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45例疗效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备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2%、97.7%;对照组分别为35.5%、7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支气管炎;副流感病毒;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2-01
  
  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呼吸科常见疾病。笔者自2004年5月~2008年1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45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90例,均为门诊病人。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5岁;病程5~28天,平均12天。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岁~15岁,平均6岁,病程7~32天,平均15天。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5%GS 250mL加病毒唑注射液10mg/kg/天,分2次静脉滴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初期表都不解痰热壅肺表现为主,以麻杏蒌贝汤加减治疗,处方:麻黄12g,生石膏30g,杏仁12g,地龙10g,炙百部12g,前胡12g,荆芥12g,桔梗12g,黄芩12g,浙贝母12g,炙瓜蒌壳10g,炙桑白皮12g,甘草10g。后期以脾虚痰阻表现为主,用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沙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2g,枳壳12g,陈皮12g,半夏12g,炒神曲12g,桔梗12g,杏仁12g,黄芩12g,甘草10g。每天1剂,水煎3次,药液混合成300mL,分3次口服,根据年龄调整剂量。
  以上2组病人均给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临时服用克感敏或肌注氨基比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若有支气管痉挛而喘息者,加氨茶碱等治疗,疗程为5天。
  
  


  2.3 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肺部体征,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胸部X线检查。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体温恢复正常2天以上,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消失,x线无异常肺部体征,外周血象正常;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咳嗽明显减轻,无痰或痰液明显减少,无气促及胸部不适,x线无异常肺部体征,外周血象正常;有效:体温基本正常,全身症状基本消失,咳嗽,咳痰,气促及胸部不适等症状减轻,肺部哕音明显减少,外周血象正常;无效:呼吸道症状或全身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肺部哕音增多,外周血象异常。
  
  3.2 治疗结果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4 讨论
  
  副流感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5岁以下发病率高,病情重,表现为急性阻塞性喉一支气管一支气管炎和肺炎。目前西药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尚无特效药物,病毒唑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虽对副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疗效不甚满意。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咳嗽,喘证范畴。感染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起病急,症状重。病初有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痒,咽痛,全身疼痛等症状,继而为咳嗽,气急,痰多黄稠,痰鸣喘促,舌红,苔黄,脉浮数。此病初期为外感六淫之邪,侵犯肺卫,肺失宣发,肺气闭郁化热,灼津成痰,痰热阻塞气道,肺气上逆所致。治疗当以疏风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方用麻杏蒌贝汤治疗,该方是麻杏石甘汤与贝母瓜蒌散的合方加减;方中麻黄宣肺平喘,配石膏泻热生津,宣肺不助热,清肺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杏仁降气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开痰气之郁结;地龙清肺平喘;荆芥疏风解表;黄芩清热解毒;炙百部,炙桑白皮、桔梗、前胡、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本病后期,患者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胸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症,此为脾气受损,正虚邪恋,六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化痰除湿之功。脾健则痰生无源,水道通畅,则咳喘自平。通过2组观察病例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疗效好。
其他文献
炙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杂病论》,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作用,用治“脉结代,心动悸”。
期刊
经行头痛是指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1]。
期刊
凉血止痒合剂是本院皮肤科已故名医刘复兴主任的经验方,2003年制成院内制剂使用至今。
期刊
不寐也称“不得寐”、“不得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失眠”。在金元以前,失眠仅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劳倦,肾阴亏虚等原因,致心神受扰而引起,病位在心,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常见的不寐分型有虚有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阳独亢,包括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实证多属痰食阻滞,郁而化火,胃气不和,包括气滞痰瘀、肝郁化火,针对患者不同证型采取中医辨证施护,配合相关治疗进行特色护理,效果满意。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人参属和党参属珠子参类药材的本草沿革、药名流传、资源现状与功效应用关系比较考察,提出人参属珠子参药材历史沿革,现代研究的意义与应用展望。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肝癌高转移细胞HCCLM3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人高转移肝细胞癌细胞系HCCLM3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从“中药的药性与药性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药性多维性的研究”、“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中药药性的基因组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对中药药性理论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中药;药性;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66-02    中药药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比较石茶感冒胶囊过柱和未过柱二种工艺样品的镇痛、镇咳和免疫调节作用,为新药采用的提取工艺的合理性提供药效学实验依据。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内分泌、心脑血管等与生活方式有直接联系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饮食对促进健康长寿、防止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进程、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传统医药、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中医药膳与食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国人民防治疾病和健康长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对中医药膳与食疗
期刊
摘要:运用中医理论研究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进而指导临床,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笔者认为本病系艾毒,稽留于三焦、伏于血络,渐损人体元气而致。其发生和发展决定于艾毒的强弱,更取决于人体元气的盛衰。  关键词:艾毒伤元;艾滋病;发生发展;病机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03-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