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艺过程中最“说不清、道不明”的是幽默。你不理它,它时不时拱了出来幽你一默;你去追它,一眨眼它无影无踪。然而,幽默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创作里。
  据查,幽默是个仅有百年的外来词。由拉丁文到英文,本意是“液体”!有人不同意,认为两千多年前屈原在《九章·怀沙》中就有了“煦兮杳杳,孔静幽默”。但这里的释义是“安静”。中外的彼幽默均非此幽默,此“幽默”是英文“Humor”的音译,由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早引入中国。但有人又不同意,认为是王国维先生先于林先生18年己将“幽默”一词引入中国了。
  由此看来,这幽默还真够幽默!
  曲艺创作中,幽默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这更是一个“很幽默”的问题。
  我以为,幽默是曲艺创作中最智慧的手段。
  一、幽默,事半功倍塑造人物性格。
  四川扬琴《秋江》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情景——潘必正乘船临安赴考,陈妙常一路追来赶至秋江,她唱道:君去也,奴来迟,两下相思各自知。但见江边一老艄翁,她便高声呼唤:艄翁,打舟来—
  这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艄翁,他唱道:秋江河下一支舟,逆水撑来顺水流。老汉今年七十九,日每打鱼度春秋。打得鲜鱼沽美酒,一无烦恼二无忧。忽听有人在喊我,却原是—刺笆林里一只斑鸠……斑鸠怎么会喊人呢?他紧接着唱:斑鸠叫,叫咕咕,我的姑姑姐,你叫老汉有何话言?这里,他用“咕咕”与“姑姑”谐音替换,引出了陈妙常尼姑的身份(扬琴中的陈妙常并不扮装)。这比说“原来是个尼姑呐”不知高明了多少倍。他还和陈妙常套近乎,戏称老庚(同年出生)。陈妙常不解:艄翁今年高寿?他回答:还小还小,只有七十九岁。陈妙常笑道:奴家今年才一十九啊,如何说是老庚?艄翁认真地说:我把那六十年一轮花甲丢到这秋江河里去喂鱼,剩下一十九岁,不正好与你打老庚吗?
  短短几句让人愉悦的对话,老艄翁幽默风趣性格便生动鲜明地凸显出来了。
  四川谐剧《卖膏药》中,那江湖艺人吹嘘他的膏药如何如何好时说:兄弟我这膏药有五味骨头,豹子骨头、老虎骨头、碎蛇骨头、海马骨头……还有腊肉骨头。他说这药要用开水吞服——脑壳痛,姜开水;腰杆痛,盐开水;脚杆痛,白开水;要是肚皮饿得痛,那就是炒米糖开水外加点猪油引子。(炒米糖开水,是那时四川车站码头上最便宜的、能充饥的快餐,自然能解决肚皮饿的问题。)
  最妙的是“外加点猪油引子”。他明明想死了的猪油(彼时对他而言是奢侈了)却偏说是做“引子”。“药引子”只需要一点点儿。想吃又爱面子,绷“假老练”“假斯文”,典型的四川风味。
  幽默,短短几句幽默,对于塑造人物性格,真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幽默,不经意间彰显思想内涵。
  四川谐剧《卖膏药》中的江湖艺人,当费尽心机一张也卖不出去时,他自嘲道—兄弟这药“包治百病”。但有两种病医不到。肚皮饿了医不到,背心冷了医不到。要是冷了能医、饿了能治啥,兄弟我也不会在这儿卖膏药了。他转述旁边大爷的话—这位大爷说得好,如今生活高了,米粮贵了,病害得起,药吃不起,说得在理。几句话就让观众看到了那饥寒交迫的艰难困境。
  四川谐剧《麻将人生》中,正打得起劲的李幺妹接到儿子打来“要吃饭”的电话,她哄儿子说:乖,冰箱头有方便面。儿子说没开水。她实在舍不得离开麻将桌,就对儿子说:那就干啃。干啃脆生生的,喷香,锻炼牙齿。多年以后,她己老去,依然还在打麻将。儿子打来电话说在开会(前面已有铺垫,观众都明白儿子正在打麻将)回不了家。他问儿子:妈今晚上吃啥子呢?儿子说:冰箱头有方便面。她说没开水。儿子说:那就干啃。干啃脆生生的,喷香,锻炼牙齿。
  这位母亲年轻时沉溺于打麻将不管儿子,到老来只能吞噬自己播下的苦果—儿子也沉溺于无意义的人生中。
  这些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幽默在貌似不经意间彰显、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幽默,举重若轻提升作品品味。
  四川金钱板《秀才过沟》中,说秀才满腹经纶时——诸子百家全读过,《康熙字典》背得最熟。《康熙字典》全书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彼此之间并无意思上的连贯。试问,谁能背诵呢?这秀才——将身经过菜园土,把苦瓜认成嫩包谷。明明是根大萝卜,他硬说这一个红苕长得粗。作者不直接说秀才身处农村而不闻农家事,对庄稼一窍不通,而是以如此幽默手法,让观众去品味作品那无穷的意韵。曲艺老先生们高明啊。
  四川金钱板《疑人偷鸡》中,说李老汉上街去听曲艺,听到唱《王婆骂鸡》想起了自已家的一群鸡,便匆忙回家一数,一只凤头鸡不见了。再一想,隔壁子徐二嫂是个大肚皮,肯定是她偷了凤头鸡。一旦怀疑,便越看越像,仿佛都证据十足了……突然,凤头鸡又找到了。于是,李老汉大声唱道:回头再看徐二嫂,一点也不像偷鸡的。那个再说她不规矩,就是我老汉—哼哼,我坚决不依!
