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占据我国两千多年社会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儒家大师都认为,自然的条件和人文环境影响人的性气和成长,教育(学校)必须尽力作为;学校民主越来越成为学校生活的核心,这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优化育人“软环境”,“齐人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环境育人 民主 “齐人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作为我国千年启蒙读物中的典故,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为国人所共知。孟母三迁就是为找到利于孩子成才的地方。事实就是孟母理智而主动的行为造就了一代大师——亚圣孟轲。
一、自然的条件和人文环境影响人的性气和成长,教育(学校)必须尽力作为。我们的祖师孔子,于教育所论多矣。他论环境对人的影响,虽见于《论语》的记述不多,但三国时代王肃《孔子家语》中所述孔夫子之言,当有所本,或为孔子思想的阐发。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昭然强调环境之于人的关系、作用。
《孟子告子》篇有记,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他以为,虽人性本都善,但后来有恶人的原因,完全是社会环境客观影响所致。他又举栽培大麦为例,只要土地、水分和时间等条件相同,总会有收获,至于收获的多少,完全由于外界的限制和人事的力与不力,“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磘,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人事之不齐” 指的就是教育對人的施加和影响程度,所以他又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尽力就有效果,尽大力,成效就会显著。
同是一代儒学大家的荀子,虽认为人“性本恶”,但在其《劝学篇》中他也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人在社会环境中,受客观环境影响极大。如此,但教育的作用更大:“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些词句中虽含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环境和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
儒家思想之所以占据我国两千多年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其因由,固为孔、孟、荀等大师们睿智高远与深刻的认识和阐述。他们关于环境、教育于人的论谈片段,就很值得今天的我们领悟参酌;思之、发之、践之,更应是我们的本分。
“赤”也好,“黑”也罢,因人事不齐之教使之然也。万万别怪当今学生和家长弃此就彼,管理者当作为,否,秩序则无;施教主体学校更要作为,否,在则不必。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大有可为的就是弘扬传统、发挥优势,齐人事、筑精神、展文化;从而使君子乐“择”悦“就”。
二、环境(人文环境)对人的影响熏陶作用的优势无可争议,教育管理者的育人理念、决策的实施、实践,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具体执行者――教师。因此,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感、荣誉感、积极性、主动性,点燃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工作热情,优化育人“软环境”,“齐人事”是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精神导正每一时。在学校,应更关注精神的铸就。因为制度管不到的地方,只有靠精神。跟制度比起来,精神、文化、氛围更重要。 现在不缺少口号,不缺少先进的理论,就缺少能够感动人的东西。校领导要善于跳出教育视野,给教师讲述人生的哲理,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引导教师建立豁达、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个知道去感激别人的人,一定生活在满足里;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一定工作在快乐中。
2、目标激励每一事。如果让教师处于一个能够不断被激励、被感动的环境之中,处于一个有着强烈归属感的校园之中,那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就能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从需求层次分析来看,人们的需求按等级次序排列有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办学校靠教师,一所学校各种荣誉的取得都是教师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而绝非校长一个人所能为。校领导要善于把这些成绩分摊到各个教师的身上,记入教师的“功劳簿”中,要让职工体会到,学校的成就是教职工每个人的荣誉。对于校领导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创建一个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教师的学习内驱力,形成一种以学习为荣、人人争当名师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激活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幸福感。
3、完善机制每一环。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决定着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程度和质量。所以管理机制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完善,力求达到最优化。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教师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以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底线。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
[2]王先谦《荀子集注》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陈如平《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性》
[5]叶莎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在哪儿》
[6]朱小曼主编《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