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突出。社会期望值过大、工作负荷量过大、传统考评机制不合理以及个人自身等因素是引发辅导员们“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建立和优化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以及加强自我完善等方面是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主要干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3. 2文献标识码: A (研究性文章)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s on the Vocational Counselor "Burnout"
and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the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as a Example
YANG Xiaoxiao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0)
AbstractIt's a prominent phenomenon about the vocational counselor "burnout". The superlative social expectation, excessive workload, unreasonabl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uch factors as the individual's own and so on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lead to the vocational counselor "burnout" problem.Establishing and optimizing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to the vocational counselor,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counselors and enhancing self-improvement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inter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vocational; counselor; burnou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0 引言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近年来,“职业倦怠”现象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尤为凸显,所产生的危害性影响辅导员知识、技能水平的发挥,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隐性流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消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和学生日常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轻院)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例,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突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职院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两眼一睁,从天亮干到天黑”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张梅荷通过对云南省5所独立学院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被调查的辅导员中63.5%的辅导员已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3.67%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情况比较严重。
以轻院为例,全校有18000多学生,而辅导员仅有60多人,比例是300:1,较一般学院高出30%的学生比例。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道德品质培养、党团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某些辅导员更兼任办公室事务及教务工作。在强大的工作量面前,部分辅导员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假如情绪得不到释放,会压抑、疲劳、烦躁,对待工作开始态度敷衍,认为只是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没有意义价值。周而复此,“职业倦怠”逐渐形成。
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既有来自社会组织和工作本身的客观因素,又有来自辅导员个人心理的主观因素,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1 社会竞争激烈,对辅导员的期望值过高,导致辅导员们压力过大
随着高校扩招,2003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提高了招收辅导员的门槛,大部分高校只招收硕士、博士毕业生。这也使得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赋予更高的期盼,承受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期望。
事实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从精英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导致就业难等问题不是高校和辅导员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作为高职院校,尤其如此。以轻院为例。自2008年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来,作为广东省仅有的4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不管是在哪方面都要求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辅导员们在这种环境之下,承受了更多的工作量,尤其是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们,学生的就业率影响直接影响院校的示范性建设。在种种压力综合之下,部分辅导员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急状态中,势必导致身心的疲惫。
2.2 负荷量过大是引发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诱因
高职院校辅导员虽主要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但是往往陷入巨量事务性工作的泥潭。辅导员工作边界的不清晰,工作范围的不确定,使得辅导员从“思想政治的导师”蜕变成“学生生活的保姆和学校具体工作的雇佣”。
如大部分扩招的院校一样,轻院由于学院整体发展的需要而建立了南海分校,大量的年轻辅导员们必须常驻南海校区。他们白天在办公室里处理大量的学生事务,宿舍也几乎与学生安排在同一栋楼,任何时间不能关闭手机,只要是涉及学生层面的工作所有指向的终端均落实到辅导员身上,学生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更严重的是,各个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要求高、时间紧、辅导员完成工作任务没有缓冲时间,往往疲于奔命,使得个人身心颇为疲惫。
2.3 辅导员工作与辅导员个体自身因素不协调也是导致 “职业倦怠”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会立竿见影产生效果,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这种变化需要的周期相对较长,容易使青年辅导员队伍对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现象产生困惑,降低个人成就感,职业归属感不高。
在轻院,许多辅导员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社会经验不足,与社会磨合度不够,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平衡。面对现实的挫折心理调适技能不到位,面对巨大工作压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频频受挫的时候,会心理应激失衡,滋生疲倦心态,引发情绪衰竭,产生倦怠感。
3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对策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又反作用于工作。建议各高职院校对待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时应从加强人文关怀,理顺相关部门关系、减轻辅导员负担,要求辅导员强化自身心理素质等方面着手处理。
3.1 建立和优化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
国外有专业研究表明,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优化社会环境对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缓解“职业倦怠”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学校的重视更是消除职业倦怠的前提。
