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蝙蝠在兽中可是异类,它们的手指上长有薄薄的翼膜,能够在天空翱翔,虽然仍无法与鸟类竞争,但确实是兽类中唯一征服了天空的类群。不过,近日,科学家发现在早已灭绝的恐龙家族中居然也曾存在过类似的家伙,其造型还真有点像西方传说中的恶龙呢。
化石有古怪
这块化石来自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是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前的小型恐龙,体重估计仅有380克,不比鸽子大多少。但它化石标本的腕部奇怪地各多出了一根非常突出的棒状长骨,这从没有在其他恐龙中发现过。它也许是一块腕骨拉长形成的,也许是一块新钙化的结构。虽然恐龙没有,但类似的长骨,却在一些会飞的四足动物的腕部、肘部或踝部附近存在,比如,蝙蝠和鼯鼠。恐龙腕部的棒状结构和日本鼯鼠腕部长着的棒状结构尤其相像,而后者身上的棒状长骨都是用来支撑翼膜结构的,那岂不是说这种恐龙也有翼膜?
事实上,化石表面确实有残存的翼膜痕迹。但是这个观点太过惊世骇俗,而且化石保存也不够完好,科学家最初并不太确定这家伙是否有翼膜。而为了揭示这个棒状结构的性质,科学家采用了CT和扫描电镜等多种仪器对化石进行分析,获取了包括软体组织上保存的黑色素体在内的宏观和微观信息,还分析了化石围岩和化石上的化学组分,最终确认了这棒状结构确实是翼膜翅膀的关键组成部分。于是,科学家给这种恐龙起名为“奇翼龙”。
翼龙不一样
但这个“奇翼龙”和我们常说的翼龙并不一样。传统的翼龙并非是真正的恐龙,而是能够滑翔的爬行类,生存于晚三迭世到白垩纪末,与恐龙同时代,常被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而奇翼龙则是属于一个名为擅攀鸟龙类的树栖恐龙家族。这个家族还曾经发现过两种恐龙,都来自内蒙古宁城,分别是树息龙和耀龙,不过后者却没有发现翼膜或棒状长骨,应该只是单纯生活在树上的恐龙,也许它们能够在枝头跳跃,但还无法滑翔或飞行。因此,即使在擅攀鸟龙类中,拥有翼膜的奇翼龙也很独特。
不过,这块长骨是如何连接在奇翼龙腕部的还不十分清楚,或者说,我们还不知道这块骨头会如何运动,它上面的肌肉是怎样的?是不是能够通过运动而使翼膜张开或者合上?或者说,它是只能够滑翔,还是可以扑扇着翅膀飞翔?目前,科学家不得不设想多种可能的翼膜连接方式。从化石上看,它和其他的骨头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果能更深入地研究一下它是否具有骨骼细胞,来确认这到底是一块真正的骨头还是一些组织钙化形成的,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多地理解它的价值,那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鸟类进化中的尝试者
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擅攀鸟龙类的羽毛是丝状的,没有鸟类和某些似鸟恐龙那样片状的飞羽。而片状的飞羽是今天鸟类的突出特征,独一无二,这些有主干有分叉的羽毛拥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正是它们的存在把鸟类托上了蓝天,也被视为似鸟恐龙向鸟类进化的关键之一,始祖鸟、赫氏近鸟等无不如此。谁也没有想到会蹦出奇翼龙这样一个另类。
尽管奇翼龙曾经滑翔于中生代的大地,它们穿梭于林间,也许甚至能够扑打翅膀进行飞翔,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支脉没有后裔生存到今天。也许它们曾是竞相飞向天空的恐龙中的先锋,但是,它们还是失败了。翼膜在长满羽毛的翅膀面前处于劣势状态,一如今天的蝙蝠无法与鸟类抗衡一般,结果多数蝙蝠只能选择大多数鸟类不喜爱的黑夜出来活动,以此避开那些天空的王者。想来,在鸟类崛起的时代,奇翼龙子嗣们的日子就像小型翼龙那样艰苦、绝望。
最终,奇翼龙所在的擅攀鸟龙类,在演化过程中以鸟类姐妹群的身份淡出了历史。它提醒我们,在鸟类飞行演化的早期历史中,恐龙们有着诸多创新性的尝试,也许还有许多支系的恐龙不幸走进了演化的死胡同,只有现生鸟类的这种飞行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并且统治了今天的天空。
注:奇翼龙的发现是近十年来古生物界的重大发现之一,本文作者之一的邢立达参与了该恐龙的研究工作。该发现的成果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
化石有古怪
这块化石来自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是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前的小型恐龙,体重估计仅有380克,不比鸽子大多少。但它化石标本的腕部奇怪地各多出了一根非常突出的棒状长骨,这从没有在其他恐龙中发现过。它也许是一块腕骨拉长形成的,也许是一块新钙化的结构。虽然恐龙没有,但类似的长骨,却在一些会飞的四足动物的腕部、肘部或踝部附近存在,比如,蝙蝠和鼯鼠。恐龙腕部的棒状结构和日本鼯鼠腕部长着的棒状结构尤其相像,而后者身上的棒状长骨都是用来支撑翼膜结构的,那岂不是说这种恐龙也有翼膜?
