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的世纪,在习总书记文化自信的引领下,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纳入了学校教育之中,建构了课程并进入到课堂。我校以楹联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为研究对象,建构并实施了小学楹联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楹联与楹联校本课程之始
虽然楹联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但直到2002年首位楹联学硕士研究生正式进入中南大学学习,这才标志着楹联文化开始在学术上登堂入室。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中小学与楹联的接触面多限于诵读,诵读优秀楹联作品对学生有积极作用,但对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创新作用有限。因此,学校尝试采取楹联校本课程的方式,通过建构楹联课程,开发楹联校本教材,实施楹联课堂教学等方式,将楹联这一优秀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教育创新的名片式课程。
楹联特色课程之建
确立开发方向
( 1 )课程开发与地域文化结合:在楹联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很好地把课程开发与地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我校地处“中国民间艺术(楹联)之乡”,小镇楹联文化传统悠久,当地的居民中不乏楹联爱好者,楹联传承也有了文化的基础,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地域文化资源,在课程开发中,我们将其有效融入校本课程的内容中,使课程教育走进生活。
( 2 )在提高教师楹联素质和能力中开发课程:专任教师队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各语文教师更是校本课程的具体执教者,因而提高教师楹联相关素质和楹联教学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开展培训,还邀请专家学者对课程开发进行指导,不断提升教师的楹联课程教学能力。
( 3 )在师生联合中开发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执行者,而学生的表现则是课程开发成果的有力表现。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兼顾师生两个对象,在楹联课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楹联学习情况开发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在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的基础上慢慢提升楹联学习的难度、增加楹联学习的内容。
制定课程纲要
在课程纲要设计上,学校以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积累为设计理念。在校本教材编写上,遵循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原则,使学生自动被教材吸引,从而喜欢上楹联学习和楹联创作。确立了楹联校本课程的总目标:通过楹联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道德品质、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并尊重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楹联提高阅读能力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楹联;以楹联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
活化教学策略
举办综合活动,传承楹联文化。楹联教学是第一课堂,学校举办的各种综合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楹联的第二课堂,学生在参与综合活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诵中华经典,励少年壮志”“吟咏经典,励志成长”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古典校园的氛围,学生在经典文化熏陶下,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楹联特色校本课程之效
学校课程体系得以完善
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校对三级课程政策的实践,且在楹联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内容编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能力发展。同时,楹联校本课程集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当地文化和学校课程建设于一身,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教育的融合,这也是楹联校本课程创新学校教育的重要表现。
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在楹联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校本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与语文教材同步,是學生语文能力的课外延伸。在楹联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能力、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在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教师并对典型的楹联校本课程模式进行模仿。经过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科研经验得以丰富。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推动了楹联校本课程目标的达成,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也得以增强。
楹联文化校园彰显学校特色
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功将楹联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一体。楹联校本课程所彰显的学校特色并不是将楹联作为噱头打造学校名片,而是学生在楹联学习中实现了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对话,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楹联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楹联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从师生能力素质到建设文化校园,从完善课程体系到继承文化传统,无不显示了特色课程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楹联课程,为楹联文化的传承和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而继续努力。
楹联与楹联校本课程之始
虽然楹联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但直到2002年首位楹联学硕士研究生正式进入中南大学学习,这才标志着楹联文化开始在学术上登堂入室。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中小学与楹联的接触面多限于诵读,诵读优秀楹联作品对学生有积极作用,但对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创新作用有限。因此,学校尝试采取楹联校本课程的方式,通过建构楹联课程,开发楹联校本教材,实施楹联课堂教学等方式,将楹联这一优秀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教育创新的名片式课程。
楹联特色课程之建
确立开发方向
( 1 )课程开发与地域文化结合:在楹联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很好地把课程开发与地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我校地处“中国民间艺术(楹联)之乡”,小镇楹联文化传统悠久,当地的居民中不乏楹联爱好者,楹联传承也有了文化的基础,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地域文化资源,在课程开发中,我们将其有效融入校本课程的内容中,使课程教育走进生活。
( 2 )在提高教师楹联素质和能力中开发课程:专任教师队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各语文教师更是校本课程的具体执教者,因而提高教师楹联相关素质和楹联教学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开展培训,还邀请专家学者对课程开发进行指导,不断提升教师的楹联课程教学能力。
( 3 )在师生联合中开发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执行者,而学生的表现则是课程开发成果的有力表现。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兼顾师生两个对象,在楹联课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楹联学习情况开发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在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的基础上慢慢提升楹联学习的难度、增加楹联学习的内容。
制定课程纲要
在课程纲要设计上,学校以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积累为设计理念。在校本教材编写上,遵循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原则,使学生自动被教材吸引,从而喜欢上楹联学习和楹联创作。确立了楹联校本课程的总目标:通过楹联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道德品质、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并尊重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楹联提高阅读能力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楹联;以楹联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
活化教学策略
举办综合活动,传承楹联文化。楹联教学是第一课堂,学校举办的各种综合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楹联的第二课堂,学生在参与综合活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诵中华经典,励少年壮志”“吟咏经典,励志成长”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古典校园的氛围,学生在经典文化熏陶下,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楹联特色校本课程之效
学校课程体系得以完善
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校对三级课程政策的实践,且在楹联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内容编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能力发展。同时,楹联校本课程集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当地文化和学校课程建设于一身,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教育的融合,这也是楹联校本课程创新学校教育的重要表现。
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在楹联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校本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与语文教材同步,是學生语文能力的课外延伸。在楹联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能力、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在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教师并对典型的楹联校本课程模式进行模仿。经过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科研经验得以丰富。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推动了楹联校本课程目标的达成,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也得以增强。
楹联文化校园彰显学校特色
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功将楹联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一体。楹联校本课程所彰显的学校特色并不是将楹联作为噱头打造学校名片,而是学生在楹联学习中实现了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对话,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楹联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楹联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从师生能力素质到建设文化校园,从完善课程体系到继承文化传统,无不显示了特色课程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楹联课程,为楹联文化的传承和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