在这些方面,轻院一直做得较好。学院领导重视辅导员工作,经常召开相应的座谈会,积极了解辅导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不仅如此,学院认真执行相关保障措施,为辅导员在继续教育、年度考核、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等方面都提供了与教师相同的待遇。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有60多位辅导员,基本取得或已在读研究生,其中30位已定为副科级。一系列的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待遇、维护合法权益、科学评价劳动成果等的制度,吸引了广大辅导员热爱并献身于自己的事业。
3.2 进一步理顺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切实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
学生工作涉及面广且复杂多变,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定期流动,导致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难免出现摩擦与不协调。要切实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必须划清涉及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任务,规范相关事项沟通与协调的工作程序,各类人员分工协作。
在轻院,辅导员同样承担了若干琐碎的事务,个别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学院仍然存在辅导员“身兼多职”的情况。但近年来,为了切实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学院在全校范围内招聘兼职班主任,由专任教师或教辅人员担任班主任,系里辅导员可以将工作任务下发给各个班主任去执行。另外,在全员育人的前提下,学生中一些经常性、简单的思想理论问题可以由辅导员来解答,但一些普遍性有难度的思想理论问题则由“两课”教师来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就业中心的成立也都发挥了专业咨询的作用。在各个层面的通力协助之下,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学生工作管理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层面。
3.3 完善自我调节机制是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
高校辅导员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应该引起辅导员自身的高度警觉。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勇于面对现实,主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在轻院,多数辅导员尤其是年轻的辅导员常驻南海校区,他们中编外人员居多,在恋爱、住房等方面经常要面对更多意想不到的难题。为了缓解这种状态,辅导员本身应清醒地有所认识,要培养起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获得职业的满足感。而学院为了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经常会从外面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培训等,使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 也能消除自身不良心理影响。
根据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群体的“职业倦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关注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关心辅导员的发展,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任海涛,魏巍.试析如何引导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76.
[2]董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初探[J].教育探究,2008.3(1):90-91.
[3]吴薇莉,王政书,章红等.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与心理管理.以西华大学辅导员职业枯竭调查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106-109.
[4]张梅荷,陈传明,杨洪涛.云南省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5):163-165.
[5]李晓蕾,张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压力成因及自我调适途径浅析.中国电力教育,2010(15):20-21.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3. 2文献标识码: A (研究性文章)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s on the Vocational Counselor "Burnout"
and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the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as a Example
YANG Xiaoxiao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0)
AbstractIt's a prominent phenomenon about the vocational counselor "burnout". The superlative social expectation, excessive workload, unreasonabl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uch factors as the individual's own and so on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lead to the vocational counselor "burnout" problem.Establishing and optimizing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to the vocational counselor,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counselors and enhancing self-improvement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inter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vocational; counselor; burnou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0 引言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近年来,“职业倦怠”现象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尤为凸显,所产生的危害性影响辅导员知识、技能水平的发挥,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隐性流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消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和学生日常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轻院)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例,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突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职院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两眼一睁,从天亮干到天黑”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张梅荷通过对云南省5所独立学院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被调查的辅导员中63.5%的辅导员已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3.67%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情况比较严重。
以轻院为例,全校有18000多学生,而辅导员仅有60多人,比例是300:1,较一般学院高出30%的学生比例。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道德品质培养、党团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某些辅导员更兼任办公室事务及教务工作。在强大的工作量面前,部分辅导员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假如情绪得不到释放,会压抑、疲劳、烦躁,对待工作开始态度敷衍,认为只是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没有意义价值。周而复此,“职业倦怠”逐渐形成。
