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瑰丽绚烂,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中国四大名著,每一部都以其经典的故事结构、人物关系以及反映的社会现象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故事对幼儿的阅读和理解来说是适当的。《西游记》作为中国早期的神话经典,凭借它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光怪陆离的场景现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趣味横生的语言模式赢得了幼儿的喜爱。对于西游记故事,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如何在尊重儿童本位的前提下,帮助幼儿读懂西游内涵,需要教师的智慧。
关键词:现代儿童观;传统名著;《西游记》
与传统的要么完全忽视儿童、要么将其视作“小大人”的儿童观不同,现代儿童观是一种性质上的界定,以尊重儿童的天性为核心,注重儿童本位,主张为儿童提供充分自由发展的环境。[1]而我相信好的教育是让一个个孩子走向世界,而不是把孩子关在你的世界里;我相信孩子是整个发展的个体,而不是单独的,片面的,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瑰丽绚烂,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上大班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西游记》迸发出不一样的热情,这与我应当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的理念不谋而合。有的老师提出“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巨作,孩子阅读起来太难了”,还有的老师提出“孩子们现在只能浅显地理解故事表层内容,无法深入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与内涵”,但我认为幼儿应该去接触这些优秀的古典文化作品,只要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上有所变化即可。成人是成人,儿童是儿童,儿童可以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不需要幼儿像成人一样思考、接纳一些固有的知识或者答案。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谈话、游戏,捕捉幼儿的性味,积极发掘恰允的教育价值,令其为幼儿的美丽未来做好奠基。
一、倾听:抓住教育契机,发掘古典文学的教育价值
走到孩童聚集的地方去,谛听他们的声音,与孩子平等交流,经常能让我发现教育的契机。一次班级的幼儿带来了一本《西游记》故事书,引发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最喜欢孙悟空,他有火眼金睛,非常厉害!”我说“我也喜欢西游记,小时候每天都看!”老师的发现与及时回应顿时激发了孩子更强的表达欲望。“我爸爸说唐僧师徒四人顺利通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经书,很不容易!”“什么是九九八十一难呀?”“世界上整的有神仙和妖怪吗?”……《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个,不仅蕴含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多彩的文化现象,还有着明确的是非善恶观,深受幼儿的喜欢。于是捉住這个教育机会,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成性主题活动。
二、支持:渗透传统文化,拓展《西游记》认知经验
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开展《我最喜欢的西游记模仿秀》,运用形体动作表现西游记中人物角色的特征;因为孩子对流沙河“鹅毛浮不起,芦花定底沉”的现象感到疑惑,于是开展科学游戏《奇妙的沉与浮》,通过实验来发现水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对沉与浮的影响,加强了孩子大胆猜想和积极探究的科学实验态度;表演游戏《真假美猴王》活动中,让孩子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京剧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戏剧,提升了孩子对中国传统的喜爱;家园活动《西游记中真实地点大调查》中,感受中国地域的广袤,文学作品的想象与创造性。语言区游戏《小小配音师》,孩子们可以为喜欢的《西游记》动画片段配音,那里总是人满为患。但是不久,孩子们就提出了问题了“老师,那个iPad我们还是不会用!”“老师,为什么我们说的和动画片说的都不一样快呢?”……孩子们游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发我思考教育活动的另一种可能性。
三、玩:拣选允惬载体,令古典文学邂逅现代儿童
配音秀游戏通过卡通片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把卡通片配音和孩子语言发展进行有机整合,在发展幼儿语言、用词的同时,引发孩子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而生发运用语言的欲望。《指南》中也提到“要珍视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真问题。”于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我生成了主题活动:《西游配音秀之三打白骨精》。
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贴近孩子“玩中学”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体验“动画消音”片段,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猜测对话内容,初步了解配音。然后分组讨论协商合作,为角色人物配音。这里运用到“配音秀APP”,能即时生成配音后视频,白板分屏展示配音视频与真人视频,孩子对比欣赏,相互评价讨论,发现影响配音的因素。紧接着的二次配音,孩子应用讨论经验,进一步表达对角色人物性格特点还有情节的理解。
活动中,孩子会感受到人物的爱憎分明,在模仿中,他们愈发感受到什么是不畏艰难险阻、做事有恒心,不仅帮助孩子积累了许多精彩的词汇、语句,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更是把孩子多元能力的获得、意识品质的提升融入到配音游戏中,驱动孩子对《西游记》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小结
