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友柏:悬崖边的贵族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友柏:蒋介石曾孙台湾名流时尚设计师商人
  
  现在的蒋友柏,和你在《康熙来了》里见到的那个蒋友柏不同。球鞋牛仔裤,公司的卡牌挂在脖子上,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和他聊天,他会划分地盘,设立禁区,让你清楚他所在意的和想讲的东西。
  关于他的一切,已经不需要太多介绍。蒋家第四代,有着天生的贵族血统。他仿佛是天生的明星,但他不混迹娱乐圈,他更爱的是设计。身为台湾目前最有潜力的设计要角,更能让他侃侃而谈的,是如何将艺术的时尚功力发挥到更大。
  台湾人喜欢穿名牌,连一件T恤都要名牌,蒋友柏说这是一种无聊的想法。一般人会想“穿什么样的衣服才能代表自己”,而他认为“当你在意外表时,穿什么都没用”。身为台湾最具潜力的时尚设计要角,蒋友柏和各大品牌完成过的时尚合作,“如果把全部客户都说出来,这是会让所有同业呆掉的一份名单”。
  所以,他偏执地聊他的橙果设计。“我做的是服务行业,靠设计和创意赚钱。最开始只是不爽老外拿设计赚我们的钱,所以就自己开公司了。”而他也有着特殊的准则:如果是国外公司找他,他会收6倍的价钱。
  但时尚似乎是家族遗传的天性。时间回到1988年,祖父蒋经国逝世后,蒋友柏就随家人到加拿大定居,后来到纽约大学念金融系。那时,他和弟弟经常去曼哈顿上东街看望曾祖母宋美龄。在蒋友柏眼里,曾祖母就是那个始终穿戴得非常考究、令人尊敬的时髦女性。在她晚年的时候,他们兄弟会用国语、英语、上海话、宁波话来和她交流。宋美龄甚至会指导这位帅气的曾孙如何打扮,如何风度翩翩地追求女孩子。蒋友柏的英文名字Demos就是宋美龄给取的,语出希腊文,意思是“人民”。
  20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蒋友柏回到台湾。吃喝玩乐的奢靡浪荡公子生活被迫结束,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价值,解决他人生的问题。蒋友柏的公司从台湾开到了大陆。“台湾和大陆都很好玩,但人们都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我想做的,就是把亚洲文化推展到国际舞台上。虽然现在我们都已经在国际上被人注意到了,但是因为长期以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说,你应该为你自己感到骄傲,你应该为你的文化感到骄傲,所以我们很崇洋。我现在想做的,是要把所谓的亚洲文化创造成一种具备国际水准的美学,我要让我们的民众认同它。”
  他说过时尚是大象,设计是蚂蚁。自己的公司是变形虫。“变成什么都可以,那种单细胞生物,杀不死的。”如果某天,公司倒闭,他也觉得是顺其自然的结果。“那表示我在这个行业没有竞争力了,干吗还出来骗人?”
  如今他只说自己是生意人了。但是在家庭和工作之间,他说根本不需要平衡,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当然,有些人会找我说什么,为什么你不站出来,你有影响力,你有一些票的,你有机会当选,不过老实说,我没有兴趣,我只对生意感兴趣。但是我又不是一般的生意人。我喜欢搞的是人家觉得不可能成功的东西,我就是喜欢挑战一些人家觉得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现代快报》 编辑/叶琪
其他文献
现在能够在大学里谋到一份差事是很不容易的,庆幸的是我在几年前做到了这一点,只是工作的场合和内容与那些戴眼镜的有些不同罢了。下班之后我常常会忘记将校徽摘下来,这样走在街上,当别人的目光在我左胸前的金属片上徘徊时,一种职业的自豪感就会像蒸笼中的热气一样在我心中冉冉升起。  某天晚上,我定于七点半钟到市人民公园的某一条长凳旁边和一位女士接头,相识的暗号是手持一份当天出版的《齐鲁晚报》。在行动之前一起炸油
期刊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告诉我这个理论的人是我的老师,当时我在上初中。基于他是我的老师这个事实,我知道,他这么说有他的用意,无非想告诉我:注意,你还有一些“短板”,因此请不要骄傲。这句话对我打击很大。  过了不少年,等我博览群书、海纳百川之后,才终于搞清楚:人和木桶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不适合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1. 人类作为一种会思考的物种,运用脑子,想清楚自己是怎
