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艺术宫的亲民之举
由中华艺术宫和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共同策划主办的《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自3月11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以来,已有一个多月了,截至上周末已吸引近8万人次,观众评价相当不错,有些资深美术爱好者认为在欧洲也不一定能如此从容地欣赏到这批精彩的藏品,一般情况下也没有机会专程前往观展。
此次展览从列支敦士登王室多年的珍藏中精选了100件油画、版画与挂毯作品,是佛兰德斯画派大师作品在中国上海的首次也是大规模的展出。展品涉及肖像、风景、静物等种类,主题涵盖宗教、神话和历史,完整地展现了16至17世纪欧洲尼德兰南部地区绘画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鲁本斯及根据其作品编织的挂毯、蚀刻版画等作品近40件,以及凡·戴克作品10余件,堪称国内同时展出鲁本斯与凡·戴克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专题展览。其中,高2米的鲁本斯巨型油画《战神马尔斯和瑞亚·西尔维亚》和5米多宽、根据鲁本斯作品编织的挂毯《德西乌斯·穆斯之死》尤为精彩。
列支敦士登王室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室家族,收藏历史悠久,600年来收藏了大量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据此次展览的外方策展人,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负责人约翰·卡夫特纳先生介绍:“在王室收藏中,佛兰德斯画派、意大利画派以及荷兰画派都是我们收藏的核心。此次在中华艺术宫的展览,我们聚焦于佛兰德斯画派的珍藏,而鲁本斯的作品更是其中最重要的。”
此次在沪展出的画作是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中最重要珍品的一部分,是佛兰德斯画派的巅峰之作。
与正在上海淮海中路K11商厦地下层举办的莫奈画展每张100元门票相比,中华艺术宫将这个展览的门票定在20元(学生票、老年票10元),语音导览服务也是每次20元,展览期间还有多场旨在普及教育的讲座活动。这一系列策展思路与措施突显了中华艺术宫始终秉持的公益性定位和理念。正是这样的低身段定位及贴心服务,使更多的觀众乐意进入观展,享受一下具有宗教情怀及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珍品,并感悟欧洲贵族的收藏理念。
认识天才画家鲁本斯
以往,即使在欧洲著名博物馆里,一幅鲁本斯真迹的出现,都会引起轰动。而此次展览中一共汇聚了20幅鲁本斯作品,构成了此展的最大亮点。这批经典作品将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位佛兰德斯画派大师的成长经历。为此,策展人整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从画家的第一幅手稿开始,有节奏地呈现他的创作经历,包括他最著名的,也是欧洲肖像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幅作品:《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
鲁本斯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14岁时他被送到一位贵夫人府第当侍童,这也是欧洲贵族培养艺术人才的通常做法。鲁本斯在那里不仅学会了上流社会礼仪,而且通过察言观色,学会了为人处事。鲁本斯最初学习绘画,师从于维尔哈希特和阿达姆·凡·诺尔特,四年之后又成为维尼乌斯的门生,21岁时,鲁本斯跻身于安特卫普画家公会,两年之后的1600年去意大利留学深造。
年轻英俊又怀有远大志向的鲁本斯到了意大利威尼斯,以极其虔诚的态度研究学习了提香的色彩艺术和丁托雷托具有生动韵律的构图及明暗法,后来又相继去罗马、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等地,精心研究临摹古代艺术精品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真迹。在此时,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绘画以强有力的艺术效果震撼了他,而正在兴起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对他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
在意大利游学期间,鲁本斯成了曼图亚大公的宫廷画家,受到大公的赏识和信任,并作为宫廷使臣去意大利各地和西班牙收集艺术珍品。这期间他的作品有《莱尔马公爵骑马像》、《圣海伦娜》、《上十字架》、《基督戴荆冠》等,画风受文艺复兴美术影响,有威尼斯画派的特点。
1609年,鲁本斯回到了佛兰德斯,开始为大公爵阿尔贝托及其夫人伊莎贝尔·克拉拉·欧仁妮服务。大公爵及其夫人向他订画,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些参加外交使团的机会。他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知识、政治能力以及作为艺术家所享有的声誉,都使他能够在一些微妙的场合下出彩并获得赞誉。
