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对Kuh提出的11种“高效力教育实践”的理解,本文以J职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高职院校多元化或全球学习与美国高校在这一教学实践上的相似之处;对比了中美协作式任务与项目的实践差异,着重剖析了目前中国高校合作学习实践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高效力实践;中国高职教育;多元化学习实践;协作式任务实践
美国高效力教育实践(High-Impact Educational Practices,简称HIPs)是大学生发展“生态学派”代表人物乔治·库(Geroge Kuh)提出的概念,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在有教育目的行为上进行持续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教育实践。本文以J职院为案例对象,关注其中多元化/全球学习和协作式任务/项目实践,分析在中国情境中的运作模式、实践差异、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一、多元化/全球学习实践
多元化/全球学习(Diversity/Study Away/Global Learning)强调高校课程和学习体系的国际化、全球化。通过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信仰,增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加深对于自由、平等、种族等的认识,增进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交叉式、多元化的项目体验,提升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自身多元价值观、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运行过程
以中澳合作项目为例,J职院的多元化/全球学习实践包含:一是项目合作。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是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建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教学上进行本土化改造,融合浙江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制定适应浙江经济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核心的教学资料如教案和评分标准都是参照Boxhill学院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框架。总评分包含个人报告、小组调研、小组项目、答疑、期末考试五个项目。二是师资交流。每年的7月至10月,J职院平均派遣3-4名中方语言或专业教师前往澳洲的博士山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课程多达10门及超过150文档的任务提交。培训从夯实教师教学与评估技能的角度,增强了中方教师对澳方课程培训包的有效实施和管理能力。三是学生交流。J职院每学期都会开展多种学生交流活动,如暑期赴澳游学、奖学金项目等。以奖学金项目为例,每学年都会评选出10名获澳方奖学金的学生,赴澳洲为期半个月的游学活动,学校与学生在澳方获取的学分及成绩是互认的。学生们参与的游学活动不仅开阔了视野,碰撞了观念,在今后的学习中,必将以崭新的姿态面对人生,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
2.成果与建议
从学校角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该专业多次被评为省中外合作示范专业、省特色专业、“高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金奖。从教师角度,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将所学、所探、所研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个人、团队的科研项目中,建立起国际化的教师和管理团队。从学生角度,进行“本土化”融合,满足学生外向型企业就业和国内继续求学发展的需求。
今后,要抓住学校的优势专业、把握区域经济特色,整合中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克服组织学习的防卫机制,解决困扰组织学习、进步的不利环境和因素;积极寻求涉及面更广、种类多样的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探寻外面世界的机会。
二、协作式任务/项目实践
协作式学习包含两个关键目标:一是使学习者学会工作、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会倾听和理解,特别是来自团队中不同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人的深刻见解,从而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其中最受关注的应该是课堂上的项目实施和落实,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重实践操作、重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利用教学上的小组合作、成员分工、整合提升的方式来落实培养目标。
1.实践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偏重于灌输式教育,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學生去参与、实践、创造。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团队意识不强;而美国培养出来的孩子却具有高度责任感、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如任务调研小组没有走进真实场地、小组成员之间没有碰撞讨论的火花,报告内容更多的是拷贝于网络,没能真正锻炼自身参与团队协作分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项目开展上,提交的报告和PPT展示未能与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换言之,内容不够深入、设计不够精巧、特色不够凸显。
2.原因分析与改进
一是学校层面。很多院校只注重中外合作项目的“量”,而忽视了“质”;中外合作项目的内涵建设、专业建设、课堂建设、师资建设的发展未能列入或跟上学校宏观整体的把控。很多具体操作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考核评价上只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二是教师层面。少数教师各方面素质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项目设计缺乏实效性,未能与市场接轨;懒于跟踪学生的表现、记录项目的数据、解答学生的困惑;没有进行仔细、严密的过程考核统计。三是学生层面。只为应付教师考核的要求,没能真正落实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师混教,学生就混学。
由此,要真正落实合作学习的效果,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真正做到以“质”取胜;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同时,应加强专业与社区的合作,鼓励学生实地参与调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在项目设计上,应注重项目的“质”,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深度研习实际项目;在个性培养上,应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学会观察、思考和辩驳,才能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George D. Kuh, “Forward,” Five High-Impact Practices: Research on Learning Outcomes, Completion, and Quality by Jayne E. Brownell and Lynn E. Swaner, AAC&U, 2010.
[2]叶信治.高影响力教育实践:美国大学促进学生成功的有效手段,中国高教研究[J].2012(9).
