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枣,追寻诗歌之甜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2月,张枣在成都。(肖全/摄)

  1984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张枣去找好友柏桦,过“谈话节”。两人将见面比作节日,一则见面不易,当时张枣在四川外国语学院读书,住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下,柏桦任教于西南农业大学,位于市郊北碚,两地相隔三四十公里,跋涉不易,常常个把月才能见上一面,每次见面都弥足珍贵;二则两人心灵相通,因诗歌结下友谊,一旦交锋便停不下来,从黑夜到黎明,用张枣的话说,“每次都要说好几吨话,随风飘浮”。
  这一次,除了满腹话语,张枣还带来了两首新写的诗——《镜中》和《何人斯》。关于《镜中》,他没有太大信心,想听听好友的意见。柏桦看完后,郑重地对他说:“这是一首会轰动大江南北的诗。”后来,这预言成了真,《镜中》被广为传诵,风靡一时,张枣由此成名。直到今天,一提起他,人们都会默念《镜中》结尾那句诗: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11年前的春天,恰逢梅花飘落,张枣病逝。之后,几乎每到此时,熟识的或者陌生的,总有人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怀念他。作为曾跟随张枣3年的学生,颜炼军这些年一直在搜集、整理与老师相关的资料,如今终于完成一桩夙愿——将其诗文集结起来,分诗歌、译作、讲稿随笔、书信访谈和论文共5卷,成书《张枣诗文集》,于近日出版。“既是怀念,也是告慰。回忆他的过往,品读他的诗句与诗意,总能有一些隐秘的共鸣,还有共享的甜。”颜炼军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通红炽热的铁,一下子被投进凉水中


  写下《镜中》时,张枣还未满22岁。当时的他,清瘦俊朗,有着青年诗人的昂扬、清新和洒脱。
  柏桦长张枣6岁,两人相识时柏桦已在诗坛小有名气。因为都喜欢诗歌,两人一有空就聚在一起,最难忘的莫过于“谈话节”。柏桦后来回忆过其中的一次谈话——也是在1984年,《镜中》和《何人斯》发表之前,他和张枣从黑夜谈到第二天黎明,半夜时分,柏桦打开窗户,任由晚风吹进烟雾缭绕的房间,窗外满天星光。后来,张枣在诗作《秋天的戏剧》中写下当时的细节:“贫困而又生动,是夜半星星的密谈者。”
  与柏桦一样,诗人傅维也是张枣那个时期最重要的伙伴。他们一起办刊,在操场上聊纯粹的诗歌,在食堂或街头聚餐,看面馆美丽的姑娘……那段时光被认为是张枣“最光华夺目的时间”,尤其在《鏡中》与《何人斯》发表之后,他的宿舍成了全国文学青年的朝圣点。张枣有些招架不住,总是逃出来,要么找朋友到公园喝茶,要么去歌乐山晒太阳。至于校内那些诗歌讨论会等热闹场合,他大多选择隐身。
  当时的川渝之地,像极了一个诗歌的大磁场,张枣是磁极之一。后来,张枣、柏桦、钟鸣、欧阳江河以及翟永明,5位活跃在诗坛的人经常同时出现,被合称为诗歌界“四川五君子”。
  这样的生活,到1986年断了线。
  那一年,张枣与本校德国外教达格玛恋爱,决定去德国结婚定居。当时,国内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张枣自言出国“就像是离开一个大party”。但他也坦承自己的私密目的:“我特别想让我的诗歌能容纳许多语言的长处……我可以完全接受更好的东西,在原文中吸取歌德、里尔克这样的诗人。而且我也需要一种陌生化……知道汉语真正的边界在哪里。”
  在德国,没人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他一度有整整3个月没怎么讲话,只有在超市买东西时才勉强说声“谢谢”。最难熬的是,他再也不能与好友在夜里谈诗。为此,他开始给国内的朋友写信,写给柏桦、钟鸣、陈东东等人,谈论诗歌与生活。这次《张枣诗文集》的书信访谈卷收录的书信,大都是那一时期写的。
  “我是一块烧着通红炽热的铁,一下子被投进了凉水之中。”1987年5月,张枣在给柏桦的一封信中写道。他讲到自己在特里尔大学的生活,那里面山临水,风景宜人,黄昏除上课外,常常背书和散步,“诗歌多天未发生,心急如焚”。在给陈东东的信中,他写自己突然脱发,“一摸脑袋,哗啦哗啦掉了一大片”,还提到自己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蝴蝶的传说》,讲一个中国诗人在欧洲。
张枣的学生颜炼军主编的《张枣诗文集》和张枣的作品《春秋来信》《张枣的诗》《张枣译诗》。
上图:1984年,翟永明(左一)、欧阳江河(左二)、张枣(左三)在成都。下图:张枣写于1984年秋的名诗《镜中》原始手稿。

