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匿名社交软件背后的社会心理学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匿名社交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社交网络的用户心理需求,体现在用户人际交往,身份认同,获取信息,情感维系等方面。以秘密APP为例,它是基于熟人关系的陌生化社交软件,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匿名社交方式的热潮。同时,匿名社交软件也带来诸多关于网络安全,伦理,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等问题。究其原因,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可以归结为享乐心理,群体心理,印象管理等。
  关键词:匿名性;身份认同;群体心理;求乐心理
  一、匿名社交软件发展概况
  匿名社交软件,区别于以身份为基础的开放式社交平台,正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美国的Whisper匿名社交软件每月网页浏览量达25亿次;今年1月面世的Secret则高达35亿次浏览量。目前,在中国市面上的匿名社交软件的数量已超过20款,但仍处于萌芽期,对于匿名社交的社会功能、安全性还有诸多争议。由于用户身份的保密性,匿名社交软件,不能帮助用户架构稳定的虚拟人际关系网,因而很难维持用户的热度。在同类产品大量涌现的背景下,竞争者们开始寻求细分化切入,努力保持用户的粘性。
  面对目前网络安全的隐忧和用户信息被窃取的频繁发生,人们在分享私人信息时变得越来越慎重,舆论对信息安全的争论也陷入白热化。在这种舆论环境中,匿名社交网络却搭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平台,让人们能安心分享私人信息。匿名社交软件为客户提供了一个近似完美的安全共享信息的平台,因为用户发出的信息无法再反向链接到本人。
  二、秘密APP的特点及分析
  (一)、什么是"秘密APP"
  秘密APP是一款基于熟人关系的匿名社交软件,由深圳无觅网团队设计开发,于2014年4月7日在Apple Store应用商店上架,主要应用在手机移动客户端。这款软件的使用规则是通过导入用户手机通讯录中的资料,当手机通讯录中的成员在软件上发布图片或文字时,你只能看到发布者是"朋友"的标识,而没有具体的人名。在秘密APP中,用户没有个人页面,不能相互添加好友,每个人的头像也是随机分配。这样的匿名性和强关系社区的打造,使得秘密APP成为了一个放大言论自由,更轻松、真实的舆论社区。
  中国的秘密APP其原版是借鉴于美国的一款名为"Secret"的软件。今年1月份,Secret在硅谷研发上线后,曾一度攀升至App Store美国区社交榜第15名的位置,上线两个月后收获了1000万美元投资。但是,Secret上的很多信息涉及个人泄愤,行业爆料,谣言诽谤等,业界和用户都呼吁软件开发者设置相应的措施,避免匿名社交软件成为网络欺凌的工具。
  (二)、匿名性与保密性
  近年来,基于身份的社交软件平台如国内的人人网,微博,国外的Twitter、Facebook等迅速发展,虚拟世界中构建的人际关系与现实世界有着紧密的互动和联系[ 1]。这类身份认证的社交平台对于真实性和安全性有着严格的把控,秘密APP这类匿名社交软件是基于通讯录关系搭建的社交平台,软件不会泄漏任何与用户身份相关的其它信息。因此,匿名性创建了一个允许用户将身份和观点区分开来的平台。应用于熟人关系,使其真实性基于匿名性与保密性的统一。
  秘密的界面采用极简的风格,由纯色块分割不同信息的界限,用户没有个人主页,不能转发分享信息,所有信息汇集在"广场";每一条信息的来源均标注为"朋友"、"朋友的朋友"或只是地理位置信息。對于用户而言,已发布的秘密只能收到来自通讯录"朋友"的评价。私密性还体现在秘密上的信息需要经过被认可才能被广泛传播。如只有一条秘密获得很高的点赞量之后,才会被贴上地理位置的标签出现在通讯录好友以外的秘密APP上,作为"热门秘密"被更多陌生人阅读。
  三、匿名社交软件背后的社会心理学
  (一)、满足身份认同
  匿名的社交环境,提供给用户身份保护,网络与现实世界的连接间隙扩大,而使得网络情绪表达与评价更随意化[2 ],赋予了用户更大的自由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匿名社交软件中人们可以卸下"印象管理"的负担,因为用户被认为不必考虑太多由自己发出的行为可能导致外界对自身的看法和评价。以秘密APP中常见的对于自我情绪的宣泄,或对于某一真实人物或事件的批评等。
  传统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人认同存在于对世界的参照之中以及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肯定。"[3 ]根据社会学家戈夫曼的观点,用户在传播信息时会考虑网络形象的构建和印象管理。在匿名社交软件中,用户则较少考虑印象管理,由于观点和身份相区分,真实的传播更能增强用户的身份认同感。
  (二)、好奇心与窥私欲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其中最原始的部分,由"求乐原则"支配,是人的共性。处于网络虚拟环境中的网民,受本我"求乐原则"的支配,普遍有接受与传播媚俗化信息的欲望。在秘密APP等匿名软件中,网民的好奇,窥探,媚俗等心理属性主要表现为主动型隐私公开行为和网络窥私暴露他人隐私的行为[4 ]。例如秘密APP上充斥着关于娱乐圈明星八卦的爆料,甚至某些行业的高层会成为辱骂的对象。例如在美国的Secret中,硅谷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舍文·皮舍沃也成为了辱骂的目标。主动公开个人隐私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很多私密的话题都可以在匿名的平台上分享或引起讨论。匿名性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也会引起谣言,诽谤等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的行为。匿名社交软件对于此类行为都有一定的处理和净化机制,如每一条秘密都有"举报"的选项按钮。
  (三)、群体趋同和网络群氓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指出,"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5 ]根据群体心理的理论,在网络舆论中,网民会不约而同的产生一种相似的心理倾向和群体趋同。网民通常认可多数人佐证的信息, 即使持有异类观点,因害怕遭受群体制裁和孤立,也会被迫改变自己的态度,接受多数人的意见,或者选择沉默。   群体的压力与趋同心理会使某种言论或非理性的言论在互联网上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一点在匿名社交软件中表现更为突出,在群体心理的影响下,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声音被不断放大。匿名性使个体感觉被淹没在人群中,处于一种没有现实约束力,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控能力的状态;在"法不责众"的心理影响下,成为网络时代非理性,崇尚语言暴力的网络 "群氓"。
  (四)、舆论监督的需要
  互联网给予了公民发表意见的权利, 虽然网络舆论只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一部分,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互动性、监督性、民本与民生意识等特征对于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当前,我国的网络舆论还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虽然它已成为公民表达意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宣泄非理性情绪的渠道。微博,作为中国公众舆论形成的重要平台,网民可以行使监督权,表达民意,问政议政。相较与微博的开放性,匿名性对于信息的提供者给予更多的保护,例如近期热门的携程数据泄露事件,就是首先在"秘密"APP和微博里同时传播,比国内主要媒体的报道快了几个小时。匿名性就像双刃剑,能让用户充分行使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也需要避免网络暴力带来对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侵害。正如美国的Secret创始人说"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让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感到安全。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做回自己,但是不能让其他人感到不安全。--使其他人正当的权益得到保护。[6]"
  参考文献:
  [1]彭良姝.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32.
