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的功能是交际。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经。本文拟对大学新生英语听说学习现状、存在的不足加以调查、分析,同时对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及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英语听说学习 问题 现状调查分析
引言
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既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重视发展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是学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听说课是其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倡导和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最应注重的学习主体——学生,是教学工作者制定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方法应参照的基本对象,换句话说,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方法的变化都应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因此,对大学新生听说学习现状的调研、比对、评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剖析新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能使我们更全面、细致地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的放矢。
1.大学新生听说学习现状调查情况
1.1调查对象
把大学一年级489名学生(包括07级园林、物理、中文、化学、数学、生物6个普本班)设为“实验班”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高考英语成绩抽样调查,入学后听力、口语摸底测试及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对各班调查、测试、评定结果加以分析、比对,综合相关信息,并形成调查报告。
1.3调查结果
实验班学生综合测评具体情况如下(以下各项得分为平均值):
1.4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A组学生英语听说综合能力较好,占参加实验学生总数的22%;B组学生比A组学生听说能力明显相差很大,同时,对比结果也显示这组学生仍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且占总人数的46%;C组学生总体水平较差,与A组学生成绩悬殊很大。通过比对,我们发现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入学摸底测试成绩存在着差距,三组学生的成绩基本相差10分左右。这主要与学生高考后的放松心态有关,因为在近三个月的时间学生几乎没接触过英语。在对学生课堂表现方面的观察、学习过程记录、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合作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记录等进行评估后,发现他们的语言应用及参与度都较差,口语表达不尽如人意。从总的测评结果判断,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较低,平均成绩勉强及格,实在令人担忧。
2.对学生听说学习现状的几点思考
通过调查、考评,发现大学新生英语听说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针对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的现实,笔者认为应挖掘其原因,从不同角度分析,区别对待。
2.1区域差异
英语听说水平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生源较大范围的跨度造成的,因为不同省、地中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学重点会存在较大差异,对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的中学在高一以后就不再开设听力课,课内口语交流活动少之又少。同时,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充斥着中学英语课堂:高考的压力迫使教师一味地为追求升学率,要求学生埋头于题海练习、模拟考试中,而放弃听说训练;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收,很少听到真实环境的交际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实际操练。这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听说能力发展滞后,成绩下滑,致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厌倦甚至害怕这一学科。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充实听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引导者、小组合作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用恰当的语言作出评价、鼓励、总结,为学生打造体验、实践、感悟英语语言及顺畅交流的语用平台。
2.2个性差异
其次,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个性差异也不容忽视。由于学生特定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其对待不同学科的兴趣、对待学习的心态、对待教师的态度都有很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对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多加观察、了解,及时与后进生沟通,帮其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引导其尽快走出学习的误区;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好学求知的欲望,使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3能力差异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确存在较大差异。那些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往往是自信心强、对自己的学习高度负责并积极投身于学习的学生。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创新意识,并不断尝试探究式学习;他们常常对学习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懂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把握学习进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技巧和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相比之下,成绩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明显不如前者,他们对待学习较为消极被动,常常会围着老师的指令转,不会自发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把个人原始的自发的好奇心转变为有目标的求知欲,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有益的;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语言实践、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把握学习规律,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总之,大学新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的意识及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模式、得当的教学方法及适时的任务布置同样会促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2004.01.30.
[2]Dickinson,L. & Wenden,A.(eds.) Special Issue on Autonony System.1995,(2):23.
本文为衡水学院2008年院级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08046。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英语听说学习 问题 现状调查分析
引言
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既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重视发展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是学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听说课是其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倡导和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最应注重的学习主体——学生,是教学工作者制定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方法应参照的基本对象,换句话说,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方法的变化都应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因此,对大学新生听说学习现状的调研、比对、评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剖析新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能使我们更全面、细致地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的放矢。
1.大学新生听说学习现状调查情况
1.1调查对象
把大学一年级489名学生(包括07级园林、物理、中文、化学、数学、生物6个普本班)设为“实验班”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高考英语成绩抽样调查,入学后听力、口语摸底测试及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对各班调查、测试、评定结果加以分析、比对,综合相关信息,并形成调查报告。
1.3调查结果
实验班学生综合测评具体情况如下(以下各项得分为平均值):
1.4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A组学生英语听说综合能力较好,占参加实验学生总数的22%;B组学生比A组学生听说能力明显相差很大,同时,对比结果也显示这组学生仍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且占总人数的46%;C组学生总体水平较差,与A组学生成绩悬殊很大。通过比对,我们发现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入学摸底测试成绩存在着差距,三组学生的成绩基本相差10分左右。这主要与学生高考后的放松心态有关,因为在近三个月的时间学生几乎没接触过英语。在对学生课堂表现方面的观察、学习过程记录、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合作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记录等进行评估后,发现他们的语言应用及参与度都较差,口语表达不尽如人意。从总的测评结果判断,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较低,平均成绩勉强及格,实在令人担忧。
2.对学生听说学习现状的几点思考
通过调查、考评,发现大学新生英语听说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针对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的现实,笔者认为应挖掘其原因,从不同角度分析,区别对待。
2.1区域差异
英语听说水平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生源较大范围的跨度造成的,因为不同省、地中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学重点会存在较大差异,对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的中学在高一以后就不再开设听力课,课内口语交流活动少之又少。同时,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充斥着中学英语课堂:高考的压力迫使教师一味地为追求升学率,要求学生埋头于题海练习、模拟考试中,而放弃听说训练;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收,很少听到真实环境的交际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实际操练。这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听说能力发展滞后,成绩下滑,致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厌倦甚至害怕这一学科。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充实听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引导者、小组合作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用恰当的语言作出评价、鼓励、总结,为学生打造体验、实践、感悟英语语言及顺畅交流的语用平台。
2.2个性差异
其次,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个性差异也不容忽视。由于学生特定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其对待不同学科的兴趣、对待学习的心态、对待教师的态度都有很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对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多加观察、了解,及时与后进生沟通,帮其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引导其尽快走出学习的误区;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好学求知的欲望,使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3能力差异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确存在较大差异。那些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往往是自信心强、对自己的学习高度负责并积极投身于学习的学生。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创新意识,并不断尝试探究式学习;他们常常对学习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懂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把握学习进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技巧和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相比之下,成绩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明显不如前者,他们对待学习较为消极被动,常常会围着老师的指令转,不会自发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把个人原始的自发的好奇心转变为有目标的求知欲,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有益的;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语言实践、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把握学习规律,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总之,大学新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的意识及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模式、得当的教学方法及适时的任务布置同样会促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2004.01.30.
[2]Dickinson,L. & Wenden,A.(eds.) Special Issue on Autonony System.1995,(2):23.
本文为衡水学院2008年院级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0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