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78-01
我是个语文老师,虽然平时少有机会走进数学课堂,对数学也少有研究,但我一直坚信,语文和数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科目,但是它们一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说教师的角色定位,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主张教师不能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自主性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而这恰恰又折射出老师的引导是否得法,折射出老师的教学思维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听惯了语文课,偶尔走进数学课堂倒是让人耳目一新,受益颇多。就像天天吃惯了甜食,偶尔换换口味,倒是多了一种思维,多了一份对教学行为的思考……
今天在我校面向全市展示的“数学基地校”教研活动上,我进去时刚刚赶上曹光宇老师在上数学实践课《卖花》。这堂数学实践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感觉这哪里是课堂,分明就是个实实在在的花店嘛!花店里鲜花的品种还不少呢!有康乃馨、玫瑰、百合,有些花我还叫不上名字。每种鲜花都很新鲜,价格也各不相同,孩子们的眼球一下子被漂亮的鲜花吸引住了,个个争先恐后要去买花,在卖花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都有那些花,每种花的价格是多少?2、你有24元钱,要买哪几种花,每种花最多能买几朵?每个孩子选的花不同,因而要付的总钱数也不同,你瞧!孩子们多智慧啊,几人一组,大家热烈的讨论着、交流着,整个课堂忙而不乱,孩子们在学会买花的过程中,其实也学会了去任何一处超市或商店购物。
这堂课看似只有两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却渗透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个数学理念。跟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这堂数学实践课的意义就在于:
1、真实的再现了生活中的购物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学会购物就是学会了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和一种生活能力。2、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体验了方法的多樣性。3、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也就是说这堂课所有的孩子都经历了一种生活的体验、得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而这也是最可贵的: 注重开放、探究和合作,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实践了新课程标准中“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理念,我在想,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层面来设计每一堂课,何愁学生不乐学呢?
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和数学课堂相比,语文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可读性更强,按理说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结果却不容乐观,有些语文课如同嚼蜡,毫无趣味可言。细细想来原因有三:1、教师的知识面不够广、不够深,不敢放开讲,生怕一不小心漏了底。2、语文学习脱离现实生活,一味纸上谈兵、照本宣科。3、语文实践性学习太少:嘴动的多,手懂得少;结果知道得多,过程尝试的少;看见得多,亲身经历的少。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效果自然不理想。
语文课的很多内容其实实践性更强,如:作文之前先体验生活,多动用自己的感官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可以动手做一做、摸一摸、尝一尝。也可以在生活中角色互换来体验不同身份的人物的内心感受等。记得湖南卫视有个栏目就是穷富孩子互换家庭来体验不同的家庭生活带给孩子的不同的生活体验。类似这样的实践或许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书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生活的能力,而现在的孩子眼高手低的是越来越多,无法不令人担忧啊!
当然语文的实践性学习内容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有一点跟数学绝对是一致的,那就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便我们做不到每堂课都能体现它的实践性,但是起码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有这个理念,能大胆、不怕麻烦、不怕准备,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能把课堂所学用于社会,在生活中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更好的用语文的特殊性为生活服务,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品质,从这一点来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我是个语文老师,虽然平时少有机会走进数学课堂,对数学也少有研究,但我一直坚信,语文和数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科目,但是它们一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说教师的角色定位,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主张教师不能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自主性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而这恰恰又折射出老师的引导是否得法,折射出老师的教学思维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听惯了语文课,偶尔走进数学课堂倒是让人耳目一新,受益颇多。就像天天吃惯了甜食,偶尔换换口味,倒是多了一种思维,多了一份对教学行为的思考……
今天在我校面向全市展示的“数学基地校”教研活动上,我进去时刚刚赶上曹光宇老师在上数学实践课《卖花》。这堂数学实践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感觉这哪里是课堂,分明就是个实实在在的花店嘛!花店里鲜花的品种还不少呢!有康乃馨、玫瑰、百合,有些花我还叫不上名字。每种鲜花都很新鲜,价格也各不相同,孩子们的眼球一下子被漂亮的鲜花吸引住了,个个争先恐后要去买花,在卖花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都有那些花,每种花的价格是多少?2、你有24元钱,要买哪几种花,每种花最多能买几朵?每个孩子选的花不同,因而要付的总钱数也不同,你瞧!孩子们多智慧啊,几人一组,大家热烈的讨论着、交流着,整个课堂忙而不乱,孩子们在学会买花的过程中,其实也学会了去任何一处超市或商店购物。
这堂课看似只有两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却渗透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个数学理念。跟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这堂数学实践课的意义就在于:
1、真实的再现了生活中的购物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学会购物就是学会了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和一种生活能力。2、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体验了方法的多樣性。3、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也就是说这堂课所有的孩子都经历了一种生活的体验、得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而这也是最可贵的: 注重开放、探究和合作,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实践了新课程标准中“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理念,我在想,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层面来设计每一堂课,何愁学生不乐学呢?
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和数学课堂相比,语文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可读性更强,按理说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结果却不容乐观,有些语文课如同嚼蜡,毫无趣味可言。细细想来原因有三:1、教师的知识面不够广、不够深,不敢放开讲,生怕一不小心漏了底。2、语文学习脱离现实生活,一味纸上谈兵、照本宣科。3、语文实践性学习太少:嘴动的多,手懂得少;结果知道得多,过程尝试的少;看见得多,亲身经历的少。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效果自然不理想。
语文课的很多内容其实实践性更强,如:作文之前先体验生活,多动用自己的感官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可以动手做一做、摸一摸、尝一尝。也可以在生活中角色互换来体验不同身份的人物的内心感受等。记得湖南卫视有个栏目就是穷富孩子互换家庭来体验不同的家庭生活带给孩子的不同的生活体验。类似这样的实践或许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书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生活的能力,而现在的孩子眼高手低的是越来越多,无法不令人担忧啊!
当然语文的实践性学习内容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有一点跟数学绝对是一致的,那就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便我们做不到每堂课都能体现它的实践性,但是起码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有这个理念,能大胆、不怕麻烦、不怕准备,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能把课堂所学用于社会,在生活中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更好的用语文的特殊性为生活服务,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品质,从这一点来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