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z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本文文言知识浅显不艰涩,积累起来不是很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把握。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其中项羽这一人物生动形象,情节分明紧凑,颇能吸引学生。鉴赏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本课教学就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应该能顺利愉快进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古代散文的学习上,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功底,文言知识的掌握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但是,总的来说,文言功底还不扎实,实词、虚词、句式等各方面还需认真积累归纳,才能有质的飞跃。
  设计思路
  《项羽之死》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出项羽这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反复朗读文本才能品味其中精妙。鉴于此,我计划在引导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文本,品味探究语言,贴近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概括故事情节。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概况项羽性格特点。
  2.品评本文优美的语言。
  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历史,正确评价项羽之死。
  2.联系写作,感受英雄的悲壮和无奈,发表关于英雄的看法。
  学习重点
  概况项羽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正确评价项羽之死。
  学习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史记》曾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它的悲剧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项羽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同时也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争论——项羽是英雄还是懦夫?应该自刎还是应该渡江?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项羽之死》,一探究竟。
  (多媒体显示项羽自刎乌江图及课题)
  二、授课过程
  (一)相关知识介绍
  1.司马迁简介
  2.《史记》简介
  3.项羽简介
  (先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司马迁、《史记》和项羽的相关知识,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补充学生的不足之处)
  (二)学生小声朗读,自学课文
  (多媒体显示学习任务)
  1.分类(重要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写出重点基础知识,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思考并记录遇到的疑难问题(如重要句子的翻译等)。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梳理本文基础文言知识)
  1.学生展示分类整理的重点基础知识,相互补充。
  2.教师用多媒体明确重点基础知识。
  三、朗读课文,复习文言知识,概括情节
  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复习刚才所讲文言知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文中叙写的几个主要场面。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明确: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悲歌慷慨)东城快战(东城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拒渡、赠马、赐头)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项羽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项羽之死》基础知识练习题。
  2.梳理情节。
  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一)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二)结合本课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分条列出)
  通过?摇?摇  ?摇 ?摇这一动作/语言/神态,我们可以看出项羽?摇?摇  ?摇 ?摇的性格特点。
  如果学生分析得比较全面教师就不必过多干预,最后归纳总结便罢,如果学生分析不到位,教师可适当引导:
  1.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朗诵这首诗歌,大家感受到的是怎样一个项羽?(明确:勇武、柔情、悲壮)。人的性格是多面的,你还能从文章其他地方找到不同的项羽吗?
  2.项羽在“四面楚歌”时一连串的动作行为是什么?你能找出这五个动词吗?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第二段主要写了项羽对部下说的话。请分析这些语言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4.第三段中项羽有三次行动,请分别找出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5.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三)学生交流发言。研讨完毕,教师多媒体展示明确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的分析,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是一个集柔情、自负、勇猛、知耻重义于一身的人。项羽由刚开始的一个干巴巴的名字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楚霸王站在了我们面前。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变成了有滋有味的享受。
  其实之前在学习古代小说时我们就接触过塑造人物的方法,如高一学的《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等。(师生共同回忆这些课文中人物描写的片段和方法。)我们要学会从这一系列课文中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会鉴赏人物形象。   (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占4分)
  三、质疑
  (一)老师质疑,学生探讨交流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慷慨悲歌,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和女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爱女人是重情,爱战友是重义。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他多情善感,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男儿中的男儿,这里写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形象。
  2.项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
  明确:众位勇士对项羽的畏惧和尊敬。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3.项羽面临失败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心理?
  明确:表现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又无法改变灭亡的现实,认为是天命安排。
  4.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真是“天之亡我”吗?你认为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
  (本题允许自由发挥,学生可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提示:性格——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目光短浅,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不懂以德感人。
  军事——划江而治,埋下隐患。
  命运——田父指路,命运弄人。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四、人物评价
  (一)诗人对项羽的评价
  关于项羽,历来是众说纷纭,课后有杜牧等人的诗歌为证。我们一起朗诵每一首诗歌,大家说说这些诗人是从哪些角度去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
  (师生共同探讨明确)
  1.杜牧: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3.胡曾:项羽面对一败涂地的局势,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只是羞耻之心让他死了重起兵之念。
  4.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即使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厄运,项羽仍然是“硬汉子”,是失败的英雄。
  5.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二)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多媒体显示)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三)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最后一段对项羽的评价(多媒体显示)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观点。
  明确: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认为项羽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2.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请用原句回答。
  明确: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四)学生自主评价
  你是怎么看项羽的?
