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张富清:一辈子冲锋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 张富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表现英勇,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解放后,他深藏功与名,响应祖国号召,去最需要他的偏远贫困地区——湖北恩施来凤县工作。2018年,在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张富清打开了珍藏多年的荣誉……这位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终生的老党员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从解放战争时期的英勇征战,到和平年代响应党的号召去最艰苦的地方,再到离休后深藏功与名,张富清的一生,平凡而伟大。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富清“共和国勋章”,和他同时获得这一殊荣的还有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人。和他們相比,张富清显得有些“普通”,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不平凡的坚守。
  张富清的一生,仿佛一本被尘封的大书,如果不是因为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连他的妻子、儿女都不曾了解他的一生。

两次从军


  上世纪20年代,张富清出生在陕西的一户贫苦农家。1945年,家里唯一的壮劳力——张富清的二哥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张富清用自己换回了二哥。因为太瘦弱,张富清只能在国民党军队中当个“打杂的”,除了上战场,他什么都干过。1948年3月,瓦子街战役后,大批和张富清一样的“壮丁”被解放出来,他们有的返乡,有的留下来加入了解放军。
  张富清从小就听说过“共产党一心为了老百姓”,所以主动要求加入解放军。换上崭新的军装,“二次”从军,张富清变得不一样了:瘦弱的他扛起了枪,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回忆起两段“从军”经历,张富清说有太多的不同:国民党的官兵们爱赌博,还抢老百姓东西,团长能够一晚上输光全团的军饷;但解放军从来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如果借了什么,一定要归还……两支军队的强烈对比,让张富清暗暗下定决心:我要为了解放百姓,为了穷苦人民去打仗!

  理想和信念成为张富清最坚硬的盔甲,更成为他在战场上冲锋在前的动力。永丰镇之战,是张富清在战场上经历过的最大考验。此前的他,已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数次负伤,数次立功,但更大的考验正在等待着他。
  1948年11月,敌第76军南撤至永丰镇以西的石羊地区,此地有高高的寨墙,易守难攻,西北野战军迅速决定,集中主力,围攻永丰镇,啃下这块“硬骨头”。张富清是突击连的一名成员。连续冲锋,给队伍造成了巨大损失,他记得,在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他们连一个晚上换了8名连长。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去,又一次突击行动开始了,这一次,张富清任突击组组长。张富清浑身绑着1支步枪、1支冲锋枪、2个炸药包和16枚手榴弹,这几乎是他负重的极限。他带着2名队员,跃出坑道,连夜突击,在夜色的掩护下爬上三四米高的寨墙。
  张富清第一个跳了下去。听到动静的敌人围了上来,双方展开激烈的搏斗,张富清一下子撂倒了七八个敌军。就在这时,他觉得头顶被砸了一下,“当时不觉得疼,只觉得火辣辣的,有点闷”。等击退了敌人,他伸手一摸,全是血:头皮已经被飞过的子弹扫掉了半边,如果子弹再飞低一点,张富清可能就“光荣”了。打退敌人后,张富清手脚并用,攀爬着接近碉堡。他用刺刀挖坑,麻利地扔进手榴弹,把引线连在一起,压上炸药包,盖上一层土,然后伸手一拉,顺势就地一滚。“轰!”敌人的碉堡被炸开了。他如法炮制,炸掉了第二座碉堡。又是“轰”的一声,张富清这才感到口腔中一阵剧痛,他的牙被巨大的爆破力震松,一口血吐出来,里面含着3颗牙。
  战役结束,张富清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因为这次战役,连彭德怀都认识了他。行军途中遇到张富清,彭德怀亲切地和他握手:“我把你认准了,你在永丰立了大功,是个好同志!”

