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定的历史发展历程赋予了哈尔滨独特的建筑风格,它不仅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的复兴,也是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完美结合。而雪雕在哈尔滨冰雪艺术文化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小论大,以哈尔滨老建筑的建筑符号为基点,将其融入雪雕文化进行创作,目的是使哈尔滨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同时给雪雕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哈尔滨老建筑;雪雕;冰雪艺术;建筑符号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编号:201710225179]
哈尔滨老建筑汇集了新艺术运动、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1]它的艺术走向多样且多元,发生和发展体现出哈尔滨的发展历程、社会文化交融以及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交汇贯通。也正是如此,哈尔滨建筑有着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本文对哈尔滨建筑风格进行分析,提取特色建筑符号,结合哈尔滨发展现状,经过艺术手法处理后融入雪雕艺术,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的雪雕作品。此番融合使得哈尔滨建筑文化以一种更加具象的表现方法展现出来,也为雪雕作品增添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哈尔滨特色建筑风格及其建筑符号简介与分析
作为近代城市,哈尔滨的历史刚逾百年。哈尔滨城市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成的。哈尔滨的近代建筑见证了历史风云的变幻,映射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的潮起潮落。[2]因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在此只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风格加以简介:(1)俄罗斯民族建筑风格:此风格有着俄罗斯建筑传统的木工装饰、屋檐线脚和窗部细节等,而此风格最为突出的部分为“洋葱头”穹顶造型,它能够完全代表俄罗斯建筑极美的艺术形象,并且有着较大的体量感;在雪雕设计的应用方面,俄罗斯风格的圣·索菲亚教堂非常适合作为视觉中心,因为它高耸挺立,能够提升整个雕塑的高度,突出雕塑特点。(2)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此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建筑中所占比重非常之大,勾勒突出的穹顶、比例协调的柱式、特色融合的门窗装饰、柱廊形成的入口、不同造型的建筑门山花造型等等,都构建了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此风格建筑多用砖块拼接和堆砌成各种图案,砌砖符号本身就有着独特的美感,将此符号融入进雪雕造型中,不仅简单易制,还能够突现出以哈尔滨老道外建筑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特色。(3)犹太建筑风格:钟乳拱檐部造型、尖拱券门窗装饰以及抽象化装饰图案等,都体现了最明显的犹太建筑风格。将此建筑风格符号带入雪雕设计中,丰富了雪雕的细节,也增添了雪雕的美感。(4)新艺术建筑风格:此建筑风格是城市转型初始的建筑风格之一,它有着细致精美的建筑入口、灵活多变的窗饰、素静朴实的墙面、弯曲流畅的构件、流变镂空的屋檐造型等。而新艺术建筑风格的细节装饰也使雪雕更完整,提高整体观赏性。
二、雪雕创作的设计理念与要求
冰雪艺术在哈尔滨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而如何创作雪雕,给雪雕艺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又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正因如此,掌握雪雕创作的设计理念尤为关键:(1)创作一件雪雕作品要有活力与生命力。一件艺术品有了生命力,就有了唤醒观众情感的能力,没有生命就没有艺术。当一件雪雕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时候就会被牢牢记住,这时的雪雕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着一定的艺术性。而雪雕作品的生命力靠雪雕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以体现。元素关系越为紧密,其生命力越强。在雪雕稿件创作初期,设计者要考虑雪雕作品不能只展示某些具象的元素,要展现雪雕动势,以静现动。(2)作为一件观赏艺术品,雪雕要有独特的时代性。