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人是可教的动物,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当前,校园暴力日趋激烈,斗殴赌博、敲诈勒索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于是那些不知爱惜自己,有种种心理障碍,精神颓废,意志薄弱,自私偏激,行为不轨,屡教不改的学生渐渐成了令家长教师担忧和头痛的“问题生”。对此,我们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实现“以人教人,以情养德”。
一、动之以情,开启学生心灵之门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触了较多的问题学生。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常常愤慨于他们的固执自私不懂事,同时也会被这些学生身上某些优点而感动。我设法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用我的真情感动他们,进而让他们明白事理,改邪归正,学会做人。我认识一位陈同学,自升入初中后,身上问题越来越明显,言行不一、脾气暴躁、以强凌弱,同学间一有摩擦就以武力相压,上课经常与老师顶嘴,放学后常借宿在外,谈恋爱,敲竹杠,初二上学期时偷钱离家出走一周,学校准备将他勒令退学。当我从他班主任手里接过这个看似桀骜不驯的学生时,我的一句“小陈”、一张椅子、一杯清茶开启了他的心灵之门,两小时的促膝谈心让我捕捉到了一线希望。原来,他的出走及夜不归宿都是因为他不想看见自己的父母亲。他看不惯母亲对奶奶的虐待,看不惯父亲对打工人的“剥削”,看不惯父母之间不良的夫妻关系。他说小时侯不懂,现在感觉受不了。从他的言谈中,我被他的正直所感动,也找到了改变这个学生的切入口。
我先抓住他想继续学习的心理,平静他的情绪,让他坐回教室。再实地了解他父母的情况,在取得他们的信任后,让他们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看到儿子身上的优点,总结儿子的成长历程,明白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儿子的影响,在教育他们儿子的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在学校,我和他一起回忆他所做的坏事以及于人于己所造成的危害,和他一起分析他父母言行举止的原因,让他明白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他们缺少文化素养,希望他借着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以自身的修养来影响他们,改变他们。如果不改变自己,一意孤行,那么父母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家访时,我一次又一次地与他父母作真心诚意的交流,让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给儿子树立好榜样。
半年以后,小陈的十五岁生日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机遇。我用一只大蛋糕让他们祖孙三代坐到了一起,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过生日。我建议他把切好的第一块蛋糕送给奶奶,第二第三块给父母。一切尽在不言中。当我看到这个倔强的男孩流泪时,看到他母亲搀扶着他奶奶时,我知道我成功了,与其说是我的良苦用心感动了这位问题生,不如说我们的社会又多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其实,我们的问题学生大多是许多问题家庭的牺牲品,相对来说,小陈还算幸运。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负责的父亲母亲,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等等,都可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心理变态,严重的就会误入歧途。在此,我希望我们的父母能在做人方面给孩子以表率!
二、导之以行,匡扶学生人生之路
众所周知,目前的问题生都有一个癖好——去网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大,加之与长辈的隔阂,无端的烦恼和孤独感不时侵袭着他们中的一些人。互联网的出现使许多学生成了“网迷”。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宵达旦地寻求刺激或是心灵的慰籍,从而造成了新的心灵空虚,渐渐地,网吧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他们精神萎靡,游手好闲,拉帮结派。社会的明令禁止,学校的劝告处分,父母的围追堵截也挡不住网吧的诱惑。看到这些原本聪明伶俐的学生日渐消沉,我试着在“QQ”上跟他们取得了联系,窥探他们空虚迷惘的心灵。一位网迷同学告诉我,他也知道进网吧已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精神越来越不好,只觉得生活越来越没劲,但就是想去,因为网吧里、网络上有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呆在家里听母亲罗嗦,在学校听不懂上课强。这种心态在这些问题生中很普遍,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我们不妨根据他们爱上网的兴趣来加于正确引导,多一些人情化的教育,从而使他们走上正途。
作为老师作为朋友,我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不断地给予肯定和赏识,更注目他们偶尔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力求把他们从“所谓朋友”中拉过来,从“悬崖”边一步一步引回来。人之初,性本善。我想无论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只要有这份责任心的同时注意工作方法,正确引导,相信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
三、持之以恒,让德育回归真实
问题学生各有各的问题,但有一共同点,即问题的顽劣性和反复性。教育问题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人师,应充分意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努力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德育也就有了真实的内涵。