期刊
现在是小资流行的世界。所谓小资,无论其欣赏品位如何,其标榜的文化内涵如何,其价值取向如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小资不屑与流行为伍,在流行到来的前夜,他们是着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巅峰到来之时,他们又成为流行的唾弃者”。这话是我以小资的敏感从别人的文章中捕捉到的,在小资泛滥的时代,在每个人都热衷探讨小资标准的论坛,我果断推出小资的下一个方向是——遗老。我决定要做小资先锋的彻底开创者,打破小资固定路线
期刊
初秋的午后,我在等车,忽然看见了一位熟人——毕业十年,我已经是第二次看到她了。我说看到,而不是重逢,是因为我没有叫她。  我看到她比以前老了,但迈步仍很精神,脸上依旧化了一丝不苟的妆,是一个贤良而有知识的女性的模样。我目送她远去,但没有追上去相认的冲动,就像上次重返学校,在校园门口看见她时一样。  她是教过我的老师。准确些说,是一个对我曾经宠爱有加的老师,我曾经是她引为骄傲的学生,毕业两年后她还曾
期刊
1.爱—— 恨   小说课上,我停下来发问:“爱的反义词是什么?”   “恨!”   大约因为对答案很有把握,他们回答得很快而且大声,神情明亮愉悦,此刻如果教室外面走过一个不懂中国话的老外,恐怕永远也猜不出他们在说一个“恨”字。   我在心里感叹,只因为太年轻啊。我放下书,说:“譬如你正谈恋爱,然后分手了,过了五十年,你七十岁了,有一天,黄昏散步,冤家路窄,你们又碰到一起了,这时候,对方定定地看着
期刊
一个穿着皮衣的彪形大汉突然对着超市熟食柜的员工大吼道:你做死!那声音的粗暴使正在排队等着买熟食的我退到了一边,似乎不忍心让那个小个子员工发现我们这些街坊看见他受辱的样子。  三句话大家就明白是那位男顾客在买了熟食以后,还想要一点调料,而那个小伙子却决不给他,惹火了他。  我其实很理解那个顾客生气的心情,但不赞成他生气。  小区的超市天天都要去消费,却在两毛钱的调料上受挫,是让人心里不舒服。我在超市
期刊
◎热 词  密码族 网络潮人中正悄然兴起一个族群:密码族。他们为名侦探柯南的推理所折服,为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而疯狂,他们自发研究各种原创密码,组织密码破解大赛。解密,这个在一般人看来神秘而高深的学问,在他们手中变得新鲜、有趣、好玩。他们不是特工,也不是黑客,他们是聪明而神秘的现代密码族。     爆料帝 有网友在网站上发帖号召大家揭露自己从事行业的“内幕”,被众网友称为“爆料帝”,此举立即
期刊
真正的李敖还活在20世纪60年代,还活在我16岁的心里,那是一个如此年轻的李敖。    李敖又露面了,甚至比30年前更风光。他在接受杨澜访问时,依旧毫不掩饰地说:“我只看漂亮的女人。”他在指点台湾总统候选人时,依旧是嘴不留情,挖苦对手身上的每一个器官。他那么爽朗的笑声依旧存在着,他的脸似乎也还年轻。但是,这一切已经无法激起我任何感觉了。我惊恐地望着电视上的他和生活中的自己,是他在衰老?还是我在衰老
期刊
不是你努力了,你就一定能成为好演员,但如果你努力了,你会带来一个相对的结果。    在我的惯性思维里,夏雨属于很难采访的对象,不是因为态度不配合,而是有些话题根本绕不开,他也尴尬,我也无奈。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可以理解为,一个演员一生有一部这样的作品足矣,何况这作品带给他威尼斯、新加坡、金马三个影帝。目前为止,在三大A级电影节上,内地男演员只有葛优与夏雨有斩获,即便是夏雨的领路人姜文也没有
期刊
人们羡慕贵族。商家做广告,常常要以贵族做招牌。不过,高贵是有代价的。  安德列·比尔基埃的《家庭史》说,16~17世纪,欧洲的贵族限制儿女的结婚生育,使得贵族数量减少,家庭变小。贵族为什么采取这种自杀式的方式?两个原因,一是女子出嫁,嫁妆负担太重,终身不嫁,可以省去嫁妆开支;二是欧洲贵族的财产主要是土地,为保证地产不被分割,就要限制儿子的继承权和生育数量。这样就想出了两种办法:一种是长子继承制,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