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今年5月出版发行后,在陕西教育系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省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曾多次强调,学习宣传好《梁家河》这本书、践行好梁家河精神,对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务”和“四个正确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安市鄠邑区将《梁家河》作为全区中小学德育课程,这在我省基础教育阶段尚属首次,其德育内容、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为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安市鄠邑区教育局与时俱进,深化德育创新,在全区中小学校开设《梁家河》德育课程。按照鄠邑区下发全区学校通知的要求,《梁家河》德育课程每学期8课时,学校要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授课计划、授课人、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评价。重点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中及高中实施,小学一、二年级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进行,班主任、思想品德老师及其相关德育老师为授课主体,通过德育主题课、诵读、讲故事、手抄报、主题队会、读后感、情景剧表演、校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多元化开展。10月底,鄠邑区教育局将组织“中国梦·我的梦”系列德育成果展示活动,区教育局将对各学校德育课程的组织实施、开设情况及德育成果等进行检查,并将其结果纳入年度评估。《梁家河》进入中小学德育课程,这在我省基础教育阶段尚属首次。
《梁家河》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好教材
此次创新德育课程的探索实践活动率先在惠安中学展开。早在五月初《梁家河》这本书出版发行之际,惠安中学就开始了《梁家河》进德育课程的筹备和探索阶段。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准备,6月1日,鄠邑区教育局举行了“创新德育课程暨惠安中学‘好人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鄠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靳林林指出,學习梁家河精神,做新时代有为好青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德育主题。惠安中学多年来以“好人教育”为抓手,不断丰富德育的内涵,深入挖掘“好人教育”的基因。本次活动以《梁家河》为载体,努力探索“好人教育”融入梁家河精神的契合点,积极寻找新时代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新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也为全区其他学校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梁家河》这本书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子,与我们学校一直倡导的‘好人教育’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怎么读,怎样与学校‘好人教育’的德育模式相结合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惠安中学校长每世英说。
经过反复研讨,惠安中学最终确定:通过读《梁家河》、讲《梁家河》、演《梁家河》、访梁家河等主题活动开展,培养学生们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并确立了宣传动员、活动开展、过程展演、成果分享、实地探访五个阶段,具有明确时间节点的具体实施方案。
5月3日,惠中向全校师生发放《梁家河》读本,召开年级组组长、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以上人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教师们对此项活动意义的认识,并确定学校及各年级活动策划方案。5月6日开始,进入“活动开展”阶段,以班级为单位,指导、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梁家河》,师生共同探究纪实文学的课堂赏析方法,领悟书中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及精髓要义;各年级细化落实策划方案,做好过程性活动的指导、协助;以备课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好过程性材料,及时调整方案的实施并报送教务处。5月21日至31日期间,是为期十一天的“过程展演”。各年级规划好活动展演以及任务分工,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展演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师生的感悟和反思。
《梁家河》激活了学校德育一池春水
6月1日当天的展示活动分为室内与室外两个部分。室外以展板为主,主要以征文、手抄报、书法作品、书籍批注等形式展现惠中学子们前三个阶段的优秀学习成果。室内展演分为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分会场,以不同的形式展示阅读学习《梁家河》后的真实感受。
“这不是第一口沼气池旁边的那幅宣传画吗?”“这是用漫画的形式展现了梁家河四十多年来的变化!”……站在色彩斑斓、形式新颖的展板前,前来参观的教师和学生激动地讨论着。“这样的效果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学生们觉得这本书很好读,而且贴近自己的生活;老师们觉得读这本书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一次洗礼和重塑,而且通过读写活动对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有帮助,不仅与语文教学不冲突,而且是有助益的。在制作这些展板时,师生主动进行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惠安中学办公室副主任张岗说。