首先,教师要和问题学生一起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对于问题生来说,希望的目标开始时应是较小的,近期的且容易实现的,这样,学生能很快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此时再鼓励他确立新的目标,激励他不断追求,如此持续下去,直至实现更远更大的目标。当然,这个过程会很长,学生的问题也会轻重不等地重现,作为教师和家长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既要尽量多的鼓励他表扬他,又要以宽容之心谅解他帮助他,不要在学生面前露出泄气的情绪,也不能有“朽木不可雕”的消极思想,更不可以有放弃之心,教师要想方设法和学生一起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只有让问题生在不懈的追求中,不断的纠错中,逐步消除不良习气,完善自我,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潜隐的良好个性才会显现出来。
其次,教师要和问题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问题生在转变的过程中,也许会一时摄于教师的威信和感于教师的关切而平静一段时间,但若要从学生的长远利益考虑,希望他们能少走歪路,走正道,教师就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赢得他们的信任。在以后的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朋友自会患难与共,教师必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问题学生。师生成了朋友,就比较容易沟通,一旦学生踏上社会,教师也能以朋友的身份影响他们,因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往往表现在他们离开学校以后的所作所为。
现在我有好几个曾经是问题学生的朋友,有的已在工作,有的还在上大学,我和他们每月都有一到两次的谈心或见面,有时一起喝杯茶,有时通个电话,有时发封邮件。我乐意主动找他们聊这聊那,他们也愿意跟我说心里话。我和他们有个约定:无论身在何处,身为何职,都不要让对方失望。有付出,必有回报。如今,我们之间的这份友谊成了激励彼此前进的动力。面对这些可塑性极强的问题学生,我始终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带来了不同的个性,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难免会出些问题,有些挫折,关键就在于我们怎样去对待他。人生中最可怕的因而最需要用爱抚、温柔、关怀、善意去抚慰的就是遭到毁损和伤害的孩子的心。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校园暴力,从做人上帮助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确诊病情,对症下药;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充满爱心,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一个个教学环节,都要富有深深的教育爱,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让一棵棵被扭曲的、冻僵的、失去活力的心灵得以恢复、复苏,并焕发出人格的魅力。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教育和帮助问题学生,我们应该用爱心来感动他们,用智慧来引导他们,用恒心来激励他们,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教师是真正的引路人。
一、动之以情,开启学生心灵之门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触了较多的问题学生。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常常愤慨于他们的固执自私不懂事,同时也会被这些学生身上某些优点而感动。我设法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用我的真情感动他们,进而让他们明白事理,改邪归正,学会做人。我认识一位陈同学,自升入初中后,身上问题越来越明显,言行不一、脾气暴躁、以强凌弱,同学间一有摩擦就以武力相压,上课经常与老师顶嘴,放学后常借宿在外,谈恋爱,敲竹杠,初二上学期时偷钱离家出走一周,学校准备将他勒令退学。当我从他班主任手里接过这个看似桀骜不驯的学生时,我的一句“小陈”、一张椅子、一杯清茶开启了他的心灵之门,两小时的促膝谈心让我捕捉到了一线希望。原来,他的出走及夜不归宿都是因为他不想看见自己的父母亲。他看不惯母亲对奶奶的虐待,看不惯父亲对打工人的“剥削”,看不惯父母之间不良的夫妻关系。他说小时侯不懂,现在感觉受不了。从他的言谈中,我被他的正直所感动,也找到了改变这个学生的切入口。
我先抓住他想继续学习的心理,平静他的情绪,让他坐回教室。再实地了解他父母的情况,在取得他们的信任后,让他们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看到儿子身上的优点,总结儿子的成长历程,明白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儿子的影响,在教育他们儿子的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在学校,我和他一起回忆他所做的坏事以及于人于己所造成的危害,和他一起分析他父母言行举止的原因,让他明白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他们缺少文化素养,希望他借着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以自身的修养来影响他们,改变他们。如果不改变自己,一意孤行,那么父母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家访时,我一次又一次地与他父母作真心诚意的交流,让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给儿子树立好榜样。
半年以后,小陈的十五岁生日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机遇。我用一只大蛋糕让他们祖孙三代坐到了一起,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过生日。我建议他把切好的第一块蛋糕送给奶奶,第二第三块给父母。一切尽在不言中。当我看到这个倔强的男孩流泪时,看到他母亲搀扶着他奶奶时,我知道我成功了,与其说是我的良苦用心感动了这位问题生,不如说我们的社会又多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其实,我们的问题学生大多是许多问题家庭的牺牲品,相对来说,小陈还算幸运。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负责的父亲母亲,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等等,都可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心理变态,严重的就会误入歧途。在此,我希望我们的父母能在做人方面给孩子以表率!
