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正确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处理实训技能教学的技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综合能力 技能 技巧 速度 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83-01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械加工技术的主干学科,处于主干和基石地位。但要学好、掌握钳工技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的。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总结,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搞好钳工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的感觉技能培养
在钳工技能的理论教学中,要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电化教学与实习现场教学相结合,辩证地处理好这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补充与相互渗透作用。例如录像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钳工技术的具体操作等生产场面,可以通过电视荧屏展示,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可系统地、科学地把需要几十个小时的工件加工工程向学生展示完毕。这种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心像技能的形成,而心像技能的形成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现场教学中,学生置身于各自岗位上学习,不仅能在教师的讲授中对设备、工具、量具的结构、原理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就学会了使用技能,所学知识易于巩固,学生的感觉技能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
二、在实习教学中,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钳工综合能力
1、强化基本操作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锉削技能。基本操作训练是根据实习教学原则与要求所进行的基本操作功练习,包括划线、锯割、锉削、测量、装配等钳工技能,教师通过演示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各单项操作的技能技巧。
锉削是钳工的主要技能,也是较难掌握的技能。实施锉削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要求教师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锉削的前期教学为平面锉削姿势与方法训练,教师通过锉削演示,要使学生理解随着锉刀在工件表面的推进,左右两手施于锉刀两端的力量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保证锉削出的工件表面平直的道理。要做到锉削中两手操锉动作协调、锉面平直,一是要掌握正确的锉削姿势,二是要反复操作练习,持之以恒,从而达到提高锉削技能的目的。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面锉削技能的基础上,应逐渐加大训练难度,从工件的一个平面锉削练习,逐步增至对工件几个相邻平面的锉削练习,既有提高平面度的要求,又增加了工件位置度的相互牵制以及尺寸控制等关联因素的互交,使训练难度增大。锉削难度的增大,具有挑战性,既可激发学生的锉削兴趣,提高学生的锉削技能,锻炼其毅力,也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遭遇挫折而导致兴趣下降。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娴熟的技艺为学生演示和指导,使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和技术上的障碍,提高锉削技能。
2、加强综合操作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仅训练钳工各单项技能是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学生既掌握了钳工单项技能技术,又有一定的综合操作技能,才能干好钳工工作。工件制作是训练学生钳工综合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参加钳工定级考试的考前训练。
在训练学生制作工件时,应遵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由简单工件做起,逐渐增加工件制作难度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训练中过好“精度关”和“速度关”。
教师要参与学生训练,并完成某一典型工件制作,讲评教师制作的工件精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唤起学生的興趣,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敬业精神。对学生在训练中所做的工作,教师应对照评分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认真检测、评分,并采用先学生自测、互测再由教师当面检测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在测量方法、量具使用上的误差,查找原因,查漏补缺。对每一个训练项目在仔细讲解的同时可辅以娴熟、规范的演示,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前就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训练的内在动力,过好“精度关”。要过好“速度关”,一是要“熟”,二是要“巧”。首先我们从抓基本功训练入手,每天安排一小时的基本功“天天练”时间,即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单项基本操作训练,教师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当面讲评,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还要注重对加工工艺的编排训练,先由教师讲解,再由学生编写的工艺和教师编写的工艺进行对照分析,起到了“点拨开窍”的教学效果。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宁可安排得适当一点,也不让学生有过多的空余时间,最终达到既快又好的训练效果。
三、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兴趣,做到因势利导
钳工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因此技能训练应作为《钳工工艺》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让学生从提高兴趣入手,因势利导,不断强化自己的技能训练,以让理论课教学和课堂上的演示达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大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
