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乐于做某件事,最主要的当然是让学生对这件事感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亦是如此。要使学生上升到此种境界,就必须从“根”开始,所谓“根”就是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寻找快乐,使学生认识到“自学是一种享受”。
  二、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老师要给学生指明怎么去做,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以后学生就知道如何去做了。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重视学法,实现大量阅读、有效迁移,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明确的学习步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运用“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非常有效。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度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词语,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四步自读法充分体现了三个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动口、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独立(个人)学习与合作(小组)学习相结合,保证让每个学生读有其序,思有其法。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大量进行阅读实践,变老师讲为学生学,他们充分自读,充分思考,充分讨论,充分交流,再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审美和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有了兴趣,懂得了方法,明确了方向,就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在我们疏忽时,便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可要求学生养成“五个认真”和“五个坚持”的习惯。
  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
  五个坚持——坚持写教材分析的习惯,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日记的习惯,坚持建立学习档案的习惯。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不教”的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语文是学生想象、创造的前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生想象和思维能力出发,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瞬间,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的欲望,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  一、投之一石,溅起一池涟漪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导语的设计,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我执
期刊
我在二十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深切地体会到:“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成为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学生害怕学习物理,觉得物理学科是一门十分难学的科目,教授物理学科的教师也普遍感到十分难教。这种教学现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死板,把本应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变成了简单枯燥的低效重复,忽视有用知识的积累,忽视未来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时间少、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校于2010年底,在
期刊
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国家经济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内涵式发展的最终承担者。如何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从微观层面研究探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双赢,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破冰难题。  高一经济常识上册﹙旧人教版﹚第三章《企业和经营者》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界定是“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经济效益
期刊
理想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树立远大的有意义的人生理想是十分必要的。我谈谈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的几点看法。  一、农村初中学生思想状况概述   偏远的农村孩子们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看到的要么是大人们农忙时在庄稼地里辛苦地劳作,要么是农闲时琐碎的闲聊;他们听到的要么是人们谈论庄稼的收成如何,要么是在外打工回来的
期刊
“乡土历史”即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广而言之,指本省以至邻省地区的历史。小而言之,指本县(区)、本乡(镇)、本村(屯)的历史。乡土乡情,常常表达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育中,往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对实现历史教育的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乡土史资源是中国古代史课本有益的补充,是生动的直观教材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发挥其主体作用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课题,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作一探讨。首先,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向启发诱导的转变,想方设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迫切的知识渴求中去学习,迫切的心理感知去参与活动。  一、让学生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了解文章的发端,学生只有在熟读
期刊
中国古代诗歌,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无论是闺怨还是离别,无论是田园还是边塞,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情”,可以说是诗的灵魂,没有了“情”,诗就失去了灵性。因此,紧扣“情”字鉴赏诗歌,也就成了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关键所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情”呢?  一、看“题目”和
期刊
全省“两基”迎国检工作自今年1月9日启动半年多来,经各党委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省教育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有力配合,迎国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导预检组的肯定。但尚存在着部分市、县主要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有些部门职责不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欠账多,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
期刊
谢瑞老师教诲我一定要重视读”。在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谢老师这句教诲时时提醒我语文阅读课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学会读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使命。王崧舟老师也说,读既是一种本体论,即以读为本,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读又是一种方法论,即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我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问、讲、练、创”五环节教学法的情况阐述如下:  一、“学、问、讲、练、创”五环节之间的操作流程及时间分配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学习;“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练”是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