  就这样,张枣在德国生活20多年,偶尔回国。其间,他读了博士,在图宾根大学教了 5年学,离婚又再婚,有了两个孩子。他一直坚持写诗——在德国,他每次自我介绍都说,“我是张枣,我是一个诗人”。代表作《卡夫卡致菲丽丝》《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等,都是当时所写。1996年,他将自己的63首诗结集出版,取名《春秋来信》,算是他公开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只是在国外待得愈久,乡愁愈浓烈。张枣的想法与出国前发生转变,开始“渴望生活在母语的细节中”,认为作为诗人的命运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圆满。

“像是忘了自己会写诗”


  2005年,张枣到河南大学任教,开始多半时间在国内。2007年下半年,他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课程,算是彻底回了国。   颜炼军就是在此时遇到张枣。当时,他在中文系读研究生,一开始并不是张枣班里的学生,但对张枣仰慕已久,便常常去蹭课,两人由此熟识。后来,他读博士,因导师出国,张枣成了他的代理导师。
  “我之前读过他的诗,也看到过他年轻时的照片。在课堂上见到真人时,发现大不一样,他已步入中年,稍有些发福,头发稀疏。他很爱笑,眉毛一斜,笑容的阀门就打开了,哗哗流出。”颜炼军回忆说。在他的印象中,张枣是一个“鲜艳的中年人”:穿着鲜艳,喷香水,背大双肩包,穿宽筒牛仔裤,显得很酷。
  诗歌、文学是严肃的,但张枣的课堂是活跃的。他给每个同学起一个绰号,稍胖的叫“小胖”,名字里有“晶”字的叫“亮晶晶”,姓林的女生叫“林妹妹”,颜炼军则被叫“颜哥”。他喜欢和学生互动、讨论,一节课几乎能把每个人都叫一遍。“灵动、有趣,但不失精确和系统,就像织布机织布一样,一针一线地讲。”颜炼军说,如今他在浙江工业大学教书,有时也会讲老师的诗。
  这次《张枣诗文集》的随笔讲稿卷就收录了一些张枣给研究生上课时的讲稿。他讲艾略特的《荒原》 (The Waste Land),由“waste”(垃圾、废物)联想到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再延伸到人们对物的消耗与追求,“我们生活的意义被简单地定义为完成物欲”;他一字一句分析庞德翻译的《长干行》,讲西方如何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来表达现代性,之后又反过来影响中国现代诗歌;他讲叶芝、闻一多、卞之琳、鲁迅等,从这些现代主义诗人身上寻找其诗学理念、创作意图,以及文本实践。
  课堂之外,张枣也很关心学生,“特别细心,永远让你觉得他替你着想”,颜炼军说。有一段时间,他经常跟着张枣蹭饭,晚上九十点钟,两人相约在校园散步,谈文学、谈诗歌、谈生活。作为诗人的张枣,也会谈起创作上的焦虑,“我对自己想做的那个事情一直充满了激情,但总有一些东西在阻碍我真正做成。在我而言,这些障碍就是对自己的恐怖,我必须战胜自己对写作的恐怖”。
  那一时期,诗人张枣的创作速度越来越慢,用陈东东的话说,“像是忘了自己会写诗”。
  离开故土20多年,国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诗歌之于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理想高扬的中心位置,诗歌逐渐被边缘化,诗人很难成为明星。面对此,张枣常常有一种“丢失感”。2009年秋天,陈东东去北京找张枣,两人去了一趟大觉寺,回来后的晚上,张枣指着墙上镜框框起的一幅字,上面是贾岛的诗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说:“看到这幅字我就会想,什么时候我可以写一首诗,有这样的滋味。”
中年张枣在德国图宾根的街头。