二、导之以行,匡扶学生人生之路
众所周知,目前的问题生都有一个癖好——去网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大,加之与长辈的隔阂,无端的烦恼和孤独感不时侵袭着他们中的一些人。互联网的出现使许多学生成了“网迷”。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宵达旦地寻求刺激或是心灵的慰籍,从而造成了新的心灵空虚,渐渐地,网吧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他们精神萎靡,游手好闲,拉帮结派。社会的明令禁止,学校的劝告处分,父母的围追堵截也挡不住网吧的诱惑。看到这些原本聪明伶俐的学生日渐消沉,我试着在“QQ”上跟他们取得了联系,窥探他们空虚迷惘的心灵。一位网迷同学告诉我,他也知道进网吧已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精神越来越不好,只觉得生活越来越没劲,但就是想去,因为网吧里、网络上有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呆在家里听母亲罗嗦,在学校听不懂上课强。这种心态在这些问题生中很普遍,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我们不妨根据他们爱上网的兴趣来加于正确引导,多一些人情化的教育,从而使他们走上正途。
作为老师作为朋友,我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不断地给予肯定和赏识,更注目他们偶尔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力求把他们从“所谓朋友”中拉过来,从“悬崖”边一步一步引回来。人之初,性本善。我想无论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只要有这份责任心的同时注意工作方法,正确引导,相信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
三、持之以恒,让德育回归真实
问题学生各有各的问题,但有一共同点,即问题的顽劣性和反复性。教育问题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人师,应充分意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努力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德育也就有了真实的内涵。
首先,教师要和问题学生一起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对于问题生来说,希望的目标开始时应是较小的,近期的且容易实现的,这样,学生能很快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此时再鼓励他确立新的目标,激励他不断追求,如此持续下去,直至实现更远更大的目标。当然,这个过程会很长,学生的问题也会轻重不等地重现,作为教师和家长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既要尽量多的鼓励他表扬他,又要以宽容之心谅解他帮助他,不要在学生面前露出泄气的情绪,也不能有“朽木不可雕”的消极思想,更不可以有放弃之心,教师要想方设法和学生一起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只有让问题生在不懈的追求中,不断的纠错中,逐步消除不良习气,完善自我,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潜隐的良好个性才会显现出来。
其次,教师要和问题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问题生在转变的过程中,也许会一时摄于教师的威信和感于教师的关切而平静一段时间,但若要从学生的长远利益考虑,希望他们能少走歪路,走正道,教师就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赢得他们的信任。在以后的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朋友自会患难与共,教师必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问题学生。师生成了朋友,就比较容易沟通,一旦学生踏上社会,教师也能以朋友的身份影响他们,因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往往表现在他们离开学校以后的所作所为。
现在我有好几个曾经是问题学生的朋友,有的已在工作,有的还在上大学,我和他们每月都有一到两次的谈心或见面,有时一起喝杯茶,有时通个电话,有时发封邮件。我乐意主动找他们聊这聊那,他们也愿意跟我说心里话。我和他们有个约定:无论身在何处,身为何职,都不要让对方失望。有付出,必有回报。如今,我们之间的这份友谊成了激励彼此前进的动力。面对这些可塑性极强的问题学生,我始终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带来了不同的个性,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难免会出些问题,有些挫折,关键就在于我们怎样去对待他。人生中最可怕的因而最需要用爱抚、温柔、关怀、善意去抚慰的就是遭到毁损和伤害的孩子的心。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校园暴力,从做人上帮助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确诊病情,对症下药;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充满爱心,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一个个教学环节,都要富有深深的教育爱,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让一棵棵被扭曲的、冻僵的、失去活力的心灵得以恢复、复苏,并焕发出人格的魅力。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教育和帮助问题学生,我们应该用爱心来感动他们,用智慧来引导他们,用恒心来激励他们,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教师是真正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