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少晖女士
韬睿惠悦咨询公司中国区人才管理业务咨询负责人、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暨首席顾问,在多家知名跨国企业任职超过十年。擅长领域包括以能力模型为基础的人才标准和任职资格的建构、人才的各种测评工具和甄选方式、人才发展组合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
【总量目标】
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00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比例达到50%。
【背景链接】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央企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方式选聘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从2004年的33.4万人增加到了52.1万人,增长了56%。在最近6年内,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了111名央企高管。
【需求分析】
两大发展瓶颈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算起的这近十年里,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不管急剧还是渐进,中国企业都已进入到了一个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这期间,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市场化商业运作意识在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仍有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着:重政治轻业务、重技术轻管理、重执行轻规划、重短期轻长期的现象”,这是王少晖对自己多年来在企业及咨询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国企、民企经营管理层的印象总结。
她同时指出了当前阻碍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两大瓶颈:一是缺乏前瞻的战略规划和整合的商业运作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更偏重短期的战术,布局未来五年十年的能力普遍不强。二是合规和风险把握的意识和能力很弱,如果说在某个领域90%的事儿能做、10%的事儿不能做,那么不少本土企业经营管理者会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做那90%,但不去想如何预防10%的事儿发生,而往往就因为这10%没有控制好,导致了企业的财务和品牌损失。这两大瓶颈无论在国企还是民企经营管理层中都普遍存在,而民企由于更直接地面对生存压力,短期导向促使他们更难有所突破。
未来管理人才:经营头脑与全球视野
《纲要》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出了四个标准——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王少晖深有同感,“未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什么样?我认为核心就是职业化,其次就是全球化的视野。”
如果说加入WTO的前十年,企业还是在自己熟悉的本土环境中被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话,那么现在和未来,市场化程度、竞争激烈程度都会越来越高,将会跨出国门,在陌生的环境中,用别人的游戏规则办事。“有经营头脑与全球视野的管理人才会受到企业青睐,他们了解国际上通行的运作模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有与市场接轨的领导力方式。”
王少晖介绍说,全球化视野是个人素质和个人性格特点的总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要想在跨文化背景下成功领导,管理者必须具有高度的心理资本,包括对多样化的热情、冒险精神和自信力;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资本,包括国际商业的嗅觉、全球化的视野以及对复杂性的认知能力;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资本,包括跨文化的同理心、人际影响力和外交能力。
环境造就人才
未来的经营管理人才如何造就?《纲要》中提出了加强培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中长期激励制度等多项改善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环境的举措。在王少晖看来,外部环境的作用在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占到了90%,“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用什么方式来培养。而目前中国很多企业没有明晰、科学、有远见的人才标准,没有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纸上的东西没有办法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培养出经营管理精英。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企业对经营管理人员或培养对象,都必须尽量减少约束,或把想管的内容或要求可衡量化、精细化,还要通过轮岗、安排多参与经营等方式增加实践的机会,才有可能造就一支面向未来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韬睿惠悦咨询公司中国区人才管理业务咨询负责人、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暨首席顾问,在多家知名跨国企业任职超过十年。擅长领域包括以能力模型为基础的人才标准和任职资格的建构、人才的各种测评工具和甄选方式、人才发展组合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
【总量目标】
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00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比例达到50%。
【背景链接】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央企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方式选聘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从2004年的33.4万人增加到了52.1万人,增长了56%。在最近6年内,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了111名央企高管。
【需求分析】
两大发展瓶颈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算起的这近十年里,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不管急剧还是渐进,中国企业都已进入到了一个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这期间,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市场化商业运作意识在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仍有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着:重政治轻业务、重技术轻管理、重执行轻规划、重短期轻长期的现象”,这是王少晖对自己多年来在企业及咨询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国企、民企经营管理层的印象总结。
她同时指出了当前阻碍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两大瓶颈:一是缺乏前瞻的战略规划和整合的商业运作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更偏重短期的战术,布局未来五年十年的能力普遍不强。二是合规和风险把握的意识和能力很弱,如果说在某个领域90%的事儿能做、10%的事儿不能做,那么不少本土企业经营管理者会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做那90%,但不去想如何预防10%的事儿发生,而往往就因为这10%没有控制好,导致了企业的财务和品牌损失。这两大瓶颈无论在国企还是民企经营管理层中都普遍存在,而民企由于更直接地面对生存压力,短期导向促使他们更难有所突破。
未来管理人才:经营头脑与全球视野
《纲要》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出了四个标准——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王少晖深有同感,“未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什么样?我认为核心就是职业化,其次就是全球化的视野。”
如果说加入WTO的前十年,企业还是在自己熟悉的本土环境中被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话,那么现在和未来,市场化程度、竞争激烈程度都会越来越高,将会跨出国门,在陌生的环境中,用别人的游戏规则办事。“有经营头脑与全球视野的管理人才会受到企业青睐,他们了解国际上通行的运作模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有与市场接轨的领导力方式。”
王少晖介绍说,全球化视野是个人素质和个人性格特点的总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要想在跨文化背景下成功领导,管理者必须具有高度的心理资本,包括对多样化的热情、冒险精神和自信力;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资本,包括国际商业的嗅觉、全球化的视野以及对复杂性的认知能力;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资本,包括跨文化的同理心、人际影响力和外交能力。
环境造就人才
未来的经营管理人才如何造就?《纲要》中提出了加强培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中长期激励制度等多项改善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环境的举措。在王少晖看来,外部环境的作用在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占到了90%,“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用什么方式来培养。而目前中国很多企业没有明晰、科学、有远见的人才标准,没有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纸上的东西没有办法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培养出经营管理精英。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企业对经营管理人员或培养对象,都必须尽量减少约束,或把想管的内容或要求可衡量化、精细化,还要通过轮岗、安排多参与经营等方式增加实践的机会,才有可能造就一支面向未来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