1.由易到难,从思维意识上让学生感觉到钳工好像是“运动锻炼身体”
钳工课程的教学和训练都是牵涉到实践操作环节的,而且每项操作都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在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上,要首先从思想意识上去理解和接受钳工的劳动强度,由易到难逐步地学会每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且要觉得钳工好像是在锻炼身体。比如:之前举例说过的锯削训练,就可以看成是腰部和臂力的运动和锻炼,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练的时候可以站立模仿。
在锯削时正确的握锯与站姿为:右手握紧银柄,左手轻扶锯弓前端、锯割时右手主要起控制锯弓运动的作用,左手配合右手扶稳锯弓,轻施压力,起辅助作用,推锯是工作行程.双手应对锯弓施以压力,回锯是非工作行程,不施压力。而站姿是错别站立的姿势。据锯时,操作者站在台虎钳纵向中心线左侧,身体偏转约45,左脚向前跨小半步,重心偏于右脚,两脚自然站稳,视线落在工件的锯割线上,使锯削能按照正确的路线进行。如此反复强调这些基本的要领和动作之后,学生就会感觉到身体上各方面如同得到锻炼一样,进一步增强运动意识。
2.自由设计,从学习兴趣上让学生感觉到是在“设计自己的工艺品”
在钳工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既注意学习内容的安排,也要注意放开强制性的单一要求,而是要多方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让他们自由参与设计,当教师审核过这些自行设计的图纸之后,再按照尺寸配以相应的原料,让学生自身去安排时间进行钳工练习,当他们通过一段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之后,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好像是自己的一件“工艺品”,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因势利导,从循序渐进中让学生感受到是在“快乐中学习”
在刚才所述的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个绝佳的机会,因势利导,不断要求学生进行改进和完善图纸,循序渐进,反复练习,从而也逐步提高工件的加工难度,并从中获得一定的乐趣和兴趣。而教师在讲演和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时刻纠正学生的站姿、锯锉等工具的握法,协调好身体正确的配合,调整好用力速度和大小,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快乐地去完成训练和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作者意识到钳工课程教学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多方寻找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但要想全面多方位的去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效果,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作者还将不断的学习和汲取其他有经验的同行进行学习研究,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明全.从钳工实践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J].贵州农机化,2002(04).
[2]黄智华.钳工实习课教学心得[J].职业,2009(03).
[3]陈丽霞.激发兴趣,学好钳工工艺[J].海南矿冶,1999,12,30.
[4]洪伟龙.技校《钳工工艺学》课程特点谈[J].现代技能开发,2003,10.
[关键词]:综合能力 技能 技巧 速度 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83-01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械加工技术的主干学科,处于主干和基石地位。但要学好、掌握钳工技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的。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总结,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搞好钳工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的感觉技能培养
在钳工技能的理论教学中,要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电化教学与实习现场教学相结合,辩证地处理好这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补充与相互渗透作用。例如录像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钳工技术的具体操作等生产场面,可以通过电视荧屏展示,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可系统地、科学地把需要几十个小时的工件加工工程向学生展示完毕。这种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心像技能的形成,而心像技能的形成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现场教学中,学生置身于各自岗位上学习,不仅能在教师的讲授中对设备、工具、量具的结构、原理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就学会了使用技能,所学知识易于巩固,学生的感觉技能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
二、在实习教学中,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钳工综合能力
1、强化基本操作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锉削技能。基本操作训练是根据实习教学原则与要求所进行的基本操作功练习,包括划线、锯割、锉削、测量、装配等钳工技能,教师通过演示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各单项操作的技能技巧。
锉削是钳工的主要技能,也是较难掌握的技能。实施锉削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要求教师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锉削的前期教学为平面锉削姿势与方法训练,教师通过锉削演示,要使学生理解随着锉刀在工件表面的推进,左右两手施于锉刀两端的力量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保证锉削出的工件表面平直的道理。要做到锉削中两手操锉动作协调、锉面平直,一是要掌握正确的锉削姿势,二是要反复操作练习,持之以恒,从而达到提高锉削技能的目的。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面锉削技能的基础上,应逐渐加大训练难度,从工件的一个平面锉削练习,逐步增至对工件几个相邻平面的锉削练习,既有提高平面度的要求,又增加了工件位置度的相互牵制以及尺寸控制等关联因素的互交,使训练难度增大。锉削难度的增大,具有挑战性,既可激发学生的锉削兴趣,提高学生的锉削技能,锻炼其毅力,也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遭遇挫折而导致兴趣下降。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娴熟的技艺为学生演示和指导,使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和技术上的障碍,提高锉削技能。