五个岗位


  在参加解放军的第4个月,张富清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此后,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听党的话,跟党走。解放后,张富清面临着3个转业方向的选择:一是留在城市;二是回陕西老家;三是去最偏远、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谁不想到好一点的地方?我想回老家,但我没有说。因为我是党员,就应该听从组织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多年后,张富清说出了心里话。
  就这样,1955年1月,张富清和妻子孙玉兰坐轮船逆水而上,从武昌到巴东,赶往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湖北恩施来凤县。张富清在来凤一待就是大半辈子。他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政府、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等5个主要工作单位任职,其中不乏“肥差”,但张富清从未给自己谋一点私利,相反,他总是先考虑大家,再顾小家。

  在县粮食局时,张富清拒绝了走后门“要细米”的公职人员,又想办法多引进碾米机,为百姓们解决了吃不上“细米”的生活问题。在三胡区任职时,为了能够真正了解百姓的实际困难,张富清找到最穷的家庭,和他们同吃同住,一起种红薯、种玉米,一起劳动一起生活。“那时候背粪上山,社员背多少我背多少,身上、衣服上,经常沾得到处都是粪……”每个月,张富清至少要驻村工作20天,对张富清而言,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回到家里,“吃上一碗妻子做的家乡菜疙瘩,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家常话”。
  当时,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张富清的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供销社公职人员,端上了“铁饭碗”。三年困难时期,国家要全面精简机构人员,时任来凤县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首先想到动妻子的“饭碗”。“要完成精简任务,就得从自己头上开刀,自己不过硬,怎么做别人的工作?”因为妻子的“带头示范”,张富清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但思想工作好做,实际困难却不好解决。妻子“下岗”后,张富清一个人的工资很难维持全家的生计,为了补贴家用,孙玉兰喂猪、捡柴、做帮工,回忆起那段日子,一向支持丈夫工作的她也忍不住摇摇头:“实在是太苦了,孩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恩施有家国企来县里招工。张富清最先得知消息,也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符合条件,但他却动员儿子到卯洞公社万亩林场去当知青,锻炼自己。他开导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更是党的干部,我可以照顾你,但群众怎么办?”
  后来,张富清去卯洞公社工作,再次抢着去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帮着当地村民修起了第一条公路。上世纪80年代,张富清调任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副行长。手握放款大权,但张富清没有一次以权谋私的行为,在他的任期中,建行没有放出过1笔呆坏账。
  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张富清总会拿出当年在战场上“冲锋”的勇气和干劲,一马当先冲向最艰苦、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脚踏实地解决一项又一项实际问题,带领着群众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颗初心