在展演活动开始前,鄠邑区教育局局长靳林林走进惠中课堂,以《梁家河》为蓝本,为惠中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令师生们耳目一新。靳林林说:“《梁家河》一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非常适合同学们阅读。希望广大师生能认真读好这本书,特别是要认真领会和感悟青年习近平坚韧不拔、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和‘为人民、懂实际、办实事’的家国情怀,在阅读中体会梁家河精神,在实践中做一个新时代的有为好青年,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这是我们此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后期,我们还将开发‘局长进课堂’系列活动,让教体局相关领导走进学校,以《梁家河》为蓝本,为青年学子们讲德育课!”鄠邑区教育局党委委员王瑞对记者说。
在室内展演环节,初一年级学生现场朗诵了书中最触动自己的故事、细节;初二年级以演讲和话剧表演,将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展现出来;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了以《梁家河》为载体的纪实文学的课堂展示活动,将文本阅读与课堂教学形式的新探索紧密结合起来,为后期《梁家河》作为德育教材进课堂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初二(9)班班主任、情景剧《梁家河》指导老师陈龙梅,对于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面貌感触很深。“孩子们读得太认真了,有些人的书上几乎每一页都有批注。在参与情景剧表演的这些孩子中,一些平时表现不是特别好的人,也积极服从小组安排,抽出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团体意识和奉献意识都提高了。孩子们真正从阅读中受到了教益和感染!” “青年习近平”的扮演者张越江对记者坦陈这次活动收获很多,“这个四幕剧从创作到排练完成,我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而且全部是自己动手,这就是受青年习近平精神鼓舞的一种表现吧!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懂得了团结与合作,并且立志要将这些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初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屈坤老师表示,目前所呈现的课堂样态是为今年九月《梁家河》进课程所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具体每学期8个课时如何实施,学校还在不断探讨完善中。
“环境与人的成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高二会场的展示中,一场围绕《梁家河》的课堂探究活动正在进行中。高二(11)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何亚力采用手抄报展示、诗歌朗诵、读后感分享、有奖竞答、课堂讨论、探究活动、文艺表演等环节,再现了她对《梁家河》进语文课堂多种方式的思考与尝试。“在组织学生学习《梁家河》这本书时,就要想法设法将学生的真实感受真实地展现出来,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初衷,也为我探究纪实文学作品进课堂积累了经验。”何亞力老师表示,今后将继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构建个性特色鲜明的纪实文学类课堂教学模式。
“今天的这个活动,让我感受颇深。德育不只是简单的说教,更要有创新的载体。朗诵、演讲、舞台剧、读后感分享、手抄报等多种活动,形式新颖活泼,对于我们学校下一步开展《梁家河》德育课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鄠邑区南关中学副校长弋军武深有感触地说。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内容的多样性,学生和教师表现出的高度参与性和热情,给这一支主要由区内各学校德育副校长组成的现场观摩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家河:一个铸魂筑梦的地方!
六月的延安,生机盎然,来自天南海北的参观学习者汇聚这里。6月7日,惠安中学40名学生和10名教师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抵达革命圣地延安,开始了为期2天的研学旅行活动,8日将到达梁家河。“访梁家河”是惠中此次《梁家河》进德育课程的实践环节。
“坐在大巴车上,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对革命圣地充满幻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看着周围同学纷纷开始休息,而我却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激动。曾经听长辈们说过延安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地方,生活艰苦,吃不饱,还住在土窑中,这加深了我迫切参观的心情。”初二(4)班姚雨琪在后来的研学观后感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虽然生活在陕西,但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对大部分师生来说还是头一次。
当天,师生们参观了枣园和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在枣园看到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的房间都是如此的简陋,由此可见他们当年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内心惭愧不已,我们并没有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对不起国家领导人的辛苦付出,更对不起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在王家坪革命纪念馆,我看到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仿佛无声地向人们倾诉着它们曾经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吃的是小米,用的是步枪,昏黄的油灯下依稀可见他们伏案工作的辛劳场景……”姚雨琪记录下了自己的真实感触。
6月8日,惠安中学的师生们走进了梁家河,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期的青春足印,感受梁家河精神的实质。