事实上,化石表面确实有残存的翼膜痕迹。但是这个观点太过惊世骇俗,而且化石保存也不够完好,科学家最初并不太确定这家伙是否有翼膜。而为了揭示这个棒状结构的性质,科学家采用了CT和扫描电镜等多种仪器对化石进行分析,获取了包括软体组织上保存的黑色素体在内的宏观和微观信息,还分析了化石围岩和化石上的化学组分,最终确认了这棒状结构确实是翼膜翅膀的关键组成部分。于是,科学家给这种恐龙起名为“奇翼龙”。
翼龙不一样
但这个“奇翼龙”和我们常说的翼龙并不一样。传统的翼龙并非是真正的恐龙,而是能够滑翔的爬行类,生存于晚三迭世到白垩纪末,与恐龙同时代,常被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而奇翼龙则是属于一个名为擅攀鸟龙类的树栖恐龙家族。这个家族还曾经发现过两种恐龙,都来自内蒙古宁城,分别是树息龙和耀龙,不过后者却没有发现翼膜或棒状长骨,应该只是单纯生活在树上的恐龙,也许它们能够在枝头跳跃,但还无法滑翔或飞行。因此,即使在擅攀鸟龙类中,拥有翼膜的奇翼龙也很独特。
不过,这块长骨是如何连接在奇翼龙腕部的还不十分清楚,或者说,我们还不知道这块骨头会如何运动,它上面的肌肉是怎样的?是不是能够通过运动而使翼膜张开或者合上?或者说,它是只能够滑翔,还是可以扑扇着翅膀飞翔?目前,科学家不得不设想多种可能的翼膜连接方式。从化石上看,它和其他的骨头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果能更深入地研究一下它是否具有骨骼细胞,来确认这到底是一块真正的骨头还是一些组织钙化形成的,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多地理解它的价值,那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鸟类进化中的尝试者
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擅攀鸟龙类的羽毛是丝状的,没有鸟类和某些似鸟恐龙那样片状的飞羽。而片状的飞羽是今天鸟类的突出特征,独一无二,这些有主干有分叉的羽毛拥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正是它们的存在把鸟类托上了蓝天,也被视为似鸟恐龙向鸟类进化的关键之一,始祖鸟、赫氏近鸟等无不如此。谁也没有想到会蹦出奇翼龙这样一个另类。
尽管奇翼龙曾经滑翔于中生代的大地,它们穿梭于林间,也许甚至能够扑打翅膀进行飞翔,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支脉没有后裔生存到今天。也许它们曾是竞相飞向天空的恐龙中的先锋,但是,它们还是失败了。翼膜在长满羽毛的翅膀面前处于劣势状态,一如今天的蝙蝠无法与鸟类抗衡一般,结果多数蝙蝠只能选择大多数鸟类不喜爱的黑夜出来活动,以此避开那些天空的王者。想来,在鸟类崛起的时代,奇翼龙子嗣们的日子就像小型翼龙那样艰苦、绝望。
最终,奇翼龙所在的擅攀鸟龙类,在演化过程中以鸟类姐妹群的身份淡出了历史。它提醒我们,在鸟类飞行演化的早期历史中,恐龙们有着诸多创新性的尝试,也许还有许多支系的恐龙不幸走进了演化的死胡同,只有现生鸟类的这种飞行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并且统治了今天的天空。
注:奇翼龙的发现是近十年来古生物界的重大发现之一,本文作者之一的邢立达参与了该恐龙的研究工作。该发现的成果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