  他全然忘却了,怀疑徐二嫂偷鸡的人正是他自己。
  作品中对人物“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写得有滋有味,通篇充盈着幽默、风趣、调侃、自嘲……让人忍俊不住,却又不是那种前仰后翻的捧腹大笑。这种雅俗共赏,在创作中是很高的艺术品味。
  四、幽默,低调淡定显示作者水平。
  朋友们肯定己经发现,我在转述曲艺作品中的这些经典幽默时,一点也不幽默。也许,这正是幽默的难得之处。
  幽默可以用语言来展示,也可以只用表演来展示,卓别林“默片电影”和憨豆先生没有语言的“情景表演”很幽默,王景愚的哑剧《吃鸡》也很幽默。但曲艺作品的幽默更多是用语言来表达。幽默可以让人发笑,但搞笑不是幽默,滑稽不是幽默;幽默可以讽刺,但讽刺不是幽默;幽默可以夸张,但夸张不是幽默;幽默可以调侃自嘲,但调侃自嘲又不是幽默……幽默到底是什么?我、我真的说不伸抖。聪明的回答——幽默就是,幽你一默。你会说我狡猾狡猾的。
  有哲人说,幽默是一种能激发人类心理某种情感的智慧,某种在对逻辑性进行适当调控后对现实进行某种形式的加工或者破坏。幽默已经可以提升到哲学研究的范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幽默就是一门哲学。
  越说越复杂,越说头越晕,越说越“幽默”了。
  也许,幽默更多取决于作者自身的艺术气质。这种艺术气质依靠先天拥有和后天培育,与人生态度和学识积累有很大关系。幽默是智慧的体现,创作中的幽默,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有如林语堂说的“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老舍的“有了花生米没牙了”,马三立的“逗你玩儿”,姜昆说的“想得深而说得妙”……
  幽默与智商成正比。幽默只能在“你很幽默,我懂幽默”的相互碰撞中才会有效果。
  对曲艺作者而言,幽默的掌握与运用,是为人为艺综合素质的体现。
  对曲艺创作而言,幽默是最智慧的手段。虽然有时也以“目的”面貌示人,但归根结底是什么呐?还是“幽你一默”吧。
其他文献
2016年10月16日至24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福建省文联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福建省曲协、财团法人台北艺术家文教推广基金会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在台湾如期举办。艺术团一行28人,通过演出、座谈、交流、推介等形式为台北、花莲、台东、淡水的台湾民众、高校学生、文化界有关人士、敬老院老人等不同观众群体奉献了5场精彩演出,反响热烈。  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是两岸重要的曲艺文化交
期刊
陈祥平,浙江省绍兴市文化馆曲艺干部,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协绍兴莲花落艺术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从小酷爱听戏,16岁那年恰逢绍兴地方曲艺学校招生,因陪同学参加复试而被意外录取。1998年至2001年,陈祥平在绍兴地方曲艺学校学习,主攻曲艺表演和器乐演奏,并得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莲花落代表性传承人胡兆海老师的青睐,被指定重点培养绍兴莲花落的演唱。2003年至20
期刊
独脚戏是起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江浙沪一带,以当地方言表演的一种曲艺形式。  就像北方人特别喜欢听相声一样,江浙沪一带的观众特别喜欢看独脚戏。为什么一个是听,一个是看?因为独脚戏有个“戏”字,它的表演形式更丰富一些,例如许多化装独脚戏像《三毛学生意》《拉黄包车》等,和目前风靡的小品唯一的区别就是化装独脚戏表演一开始是两个曲艺演员上台,先来个引子再去后台,或者就在台上化装,然后就进入和现在小品
期刊
以“坑”为题 平淡是真  以前读过好多次《王朝闻曲艺文选——听书漫笔》一文,惜乎每一次皆未能竟读之。这好多次全都不得已,中途便遗憾地草草终止。最近因一头扎进了评弹“气论”的思考,于是急迫地又重新来读“听书漫笔”以汲取美学营养。真没想到,这回反倒不仅读竟了几遍而且自忖还读到了些许欣赏评弹艺术的非常宝贵的审美方法。  三万来字的篇幅虽不算长,但王朝闻的深入评析却触及评弹乃至曲艺的四面八方,教读者回味无
