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表达。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发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关键词】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创情设境
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表达。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发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如何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呢? 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意:
1.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有创意,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丑小鸭》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丹麦哥本哈根入口的海面上的风光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丹麦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美人鱼的美丽传说,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用摄像机自拍图景,激发兴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他们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用摄像机拍摄天上不同形态的云,并在上课的时候在班级展示,此创意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1.3 运用电教媒体,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紫藤萝花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2.和文本对话
2.1 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阅读过程中,既要特别理清文章的要素,又要把握阅读的速度,要求在五分钟内完成,时间到了马上合上书。然后比一比谁从文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2.2 复述重点内容。要求:如以六要素为主。学生复述完后,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让学生从中改进自己的阅读习惯,积累学习方法。
2.3 多角度阅读。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想,从多个角度去想。使学生读得有创意,想得有深度,说得有个性。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我’的角度,父母的角度,杰利得角度,四个孩子的角度来探究文章的主题。
2.4 阅读后学生交流感受,写阅读简要。此创意主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及提高写作的能力。
3.品味欣赏,品味内涵
新的语文教材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从造词造句,从谋篇布局,创作作品形象、作品意蕴等,都值得学生品味欣赏。也只有通过品味欣赏,学生才能获得情绪上的激动,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阅读中的品味,是把读物内容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师应循循善诱学生以默读或微声朗读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去细心品味读物。
3.1 “品” 出文眼。文章中总揽性的词或句就是文眼,找见它就把握住了文章内容主旨。
3.2 “品”出文脉。在阅读过程中要弄清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特点,意义、关系,表达形式和作用,使读物的文脉既从宏观上得到把握,又从微观上得到理解。
3.3 “品”出内蕴。内容含蓄的读物,需要老师诱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体会。如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赋予行道树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托之志——形象地表现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4 “品”出细节美。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戏剧大师曹禺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品析。
3.5 “品”出语言美。语文教材中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精彩深藏其中,学生如能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将会获得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带来丰富的收获和无穷的乐趣。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批文入情,品味出文章的语言美。
3.6 “品”出情感美。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在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 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为此,老师应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景体验、情景穿插、烘托渲染等创意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教材。读着这样文字细腻,语言逼真,情采并发的文章,那春天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就会纷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如此优美的散文,教师可以采用工笔画的创意方法,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与作者共鸣。
春,列为四时之前,它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在《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先生写春的内容可多啦!他写了春天里的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春天的景物的?这些景物的姿态如何?特征怎样……” 就这样,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教师与学生都进入了课文。继而,随着作者的描写,学生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之中,领略着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真正做到用心感悟“春天之美”,充分体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艺术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让学生去品味欣赏, 教师只是呆板的、照本宣科的理性说教,显然,很难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品味欣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上有所创意。
4.联想想象,拓展延伸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却存在一种错误倾向,那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追求所谓标准答案,这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萎缩,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无疑是个悲哀。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因为创造想象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 《郭沫若诗两首》一诗,可以让学生想景悟情,通过联想想象,演绎诗中的具体内容。这种想象阅读教学的创意手段如果让学生掌握,在理解课文、明晓结构、挖掘题旨,特别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而,则会比教师单方面讲解要好得多。学生的“突发奇想”,哪怕稚嫩可笑,异想天开,也是创造思维的萌芽,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思维,去创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而是终身受用的技能。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它占用的课时多,倾注老师的投入大,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领略语言之美、感悟语文魅力的主渠道。我们语文老师要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积极地思考,实践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创情设境
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表达。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发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如何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呢? 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意:
1.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有创意,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丑小鸭》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丹麦哥本哈根入口的海面上的风光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丹麦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美人鱼的美丽传说,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用摄像机自拍图景,激发兴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他们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用摄像机拍摄天上不同形态的云,并在上课的时候在班级展示,此创意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1.3 运用电教媒体,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紫藤萝花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2.和文本对话
2.1 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阅读过程中,既要特别理清文章的要素,又要把握阅读的速度,要求在五分钟内完成,时间到了马上合上书。然后比一比谁从文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2.2 复述重点内容。要求:如以六要素为主。学生复述完后,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让学生从中改进自己的阅读习惯,积累学习方法。
2.3 多角度阅读。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想,从多个角度去想。使学生读得有创意,想得有深度,说得有个性。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我’的角度,父母的角度,杰利得角度,四个孩子的角度来探究文章的主题。
2.4 阅读后学生交流感受,写阅读简要。此创意主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及提高写作的能力。
3.品味欣赏,品味内涵
新的语文教材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从造词造句,从谋篇布局,创作作品形象、作品意蕴等,都值得学生品味欣赏。也只有通过品味欣赏,学生才能获得情绪上的激动,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阅读中的品味,是把读物内容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师应循循善诱学生以默读或微声朗读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去细心品味读物。
3.1 “品” 出文眼。文章中总揽性的词或句就是文眼,找见它就把握住了文章内容主旨。
3.2 “品”出文脉。在阅读过程中要弄清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特点,意义、关系,表达形式和作用,使读物的文脉既从宏观上得到把握,又从微观上得到理解。
3.3 “品”出内蕴。内容含蓄的读物,需要老师诱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体会。如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赋予行道树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托之志——形象地表现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4 “品”出细节美。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戏剧大师曹禺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品析。
3.5 “品”出语言美。语文教材中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精彩深藏其中,学生如能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将会获得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带来丰富的收获和无穷的乐趣。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批文入情,品味出文章的语言美。
3.6 “品”出情感美。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在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 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为此,老师应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景体验、情景穿插、烘托渲染等创意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教材。读着这样文字细腻,语言逼真,情采并发的文章,那春天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就会纷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如此优美的散文,教师可以采用工笔画的创意方法,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与作者共鸣。
春,列为四时之前,它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在《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先生写春的内容可多啦!他写了春天里的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春天的景物的?这些景物的姿态如何?特征怎样……” 就这样,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教师与学生都进入了课文。继而,随着作者的描写,学生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之中,领略着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真正做到用心感悟“春天之美”,充分体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艺术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让学生去品味欣赏, 教师只是呆板的、照本宣科的理性说教,显然,很难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品味欣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上有所创意。
4.联想想象,拓展延伸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却存在一种错误倾向,那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追求所谓标准答案,这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萎缩,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无疑是个悲哀。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因为创造想象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 《郭沫若诗两首》一诗,可以让学生想景悟情,通过联想想象,演绎诗中的具体内容。这种想象阅读教学的创意手段如果让学生掌握,在理解课文、明晓结构、挖掘题旨,特别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而,则会比教师单方面讲解要好得多。学生的“突发奇想”,哪怕稚嫩可笑,异想天开,也是创造思维的萌芽,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思维,去创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而是终身受用的技能。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它占用的课时多,倾注老师的投入大,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领略语言之美、感悟语文魅力的主渠道。我们语文老师要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积极地思考,实践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