“六月八日,在丝丝细雨中,我终于踏上了期盼已久的梁家河村的黄土地。之前了解的梁家河都是书本里的,今天在这里,我终于亲眼见到了在书中无数次提到过的沼气池、铁业社、知青院,还有青年习近平曾经住过的窑洞……”初二(10)班武文潇驻足梁家河村感想油然而生,“前些日子,我们共同阅读了书籍《梁家河》。在阅读完这本书后的这些天里,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的场景,都让我深受教育和感染,也使我对梁家河这座村庄产生了莫大的好奇。梁家河的实地参观学习,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初一(10)班万燊涵始终紧紧跟随着导游的步伐,仔细地聆听每一处讲解,不时地拿出手机拍照。“我特别喜欢《梁家河》这本书,几乎都翻烂了,来的时候特别想知道梁家河到底什么样。”万燊涵有些激动地向我们诉说着来梁家河的收获。“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口沼气池,我也想和同学们探究一下沼气池的原理。看到墙上‘自力更生’四个字,特别有感触,这不仅代表着习主席自己自力更生的精神,还代表了这里人民的一种奋斗精神。我想将书本上的学习,变成自己的行动,然后让自己像习主席一样去实践去奋斗。”
学生们仔细聆听着、议论着,或啧啧称奇,或频频点头,带队老师屈坤明白:孩子们这是被感动了,被震撼了。“我终于找到了四堵墙内教育的缺失:过多的说教和过重的课业负担,消弭了孩子们的光彩和灵动,慵懒了孩子们的情趣和生活。我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其实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没有提供给他们培养这些优秀品质的土壤。”屈坤相信,走进梁家河活动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梁家河一行让我感受颇深。在书上看到的知识只能说让我有感悟,但这次实地探访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我知道了党的重要。我感谢党,感谢那些为国奉献的人。”初二(3)班王星雨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从青年习近平身上我明白了许多,我知道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目标,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具备不怕困难的精神,迎难而上向前冲实现自己的理想。”
初二(1)班樊静思说:“我们要明白,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像习主席那样,坚持为人民办实事,多年来仍不改初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能力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鄠邑区教研室副主任、惠安中学特聘指导专家杨永厚跟随学生参观梁家河后,指出:“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提升学校品质的一项创新实践活动,是一次寻根之旅、学习之旅、体验之旅,必将给学生的成长留下深刻的印记!”
从读《梁家河》、讲《梁家河》、演《梁家河》到访梁家河,惠安中学《梁家河》德育课程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鄠邑区全区范围开展《梁家河》进课堂奠定了基础。鄠邑区教育局党委委员王瑞表示:“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贯彻陕西省委负责领导关于‘《梁家河》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讲话精神’的需要,也是鄠邑区教育局进行学校德育课程组织和实施方式创新,构建德育课程新模式的一种尝试。”他希望未来能打造出独具鄠邑特色的《梁家河》德育课程模式,寻找有效途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安市鄠邑区教育局与时俱进,深化德育创新,在全区中小学校开设《梁家河》德育课程。按照鄠邑区下发全区学校通知的要求,《梁家河》德育课程每学期8课时,学校要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授课计划、授课人、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评价。重点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中及高中实施,小学一、二年级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进行,班主任、思想品德老师及其相关德育老师为授课主体,通过德育主题课、诵读、讲故事、手抄报、主题队会、读后感、情景剧表演、校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多元化开展。10月底,鄠邑区教育局将组织“中国梦·我的梦”系列德育成果展示活动,区教育局将对各学校德育课程的组织实施、开设情况及德育成果等进行检查,并将其结果纳入年度评估。《梁家河》进入中小学德育课程,这在我省基础教育阶段尚属首次。
《梁家河》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好教材
此次创新德育课程的探索实践活动率先在惠安中学展开。早在五月初《梁家河》这本书出版发行之际,惠安中学就开始了《梁家河》进德育课程的筹备和探索阶段。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准备,6月1日,鄠邑区教育局举行了“创新德育课程暨惠安中学‘好人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鄠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靳林林指出,學习梁家河精神,做新时代有为好青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德育主题。惠安中学多年来以“好人教育”为抓手,不断丰富德育的内涵,深入挖掘“好人教育”的基因。本次活动以《梁家河》为载体,努力探索“好人教育”融入梁家河精神的契合点,积极寻找新时代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新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也为全区其他学校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梁家河》这本书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子,与我们学校一直倡导的‘好人教育’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怎么读,怎样与学校‘好人教育’的德育模式相结合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惠安中学校长每世英说。
经过反复研讨,惠安中学最终确定:通过读《梁家河》、讲《梁家河》、演《梁家河》、访梁家河等主题活动开展,培养学生们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并确立了宣传动员、活动开展、过程展演、成果分享、实地探访五个阶段,具有明确时间节点的具体实施方案。