期刊
常佩业,男,回族,1950年生人。一级演员,中国曲协会员,辽宁省曲协理事,沈阳市曲协副主席,沈阳曲艺团相声演员。12岁经相声演员冯景顺介绍考上沈阳曲艺团学习班,1962年参加沈阳曲艺团。“文革”中到工厂当工人,1978年重返曲艺团任演员,后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为师。从艺以来创作、表演相声200余部,《如此推销》《游子琴声》《永恒的爱情》《常佩业的老师》《洗礼》《鸟语花香》《谁说女子不如男》《临
期刊
11月3日至4日,由安徽省文联主办,省曲艺家协会、埇桥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第八届安徽曲艺节在宿州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此次曲艺节共有来自全省16个地市的曲协及有关部门、艺术院校、企业文联、曲艺(团)社等25家单位30个节目参加。  11月5日,“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千名文艺家下基层慰问演出暨第八届安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在宿州大剧院举行。(红莉)  齐天乐曲艺团“齐文化”曲艺专场助阵首届世界足球文
期刊
备受关注的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选揭晓,全国154位曲艺家申报表演奖,江苏的扬州评话演员马伟排名第一;全国132个节目申报节目奖,江苏两部苏州评弹作品《牵手》《徐悲鸿》获得殊荣,《牵手》更是位居榜首。在淘汰率超过95%的牡丹奖评选中,江苏三朵牡丹脱颖而出的原因在哪里?江苏曲艺的牡丹盛放现象对曲艺事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呢?  一、生活是曲艺创作之源泉,艺术品质是曲艺作品之关键  时代在进步,艺术在发展
期刊
三年磨一剑。在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的精心策划下,由知名评弹作家窦福龙精心创作、“新十八艺人”倾力演绎的中篇评弹《林徽因》于今春3月21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开演,接连5场,场场爆满。雏凤试声之后,《林徽因》巡演京苏沪的顶级剧院,获得了广大观众、特别是中青年观众的击节赞赏,激起了吴侬软语入耳醉、弦索叮咚绕宇梁的艺术波澜。  人们不禁要问,《林徽因》究竟有何艺术魅力,能引起评弹爱好者如此大的兴趣呢?据笔者
期刊
定位决定作为,眼界决定思路。曲艺理论建设和学术批评是曲艺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事关全局的战略地位。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曲艺创作表演相对繁荣,理论研究和学术批评十分薄弱,两者之间的不匹配不协调势必造成曲艺事业难以真正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侯宝林先生曾明确指出,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是相声的致命弱点(其实全部曲艺艺术都是如此),是今后发展的巨大障碍。马季先生也强调,没有文化作底蕴和支撑,说不好相声,
期刊
8月17日至19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曲艺家协会承办的 2016北京少儿曲艺比赛在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圆满结束。三天六场的比赛,孩子们可爱有趣的表演不仅让这个舞台充满了欢乐与掌声,也让大家看到了曲艺的未来与希望。  广泛——北京少儿曲艺比赛遍地开花。  2016北京少儿曲艺比赛,突出的特点是参与活动的省市多,节目多,曲艺形式多。活动从6月初启动,迅速得到了各省市区县曲协、曲艺团队、培训学校及辅导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