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把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接受过程和变为主动的发现过程及多途径的知识获得过程,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自主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巨大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让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最大效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 又听到做 强化新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使学生通过媒体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教师也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现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平移画面,直观形象地把沿着平行四边形高剪下的左边的图形平移到右边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图画生动逼真地显示出图形的剪拼、平移等过程,同时配有动听的声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里无需教师用较多的语言来表述,学生就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突出了重点。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精美的教学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充满美感、智慧和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秒”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准确体验一秒钟的时长,教学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入手,播放了如下的课件:春节联欢晚会中敲响新年钟声的倒计时画面,学校体运会上,100米决赛的画面……这样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思数学、做数学,不仅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突出了重难点,还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动态演示 空间想象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比较角的大小”教学中,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媒体 转变学法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这个平台上,学生们获得了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索,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的经验、创造的体验。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变成今天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操作,变原来的“听数学、看数学”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做中学、研究中学、探索中学”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学生学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是如何变化的?”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尝试着做一做。学生在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做法:它的周长和面积没有变化。这时,我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一个长方形,随后再出示一个由原来长方形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图形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比较,学生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总之,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手段及工具,它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使更好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而服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多媒体的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自主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巨大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让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最大效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 又听到做 强化新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使学生通过媒体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教师也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现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平移画面,直观形象地把沿着平行四边形高剪下的左边的图形平移到右边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图画生动逼真地显示出图形的剪拼、平移等过程,同时配有动听的声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里无需教师用较多的语言来表述,学生就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突出了重点。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精美的教学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充满美感、智慧和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秒”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准确体验一秒钟的时长,教学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入手,播放了如下的课件:春节联欢晚会中敲响新年钟声的倒计时画面,学校体运会上,100米决赛的画面……这样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思数学、做数学,不仅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突出了重难点,还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动态演示 空间想象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比较角的大小”教学中,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媒体 转变学法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这个平台上,学生们获得了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索,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的经验、创造的体验。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变成今天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操作,变原来的“听数学、看数学”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做中学、研究中学、探索中学”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学生学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是如何变化的?”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尝试着做一做。学生在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做法:它的周长和面积没有变化。这时,我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一个长方形,随后再出示一个由原来长方形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图形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比较,学生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总之,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手段及工具,它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使更好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而服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多媒体的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