鲁本斯不久便与大公爵的女儿结婚,过上了豪华富足的生活。安闲中的画家投入了积极的创作,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
1621年至1630年,这十年对鲁本斯而言也相当重要,他受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访欧洲多国进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为西班牙和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并还为伦敦的宫廷白厅作过一幅题为《祝福和平》的天顶画。鲁本斯本人也显然很喜欢这种外交工作,曾对朋友得意洋洋地说:“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
鲁本斯的丰富遗产
鲁本斯进入老年后,因患风湿病而手指成为畸形,但他仍坚持作画。一批出色的风景画和人物肖像,用色、用笔更加奔放自如,虽然画作的大部分要由助手和学生来协助完成,但他亲手制作的那些油画草图,仍可看出他的绘画到后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鲁本斯的绘画对佛兰德斯以及整个西方绘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7世纪后期巴黎的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就出现了一批鲁本斯主义者。18至19世纪法国画家瓦托、德拉克洛瓦、雷诺阿和英国画家雷诺兹、康斯特布尔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体现出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美好理想、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艺术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欢乐,他善于运用健康丰满、生机勃勃的形象,洋溢着乐观与激情的性格,去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趣味。这一点,在《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鲁本斯在50多岁的时候再一次结婚,新娘只有16岁,克拉拉是他们爱情的结晶。鲁本斯为女儿作画时,克拉拉只有5岁,鲁本斯将父爱倾注到这幅画中。画面中,女儿可爱的脸庞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衣着被虚化,一双大眼睛充满了对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她的两腮透着近乎透明的红晕,金色的头发一根根自然地卷曲。父亲鲁本斯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地描绘着女儿脸上的一切。可惜克拉拉在12岁的时候不幸夭折,《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的一颗明星。 由于鲁本斯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体态肥胖,皮肤细嫩,搔首弄姿,忸怩作态,而男子都是浪荡公子一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兰德斯贵族资产者的追求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情趣。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
鲁本斯创作勤奋,存世作品至少三千余件,分散在世界各国的艺术宝库内。
大师工作室与欧洲风尚
佛兰德斯绘画是西方艺术史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艺术流派,除了鲁本斯与凡·戴克这两位在该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外,同时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还有佛兰德斯画派大师勃鲁盖尔及其家族作品真迹,如小彼得·勃鲁盖尔与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伯利恒的户口调查》等作品,均是世界绘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
不过细心的观众可以在展厅里发现:大量佛兰德斯画派的作品竟然被标明是“画家工作室”完成的,甚至包括鲁本斯本人。据策展人介绍,在成名之后,鲁本斯有时会自己绘制草图,然后由工作室来根据草图完成巨幅作品,这在当时是欧洲画家惯用的方法。
除此之外,展览还展出了大量根据大师名画制作的地毯和版画、蚀刻作品。这些“衍生产品”,当然也是由一些名家工作室来完成的。比如为鲁本斯画作编织了大量巨幅地毯的扬·雷斯一世工作室。有关“画家工作室”模式,时至今日也依然是有争议的。焦点就是,作品根据名家的意愿由别人代笔完成,这到底还算不算名家本人的作品?
