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文明精神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文明,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那么,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关键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课堂和课外着手,双管齐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会卓有成效的。
关键词:情境 兴趣课堂课外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文明精神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文明,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那么,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关键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课堂和课外着手,双管齐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会卓有成效的。
一、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要使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能够生动鲜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像一个诚心的倾听者,像一个可亲的学长,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放下心理负担,积极主动地随着老师的引导而思考,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创造潜能也会得到极大的开发。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语文老师也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喜好,了解学生圈内发生的事,探讨他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便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充分的读、自由的表述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而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的读,可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互读,都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所蕴涵的情感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应有自由表述的权利和机会,尤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和把握,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之后,这种自由的表述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自己的疑问能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交流,既完善了学生的认识,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3、及时、客观的评价
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所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及时加以评价,并且应是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感到乐意接受,也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创设愉悦的语文情境,下面,重点谈两种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通过学生间或师生间的交流,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答案若得到肯定的话,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学生与课文所蕴涵的感情交融互渗。教师借助丰富的想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進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法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提高技能。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明确目的,因地制宜,可灵活采取形式,学生根据兴趣参加活动,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加强课外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的读书氛围,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扩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从阅读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激发情感,增强语境,陶冶情操。
坚持每周一至两节阅读课,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贡献出来,设立图书角。在阅读课上开展“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的活动,学生可以把自己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感悟收获说给其他同学听,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对作品或文章自身的理解能力,真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形成一种读、学、思、说的良好语文学习情境。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我手写我心”,日记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承载形式。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写所见,写所闻,写所感,每天的经历不同,每节课的体会不一样,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会由一开始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由下笔生涩变成下笔千言,写作水平会大大提高。
3、走进生活,发现、观察、体味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观察、能够体味,思考其中所蕴涵的深意。
语文教师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街头巷尾,搜寻错别字,积累广告语,观察不同行人的表现;到村口河边去找寻青山绿水的痕迹,查看环境污染的情况;到田间地头体验农民的辛苦,品尝汗水的甘甜。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会变成有源之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体会到语文的丰富,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应该说,语文情境的创设有法可循,但不意味着这些方法就是通用灵丹,语文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出发,让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上保持兴趣,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冯婷.《浅谈情境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 兴趣课堂课外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文明精神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文明,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那么,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关键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课堂和课外着手,双管齐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会卓有成效的。
一、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要使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能够生动鲜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像一个诚心的倾听者,像一个可亲的学长,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放下心理负担,积极主动地随着老师的引导而思考,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创造潜能也会得到极大的开发。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语文老师也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喜好,了解学生圈内发生的事,探讨他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便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充分的读、自由的表述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而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的读,可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互读,都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所蕴涵的情感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应有自由表述的权利和机会,尤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和把握,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之后,这种自由的表述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自己的疑问能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交流,既完善了学生的认识,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3、及时、客观的评价
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所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及时加以评价,并且应是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感到乐意接受,也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创设愉悦的语文情境,下面,重点谈两种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通过学生间或师生间的交流,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答案若得到肯定的话,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学生与课文所蕴涵的感情交融互渗。教师借助丰富的想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進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法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提高技能。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明确目的,因地制宜,可灵活采取形式,学生根据兴趣参加活动,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加强课外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的读书氛围,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扩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从阅读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激发情感,增强语境,陶冶情操。
坚持每周一至两节阅读课,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贡献出来,设立图书角。在阅读课上开展“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的活动,学生可以把自己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感悟收获说给其他同学听,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对作品或文章自身的理解能力,真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形成一种读、学、思、说的良好语文学习情境。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我手写我心”,日记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承载形式。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写所见,写所闻,写所感,每天的经历不同,每节课的体会不一样,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会由一开始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由下笔生涩变成下笔千言,写作水平会大大提高。
3、走进生活,发现、观察、体味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观察、能够体味,思考其中所蕴涵的深意。
语文教师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街头巷尾,搜寻错别字,积累广告语,观察不同行人的表现;到村口河边去找寻青山绿水的痕迹,查看环境污染的情况;到田间地头体验农民的辛苦,品尝汗水的甘甜。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会变成有源之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体会到语文的丰富,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应该说,语文情境的创设有法可循,但不意味着这些方法就是通用灵丹,语文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出发,让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上保持兴趣,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冯婷.《浅谈情境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