  如果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做如下提示:
  ①项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他是英雄还是懦夫?
  ②项羽应不应该过江?假如当初项羽过了江东,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③项羽应不应该自刎江东?
  ④从项羽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⑤……
  题目:项羽,我想对你说
  写作要求:
  ①从文本出发,以文中情节为依据;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物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要得出自己的结论,谈一谈对今人的启示。
  ②1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学生完成后交流、评价)
  五、课堂检测
  1.本课基础文言知识。
  2.课外阅读《烛心》,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六、课堂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他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激昂。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扛鼎拔山还是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是夕阳般的辉煌与悲壮。
  七、配乐朗读
  播放屠洪纲的《霸王别姬》以营造气氛,同时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全面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高中生读古文,往往浅尝辄止,限于字词,浮于表面。本设计旨在“授之以渔”,以诵读、品鉴为法,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把握分析人物的方法,深入文本潜心研读,开阔视野知人论世。以此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为进一步学好语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福山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以及“人本位”阶段。我们需要教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学会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学会与他人更好地相处,体验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光辉,需要把教育提高到新的层面上。“人本位”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重视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到新的高度,在这种教育中,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
2014年4月,本人有幸参加福建省名师网络课堂教研活动,观摩了一节高一《祝福》课堂教学实况,并听取教师代表的评课意见。教学期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师生简单的对话之中,教师引导剖析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并探究祥林嫂悲剧的多重性,学生也积极投入到文本中去,搜寻相关的信息予以佐证。最后,教师代表评课时对此大加褒奖,称之为新课改的示范课,并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建议由祥林嫂的人生悲剧,进一步探讨中国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给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努力做一个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的教师,才会少走弯路,多些收获。在实践与探究中,我采用“五个以”的教学策略,即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适时激励”为催化剂,以“加强思维训练”为中心,以“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进”为重点,以“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关键。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课改前,许多
一、命题意图  高考前,“一点四面”这一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试题中如何落实“一点四面”的问题,成了我们今年备考的突破性思考方向。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两套试题的作文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即在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任务指令”。因此,许多学校都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备考训练重点。  但是,当今年作文命题材料出现漫画时,有人认为给“任务驱动型作文”复习倡导者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与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还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做起。  一、听——两耳关心窗外事,不再只读圣贤书  我们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时,总喜欢强调“关心生活,观察生活”。实际上,这种指导太宽泛,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给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传统语文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审美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逐步进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审美角度上着手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是语文教学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素质教育的切实要求。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散文学习都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完全没有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使其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审美教
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的中职教育,肩负着促进社会成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任务。在中职教育中,人们往往认为实践性强的课程只是专业技能课程,而简单的将语文归为学科课程,其实不然。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而知识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则是相对次要的,对于语文课来说,学生最终能不能学会使用语言,会不会开展语文活动,形成言语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能力的形成是源于活动,
“山羊过独木桥”是高考语文2014年课程标准乙卷材料作文题,其题是: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
我理解的课堂生成是这样的,老师充分课前预设,将一篇课文尽可能有的知识点、能力点、审美点、情志点充分琢磨,在裸读备课的情况下,再综合各种资料信息加以消化吸收,然后走上课堂。其出发点归宿点全在学生,课堂的生发点也基本由学生引起,老师在其中只起引导、诱发、促疑、纠错、拨正等作用。这样的课堂中的生成是动态,对话是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情境是生活化的。  我在教学《鸟啼》一课时做了尝试。现将在两个班的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尤其是材料作文,一旦审错题,立错意,归错类,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可谓是致命的。江苏作文批改分六类法:一类卷,70~63分,要求切题,立意独到、深刻;二类卷,62~56分,要求切题,立意准确、正确;三类卷,55~49分,基本切题,立意基本正确;四类卷,48~42分,基本切题,立意略有牵强;五类卷,41~28分,不切题,立意牵强贴标签;六类卷,2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