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不同区域间的自然禀赋差异非常大,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存在巨大挑战。首先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土环境和能源环境等角度研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状况。其次,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沙空间分布不均衡、环境污染风险加剧和跨区域的综合管控机制不完善等角度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从加快顶层战略设计、建立区域协同治理框架、完善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机制、健全水沙调控机制、推进生态保护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 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在空间经济格局上落地的重要遵循。从长江流域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黄河流域的“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均体现了新时代下的新型区域发展理念。特别是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是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新的区域发展方式必须要体现超越地方和局部的协同治理的系统性发展理念,必须体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的理念。当前,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污染加剧,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这要求基于新的发展理念,摆脱黄河流域对于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的突破口,真正实现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生态环境的状态描述
黄河全长 5464 公里,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在世界长河中排第五。从青海源头到山东入海口,黄河共流经 9 个省区,流域面积达到 75 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处于我国中西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但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内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态差异较大,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协调发展理念相结合,走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地理环境状态。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域。上游地区从青海源头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上游的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但居住人口较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游地区从托克托县到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中游地区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下游地区从桃花峪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下游地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发展水平较高,但经济发展受到水资源匮乏的限制较大。根据黄河流域的区位特征、自然生态和资源承载能力,黄河流域主要包括四种功能区: 一是禁止开发区,这一类区域属于特殊保护的生态功能区,禁止进行工业化开发,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 二是限制开发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上游的青藏高原以及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 三是优化开发区,主要是黄河流域内的省级中心城市和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市级中心城市; 四是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渭河谷地、陕南汉中地区以及黄河流域下游的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
2.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气候环境状态。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各地地貌特征差异较大,受到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影响也比较复杂。流域内光照充足,日照百分比超过 50% ,远高于长江流域。同时,黄河流域内各地区气候的季节差异较大,上游河源地区全年皆冬,中上游地区冬长夏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气温也自西向东呈现阶梯型从冷转暖的特征。从降水情况来看,流域内春冬干旱,夏秋多雨,每年 6 月至 9 月的降水量占到全年的 70% ,但降水量在流域内分布不均,南北差距较大,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在 200 ~ 800 毫米间,处于南部的秦岭北坡年降水量可达 800 ~ 1000 毫米,但处于西北内陆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却不足 150 毫米。同时,黄河流域蒸发量大,湿度偏小,年蒸发量达到 1100 毫米以上,但湿度偏小,尤其西北甘肃、宁夏地区相对湿度低于 50% 。① 独特的自然气候特征成为黄河流域区域内水资源缺乏和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农业生产和能源资源开发为主,长期以来的开放式增长对黄河流域的生态 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区域环境质量较差,这一系列因素都成为黄河流域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这些生态环境风险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可能进一步演化为经济社会风险,不利于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面临以下制约因素: 水资源供需矛盾对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制约。黄河属于资源型缺水河流,因此黄河流域的基本特征是人多水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 383 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 18% 。黄河流域的 GDP 占全国约 14% ,人口占全国 12% ,耕地占全国 15% ,但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的 2% ,目前的供水量已经远远超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③ 从水资源开发来看,国际通用的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原则上不超过 40% ,但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超过了 70% 。在水资源总量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生态用水的占比就显得更为缺乏,在 2017 年黄河流域的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总量占比达到 64. 86% ,工业用水总量占比达到 15. 06% ,生活用水总量占比达到 14. 13% ,生态用水总量占比仅有 5. 93% 。④ 可见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对生态用水造成严重挤压,导致水环境自净能力不足,进而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唐从君,性别:男,籍贯:贵州赤水,民族:汉,出生年月:1982.08,职称:水利水电工程师、道桥工程师、土地管理工程师,学位:本科,院校:长沙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建筑、市政、公路、水利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国企发展转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管理与开发等。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 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在空间经济格局上落地的重要遵循。从长江流域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黄河流域的“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均体现了新时代下的新型区域发展理念。特别是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是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新的区域发展方式必须要体现超越地方和局部的协同治理的系统性发展理念,必须体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的理念。当前,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污染加剧,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这要求基于新的发展理念,摆脱黄河流域对于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的突破口,真正实现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生态环境的状态描述
黄河全长 5464 公里,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在世界长河中排第五。从青海源头到山东入海口,黄河共流经 9 个省区,流域面积达到 75 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处于我国中西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但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内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态差异较大,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协调发展理念相结合,走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地理环境状态。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域。上游地区从青海源头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上游的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但居住人口较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游地区从托克托县到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中游地区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下游地区从桃花峪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下游地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发展水平较高,但经济发展受到水资源匮乏的限制较大。根据黄河流域的区位特征、自然生态和资源承载能力,黄河流域主要包括四种功能区: 一是禁止开发区,这一类区域属于特殊保护的生态功能区,禁止进行工业化开发,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 二是限制开发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上游的青藏高原以及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 三是优化开发区,主要是黄河流域内的省级中心城市和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市级中心城市; 四是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渭河谷地、陕南汉中地区以及黄河流域下游的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
2.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气候环境状态。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各地地貌特征差异较大,受到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影响也比较复杂。流域内光照充足,日照百分比超过 50% ,远高于长江流域。同时,黄河流域内各地区气候的季节差异较大,上游河源地区全年皆冬,中上游地区冬长夏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气温也自西向东呈现阶梯型从冷转暖的特征。从降水情况来看,流域内春冬干旱,夏秋多雨,每年 6 月至 9 月的降水量占到全年的 70% ,但降水量在流域内分布不均,南北差距较大,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在 200 ~ 800 毫米间,处于南部的秦岭北坡年降水量可达 800 ~ 1000 毫米,但处于西北内陆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却不足 150 毫米。同时,黄河流域蒸发量大,湿度偏小,年蒸发量达到 1100 毫米以上,但湿度偏小,尤其西北甘肃、宁夏地区相对湿度低于 50% 。① 独特的自然气候特征成为黄河流域区域内水资源缺乏和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农业生产和能源资源开发为主,长期以来的开放式增长对黄河流域的生态 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区域环境质量较差,这一系列因素都成为黄河流域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这些生态环境风险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可能进一步演化为经济社会风险,不利于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面临以下制约因素: 水资源供需矛盾对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制约。黄河属于资源型缺水河流,因此黄河流域的基本特征是人多水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 383 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 18% 。黄河流域的 GDP 占全国约 14% ,人口占全国 12% ,耕地占全国 15% ,但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的 2% ,目前的供水量已经远远超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③ 从水资源开发来看,国际通用的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原则上不超过 40% ,但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超过了 70% 。在水资源总量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生态用水的占比就显得更为缺乏,在 2017 年黄河流域的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总量占比达到 64. 86% ,工业用水总量占比达到 15. 06% ,生活用水总量占比达到 14. 13% ,生态用水总量占比仅有 5. 93% 。④ 可见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对生态用水造成严重挤压,导致水环境自净能力不足,进而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唐从君,性别:男,籍贯:贵州赤水,民族:汉,出生年月:1982.08,职称:水利水电工程师、道桥工程师、土地管理工程师,学位:本科,院校:长沙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建筑、市政、公路、水利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国企发展转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管理与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