基金项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课程思政重点培育项目“中澳国贸‘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范式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0152-19-381。
作者简介:黄 翔(1984-),女,浙江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管理、跨境电商物流研究。
关键词:高效力实践;中国高职教育;多元化学习实践;协作式任务实践
美国高效力教育实践(High-Impact Educational Practices,简称HIPs)是大学生发展“生态学派”代表人物乔治·库(Geroge Kuh)提出的概念,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在有教育目的行为上进行持续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教育实践。本文以J职院为案例对象,关注其中多元化/全球学习和协作式任务/项目实践,分析在中国情境中的运作模式、实践差异、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一、多元化/全球学习实践
多元化/全球学习(Diversity/Study Away/Global Learning)强调高校课程和学习体系的国际化、全球化。通过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信仰,增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加深对于自由、平等、种族等的认识,增进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交叉式、多元化的项目体验,提升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自身多元价值观、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运行过程
以中澳合作项目为例,J职院的多元化/全球学习实践包含:一是项目合作。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是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建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教学上进行本土化改造,融合浙江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制定适应浙江经济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核心的教学资料如教案和评分标准都是参照Boxhill学院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框架。总评分包含个人报告、小组调研、小组项目、答疑、期末考试五个项目。二是师资交流。每年的7月至10月,J职院平均派遣3-4名中方语言或专业教师前往澳洲的博士山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课程多达10门及超过150文档的任务提交。培训从夯实教师教学与评估技能的角度,增强了中方教师对澳方课程培训包的有效实施和管理能力。三是学生交流。J职院每学期都会开展多种学生交流活动,如暑期赴澳游学、奖学金项目等。以奖学金项目为例,每学年都会评选出10名获澳方奖学金的学生,赴澳洲为期半个月的游学活动,学校与学生在澳方获取的学分及成绩是互认的。学生们参与的游学活动不仅开阔了视野,碰撞了观念,在今后的学习中,必将以崭新的姿态面对人生,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
2.成果与建议
从学校角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该专业多次被评为省中外合作示范专业、省特色专业、“高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金奖。从教师角度,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将所学、所探、所研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个人、团队的科研项目中,建立起国际化的教师和管理团队。从学生角度,进行“本土化”融合,满足学生外向型企业就业和国内继续求学发展的需求。
今后,要抓住学校的优势专业、把握区域经济特色,整合中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克服组织学习的防卫机制,解决困扰组织学习、进步的不利环境和因素;积极寻求涉及面更广、种类多样的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探寻外面世界的机会。
二、协作式任务/项目实践
协作式学习包含两个关键目标:一是使学习者学会工作、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会倾听和理解,特别是来自团队中不同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人的深刻见解,从而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其中最受关注的应该是课堂上的项目实施和落实,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重实践操作、重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利用教学上的小组合作、成员分工、整合提升的方式来落实培养目标。
1.实践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偏重于灌输式教育,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學生去参与、实践、创造。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团队意识不强;而美国培养出来的孩子却具有高度责任感、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如任务调研小组没有走进真实场地、小组成员之间没有碰撞讨论的火花,报告内容更多的是拷贝于网络,没能真正锻炼自身参与团队协作分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项目开展上,提交的报告和PPT展示未能与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换言之,内容不够深入、设计不够精巧、特色不够凸显。
2.原因分析与改进
一是学校层面。很多院校只注重中外合作项目的“量”,而忽视了“质”;中外合作项目的内涵建设、专业建设、课堂建设、师资建设的发展未能列入或跟上学校宏观整体的把控。很多具体操作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考核评价上只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二是教师层面。少数教师各方面素质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项目设计缺乏实效性,未能与市场接轨;懒于跟踪学生的表现、记录项目的数据、解答学生的困惑;没有进行仔细、严密的过程考核统计。三是学生层面。只为应付教师考核的要求,没能真正落实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师混教,学生就混学。
由此,要真正落实合作学习的效果,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真正做到以“质”取胜;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同时,应加强专业与社区的合作,鼓励学生实地参与调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在项目设计上,应注重项目的“质”,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深度研习实际项目;在个性培养上,应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学会观察、思考和辩驳,才能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George D. Kuh, “Forward,” Five High-Impact Practices: Research on Learning Outcomes, Completion, and Quality by Jayne E. Brownell and Lynn E. Swaner, AAC&U, 2010.
[2]叶信治.高影响力教育实践:美国大学促进学生成功的有效手段,中国高教研究[J].2012(9).
基金项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课程思政重点培育项目“中澳国贸‘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范式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0152-19-381。
作者简介:黄 翔(1984-),女,浙江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管理、跨境电商物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