  同年11月,陈东东在上海再次见到张枣时,发现他的身体已有明显不适。两人和朋友一起吃晚饭,吃到正畅快时,张枣突然一通大咳,咳得扛不住,不得不離席。那段时间,颜炼军和同学们也发现老师的身体出了问题,“他常常感到背疼,偶尔咳嗽,呼吸困难”。
  颜炼军至今还记得最后一次见到老师张枣那一幕。那是2009年年底的某一天,大雪初停,天气微寒。在中央民族大学上完一上午的课,馋嘴的张枣想去吃顿好的,便叫上颜炼军。学生搀着老师走出学校西门,在附近的一家小店吃了一碗热腾腾的桂林米粉,之后将老师送上出租车,望着他离开。
  “没想到,这是我和老师的最后一面。”颜炼军回忆说。两天后,张枣查出肺癌晚期,随后回图宾根治疗——他的妻子还留在德国。第二年,2010年3月8日,他病逝的消息传出,享年48岁,仅留下百余首诗歌。

“写作就是追求失败”


  张枣去世后,柏桦说:“张枣带给我们的损失,至少目前还无法评估。”也有评论家说:“他的离去是一个诗歌奇才的陨落。”
  当时,国内诗歌界和艺术界连续举办了好几场张枣纪念会。作为学生,颜炼军也参与了几场,“他在我们这些朋友、学生心目中是一个玩心、童心很重的人,留下的都是好玩的回忆,所以纪念会一开始是肃穆和忧伤的,到后来大家一起回忆他,就都开怀大笑”。
  “他是那样热爱生活,爱它的甜,爱它的性感。”柏桦在追忆的文章中写道。
  张枣这一生都在追寻甜,不仅是生活之甜,还有诗歌之甜。“诗歌也许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元素的甜,本来的美。这就是我对诗歌的梦想。”就在2008年3月,中央民族大学张枣的宿舍里,颜炼军和他曾有过一次长谈,在长谈中张枣说到了自己的诗歌梦想。他所谓的诗歌之甜,是自然界元素本身的甜,未曾经过加工和异化,“诗歌就应该去发现、捕捉这种甜”,他说。
  在张枣心中,中国古典诗歌的高级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赞美的,“甜是它的关键元素”。早在少年时期,他就体会到这种甜。10岁时,他有段时间跟着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是旧时代少有的读过书的老人家。某天早晨,外婆抱怨起张枣夜里睡相糟糕,顺口说了句杜甫的诗:“真是‘娇儿恶卧踏里裂’啊。”在听了外婆的解释后,他觉得“娇儿”用得真好,“这句诗让我一下子感到世界的不一样,体会到了诗的愉悦。这种愉悦是触及灵魂的,当然就激发了我对诗歌的追寻。”张枣后来回忆说,那是他对诗歌的第一次开悟。
  不到16岁,张枣便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之后又到四川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成名诗坛,又在海外生活20多年,再回国教书,直到去世。
  一生短暂,张枣写下的诗只百余首。关于创作,他常常说“如履薄冰”,稍不满意就销毁。汉学家顾彬曾说他浪费了自己的才华,他自己却说:“写作就是一件无用的事,是浪费生命、青春年华的颓废行为……就是追求失败。”
  张枣的最后时光是在图宾根大学度过的。治疗期间,他偶尔会写写画画,写下诸多断句,一直到实在不能写的那一刻。其中唯一一篇标明了日期“1月13日”的《灯笼镇》,被众好友定为绝笔。诗中写道:老虎衔起了雕像/朝最后的林中逝去/雕像披着黄昏/像披着自己的肺腑/灯笼镇,灯笼镇,不想呼吸。
  张枣属虎,在那一刻,这位敏感的诗人已经预见了自己的命运。而在另一首未完成的诗《鹤君》中,他又对自己说:“别怕。学会藏到自己的死亡里去。”后来,陈东东读到这句诗时,记起2008年,他和张枣在同里古镇参加“三月三诗会”,有一天晚上,两人谈起诗人的归宿,张枣曾说:我们就该用文字把自己藏起来,最终活成一个传说……
  如今来看,张枣果真将自己藏起,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张枣(1962年—2010年)
  生于湖南长沙,诗人、学者、诗歌翻译家。上世纪80年代初,以诗作《镜中》《何人斯》一举成名,后赴德留学、任教。21世纪初回国,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因肺癌去世。已出版作品集《春秋来信》《张枣的诗》《张枣随笔选》,译作《暗夜》《史蒂文斯诗文集》等。近日,其最全诗文集《张枣诗文集》(5卷)出版。
其他文献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种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
海神波塞冬雕像。  幾年前,我曾去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参观,其镇馆之宝《阿尔特米西昂的青铜像》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尊2500年前的青铜像,1928年打捞自希腊沿海。铜像高约3米,内容是一位卷发、长须的中年男子张开手臂,正专注地投掷着什么。有人认为他投的是雷霆杖,有人认为他投的是三叉戟,争执不休,无法断定它是宙斯还是波塞冬。  波塞冬是宙斯的亲哥哥,他俩长得像也合情合理。人们对宙斯耳熟能详,对波塞冬却