  [2] 金云波,许远理. 网络异化对网络情绪传播的影响[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5-140.
  [3]曼钮尔·卡斯特. 认同的力量[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56.
  [4]郭晶. 網络非理性舆论中的网民心理探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42-45.
  [5]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4,
  [6]《探秘Secret:走近提供丑闻最多的社交网络_科技_腾讯网》[EB/OL]. http://tech.qq.com/a/20140219/014092.htm, 2014-02-19.
  作者简介:黄一芩(1991),女,湖南常德人,中国传媒大学2013级国际新闻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新闻。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都面临着"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境遇,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就业难,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所作出的牺牲,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就业  一、绪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中,城市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项目在招标投标市场中已经成为工程招标投标的一种标志。目前,招标投标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遵循公平公开工正的原则,对工程项目在招标投标市场中存在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分析,将对我们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招标投标;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市场  一、关于我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市场中政府现状分析及规范措施  由于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市场的不
期刊
摘 要:全球化浪潮下,生态强国战略大大增强了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回顾《资本论》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以及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内外社会背景和主要特征研究,园林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标志,其当前发展的节约型与保健型两大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对于坚持和完善生态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价值,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最有力的立体生态。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园林;
期刊
摘 要:陈晓明的《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探讨了当前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诸多问题,书名可能与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有联系,两书中讨论的问题也多有重合之处但往往针锋相对。《现代性的幻象》中不只是有着"晦涩难懂和使人困扰的概念",也有对当下与文学的评论,以此把现代性问题与当前中国文学的流变结合起来考察。  关键词:陈晓明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在前两章,陈晓明集中探讨了现代性理论问题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人体放电模型对4H-SiC结势垒肖特基(JBS)二极管进行同一电压下的多次脉冲放电,直接对二极管管脚加静电。每次放电后测量器件的I-V特性,并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静电放电后JBS的损伤部位,分析静电放电下JBS的失效机理。  關键词:4H-SiC JBS 静电放电 失效分析  1 引言  微电子器件朝着低功耗、耐高压、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这对半导体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对研发投入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大,融资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银行贷款利率提高,投资风险增大,再加上工业企业本身存在的管理机制不科学、粗放式生产、政策扶持体系不健全,使得安徽省工业企业研发领域的融资捉襟见肘。因此,本文分析安徽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融资所面临的优势、劣势和困境,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工业企业研发融资难的原因以及存在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开始流行,由于文本自身的独立性,导致文字与影像成为两种不同的文学经典。其主要是对余华与张艺谋改编电影两个《活着》从故事主题、叙事话语和意象选择三方面加以比较,从而探讨文字与影像的差异。  关键词:《活着》;余华小说;张艺谋电影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这种由文字到影像的转变过程,也是对原著进行重读的过程,因为
期刊
摘 要:《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源自德国节目《Super Brain》,节目主打科普、脑力竞技,节目通过各种形式的严格选拔,最终选出超乎常人的"最强大脑",组建了一支"中国最强脑力人才"的战队,同时迎战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超强选手。该节目播出了之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也引发了业界的对《最强大脑》模式和策划的研究,本文就从主持人与观察团策划的角度来浅谈
期刊
摘 要:外资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而外资企业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外企的党建工作是我党确定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外企中的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突破,但从总体看外企党建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以蒂森的党建工作为例,从基层组织建设到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从党员教育到党员管理,从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外资企业的特点论证外企党建的不断探索。  关键
期刊
摘 要:生育文化表现了不同时期人类生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体现了生育文明的内容和历史发展轨迹。生育文明反映着社会的进步,代表着生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也是人类自身再生产追求的目标。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正确理解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有利于现阶段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在新型婚育观念的形成发展下,创造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本文以沧州市为例,介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