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85733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于永正说:“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作文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也经常谈“文”色变,教师也就如隔岸观火爱莫能助。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做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力求寻找到最佳的途径。
  一、材料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经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五分钟,让学生做演讲.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阅读量也增加了.后来,我干脆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图书角,每天下午大课间定为读书时间。同学们既可以自由诵读,也可以记下优美的词句,还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识记。这就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经过平时的积累,大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得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了。
  二、良好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的、积极的接受写作训练,主动的去提高写作水平。
  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例如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我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闪现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打造了全新的亮点。
  三、渗透式训练
  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背影》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关于自己的父母的故事呢?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得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们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关心、呵护自己的小事例。借此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给父母写寄言,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孩子的心声。那一次的作文特别出色,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那么真实感人的效果。
  四、方法的指导
  作文指导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写前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准备写作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如老师组织学生将要写的题目或题材分组讨论,讨论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谈一通,而是根据老师或教材具体问题开展讨论,使人人胸中有数。要努力调动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写的愿望,有东西可写;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这是过去作文指导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中指导较之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写成的作文里,才能发现学生作文有哪些不足,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才可以亲自体会文章该怎么写。写中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养成重视修改、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写后指导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其他文献
初中历史课除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外,还应重视课堂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上怎样巧妙设置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正问提问  最常用的问题设置方式就是正问,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例如,讲《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利革命是不是暴力革命?在
期刊
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光辉的,又是和蔼可亲的。但又有多少教师实现了此心愿呢?   这一心愿的实现,不仅是漫长而且艰辛的,不仅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本领,更需要教师用心去做学生的朋友。在学生面前做严师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简单的。只需要你永远板着一张脸,不断的提出各种要求,也不管学生完成它是如何的困难。在稍不如意的情况下,就大发其火,再把各种责任和处分,劈头盖脸的扔给学生,也勿须思考是否恰当,是否
期刊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并且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包含以下内容: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体系综合性开放性;教材资源多样性趣味性科学实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性等五个方面。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
期刊
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需要老师的培养,学生健康成长需要老师的呵护和引导。只有称职的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班主任要协调好学科教师集体关系  班主任是本班教师集体的核心,在协调各科教师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班主任如何与学科教师达成默契,形成教育合力,使班级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各学科教师
期刊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发展性
期刊
初中生年龄还小、知识根底浅,但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笔者常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品德
期刊
目前,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厌学、老师难教”已成不争的事实。政治教学步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常听到不少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教了十几年的书,这政治课好像越来越不会教了!”笔者调查了解得知,事实的确如此。不仅很多学生不喜欢政治课,而且部分学生还因此讨厌老师。这大概是“因厌生恨”吧。那么,政治教师要改变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该怎么办呢?本人以从教近二十年的经历,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的教学体验感悟出三个关键
期刊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一贯处于尴尬的状况。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政治课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大有加强的必要。而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为了使政治教学充分发挥它的功能,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多点“微笑”,营造氛围  有一个关于
期刊
现代远程教育是集面授、电视、网络等教育各自的优势于一身,融入了文本、音频、视频等信息传播媒介,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创造出师生可以相互交流的虚拟课堂环境,从而实现在远距离的环境中推行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环节的目的。现代远程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的转变,为贫困山区的小学教师提供了崭新的教育平台、为山区的小学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利
期刊
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感知、理解、心理体验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适用的评价、对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等等,是法律观点和法律观念的合称。法律意识的核心,很大程度上是指权利意识。法律规定的人与人、人与机关、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际都是一种权利义务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