2、加强综合操作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仅训练钳工各单项技能是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学生既掌握了钳工单项技能技术,又有一定的综合操作技能,才能干好钳工工作。工件制作是训练学生钳工综合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参加钳工定级考试的考前训练。
在训练学生制作工件时,应遵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由简单工件做起,逐渐增加工件制作难度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训练中过好“精度关”和“速度关”。
教师要参与学生训练,并完成某一典型工件制作,讲评教师制作的工件精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唤起学生的興趣,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敬业精神。对学生在训练中所做的工作,教师应对照评分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认真检测、评分,并采用先学生自测、互测再由教师当面检测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在测量方法、量具使用上的误差,查找原因,查漏补缺。对每一个训练项目在仔细讲解的同时可辅以娴熟、规范的演示,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前就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训练的内在动力,过好“精度关”。要过好“速度关”,一是要“熟”,二是要“巧”。首先我们从抓基本功训练入手,每天安排一小时的基本功“天天练”时间,即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单项基本操作训练,教师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当面讲评,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还要注重对加工工艺的编排训练,先由教师讲解,再由学生编写的工艺和教师编写的工艺进行对照分析,起到了“点拨开窍”的教学效果。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宁可安排得适当一点,也不让学生有过多的空余时间,最终达到既快又好的训练效果。
三、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兴趣,做到因势利导
钳工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因此技能训练应作为《钳工工艺》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让学生从提高兴趣入手,因势利导,不断强化自己的技能训练,以让理论课教学和课堂上的演示达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大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
1.由易到难,从思维意识上让学生感觉到钳工好像是“运动锻炼身体”
钳工课程的教学和训练都是牵涉到实践操作环节的,而且每项操作都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在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上,要首先从思想意识上去理解和接受钳工的劳动强度,由易到难逐步地学会每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且要觉得钳工好像是在锻炼身体。比如:之前举例说过的锯削训练,就可以看成是腰部和臂力的运动和锻炼,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练的时候可以站立模仿。
在锯削时正确的握锯与站姿为:右手握紧银柄,左手轻扶锯弓前端、锯割时右手主要起控制锯弓运动的作用,左手配合右手扶稳锯弓,轻施压力,起辅助作用,推锯是工作行程.双手应对锯弓施以压力,回锯是非工作行程,不施压力。而站姿是错别站立的姿势。据锯时,操作者站在台虎钳纵向中心线左侧,身体偏转约45,左脚向前跨小半步,重心偏于右脚,两脚自然站稳,视线落在工件的锯割线上,使锯削能按照正确的路线进行。如此反复强调这些基本的要领和动作之后,学生就会感觉到身体上各方面如同得到锻炼一样,进一步增强运动意识。
2.自由设计,从学习兴趣上让学生感觉到是在“设计自己的工艺品”
在钳工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既注意学习内容的安排,也要注意放开强制性的单一要求,而是要多方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让他们自由参与设计,当教师审核过这些自行设计的图纸之后,再按照尺寸配以相应的原料,让学生自身去安排时间进行钳工练习,当他们通过一段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之后,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好像是自己的一件“工艺品”,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因势利导,从循序渐进中让学生感受到是在“快乐中学习”
在刚才所述的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个绝佳的机会,因势利导,不断要求学生进行改进和完善图纸,循序渐进,反复练习,从而也逐步提高工件的加工难度,并从中获得一定的乐趣和兴趣。而教师在讲演和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时刻纠正学生的站姿、锯锉等工具的握法,协调好身体正确的配合,调整好用力速度和大小,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快乐地去完成训练和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作者意识到钳工课程教学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多方寻找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但要想全面多方位的去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效果,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作者还将不断的学习和汲取其他有经验的同行进行学习研究,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明全.从钳工实践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J].贵州农机化,2002(04).
[2]黄智华.钳工实习课教学心得[J].职业,2009(03).
[3]陈丽霞.激发兴趣,学好钳工工艺[J].海南矿冶,1999,12,30.
[4]洪伟龙.技校《钳工工艺学》课程特点谈[J].现代技能开发,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