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全过程中。而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素质,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鉴赏习惯和鉴赏特征。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鉴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未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1 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表现客观世界,传达内心思想、情感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第二类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侧重设计、工艺方面的美术创作活动。由于这两大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1 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在我讲“人物画”这一课时,我在讲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并提问“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表现?”同学感觉新鲜,津津乐道,然后我把写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人物画挂在教室,学生从未看过如此大而且近距离观看的写意人物画。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再介绍《步辇图》等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思想感情、有关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在讲到“玉器鉴赏”时我先给学生讲述“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在讲到“青铜器艺術鉴赏”时用“楚王问鼎”来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新课讲解要有亮点。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一般而言,普通高中学生会更注重理解而不去死记硬背,更注重自我理解和判断,审美意识有所增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在学生印象中美术课就是以老师画,学生临摹这样的方式进行的,一节课下来一看分不清谁谁的作业,而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例如“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爱与美的女神”,学生的思维就会就此而止。如果变成问题“你觉得如果把她的手臂复原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启动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思维止与结论,而起于问题。《马踏匈奴》这一作品,先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段场面。然后提问“这一作品为谁设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一下就能想到问题答案,学生思维扩展开来。
1.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这个特点就使得美术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多的需要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全由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
1.4 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是由这几大因素构成: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理论水平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也应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过程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即使在传授美术技术的时候,也一定要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2 动眼观察,动口描述,动脑诠释,动心体验,动情甄别
高中美术鉴赏课如何逐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心、动情的鉴赏习惯?下面结合十九世纪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2.1 动眼观察。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从美术作品上猎取更多的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如在鉴赏《星月夜》时,首先提示学生观察作品的内容,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其次让学生在作品的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上有目的地观察,如《星月夜》中的色彩是什么色调?反映怎样的环境?在构图安排上什么特别?通过教师的提示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2 动脑诠释。动脑诠释是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将各种现象综合起来,成为整体的感性的经验,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是:作者想表达什么?他用什么手段、方法、形式来表现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时也应提供作者的生平经历及作品的背景资料:1889年5月,梵高在精神病院养病时夜晚作画,由于他曾经受到很大的精神打击,他眼中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许多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梵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
2.3 动心体验。动心体验是对作品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会加深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有助进一步对作品做出判断和鉴别。
2.4 动情甄别。动情甄别是要求学生判断作品的价值,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油画特性?这过程是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当然,教师在最后阶段做出综合讲评总结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既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述,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那么,就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
1 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表现客观世界,传达内心思想、情感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第二类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侧重设计、工艺方面的美术创作活动。由于这两大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1 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在我讲“人物画”这一课时,我在讲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并提问“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表现?”同学感觉新鲜,津津乐道,然后我把写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人物画挂在教室,学生从未看过如此大而且近距离观看的写意人物画。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再介绍《步辇图》等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思想感情、有关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在讲到“玉器鉴赏”时我先给学生讲述“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在讲到“青铜器艺術鉴赏”时用“楚王问鼎”来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新课讲解要有亮点。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一般而言,普通高中学生会更注重理解而不去死记硬背,更注重自我理解和判断,审美意识有所增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在学生印象中美术课就是以老师画,学生临摹这样的方式进行的,一节课下来一看分不清谁谁的作业,而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例如“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爱与美的女神”,学生的思维就会就此而止。如果变成问题“你觉得如果把她的手臂复原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启动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思维止与结论,而起于问题。《马踏匈奴》这一作品,先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段场面。然后提问“这一作品为谁设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一下就能想到问题答案,学生思维扩展开来。
1.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这个特点就使得美术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多的需要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全由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
1.4 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是由这几大因素构成: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理论水平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也应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过程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即使在传授美术技术的时候,也一定要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2 动眼观察,动口描述,动脑诠释,动心体验,动情甄别
高中美术鉴赏课如何逐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心、动情的鉴赏习惯?下面结合十九世纪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2.1 动眼观察。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从美术作品上猎取更多的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如在鉴赏《星月夜》时,首先提示学生观察作品的内容,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其次让学生在作品的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上有目的地观察,如《星月夜》中的色彩是什么色调?反映怎样的环境?在构图安排上什么特别?通过教师的提示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2 动脑诠释。动脑诠释是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将各种现象综合起来,成为整体的感性的经验,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是:作者想表达什么?他用什么手段、方法、形式来表现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时也应提供作者的生平经历及作品的背景资料:1889年5月,梵高在精神病院养病时夜晚作画,由于他曾经受到很大的精神打击,他眼中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许多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梵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
2.3 动心体验。动心体验是对作品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会加深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有助进一步对作品做出判断和鉴别。
2.4 动情甄别。动情甄别是要求学生判断作品的价值,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油画特性?这过程是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当然,教师在最后阶段做出综合讲评总结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既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述,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那么,就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