鉴于有这样的争议,画展将佛兰德斯一些画派大师的草图和完稿一同展出,一般而言草稿果真比完稿更生动流畅。如果我们将观展的目光延伸到15世纪的欧洲文化环境及商业运作模式,就可以理解“画家工作室”的出现,是艺术品大面积进入商业渠道的必然,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到海上贸易的繁荣,佛兰德斯画派的作品已经相当商业化了,该画派的重镇安特卫普当时就是一个繁华的初级商品贸易中心和奢侈品生产基地。王室及贵族群体中流行收藏一流艺术家的绘画及雕塑作品,成功的商人及有修养的平民对艺术品也有着积极的需求,整个社会的风尚就这样形成,这样的气氛也促进了艺术家工作室或作坊的出现,这些艺术家及商业运作都互为作用,深刻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走向。
由中华艺术宫和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共同策划主办的《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自3月11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以来,已有一个多月了,截至上周末已吸引近8万人次,观众评价相当不错,有些资深美术爱好者认为在欧洲也不一定能如此从容地欣赏到这批精彩的藏品,一般情况下也没有机会专程前往观展。
此次展览从列支敦士登王室多年的珍藏中精选了100件油画、版画与挂毯作品,是佛兰德斯画派大师作品在中国上海的首次也是大规模的展出。展品涉及肖像、风景、静物等种类,主题涵盖宗教、神话和历史,完整地展现了16至17世纪欧洲尼德兰南部地区绘画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鲁本斯及根据其作品编织的挂毯、蚀刻版画等作品近40件,以及凡·戴克作品10余件,堪称国内同时展出鲁本斯与凡·戴克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专题展览。其中,高2米的鲁本斯巨型油画《战神马尔斯和瑞亚·西尔维亚》和5米多宽、根据鲁本斯作品编织的挂毯《德西乌斯·穆斯之死》尤为精彩。
列支敦士登王室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室家族,收藏历史悠久,600年来收藏了大量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据此次展览的外方策展人,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负责人约翰·卡夫特纳先生介绍:“在王室收藏中,佛兰德斯画派、意大利画派以及荷兰画派都是我们收藏的核心。此次在中华艺术宫的展览,我们聚焦于佛兰德斯画派的珍藏,而鲁本斯的作品更是其中最重要的。”
此次在沪展出的画作是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中最重要珍品的一部分,是佛兰德斯画派的巅峰之作。
与正在上海淮海中路K11商厦地下层举办的莫奈画展每张100元门票相比,中华艺术宫将这个展览的门票定在20元(学生票、老年票10元),语音导览服务也是每次20元,展览期间还有多场旨在普及教育的讲座活动。这一系列策展思路与措施突显了中华艺术宫始终秉持的公益性定位和理念。正是这样的低身段定位及贴心服务,使更多的觀众乐意进入观展,享受一下具有宗教情怀及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珍品,并感悟欧洲贵族的收藏理念。
认识天才画家鲁本斯
以往,即使在欧洲著名博物馆里,一幅鲁本斯真迹的出现,都会引起轰动。而此次展览中一共汇聚了20幅鲁本斯作品,构成了此展的最大亮点。这批经典作品将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位佛兰德斯画派大师的成长经历。为此,策展人整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从画家的第一幅手稿开始,有节奏地呈现他的创作经历,包括他最著名的,也是欧洲肖像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幅作品:《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
鲁本斯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14岁时他被送到一位贵夫人府第当侍童,这也是欧洲贵族培养艺术人才的通常做法。鲁本斯在那里不仅学会了上流社会礼仪,而且通过察言观色,学会了为人处事。鲁本斯最初学习绘画,师从于维尔哈希特和阿达姆·凡·诺尔特,四年之后又成为维尼乌斯的门生,21岁时,鲁本斯跻身于安特卫普画家公会,两年之后的1600年去意大利留学深造。
年轻英俊又怀有远大志向的鲁本斯到了意大利威尼斯,以极其虔诚的态度研究学习了提香的色彩艺术和丁托雷托具有生动韵律的构图及明暗法,后来又相继去罗马、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等地,精心研究临摹古代艺术精品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真迹。在此时,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绘画以强有力的艺术效果震撼了他,而正在兴起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对他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
在意大利游学期间,鲁本斯成了曼图亚大公的宫廷画家,受到大公的赏识和信任,并作为宫廷使臣去意大利各地和西班牙收集艺术珍品。这期间他的作品有《莱尔马公爵骑马像》、《圣海伦娜》、《上十字架》、《基督戴荆冠》等,画风受文艺复兴美术影响,有威尼斯画派的特点。
1609年,鲁本斯回到了佛兰德斯,开始为大公爵阿尔贝托及其夫人伊莎贝尔·克拉拉·欧仁妮服务。大公爵及其夫人向他订画,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些参加外交使团的机会。他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知识、政治能力以及作为艺术家所享有的声誉,都使他能够在一些微妙的场合下出彩并获得赞誉。