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可能从没想过,他上台时让人跌破眼镜,卸任时则如风卷残云。11月6日,他被俄总统普京解除职务,理由是涉嫌卷入腐败案。这是普京就任第三个总统任期以来俄罗斯最大的人事变动,俄罗斯国内外媒体纷纷予以报道评析。  曾是师兄普京的“自己人”  有人说,普京的权力法则中有这么一条:如果你在他的“自己人”圈子里,并且保持对他的忠诚,他会回报你同样的忠诚。正因为如此,当普京挥泪“斩”谢尔
4年前,他刚进入NBA火箭队时说:“有姚明的身高,再加上我,就能拿到总冠军”;4年后,他加盟中国篮球联赛时又说:“有易建联的技术,再加上我,就能拿到总冠军”。尽管至今一个冠军都没拿,但他却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王牌”。他就是绰号“小黑豆”的美国篮球明星阿伦·贾马尔·布鲁克斯。由于身高只有1米83,球迷们也习惯叫他小布。  小布是球场上的“搞笑大王”。2007年进入NBA以来,小布一共效力过休斯敦火箭和
在十九大代表中,卢丽安备受关注。除了是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台胞联谊会会长,她还是土生土长的高雄人。一个“本省人”成了中国共产党党代会代表,卢丽安是第一个。  为什么来大陆?在一篇纪念已故翻译家陆谷孙教授的文章中,卢丽安坦言,当时为了能和丈夫进同一个高校,不得不到机会更多的大陆一试。用电子邮件和陆谷孙教授隔空笔谈六七个回合后,她谋到了教职。1997年,台湾的人均GDP已达13810美元,而大陆不到80
2月17日,意大利中左翼民主党总书记、佛罗伦萨市长马特奥·伦齐(下文称伦齐)正式得到总统纳波利塔诺授权,组建新政府。如果一切顺利,年仅39岁的伦齐将成为意大利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这位将同党派总理赶下台、行事风格相对“随性”、热衷社交媒体和流行语的年轻人,吸引了意大利国内外眼球,成为红极一时的新闻人物。  最受人喜爱的市长  佛罗伦萨附近的小城里涅诺,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故乡。如今,这里
一  前一阵子,一个朋友向我求教,如何让孩子学好文言文。我告诉她:古文和英文有点像,你背再多的语法都没用,重要的是语感。而语感的磨练,只能来自大量阅读和背诵。  我放下电话,也变得焦虑起来。虽然距离儿子马小烦小升初还早,可得未雨绸缪呀。琢磨了一番,我决定让他背诵《出师表》。  说实话,拿《出师表》当第一篇入门,门槛有点高。不过马小烦一直在听《三国演义》的评书,对三国背景很熟悉,而且他超喜欢诸葛亮,
山西大同市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出土的漆画屏风,展现了东晋与北魏、建康与平城之间的文化交融。  《国家宝藏》第二季中,一件朱红色漆画屏风成为压轴登场的国之重宝。为揭开它的前世传奇,演员罗晋与唐嫣演绎了一段有趣的夫妻日常小剧场。  故事发生在“南朝北朝是对头”的北魏时期。丈夫名叫司马金龙,父亲是南方的东晋皇族,当年蒙难北奔投魏,娶河内公主为妻,建功立业,让司马家族风生再起。年轻的司马金龙当上了太子侍讲,
2019年10月27日, 日本岐阜縣白川乡“合掌造”茅屋建筑村落举行喷水消防演习。1995年,白川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合掌造建筑村为木造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形,如同合着的手掌,还能防止积雪压塌屋顶。由于合掌造茅草屋容易引发火灾,白川乡会不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汽笛一响,村内所有喷水枪全部打开,几十台消防水泵喷起20多米高的水柱,甚是壮观。
2020年8月6日,陈正宏在上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潘建东 / 摄)  陈正宏特意将采访约在办公室,复旦大学光华楼16层,门外墙上挂着“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牌匾。推门而入,满坑满谷都是书,两侧堆起两座高耸的书山,山顶的书摇摇欲坠。再往里,一张大书桌,靠墙是一排木质书柜,里面装着二十四史,包括《史记》。  他取出自己四处搜罗来的各种版本的《史记》,铺满整个书桌。书页都泛了黄,书边也大都有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