有了时代性才能有纪念性,才能更好地被时代铭记。雪雕作品也需要紧跟时代,例如1998年哈尔滨抗洪胜利,雪雕作品《抗洪设立纪念塔》记录了哈尔滨历史,顺应时代,让人印象深刻。创作雪雕过程中要仔细思考雪雕所在地域,所处时代,将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融入雪雕中,能够赋予雪雕更多的寓意。雪雕为东北地区特色,那么将东北地区文化和此时代特性带进雪雕创作中,不乏为一个好的创意点。(3)雪雕设计要主题鲜明、主次区分明确。对于设计者来说,雪雕主题和外在雕塑表达要完全统一,同时要利用技巧把抽象的主题思想通过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观众来说,雪雕主题明确鲜明,有利于理解雪雕内容,更好地欣赏作品。一件优秀的作品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还要有明显的主次区分。一般来说,应该有一个具象的主体,还有精致的辅助细节。(4)雪雕设计要不断创新,寻求突破。
三、哈尔滨雪雕发展特点
及结合哈尔滨建筑符号创作
雪雕的优势
哈尔滨是我国雪雕艺术的发源地,它有着独特的城市发展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这也使得哈尔滨成为冰雪文化的代表城市。哈尔滨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方面,哈尔滨继承了女真族文化、朝鲜族文化和满蒙文化,因此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雪雕作品数不胜数;同时哈尔滨又有着独特味道的民俗文化:二人转、扭秧歌等民俗艺术也常给雪雕创作带来灵感;外来文化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哈尔滨文化深受日俄文化的影响,同时因为哈尔滨的地理位置优势,哈尔滨受欧陆文化影响,多元外来文化为哈尔滨雪雕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为了使冰雪艺术不断发展,我们就要不断寻求冰雪雕作品的创新,创新不代表抛弃,在创新的同时也要立足于城市特色,考虑继承城市历史文脉,笔者团队构思以哈尔滨建筑符号进行创作,此创作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传统建筑符号,将传统建筑符号与雪雕艺术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给雪雕艺术赋予新的意义与内容形式,是对雪雕艺术作品的创新,同时也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提供新思路,新形式;再将哈尔滨老建筑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等进行艺术化加工,创新出新的雪雕作品,即把哈尔滨地域冰雪特色与建筑特点有机融合,既为哈尔滨文化产业带来效益,还能使东北文化和哈尔滨文化、哈尔滨地方特色得以广泛传播,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景观设计,增进地方旅游等。
四、以哈尔滨建筑符号进行创作的雪雕实例
2018年初,我們对此主题的雪雕设计进行了实践,命名为《飞驰的冰城》。此作品前部为火车头部,后部为俄罗斯风格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左半部为犹太风格建筑,右半部为折衷风格建筑。在建筑符号的应用方面,我们提取了俄罗斯风格建筑的“洋葱头”穹顶、犹太风格建筑的钟乳拱檐部造型以及抽象化装饰图案、折衷风格建筑的山花造型等。这些建筑符号的应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体量感,还为作品增加了大量的细节展现,赋予了此作品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了展现作品的活力,我们将具象的火车头进行了改变:增添了一对具有动势的翅膀,给人一种火车正在快速前进的感觉;在作品主题方面,我们设计成:哈尔滨急速发展,包括交通、经济等方面,同时也要牢记哈尔滨历史,将传统再创新,使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制作实体雪雕期间,我们在雪块各个视面都进行了雕刻改变,力图各个视面各自独立完整却又相互关联延续,使得整个作品动感与力量感十足;为了使雪雕有明显的光影对比,我们使用了镂雕、透雕等雕刻技法,由于雪雕作品的展示往往处于白茫茫的环境之中,作品很难区分明暗,影响观感,但建筑符号的运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小的雕刻纹样使得雪雕作品明暗区分明显,给人以更完美的观感;雪雕作品不仅要有秀美之感,还应有雄伟的体量感,使得作品饱满厚重有力量,与建筑符号的结合恰好满足了作品的体量感:因为建筑本身就给人以稳重大方踏实的感觉,将建筑符号应用到雪雕设计中,给了雪雕作品极大的发挥空间,使得雪雕作品更加饱满完整。
综上所述,探究哈尔滨老建筑符号在新时代方面的应用,将传统的建筑文化进行再设计再创新,与冰雪文化结合,形成传统建筑新的表达方式,是雪雕创新的突破,也使哈尔滨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哈尔滨建筑风格的形成及特点[J].艺术教育,2009,(09):123.
