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分析中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的异同,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具体说来:一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合理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方法。二是积极利用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构筑更广阔的互动平台。三是借鉴美国信仰教育方法,在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关键词]:隐性教育 实现途径 比较 启示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85-01
作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隐性教育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利用隐蔽的方式巧妙地使教育对象掌握和理解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内在的道德评价标准,自觉地指导和规范日常的言行。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与显性教育相比具有愉悦性、知识性 多样性和潜隐性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容易倒向说教和填鸭的方式。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恰以渗透性、隐蔽性著称。美国隐性教育起步较早,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系统、成熟,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比较借鉴美国隐性教育研究的相关经验对于在我国更快、更有效地实施隐性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我国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非专业性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要求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新颖而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且适当地扩展教学内容,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二)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是学校内部作用于学生的一切外界事物的力量的总和,是学校为创造良好育人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建造的。首先要加大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力度,注重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物质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物质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情操的正效应。使学生身处其中,既受到美的熏陶,又受到形象生动的教育。其次,搞好校园制度化建设,注重强化校园制度的管理,反映到学校内部就是“依规治校”,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塑造学生依法自律的行为品格。再次,高校应重视通过加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教师呢关系建设来营造良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此外,各个高校还非常重视学校的校训、校风建设,发挥校训、校风的育人功能。
(三)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团体活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之中,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影响,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更是由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
二、美国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设置综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进行隐性教育。此类综合教育课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美国社会研究会推出的课程类型;二是社会科学课程类型;三是历史一社会学科课程类型。它强调各社会学科领域的联系,而不是侧重于某一学科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是跨学科的课程,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构成美国社会的多种族群的理解与尊重。
(二)建立隐性课程进行隐性教育。隐性课程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而是融合在课程、学校和教师生活里,通过日常生活、课程内容和社会关系加诸学生的规范、价值与信仰体系。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学校的规章制度、文化价值观念、风格,教师的形象和示范作用、学校的舆论导向等所构成的情境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的教育作用比正式的课堂教育更具感染力,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更持久、更深远。
(三) 利用多种活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活动是美国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内容广泛,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反映了学校所追求的价值与目标,从而起到交流学术思想的作用。美国高校对学校庆典、毕业生典礼、讲演会、学术演讲等活动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国家。其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也是美国的普遍做法。美国学校通常以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和实践能力。这种方法被称为服务学习或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这种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形式,也就是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获得服务经验和感受,同时促进社区的发展。因而,服务学习既是改造自己也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
(四)利用利用大众传媒和公共环境、宗教教育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渲染、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具有典型性。美国高校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电影、电视、网络、广播等进行道德教育,倡导美国精神和价值观。以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为例,很多大片都在向世界宣扬“美国精神”的, 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将电影中所宣传的“美国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思想。
(六)利用心理咨询辅导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通过咨询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忍耐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适应环境。
三、中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己成为当今中美两国的一个共同选择。两国都把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两国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首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而美国学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尊重学生中教育学生。这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中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与宗教相分离,而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宗教的影响比较明显。再次,美国善于利用心理咨询辅导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以多个角度支持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而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平台,以心理科学为学科依据,以发展性内容为教育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四、启示
比较借鉴美国隐性教育研究的相关经验对于在我国更快、更有效地实施隐性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启示如下:第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合理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方法。第二,积极利用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构筑更广阔的互动平台。网络应成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载体。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方便学生迅速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各种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大学生拓展思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它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网、有助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处理人际、社会关系。第三,借鉴美国信仰教育方法,在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我们应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使人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原则、准则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信仰,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各种由于缺失信仰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①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②陈洪涛,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经验借鉴[J].全球教育展望2004(08)
[关键词]:隐性教育 实现途径 比较 启示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85-01
作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隐性教育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利用隐蔽的方式巧妙地使教育对象掌握和理解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内在的道德评价标准,自觉地指导和规范日常的言行。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与显性教育相比具有愉悦性、知识性 多样性和潜隐性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容易倒向说教和填鸭的方式。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恰以渗透性、隐蔽性著称。美国隐性教育起步较早,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系统、成熟,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比较借鉴美国隐性教育研究的相关经验对于在我国更快、更有效地实施隐性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我国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非专业性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要求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新颖而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且适当地扩展教学内容,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二)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是学校内部作用于学生的一切外界事物的力量的总和,是学校为创造良好育人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建造的。首先要加大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力度,注重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物质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物质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情操的正效应。使学生身处其中,既受到美的熏陶,又受到形象生动的教育。其次,搞好校园制度化建设,注重强化校园制度的管理,反映到学校内部就是“依规治校”,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塑造学生依法自律的行为品格。再次,高校应重视通过加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教师呢关系建设来营造良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此外,各个高校还非常重视学校的校训、校风建设,发挥校训、校风的育人功能。
(三)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团体活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之中,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影响,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更是由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
二、美国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设置综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进行隐性教育。此类综合教育课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美国社会研究会推出的课程类型;二是社会科学课程类型;三是历史一社会学科课程类型。它强调各社会学科领域的联系,而不是侧重于某一学科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是跨学科的课程,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构成美国社会的多种族群的理解与尊重。
(二)建立隐性课程进行隐性教育。隐性课程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而是融合在课程、学校和教师生活里,通过日常生活、课程内容和社会关系加诸学生的规范、价值与信仰体系。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学校的规章制度、文化价值观念、风格,教师的形象和示范作用、学校的舆论导向等所构成的情境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的教育作用比正式的课堂教育更具感染力,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更持久、更深远。
(三) 利用多种活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活动是美国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内容广泛,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反映了学校所追求的价值与目标,从而起到交流学术思想的作用。美国高校对学校庆典、毕业生典礼、讲演会、学术演讲等活动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国家。其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也是美国的普遍做法。美国学校通常以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和实践能力。这种方法被称为服务学习或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这种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形式,也就是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获得服务经验和感受,同时促进社区的发展。因而,服务学习既是改造自己也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
(四)利用利用大众传媒和公共环境、宗教教育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渲染、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具有典型性。美国高校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电影、电视、网络、广播等进行道德教育,倡导美国精神和价值观。以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为例,很多大片都在向世界宣扬“美国精神”的, 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将电影中所宣传的“美国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思想。
(六)利用心理咨询辅导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通过咨询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忍耐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适应环境。
三、中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己成为当今中美两国的一个共同选择。两国都把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两国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首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而美国学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尊重学生中教育学生。这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中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与宗教相分离,而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宗教的影响比较明显。再次,美国善于利用心理咨询辅导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以多个角度支持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而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平台,以心理科学为学科依据,以发展性内容为教育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四、启示
比较借鉴美国隐性教育研究的相关经验对于在我国更快、更有效地实施隐性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启示如下:第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合理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方法。第二,积极利用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构筑更广阔的互动平台。网络应成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载体。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方便学生迅速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各种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大学生拓展思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它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网、有助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处理人际、社会关系。第三,借鉴美国信仰教育方法,在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我们应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使人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原则、准则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信仰,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各种由于缺失信仰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①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②陈洪涛,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经验借鉴[J].全球教育展望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