5月3日,惠中向全校师生发放《梁家河》读本,召开年级组组长、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以上人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教师们对此项活动意义的认识,并确定学校及各年级活动策划方案。5月6日开始,进入“活动开展”阶段,以班级为单位,指导、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梁家河》,师生共同探究纪实文学的课堂赏析方法,领悟书中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及精髓要义;各年级细化落实策划方案,做好过程性活动的指导、协助;以备课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好过程性材料,及时调整方案的实施并报送教务处。5月21日至31日期间,是为期十一天的“过程展演”。各年级规划好活动展演以及任务分工,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展演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师生的感悟和反思。
《梁家河》激活了学校德育一池春水
6月1日当天的展示活动分为室内与室外两个部分。室外以展板为主,主要以征文、手抄报、书法作品、书籍批注等形式展现惠中学子们前三个阶段的优秀学习成果。室内展演分为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分会场,以不同的形式展示阅读学习《梁家河》后的真实感受。
“这不是第一口沼气池旁边的那幅宣传画吗?”“这是用漫画的形式展现了梁家河四十多年来的变化!”……站在色彩斑斓、形式新颖的展板前,前来参观的教师和学生激动地讨论着。“这样的效果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学生们觉得这本书很好读,而且贴近自己的生活;老师们觉得读这本书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一次洗礼和重塑,而且通过读写活动对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有帮助,不仅与语文教学不冲突,而且是有助益的。在制作这些展板时,师生主动进行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惠安中学办公室副主任张岗说。
在展演活动开始前,鄠邑区教育局局长靳林林走进惠中课堂,以《梁家河》为蓝本,为惠中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令师生们耳目一新。靳林林说:“《梁家河》一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非常适合同学们阅读。希望广大师生能认真读好这本书,特别是要认真领会和感悟青年习近平坚韧不拔、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和‘为人民、懂实际、办实事’的家国情怀,在阅读中体会梁家河精神,在实践中做一个新时代的有为好青年,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这是我们此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后期,我们还将开发‘局长进课堂’系列活动,让教体局相关领导走进学校,以《梁家河》为蓝本,为青年学子们讲德育课!”鄠邑区教育局党委委员王瑞对记者说。
在室内展演环节,初一年级学生现场朗诵了书中最触动自己的故事、细节;初二年级以演讲和话剧表演,将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展现出来;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了以《梁家河》为载体的纪实文学的课堂展示活动,将文本阅读与课堂教学形式的新探索紧密结合起来,为后期《梁家河》作为德育教材进课堂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初二(9)班班主任、情景剧《梁家河》指导老师陈龙梅,对于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面貌感触很深。“孩子们读得太认真了,有些人的书上几乎每一页都有批注。在参与情景剧表演的这些孩子中,一些平时表现不是特别好的人,也积极服从小组安排,抽出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团体意识和奉献意识都提高了。孩子们真正从阅读中受到了教益和感染!” “青年习近平”的扮演者张越江对记者坦陈这次活动收获很多,“这个四幕剧从创作到排练完成,我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而且全部是自己动手,这就是受青年习近平精神鼓舞的一种表现吧!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懂得了团结与合作,并且立志要将这些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初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屈坤老师表示,目前所呈现的课堂样态是为今年九月《梁家河》进课程所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具体每学期8个课时如何实施,学校还在不断探讨完善中。
“环境与人的成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高二会场的展示中,一场围绕《梁家河》的课堂探究活动正在进行中。高二(11)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何亚力采用手抄报展示、诗歌朗诵、读后感分享、有奖竞答、课堂讨论、探究活动、文艺表演等环节,再现了她对《梁家河》进语文课堂多种方式的思考与尝试。“在组织学生学习《梁家河》这本书时,就要想法设法将学生的真实感受真实地展现出来,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初衷,也为我探究纪实文学作品进课堂积累了经验。”何亞力老师表示,今后将继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构建个性特色鲜明的纪实文学类课堂教学模式。
“今天的这个活动,让我感受颇深。德育不只是简单的说教,更要有创新的载体。朗诵、演讲、舞台剧、读后感分享、手抄报等多种活动,形式新颖活泼,对于我们学校下一步开展《梁家河》德育课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鄠邑区南关中学副校长弋军武深有感触地说。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内容的多样性,学生和教师表现出的高度参与性和热情,给这一支主要由区内各学校德育副校长组成的现场观摩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家河:一个铸魂筑梦的地方!