[2]何颖.哈尔滨近代建筑外装饰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1.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哈尔滨老建筑;雪雕;冰雪艺术;建筑符号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编号:201710225179]
哈尔滨老建筑汇集了新艺术运动、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1]它的艺术走向多样且多元,发生和发展体现出哈尔滨的发展历程、社会文化交融以及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交汇贯通。也正是如此,哈尔滨建筑有着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本文对哈尔滨建筑风格进行分析,提取特色建筑符号,结合哈尔滨发展现状,经过艺术手法处理后融入雪雕艺术,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的雪雕作品。此番融合使得哈尔滨建筑文化以一种更加具象的表现方法展现出来,也为雪雕作品增添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哈尔滨特色建筑风格及其建筑符号简介与分析
作为近代城市,哈尔滨的历史刚逾百年。哈尔滨城市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成的。哈尔滨的近代建筑见证了历史风云的变幻,映射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的潮起潮落。[2]因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在此只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风格加以简介:(1)俄罗斯民族建筑风格:此风格有着俄罗斯建筑传统的木工装饰、屋檐线脚和窗部细节等,而此风格最为突出的部分为“洋葱头”穹顶造型,它能够完全代表俄罗斯建筑极美的艺术形象,并且有着较大的体量感;在雪雕设计的应用方面,俄罗斯风格的圣·索菲亚教堂非常适合作为视觉中心,因为它高耸挺立,能够提升整个雕塑的高度,突出雕塑特点。(2)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此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建筑中所占比重非常之大,勾勒突出的穹顶、比例协调的柱式、特色融合的门窗装饰、柱廊形成的入口、不同造型的建筑门山花造型等等,都构建了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此风格建筑多用砖块拼接和堆砌成各种图案,砌砖符号本身就有着独特的美感,将此符号融入进雪雕造型中,不仅简单易制,还能够突现出以哈尔滨老道外建筑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特色。(3)犹太建筑风格:钟乳拱檐部造型、尖拱券门窗装饰以及抽象化装饰图案等,都体现了最明显的犹太建筑风格。将此建筑风格符号带入雪雕设计中,丰富了雪雕的细节,也增添了雪雕的美感。(4)新艺术建筑风格:此建筑风格是城市转型初始的建筑风格之一,它有着细致精美的建筑入口、灵活多变的窗饰、素静朴实的墙面、弯曲流畅的构件、流变镂空的屋檐造型等。而新艺术建筑风格的细节装饰也使雪雕更完整,提高整体观赏性。
二、雪雕创作的设计理念与要求
冰雪艺术在哈尔滨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而如何创作雪雕,给雪雕艺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又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正因如此,掌握雪雕创作的设计理念尤为关键:(1)创作一件雪雕作品要有活力与生命力。一件艺术品有了生命力,就有了唤醒观众情感的能力,没有生命就没有艺术。当一件雪雕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时候就会被牢牢记住,这时的雪雕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着一定的艺术性。而雪雕作品的生命力靠雪雕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以体现。元素关系越为紧密,其生命力越强。在雪雕稿件创作初期,设计者要考虑雪雕作品不能只展示某些具象的元素,要展现雪雕动势,以静现动。(2)作为一件观赏艺术品,雪雕要有独特的时代性。有了时代性才能有纪念性,才能更好地被时代铭记。雪雕作品也需要紧跟时代,例如1998年哈尔滨抗洪胜利,雪雕作品《抗洪设立纪念塔》记录了哈尔滨历史,顺应时代,让人印象深刻。创作雪雕过程中要仔细思考雪雕所在地域,所处时代,将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融入雪雕中,能够赋予雪雕更多的寓意。雪雕为东北地区特色,那么将东北地区文化和此时代特性带进雪雕创作中,不乏为一个好的创意点。(3)雪雕设计要主题鲜明、主次区分明确。对于设计者来说,雪雕主题和外在雕塑表达要完全统一,同时要利用技巧把抽象的主题思想通过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观众来说,雪雕主题明确鲜明,有利于理解雪雕内容,更好地欣赏作品。一件优秀的作品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还要有明显的主次区分。一般来说,应该有一个具象的主体,还有精致的辅助细节。(4)雪雕设计要不断创新,寻求突破。