孩子们在这趟《西游记》之旅中,获得了多元的发展,不仅萌发了传统文学名著的兴趣,提升了感悟和认知的能力,培养了文艺素养,作品中呈现的奇幻莫测的故事内容,让孩子自发亲近、阅读、探究,从而拓展其想象力,使其获得愉悦的情绪情感,故事中人物不同的个性行为,还帮助孩子辨明是非,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我想,这都是因为老师能够相信着孩子,追随孩子,并支持孩子,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会继续浸润孩子的生活,为他们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还原性视域下现代儿童观的实践反思与重构[J].彭雯园、于洋.生活教育. 2020,(03)
关键词:现代儿童观;传统名著;《西游记》
与传统的要么完全忽视儿童、要么将其视作“小大人”的儿童观不同,现代儿童观是一种性质上的界定,以尊重儿童的天性为核心,注重儿童本位,主张为儿童提供充分自由发展的环境。[1]而我相信好的教育是让一个个孩子走向世界,而不是把孩子关在你的世界里;我相信孩子是整个发展的个体,而不是单独的,片面的,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瑰丽绚烂,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上大班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西游记》迸发出不一样的热情,这与我应当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的理念不谋而合。有的老师提出“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巨作,孩子阅读起来太难了”,还有的老师提出“孩子们现在只能浅显地理解故事表层内容,无法深入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与内涵”,但我认为幼儿应该去接触这些优秀的古典文化作品,只要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上有所变化即可。成人是成人,儿童是儿童,儿童可以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不需要幼儿像成人一样思考、接纳一些固有的知识或者答案。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谈话、游戏,捕捉幼儿的性味,积极发掘恰允的教育价值,令其为幼儿的美丽未来做好奠基。
一、倾听:抓住教育契机,发掘古典文学的教育价值
走到孩童聚集的地方去,谛听他们的声音,与孩子平等交流,经常能让我发现教育的契机。一次班级的幼儿带来了一本《西游记》故事书,引发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最喜欢孙悟空,他有火眼金睛,非常厉害!”我说“我也喜欢西游记,小时候每天都看!”老师的发现与及时回应顿时激发了孩子更强的表达欲望。“我爸爸说唐僧师徒四人顺利通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经书,很不容易!”“什么是九九八十一难呀?”“世界上整的有神仙和妖怪吗?”……《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个,不仅蕴含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多彩的文化现象,还有着明确的是非善恶观,深受幼儿的喜欢。于是捉住這个教育机会,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成性主题活动。
二、支持:渗透传统文化,拓展《西游记》认知经验
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开展《我最喜欢的西游记模仿秀》,运用形体动作表现西游记中人物角色的特征;因为孩子对流沙河“鹅毛浮不起,芦花定底沉”的现象感到疑惑,于是开展科学游戏《奇妙的沉与浮》,通过实验来发现水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对沉与浮的影响,加强了孩子大胆猜想和积极探究的科学实验态度;表演游戏《真假美猴王》活动中,让孩子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京剧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戏剧,提升了孩子对中国传统的喜爱;家园活动《西游记中真实地点大调查》中,感受中国地域的广袤,文学作品的想象与创造性。语言区游戏《小小配音师》,孩子们可以为喜欢的《西游记》动画片段配音,那里总是人满为患。但是不久,孩子们就提出了问题了“老师,那个iPad我们还是不会用!”“老师,为什么我们说的和动画片说的都不一样快呢?”……孩子们游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发我思考教育活动的另一种可能性。
三、玩:拣选允惬载体,令古典文学邂逅现代儿童
配音秀游戏通过卡通片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把卡通片配音和孩子语言发展进行有机整合,在发展幼儿语言、用词的同时,引发孩子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而生发运用语言的欲望。《指南》中也提到“要珍视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真问题。”于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我生成了主题活动:《西游配音秀之三打白骨精》。
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贴近孩子“玩中学”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体验“动画消音”片段,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猜测对话内容,初步了解配音。然后分组讨论协商合作,为角色人物配音。这里运用到“配音秀APP”,能即时生成配音后视频,白板分屏展示配音视频与真人视频,孩子对比欣赏,相互评价讨论,发现影响配音的因素。紧接着的二次配音,孩子应用讨论经验,进一步表达对角色人物性格特点还有情节的理解。
活动中,孩子会感受到人物的爱憎分明,在模仿中,他们愈发感受到什么是不畏艰难险阻、做事有恒心,不仅帮助孩子积累了许多精彩的词汇、语句,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更是把孩子多元能力的获得、意识品质的提升融入到配音游戏中,驱动孩子对《西游记》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小结
孩子们在这趟《西游记》之旅中,获得了多元的发展,不仅萌发了传统文学名著的兴趣,提升了感悟和认知的能力,培养了文艺素养,作品中呈现的奇幻莫测的故事内容,让孩子自发亲近、阅读、探究,从而拓展其想象力,使其获得愉悦的情绪情感,故事中人物不同的个性行为,还帮助孩子辨明是非,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我想,这都是因为老师能够相信着孩子,追随孩子,并支持孩子,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会继续浸润孩子的生活,为他们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还原性视域下现代儿童观的实践反思与重构[J].彭雯园、于洋.生活教育.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