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既有来自社会组织和工作本身的客观因素,又有来自辅导员个人心理的主观因素,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1 社会竞争激烈,对辅导员的期望值过高,导致辅导员们压力过大
随着高校扩招,2003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提高了招收辅导员的门槛,大部分高校只招收硕士、博士毕业生。这也使得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赋予更高的期盼,承受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期望。
事实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从精英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导致就业难等问题不是高校和辅导员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作为高职院校,尤其如此。以轻院为例。自2008年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来,作为广东省仅有的4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不管是在哪方面都要求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辅导员们在这种环境之下,承受了更多的工作量,尤其是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们,学生的就业率影响直接影响院校的示范性建设。在种种压力综合之下,部分辅导员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急状态中,势必导致身心的疲惫。
2.2 负荷量过大是引发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诱因
高职院校辅导员虽主要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但是往往陷入巨量事务性工作的泥潭。辅导员工作边界的不清晰,工作范围的不确定,使得辅导员从“思想政治的导师”蜕变成“学生生活的保姆和学校具体工作的雇佣”。
如大部分扩招的院校一样,轻院由于学院整体发展的需要而建立了南海分校,大量的年轻辅导员们必须常驻南海校区。他们白天在办公室里处理大量的学生事务,宿舍也几乎与学生安排在同一栋楼,任何时间不能关闭手机,只要是涉及学生层面的工作所有指向的终端均落实到辅导员身上,学生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更严重的是,各个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要求高、时间紧、辅导员完成工作任务没有缓冲时间,往往疲于奔命,使得个人身心颇为疲惫。
2.3 辅导员工作与辅导员个体自身因素不协调也是导致 “职业倦怠”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会立竿见影产生效果,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这种变化需要的周期相对较长,容易使青年辅导员队伍对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现象产生困惑,降低个人成就感,职业归属感不高。
在轻院,许多辅导员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社会经验不足,与社会磨合度不够,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平衡。面对现实的挫折心理调适技能不到位,面对巨大工作压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频频受挫的时候,会心理应激失衡,滋生疲倦心态,引发情绪衰竭,产生倦怠感。
3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对策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又反作用于工作。建议各高职院校对待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时应从加强人文关怀,理顺相关部门关系、减轻辅导员负担,要求辅导员强化自身心理素质等方面着手处理。
3.1 建立和优化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
国外有专业研究表明,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优化社会环境对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缓解“职业倦怠”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学校的重视更是消除职业倦怠的前提。
在这些方面,轻院一直做得较好。学院领导重视辅导员工作,经常召开相应的座谈会,积极了解辅导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不仅如此,学院认真执行相关保障措施,为辅导员在继续教育、年度考核、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等方面都提供了与教师相同的待遇。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有60多位辅导员,基本取得或已在读研究生,其中30位已定为副科级。一系列的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待遇、维护合法权益、科学评价劳动成果等的制度,吸引了广大辅导员热爱并献身于自己的事业。
3.2 进一步理顺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切实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
学生工作涉及面广且复杂多变,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定期流动,导致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难免出现摩擦与不协调。要切实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必须划清涉及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任务,规范相关事项沟通与协调的工作程序,各类人员分工协作。
在轻院,辅导员同样承担了若干琐碎的事务,个别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学院仍然存在辅导员“身兼多职”的情况。但近年来,为了切实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学院在全校范围内招聘兼职班主任,由专任教师或教辅人员担任班主任,系里辅导员可以将工作任务下发给各个班主任去执行。另外,在全员育人的前提下,学生中一些经常性、简单的思想理论问题可以由辅导员来解答,但一些普遍性有难度的思想理论问题则由“两课”教师来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就业中心的成立也都发挥了专业咨询的作用。在各个层面的通力协助之下,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学生工作管理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层面。
3.3 完善自我调节机制是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
高校辅导员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应该引起辅导员自身的高度警觉。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勇于面对现实,主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在轻院,多数辅导员尤其是年轻的辅导员常驻南海校区,他们中编外人员居多,在恋爱、住房等方面经常要面对更多意想不到的难题。为了缓解这种状态,辅导员本身应清醒地有所认识,要培养起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获得职业的满足感。而学院为了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经常会从外面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培训等,使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 也能消除自身不良心理影响。
根据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群体的“职业倦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关注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关心辅导员的发展,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任海涛,魏巍.试析如何引导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76.
[2]董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初探[J].教育探究,2008.3(1):90-91.
[3]吴薇莉,王政书,章红等.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与心理管理.以西华大学辅导员职业枯竭调查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106-109.
[4]张梅荷,陈传明,杨洪涛.云南省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5):163-165.
[5]李晓蕾,张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压力成因及自我调适途径浅析.中国电力教育,201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