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有品质的大课间是深入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学生终身运动习惯、提升学生体质水平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要基于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季节变化等因素,从优化内容、创新形式、改善条件等方面入手,促进大课间活动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习惯,提升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品质,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根据水平段特点安排活动内容
不同水平段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水平一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比赛;水平二的学生活泼好动,有极强的表现欲;水平三的学生好胜心强,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学校可以依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足球大课间活动内容。水平一的学生的活动内容以足球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動,并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如“木头人”等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踩地龙”“猴子抢球”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水平二的学生的活动内容以足球基本技术技能为主,如“快速抢球”“替换运球”“蚂蚁搬家”等,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运动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三的学生的活动内容以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技术技能为主,如“赶猪”“穿越树林”等,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
(二)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运动负荷
春秋两季气温相对适宜,教师在安排足球大课间活动内容时,可以足球操 足球技能练习等运动负荷相对较大的项目为主;夏季气温高,可以设计类似“找朋友”等足球游戏,运动负荷相对较低;冬季气温低,大课间主要安排迷你马拉松 足球等运动负荷中等的练习。体育教师应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地安排足球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活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学生体质的目的。
(三)根据趣味性序列设计活动项目
运动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足球大课间内容的选择要在健身的基础上,探索新型、有趣的项目,做到活动内容不重复、不乏味,满足学生个性化锻炼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创新组织形式
为解决学校场地小、学生多、活动空间拥挤、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学校可采取“分年级、分时段”大课间活动模式:单周上午安排一、三、五年级活动,下午安排二、四、六年级活动,双周反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参加大课间活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大课间活动的效果也将明显提升。
三环节连贯进行。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学校大课间活动分为热身准备、基本活动、身心放松三个连贯环节。例如:基本活动环节,师生跟随《春眠不觉晓》的音乐做古诗韵律操,学生不仅通过伸展、转体、弯腰等动作进行热身,更把传统文化扎根心中;基本活动则主要按照年级和季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项目,各班则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场地、器材的安排选择活动内容;当《虫儿飞》的音乐响起时,师生一起做数字拉伸动作,让身心逐步放松。最后学生踏着整齐的步伐返回教室。
(二)强化项目练习
为了保证大课间的正常实施,学校一方面在学期初就要制订全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内外增加大课间相关项目的练习。例如五年级要进行脚背正面运球、脚内侧踢球、脚内侧射门等项目,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内容加强技能教学,班主任、家长协助体育教师组织课内外练习,以此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三)共享体育教师
针对现有的体育教师人数少,无法到每个班级现场组织与指导这一困难,学校采取“共享体育教师”策略,利用上下午交替活动的时机,打破年级界限,组成跨年级体育教师团队,实施共享指导。如三年级的体育老师每天上午参与三年级大课间的组织与指导,下午对四年级大课间活动开展组织与指导。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场地偏小,不能很好满足大课间的开展。对田径场、篮球场以外的空余场地进行改造利用,是解决当前场地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如在运动场的墙壁上画好数字得分区,学生可以进行足球射门和投掷类比赛。在器材方面,体育教师还可以让高、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足球器材接力”。
优化设计,丰富活动内容
(一)根据水平段特点安排活动内容
不同水平段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水平一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比赛;水平二的学生活泼好动,有极强的表现欲;水平三的学生好胜心强,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学校可以依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足球大课间活动内容。水平一的学生的活动内容以足球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動,并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如“木头人”等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踩地龙”“猴子抢球”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水平二的学生的活动内容以足球基本技术技能为主,如“快速抢球”“替换运球”“蚂蚁搬家”等,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运动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三的学生的活动内容以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技术技能为主,如“赶猪”“穿越树林”等,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
(二)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运动负荷
春秋两季气温相对适宜,教师在安排足球大课间活动内容时,可以足球操 足球技能练习等运动负荷相对较大的项目为主;夏季气温高,可以设计类似“找朋友”等足球游戏,运动负荷相对较低;冬季气温低,大课间主要安排迷你马拉松 足球等运动负荷中等的练习。体育教师应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地安排足球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活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学生体质的目的。
(三)根据趣味性序列设计活动项目
运动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足球大课间内容的选择要在健身的基础上,探索新型、有趣的项目,做到活动内容不重复、不乏味,满足学生个性化锻炼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精细管理,提升活动质量
(一)创新组织形式
为解决学校场地小、学生多、活动空间拥挤、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学校可采取“分年级、分时段”大课间活动模式:单周上午安排一、三、五年级活动,下午安排二、四、六年级活动,双周反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参加大课间活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大课间活动的效果也将明显提升。
三环节连贯进行。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学校大课间活动分为热身准备、基本活动、身心放松三个连贯环节。例如:基本活动环节,师生跟随《春眠不觉晓》的音乐做古诗韵律操,学生不仅通过伸展、转体、弯腰等动作进行热身,更把传统文化扎根心中;基本活动则主要按照年级和季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项目,各班则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场地、器材的安排选择活动内容;当《虫儿飞》的音乐响起时,师生一起做数字拉伸动作,让身心逐步放松。最后学生踏着整齐的步伐返回教室。
(二)强化项目练习
为了保证大课间的正常实施,学校一方面在学期初就要制订全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内外增加大课间相关项目的练习。例如五年级要进行脚背正面运球、脚内侧踢球、脚内侧射门等项目,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内容加强技能教学,班主任、家长协助体育教师组织课内外练习,以此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三)共享体育教师
针对现有的体育教师人数少,无法到每个班级现场组织与指导这一困难,学校采取“共享体育教师”策略,利用上下午交替活动的时机,打破年级界限,组成跨年级体育教师团队,实施共享指导。如三年级的体育老师每天上午参与三年级大课间的组织与指导,下午对四年级大课间活动开展组织与指导。
改善条件,保障活动品质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场地偏小,不能很好满足大课间的开展。对田径场、篮球场以外的空余场地进行改造利用,是解决当前场地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如在运动场的墙壁上画好数字得分区,学生可以进行足球射门和投掷类比赛。在器材方面,体育教师还可以让高、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足球器材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