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于永正说:“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作文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也经常谈“文”色变,教师也就如隔岸观火爱莫能助。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做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力求寻找到最佳的途径。
一、材料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经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五分钟,让学生做演讲.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阅读量也增加了.后来,我干脆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图书角,每天下午大课间定为读书时间。同学们既可以自由诵读,也可以记下优美的词句,还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识记。这就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经过平时的积累,大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得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了。
二、良好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的、积极的接受写作训练,主动的去提高写作水平。
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例如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我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闪现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打造了全新的亮点。
三、渗透式训练
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背影》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关于自己的父母的故事呢?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得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们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关心、呵护自己的小事例。借此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给父母写寄言,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孩子的心声。那一次的作文特别出色,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那么真实感人的效果。
四、方法的指导
作文指导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写前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准备写作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如老师组织学生将要写的题目或题材分组讨论,讨论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谈一通,而是根据老师或教材具体问题开展讨论,使人人胸中有数。要努力调动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写的愿望,有东西可写;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这是过去作文指导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中指导较之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写成的作文里,才能发现学生作文有哪些不足,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才可以亲自体会文章该怎么写。写中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养成重视修改、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写后指导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一、材料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经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五分钟,让学生做演讲.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阅读量也增加了.后来,我干脆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图书角,每天下午大课间定为读书时间。同学们既可以自由诵读,也可以记下优美的词句,还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识记。这就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经过平时的积累,大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得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了。
二、良好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的、积极的接受写作训练,主动的去提高写作水平。
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例如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我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闪现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打造了全新的亮点。
三、渗透式训练
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背影》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关于自己的父母的故事呢?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得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们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关心、呵护自己的小事例。借此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给父母写寄言,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孩子的心声。那一次的作文特别出色,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那么真实感人的效果。
四、方法的指导
作文指导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写前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准备写作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如老师组织学生将要写的题目或题材分组讨论,讨论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谈一通,而是根据老师或教材具体问题开展讨论,使人人胸中有数。要努力调动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写的愿望,有东西可写;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这是过去作文指导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中指导较之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写成的作文里,才能发现学生作文有哪些不足,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才可以亲自体会文章该怎么写。写中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养成重视修改、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写后指导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