三、哈尔滨雪雕发展特点
及结合哈尔滨建筑符号创作
雪雕的优势
哈尔滨是我国雪雕艺术的发源地,它有着独特的城市发展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这也使得哈尔滨成为冰雪文化的代表城市。哈尔滨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方面,哈尔滨继承了女真族文化、朝鲜族文化和满蒙文化,因此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雪雕作品数不胜数;同时哈尔滨又有着独特味道的民俗文化:二人转、扭秧歌等民俗艺术也常给雪雕创作带来灵感;外来文化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哈尔滨文化深受日俄文化的影响,同时因为哈尔滨的地理位置优势,哈尔滨受欧陆文化影响,多元外来文化为哈尔滨雪雕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为了使冰雪艺术不断发展,我们就要不断寻求冰雪雕作品的创新,创新不代表抛弃,在创新的同时也要立足于城市特色,考虑继承城市历史文脉,笔者团队构思以哈尔滨建筑符号进行创作,此创作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传统建筑符号,将传统建筑符号与雪雕艺术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给雪雕艺术赋予新的意义与内容形式,是对雪雕艺术作品的创新,同时也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提供新思路,新形式;再将哈尔滨老建筑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等进行艺术化加工,创新出新的雪雕作品,即把哈尔滨地域冰雪特色与建筑特点有机融合,既为哈尔滨文化产业带来效益,还能使东北文化和哈尔滨文化、哈尔滨地方特色得以广泛传播,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景观设计,增进地方旅游等。
四、以哈尔滨建筑符号进行创作的雪雕实例
2018年初,我們对此主题的雪雕设计进行了实践,命名为《飞驰的冰城》。此作品前部为火车头部,后部为俄罗斯风格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左半部为犹太风格建筑,右半部为折衷风格建筑。在建筑符号的应用方面,我们提取了俄罗斯风格建筑的“洋葱头”穹顶、犹太风格建筑的钟乳拱檐部造型以及抽象化装饰图案、折衷风格建筑的山花造型等。这些建筑符号的应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体量感,还为作品增加了大量的细节展现,赋予了此作品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了展现作品的活力,我们将具象的火车头进行了改变:增添了一对具有动势的翅膀,给人一种火车正在快速前进的感觉;在作品主题方面,我们设计成:哈尔滨急速发展,包括交通、经济等方面,同时也要牢记哈尔滨历史,将传统再创新,使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制作实体雪雕期间,我们在雪块各个视面都进行了雕刻改变,力图各个视面各自独立完整却又相互关联延续,使得整个作品动感与力量感十足;为了使雪雕有明显的光影对比,我们使用了镂雕、透雕等雕刻技法,由于雪雕作品的展示往往处于白茫茫的环境之中,作品很难区分明暗,影响观感,但建筑符号的运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小的雕刻纹样使得雪雕作品明暗区分明显,给人以更完美的观感;雪雕作品不仅要有秀美之感,还应有雄伟的体量感,使得作品饱满厚重有力量,与建筑符号的结合恰好满足了作品的体量感:因为建筑本身就给人以稳重大方踏实的感觉,将建筑符号应用到雪雕设计中,给了雪雕作品极大的发挥空间,使得雪雕作品更加饱满完整。
综上所述,探究哈尔滨老建筑符号在新时代方面的应用,将传统的建筑文化进行再设计再创新,与冰雪文化结合,形成传统建筑新的表达方式,是雪雕创新的突破,也使哈尔滨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哈尔滨建筑风格的形成及特点[J].艺术教育,2009,(09):123.
[2]何颖.哈尔滨近代建筑外装饰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1.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