鲁本斯不久便与大公爵的女儿结婚,过上了豪华富足的生活。安闲中的画家投入了积极的创作,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
1621年至1630年,这十年对鲁本斯而言也相当重要,他受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访欧洲多国进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为西班牙和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并还为伦敦的宫廷白厅作过一幅题为《祝福和平》的天顶画。鲁本斯本人也显然很喜欢这种外交工作,曾对朋友得意洋洋地说:“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
鲁本斯的丰富遗产
鲁本斯进入老年后,因患风湿病而手指成为畸形,但他仍坚持作画。一批出色的风景画和人物肖像,用色、用笔更加奔放自如,虽然画作的大部分要由助手和学生来协助完成,但他亲手制作的那些油画草图,仍可看出他的绘画到后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鲁本斯的绘画对佛兰德斯以及整个西方绘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7世纪后期巴黎的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就出现了一批鲁本斯主义者。18至19世纪法国画家瓦托、德拉克洛瓦、雷诺阿和英国画家雷诺兹、康斯特布尔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体现出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美好理想、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艺术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欢乐,他善于运用健康丰满、生机勃勃的形象,洋溢着乐观与激情的性格,去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趣味。这一点,在《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鲁本斯在50多岁的时候再一次结婚,新娘只有16岁,克拉拉是他们爱情的结晶。鲁本斯为女儿作画时,克拉拉只有5岁,鲁本斯将父爱倾注到这幅画中。画面中,女儿可爱的脸庞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衣着被虚化,一双大眼睛充满了对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她的两腮透着近乎透明的红晕,金色的头发一根根自然地卷曲。父亲鲁本斯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地描绘着女儿脸上的一切。可惜克拉拉在12岁的时候不幸夭折,《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的一颗明星。 由于鲁本斯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体态肥胖,皮肤细嫩,搔首弄姿,忸怩作态,而男子都是浪荡公子一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兰德斯贵族资产者的追求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情趣。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
鲁本斯创作勤奋,存世作品至少三千余件,分散在世界各国的艺术宝库内。
大师工作室与欧洲风尚
佛兰德斯绘画是西方艺术史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艺术流派,除了鲁本斯与凡·戴克这两位在该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外,同时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还有佛兰德斯画派大师勃鲁盖尔及其家族作品真迹,如小彼得·勃鲁盖尔与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伯利恒的户口调查》等作品,均是世界绘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
不过细心的观众可以在展厅里发现:大量佛兰德斯画派的作品竟然被标明是“画家工作室”完成的,甚至包括鲁本斯本人。据策展人介绍,在成名之后,鲁本斯有时会自己绘制草图,然后由工作室来根据草图完成巨幅作品,这在当时是欧洲画家惯用的方法。
除此之外,展览还展出了大量根据大师名画制作的地毯和版画、蚀刻作品。这些“衍生产品”,当然也是由一些名家工作室来完成的。比如为鲁本斯画作编织了大量巨幅地毯的扬·雷斯一世工作室。有关“画家工作室”模式,时至今日也依然是有争议的。焦点就是,作品根据名家的意愿由别人代笔完成,这到底还算不算名家本人的作品?
鉴于有这样的争议,画展将佛兰德斯一些画派大师的草图和完稿一同展出,一般而言草稿果真比完稿更生动流畅。如果我们将观展的目光延伸到15世纪的欧洲文化环境及商业运作模式,就可以理解“画家工作室”的出现,是艺术品大面积进入商业渠道的必然,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到海上贸易的繁荣,佛兰德斯画派的作品已经相当商业化了,该画派的重镇安特卫普当时就是一个繁华的初级商品贸易中心和奢侈品生产基地。王室及贵族群体中流行收藏一流艺术家的绘画及雕塑作品,成功的商人及有修养的平民对艺术品也有着积极的需求,整个社会的风尚就这样形成,这样的气氛也促进了艺术家工作室或作坊的出现,这些艺术家及商业运作都互为作用,深刻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