  熟悉张富清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简朴是出了名的。困难时期,没有这个条件,等儿女成人了,条件好了,他也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因为在张富清心里,有一个几十年不变的参照体系——当年牺牲的战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多次说道:“和牺牲的战友比,我还活着,吃的住的都好,我很满足。”如今,张富清已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属楼里住了30多年。当年的同事大都买商品房搬走了,一楼租给了商户,环境嘈杂,他依然觉得挺好。除了生病去医院,他从不坐出租车。他说,来凤县城小,到哪儿去,就慢慢走。
  2012年4月,88岁高龄的张富清左膝出现脓肿,医生最后诊断,必须高位截肢。听到这个消息,张富清一时难以接受:“可以不截肢吗?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医生问他:“您都离休这么多年了,还有什么事要做?”虽然离休多年,但张富清一直帮着老单位建行开展业务,也经常去社区的邻里家转转,看看有没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截肢的消息,让张富清黯然神伤: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期腿掉了!但在家人和医生面前,他从未显露出半点消极情绪。“不能为国家作贡献了,更不能添麻烦,也不能给儿女添负担。”张富清心里想:我必须重新站起来,至少做到生活自理,不能坐在轮椅上让人照顾。
  手术结束后,这位老兵发起了一个人的“冲锋”:一个多星期后,他就顽强地从病床上下地,练习单脚走路。一次次摔倒,一次次双手撑地、爬起、扶墙……有一次,他不小心把胳膊摔出了血,扶墙站起来时,墙面上留下了好几道血印。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他像几十年前夺下被敌人控制的碉堡一般,重新“夺”回对“腿”的控制权。现在,张富清凭着单腿,撑着助行器,出门可以上下25个台阶,买菜来回走1000多米。不出门时,他也堅持每天锻炼1小时。穿过战争年代的硝烟,从两条腿到一条腿,张富清作为老兵的奋进之心从未减退,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战斗英雄”的精神。
  提起张富清的“不给组织添麻烦”,来凤县建行的领导感受最深。前几年,张富清因为白内障,要做人工晶体移植手术。手术前,领导们专门叮嘱他:“您是离休干部,医疗费可以全额报销,一定要植入好一点的晶体。”但张富清选了最普通的3000多元的晶体:“我都休息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事了,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因为媒体的广泛报道,张富清逐渐被更多人知道,还成了年轻人喜欢的“网红爷爷”。面对这一切,张富清总是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才是功臣!我有啥好显摆的……”在张富清的一生中,无论境遇如何变化,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保持老兵和党员的初心。
其他文献
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员,为《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撰写评论、社论。  有一种被广泛征引的说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还有一个更简洁的表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一种堪称庄严的文学体裁,通常是以一个民族的上古英雄人物为题材,讲述他的英雄事迹,其形式是诗的,本质却是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首先应该是幼儿如何成为开展幼儿园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支持者、合作者、引领者。幼儿在个体自主发展学习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教育老师的恰当心理引导,启发和耐心点拨,促进许多幼儿的个体自主发展学习,从而开放幼儿的创造思维,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我的教育特长是幼儿园美术课程教育,因此有幸担任了美术兴趣班的主任教师,我认真地学习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用我的细心
期刊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是全社会的愿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刻苦努力学习。因此,把握好新时代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成为提高中学教育服务工作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一、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健全”的中
期刊
某年度我任教八年级某班的数学科目,该班学生的学风、纪律、知识基础都比较差,课堂上有个普遍又难于处理的问题:很多学生上课开小差,声音甚至盖过老师上课的声音。学生无心向学,乐于在课堂高谈阔论,和老师顶嘴。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拥有什么样的社会情感,是否拥有勇气和理解力,是否追求对社会普遍有益的目标。随后,我们也会发现他向上努力的方式的节奏,发现他的自卑感的
期刊
多年来,贺敬之在人民群众中一直享有很高的评价,他的作品来源于以革命斗争为主的社会实践,他总是能抓取时代的强音,为人民创作,因而被称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贺敬之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他说:“我从延安来的,16岁就到了延安,我这一生,跟我们党的革命路程走到现在。很惭愧,给党和国家的贡献很少。但是有一条,我是一直跟着革命的,没有丧失过信心。”一路尘,一路歌  1924年,贺敬之
期刊
今年5月11日,万众瞩目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其中关于城乡人口的变迁引发广泛关注。据统计,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为9.02亿人,占总人口的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为5.1亿人,占总人口的36.11%。与10年前相比,城镇人口猛增2.36亿人,乡村人口则骤减1.64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21个百分点。与之相比,2010年城镇人口比例相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这说明近
期刊
近年来,一位位科学巨擘、学科泰斗的离去,让惋惜与悲痛弥漫在国人心头,也引发了民众的各种悼念活动。通过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我们不仅能看到人们对伟大科学家的不舍,也能感受到人们对“科研新人”有了更多的期待。  然而,科研的道路上汇聚着各种偶然因素、必然因素。除了科技工作者个人的天赋、努力与坚持之外,科研成果的诞生与整个科研环境也有莫大的关系。以袁隆平跨越半个世纪的科研之路为例,我们会发现对科研工作的
期刊
专栏作家,澎湃新闻首席评论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业务导师,东方卫视出镜评论员。  这个6月有一些特别,“十年大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6月1日正式施行。  这次双法的修订,可不是一件小事。事实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去年11月由立法机关颁布,到正式施行,准备期长达6个月之久,从侧面说明这部法律的广泛影响。  从最初更强调宣示、倡导性作用的立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转向一
期刊
高考前,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火遍社交网络的那段视频,应该是2021年北京大学最好的形象宣传片和招生广告。视频中,他头发凌乱,腋下夹着一个没有标签的矿泉水瓶,手里拎着一袋馒头,“我是北京大学2010级本科生,2014级研究生。”面对镜头,韦东奕有些不习惯,接着他补充说明,“现在是北大的老师。”当记者让他对快要高考的考生说句话时,他用毫无煽动性的语气说了句:“加油,欢迎来到北京大学,我也不会说别的。
期刊
我們常听到人们发出“这年头书店根本开不下去”的感叹。然而现实是,在经历疫情冲击的2020年,全国新开了4000余家书店。  3月30日,《2020—2021年度中国实体书店产业发展报告》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等机构主办的中国书店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关店1573家,新开数是关店数的2.6倍。  出乎不少人意料,一片唱衰声中,实体书店的生命力远比你想象的坚韧和顽强。坚
期刊