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任务中,认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重要关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协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从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问题都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协调,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的心理疾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而且有助于保持校园稳定,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没有理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在二者关系上出现了冲击论,等同论,无关论,取代论等错误看法。一些高校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或者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或者矫杠过正,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让位于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就出现了误区。因此,弄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将针对其内涵以及关系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开展一定的活动,教育影响人们,转变他们的思想行为,培养社会和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及日常宣传教育活动等来进行。
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理智、情感、行为等方面教育,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与治疗、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和进行。
从其内涵我们可以得出,二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带有导向性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而后者则是一种理智、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是基于心理学层面上的教育。但二者是否就毫无关系?互不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将就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往往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更多注重于教育对象意识结构的显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生理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偏重于潜意识结构,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次,从工作内容和任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一定阶级的需要,培养具有本阶级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内容重点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规范,注重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对人的影响,其任务是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塑造完善的个人品行,最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其任务是预防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提高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但不代替学生做出价值判断。更具有客观性。其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灌输说教等简单思想教育的传统理念。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业指导、恋爱交友、生活指导、职业选择等。偏重于对实际生活方式的指导。
最后,从教育途径和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强调一个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其工作核心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教育过程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社会性公民,提倡以社会为本,个体服务社会,着眼于个体的社会属性。工作方法多为教育和灌输,强调说服教育和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课堂讲授、报告、讲座、比赛、参观等集体形式进行,多采用公开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通过解决个体心理问题,塑造高尚人格,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强调人的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体需求和本能的发展,是从个人生活角度出发,更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其工作方法是宣泄和疏导,注重对个体的保密性。多采用个别引导和教育的方式,通过心理辅导轿正和训练解决心理困惑,减轻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秉持着公开的原则,是一种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教育,教育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为主;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理论,必须坚持价值中立和保密的原则,客观的倾听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心理,是一种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学业指导、恋爱交友、生活指导、职业选择等。二者在理论基础、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均有着实质的不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我国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要同高校的客观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实际相结合。虽然两者的指向性、任务和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差異,但两者共同统一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样一个目标,共同为培养健康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个大目标服务。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服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思想观念和心理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思想观念作为高级理念和个性倾向(理想、信念、世界观),其形成的基础是一般的心理素质。很难想象,精神萎靡、心胸狭窄、情绪不稳的人,会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是高校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前提。健康的心理还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意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前提。必须以正确的的思想观念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可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了对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和引导,也蕴含着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往往是与其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统一体。二者既有交叉,又有区别。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割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更好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首先,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的有机结合。传统上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就是要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两方面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上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德育上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德育工作者要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同时也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其次,在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味正面灌输、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采用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从学生出发,去发现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上作更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取得更良好的效果。
最后,在教育队伍上的有机结合。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两支队伍在人员结构上有很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或两课教师等来完成。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尚不稳定,其人员构成中思想政治教育上作人员占很大比例,再加上心理学专业教师、医务人员等组成。这支队伍中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并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因此,要使两支队伍有机结合,就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为了真正达到两支队伍的有机结合,就要求这两支队伍经常在一起交流情况,分析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提出改进教育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三、从二者间的关系探求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开展教育。研究教育对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当前,研究大学生有两个视角,一是分年级把握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二是在同一学龄层次上分类研究把握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这样,纵横交错,选择不同角度,并与其他行业青年、其他历史时期的学生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和全面发展。
要将大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和全面的人,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也要注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思维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个性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而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比较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其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着重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需要、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起点,以大学生的内在成才需求为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他们为社会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联系起来,为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2006.6
[2]李建明,石伟,尹秋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鞍山科技大学学报,第29卷第1期
[3]刘秀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第13卷第五期
[4]马奇柯,《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
作者简介:
翁高花,女 (1986—),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从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问题都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协调,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的心理疾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而且有助于保持校园稳定,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没有理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在二者关系上出现了冲击论,等同论,无关论,取代论等错误看法。一些高校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或者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或者矫杠过正,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让位于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就出现了误区。因此,弄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将针对其内涵以及关系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开展一定的活动,教育影响人们,转变他们的思想行为,培养社会和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及日常宣传教育活动等来进行。
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理智、情感、行为等方面教育,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与治疗、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和进行。
从其内涵我们可以得出,二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带有导向性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而后者则是一种理智、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是基于心理学层面上的教育。但二者是否就毫无关系?互不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将就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往往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更多注重于教育对象意识结构的显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生理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偏重于潜意识结构,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次,从工作内容和任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一定阶级的需要,培养具有本阶级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内容重点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规范,注重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对人的影响,其任务是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塑造完善的个人品行,最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其任务是预防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提高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但不代替学生做出价值判断。更具有客观性。其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灌输说教等简单思想教育的传统理念。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业指导、恋爱交友、生活指导、职业选择等。偏重于对实际生活方式的指导。
最后,从教育途径和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强调一个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其工作核心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教育过程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社会性公民,提倡以社会为本,个体服务社会,着眼于个体的社会属性。工作方法多为教育和灌输,强调说服教育和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课堂讲授、报告、讲座、比赛、参观等集体形式进行,多采用公开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通过解决个体心理问题,塑造高尚人格,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强调人的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体需求和本能的发展,是从个人生活角度出发,更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其工作方法是宣泄和疏导,注重对个体的保密性。多采用个别引导和教育的方式,通过心理辅导轿正和训练解决心理困惑,减轻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秉持着公开的原则,是一种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教育,教育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为主;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理论,必须坚持价值中立和保密的原则,客观的倾听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心理,是一种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学业指导、恋爱交友、生活指导、职业选择等。二者在理论基础、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均有着实质的不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我国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要同高校的客观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实际相结合。虽然两者的指向性、任务和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差異,但两者共同统一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样一个目标,共同为培养健康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个大目标服务。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服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思想观念和心理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思想观念作为高级理念和个性倾向(理想、信念、世界观),其形成的基础是一般的心理素质。很难想象,精神萎靡、心胸狭窄、情绪不稳的人,会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是高校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前提。健康的心理还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意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前提。必须以正确的的思想观念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可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了对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和引导,也蕴含着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往往是与其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统一体。二者既有交叉,又有区别。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割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更好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首先,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的有机结合。传统上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就是要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两方面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上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德育上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德育工作者要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同时也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其次,在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味正面灌输、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采用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从学生出发,去发现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上作更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取得更良好的效果。
最后,在教育队伍上的有机结合。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两支队伍在人员结构上有很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或两课教师等来完成。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尚不稳定,其人员构成中思想政治教育上作人员占很大比例,再加上心理学专业教师、医务人员等组成。这支队伍中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并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因此,要使两支队伍有机结合,就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为了真正达到两支队伍的有机结合,就要求这两支队伍经常在一起交流情况,分析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提出改进教育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三、从二者间的关系探求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开展教育。研究教育对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当前,研究大学生有两个视角,一是分年级把握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二是在同一学龄层次上分类研究把握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这样,纵横交错,选择不同角度,并与其他行业青年、其他历史时期的学生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和全面发展。
要将大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和全面的人,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也要注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思维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个性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而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比较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其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着重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需要、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起点,以大学生的内在成才需求为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他们为社会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联系起来,为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2006.6
[2]李建明,石伟,尹秋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鞍山科技大学学报,第29卷第1期
[3]刘秀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第13卷第五期
[4]马奇柯,《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
作者简介:
翁高花,女 (1986—),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