六月的延安,生机盎然,来自天南海北的参观学习者汇聚这里。6月7日,惠安中学40名学生和10名教师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抵达革命圣地延安,开始了为期2天的研学旅行活动,8日将到达梁家河。“访梁家河”是惠中此次《梁家河》进德育课程的实践环节。
“坐在大巴车上,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对革命圣地充满幻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看着周围同学纷纷开始休息,而我却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激动。曾经听长辈们说过延安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地方,生活艰苦,吃不饱,还住在土窑中,这加深了我迫切参观的心情。”初二(4)班姚雨琪在后来的研学观后感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虽然生活在陕西,但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对大部分师生来说还是头一次。
当天,师生们参观了枣园和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在枣园看到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的房间都是如此的简陋,由此可见他们当年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内心惭愧不已,我们并没有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对不起国家领导人的辛苦付出,更对不起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在王家坪革命纪念馆,我看到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仿佛无声地向人们倾诉着它们曾经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吃的是小米,用的是步枪,昏黄的油灯下依稀可见他们伏案工作的辛劳场景……”姚雨琪记录下了自己的真实感触。
6月8日,惠安中学的师生们走进了梁家河,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期的青春足印,感受梁家河精神的实质。
“六月八日,在丝丝细雨中,我终于踏上了期盼已久的梁家河村的黄土地。之前了解的梁家河都是书本里的,今天在这里,我终于亲眼见到了在书中无数次提到过的沼气池、铁业社、知青院,还有青年习近平曾经住过的窑洞……”初二(10)班武文潇驻足梁家河村感想油然而生,“前些日子,我们共同阅读了书籍《梁家河》。在阅读完这本书后的这些天里,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的场景,都让我深受教育和感染,也使我对梁家河这座村庄产生了莫大的好奇。梁家河的实地参观学习,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初一(10)班万燊涵始终紧紧跟随着导游的步伐,仔细地聆听每一处讲解,不时地拿出手机拍照。“我特别喜欢《梁家河》这本书,几乎都翻烂了,来的时候特别想知道梁家河到底什么样。”万燊涵有些激动地向我们诉说着来梁家河的收获。“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口沼气池,我也想和同学们探究一下沼气池的原理。看到墙上‘自力更生’四个字,特别有感触,这不仅代表着习主席自己自力更生的精神,还代表了这里人民的一种奋斗精神。我想将书本上的学习,变成自己的行动,然后让自己像习主席一样去实践去奋斗。”
学生们仔细聆听着、议论着,或啧啧称奇,或频频点头,带队老师屈坤明白:孩子们这是被感动了,被震撼了。“我终于找到了四堵墙内教育的缺失:过多的说教和过重的课业负担,消弭了孩子们的光彩和灵动,慵懒了孩子们的情趣和生活。我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其实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没有提供给他们培养这些优秀品质的土壤。”屈坤相信,走进梁家河活动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梁家河一行让我感受颇深。在书上看到的知识只能说让我有感悟,但这次实地探访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我知道了党的重要。我感谢党,感谢那些为国奉献的人。”初二(3)班王星雨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从青年习近平身上我明白了许多,我知道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目标,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具备不怕困难的精神,迎难而上向前冲实现自己的理想。”
初二(1)班樊静思说:“我们要明白,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像习主席那样,坚持为人民办实事,多年来仍不改初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能力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鄠邑区教研室副主任、惠安中学特聘指导专家杨永厚跟随学生参观梁家河后,指出:“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提升学校品质的一项创新实践活动,是一次寻根之旅、学习之旅、体验之旅,必将给学生的成长留下深刻的印记!”
从读《梁家河》、讲《梁家河》、演《梁家河》到访梁家河,惠安中学《梁家河》德育课程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鄠邑区全区范围开展《梁家河》进课堂奠定了基础。鄠邑区教育局党委委员王瑞表示:“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贯彻陕西省委负责领导关于‘《梁家河》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讲话精神’的需要,也是鄠邑区教育局进行学校德育课程组织和实施方式创新,构建德育课程新模式的一种尝试。”他希望未来能打造出独具鄠邑特色的《梁家河》德育课程模式,寻找有效途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