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作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着理想课堂。怎样构筑理想课堂?从刚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对理想的化学课堂的苦苦追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理想课堂”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和谐的课堂
课堂不应是关押学生的笼子,而应是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能力的生活空间。因此,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重视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动手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主动学习意识。
例如在一次高三复习课上,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取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 )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中,结果发现铝片在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比在稀硫酸中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学生议论纷纷,我就此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出现以上现象的各种可能原因。经过讨论,最后学生提出两种假设:第一种观点认为Cl-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第二种观点认为SO42-对反应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反应速率。接下来我请学生进一步设计实验对以上的假设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就想出了办法:“取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然后同时投入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收集相同时间段内的氢气,比较其体积的多少。”我说:“这个方法不错,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吗?”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他说:“可以取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盐酸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固体,然后同时投入以上两片相同的铝片,收集相同时间段内的氢气,再比较其体积的多少。”我又问:“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那么要使以上稀硫酸与铝反应产生的氢气速率加快,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想出了许多方法,接着我们又讨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我发现整整一堂课,尽管复习的内容不多,但气氛活跃,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既活化了学生所学知识,扩展了认知结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敏捷性、变通性与独创性。
二、利用多媒体,打造高效的课堂
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了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研环境。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性探究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在多种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例如在学习选修3“物质结构”时,对于抽象的结构知识学生难想象,也难理解,教学过程中我就充分利用了模型和多媒体。如讲“晶体结构”时,我制作了一些声画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晶体结构,通过设计一些动画形象进行描述,为进一步研究这些晶体的结构提供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再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当然,在运用多种媒体教学也需避免一些不足,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所以不要误以为每节课都用多媒体,课堂效果就越好,多媒体的交互使用要恰当才能相得益彰,使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重视化学实验,呈现发展的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的胆矾、紫色的碘、银白色的钠等物质以其本身艳丽的色彩,强烈地吸引着学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耀眼的强光,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美丽的喷泉,也总能引起学生的一片惊叹。所以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每一个化学实验,成功的实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了解大量的物质变化和事实。同时实验过程也是一个问题生成的过程,有时一个失败的实验往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预先收集好了两瓶氨气,准备上课做氨气溶于水的实验。当我搭好装置,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胶头滴管,期盼着美丽的喷泉出现,结果只看到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无疑我的实验失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没有回避我的失败,而是让学生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装置漏气了,有的说烧瓶不干燥,也有的说我收的气体太少了等。学生说的这些,不正是我想告诉学生做该实验时的注意点吗?可见,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验课的开设,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及正确的认知观念。
总之,理想的课堂并不是天衣无缝、无可挑剔的课堂;也不是精雕细琢、完美无缺的课堂。而应是和谐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有深思默想,但也不乏活泼;充满挑战,但也不缺和谐;沟通心灵,但也不少真实。所以,我认为能看到学生自信的眼神,听到学生生长的声音,感觉到学生灵动的思维,这才是理想课堂的内核。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和谐的课堂
课堂不应是关押学生的笼子,而应是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能力的生活空间。因此,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重视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动手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主动学习意识。
例如在一次高三复习课上,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取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 )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中,结果发现铝片在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比在稀硫酸中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学生议论纷纷,我就此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出现以上现象的各种可能原因。经过讨论,最后学生提出两种假设:第一种观点认为Cl-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第二种观点认为SO42-对反应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反应速率。接下来我请学生进一步设计实验对以上的假设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就想出了办法:“取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然后同时投入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收集相同时间段内的氢气,比较其体积的多少。”我说:“这个方法不错,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吗?”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他说:“可以取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盐酸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固体,然后同时投入以上两片相同的铝片,收集相同时间段内的氢气,再比较其体积的多少。”我又问:“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那么要使以上稀硫酸与铝反应产生的氢气速率加快,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想出了许多方法,接着我们又讨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我发现整整一堂课,尽管复习的内容不多,但气氛活跃,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既活化了学生所学知识,扩展了认知结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敏捷性、变通性与独创性。
二、利用多媒体,打造高效的课堂
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了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研环境。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性探究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在多种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例如在学习选修3“物质结构”时,对于抽象的结构知识学生难想象,也难理解,教学过程中我就充分利用了模型和多媒体。如讲“晶体结构”时,我制作了一些声画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晶体结构,通过设计一些动画形象进行描述,为进一步研究这些晶体的结构提供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再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当然,在运用多种媒体教学也需避免一些不足,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所以不要误以为每节课都用多媒体,课堂效果就越好,多媒体的交互使用要恰当才能相得益彰,使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重视化学实验,呈现发展的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的胆矾、紫色的碘、银白色的钠等物质以其本身艳丽的色彩,强烈地吸引着学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耀眼的强光,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美丽的喷泉,也总能引起学生的一片惊叹。所以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每一个化学实验,成功的实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了解大量的物质变化和事实。同时实验过程也是一个问题生成的过程,有时一个失败的实验往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预先收集好了两瓶氨气,准备上课做氨气溶于水的实验。当我搭好装置,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胶头滴管,期盼着美丽的喷泉出现,结果只看到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无疑我的实验失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没有回避我的失败,而是让学生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装置漏气了,有的说烧瓶不干燥,也有的说我收的气体太少了等。学生说的这些,不正是我想告诉学生做该实验时的注意点吗?可见,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验课的开设,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及正确的认知观念。
总之,理想的课堂并不是天衣无缝、无可挑剔的课堂;也不是精雕细琢、完美无缺的课堂。而应是和谐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有深思默想,但也不乏活泼;充满挑战,但也不缺和谐;沟通心灵,但也不少真实。所以,我认为能看到学生自信的眼神,听到学生生长的声音,感觉到学生灵动的思维,这才是理想课堂的内核。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